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端基改性超支化聚酯/丁羟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宋雪晶 罗运军 +2 位作者 刘林泉 李纠 郭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63,73,共4页
采用硬脂酸和乙酸酐对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端基进行改性,并将其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型聚氨酯(丁羟聚氨酯)形成互穿聚合网络。结果表明,硬脂酸改性超支化聚酯/丁羟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最大强度和最大延伸率均比空白胶片提高了3倍以上,而... 采用硬脂酸和乙酸酐对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端基进行改性,并将其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型聚氨酯(丁羟聚氨酯)形成互穿聚合网络。结果表明,硬脂酸改性超支化聚酯/丁羟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最大强度和最大延伸率均比空白胶片提高了3倍以上,而乙酸酐改性的超支化聚酯与丁羟聚氨酯形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存在明显的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超支化聚酯 端基改性 聚氨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能耗的水声通信编码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林泉 梁国龙 +2 位作者 吴波 周志强 李宏伟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研究了一种用多个不同频率的CW窄脉冲与帧同步脉冲的时延差携带信息的水声通信技术。该技术利用多个不同频率的CW矩形窄脉冲与帧同步CW矩形窄脉冲之间的时延值进行信息编码,在接收端采用时延估计和频率检测技术进行解码,从而使码元间距... 研究了一种用多个不同频率的CW窄脉冲与帧同步脉冲的时延差携带信息的水声通信技术。该技术利用多个不同频率的CW矩形窄脉冲与帧同步CW矩形窄脉冲之间的时延值进行信息编码,在接收端采用时延估计和频率检测技术进行解码,从而使码元间距成为可携带信息的有用资源,将码元间距扩展到足够宽,既可有效地克服水声信号的多途影响、提高频带利用率,又可大大减少码元脉冲数量,达到节省能量并提高通信可靠性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水声通信编码体制数据传输速率适中,编码和解码简易,系统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节能声通信 跳频时延编码(FH—TDFSK) 抗多途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鸣 李拥新 +1 位作者 刘林泉 谢希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35-137,共3页
本文讨论和总结了实现综合网管系统 (INMS)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结合金桥网综合网管系统 (GBINMS)的设计和实现 ,本文详细讨论了实现INMS的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 .此外 ,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根据配置处理MIB数据”的方法 。
关键词 综合网管系统 数据综合 完全综合 中国金桥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编码在水声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林泉 梁国龙 +2 位作者 吴波 李宏伟 尚超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0-854,共5页
研究了一种采用脉冲时延差和多频码元组合编码的水声通信技术。该技术利用多个频率分不同时隙去填充一个CW脉冲组成mbits的码元,用码元之间的时延值再携带nbits的信息,在接收端采用时延估计和频率检测技术进行解码,使得在保持较高通信... 研究了一种采用脉冲时延差和多频码元组合编码的水声通信技术。该技术利用多个频率分不同时隙去填充一个CW脉冲组成mbits的码元,用码元之间的时延值再携带nbits的信息,在接收端采用时延估计和频率检测技术进行解码,使得在保持较高通信速率的前提下,将码元间距扩展到足够宽,有效地克服了由于水声多途效应产生的码间干扰,减小了频带占用率,提高了通信可靠性。海试表明,采用TD-MFM技术数据传输速率较高,系统易于实现且稳健性较好。与FSK通信方式相比,其功耗大约减少75%,且误码率低,约为10-3-10-5。但该方案若有一个码元的时延测量错误,会导致后继一个码元也出错,因此,其纠错技术较复杂,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节能水声通信 TD-MFM 抗多途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注汽防缩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莎 尹祥翔 +2 位作者 刘林泉 张昕 曾宪友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125-127,132,共4页
针对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在蒸汽吞吐开采之前,开展了防缩膨实验研究。以储层敏感性评价、防缩膨剂优选及静态性能评价结果为依托,通过对防缩膨剂耐温性能的评价和岩心流动等实验,确定了防缩膨周期、处理半径及现场注入程序... 针对六东区克下组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在蒸汽吞吐开采之前,开展了防缩膨实验研究。以储层敏感性评价、防缩膨剂优选及静态性能评价结果为依托,通过对防缩膨剂耐温性能的评价和岩心流动等实验,确定了防缩膨周期、处理半径及现场注入程序。研究表明:适用于六东区克下组的最佳防缩膨剂分别为质量浓度为1%的HCS-G和质量浓度为1%的EXHCS,均可耐230℃高温,能满足现场蒸汽吞吐要求;确定防缩膨处理半径为3.5 m,防膨周期约为2年,缩膨周期约为1年,并设计了现场注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防缩膨 处理半径 注入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稠油油藏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尹祥翔 刘林泉 +2 位作者 柯贤贵 张昕 刘杨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3年第4期60-62,7-8,共3页
新疆油田六东区克下组砂砾岩稠油油藏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在开发中频繁的吞吐过程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研究储层的伤害机理,利用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通过对钻完井液体系对储层伤害影响研究,分析该储层伤害微观机... 新疆油田六东区克下组砂砾岩稠油油藏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在开发中频繁的吞吐过程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研究储层的伤害机理,利用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通过对钻完井液体系对储层伤害影响研究,分析该储层伤害微观机理。确定了造成该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储层粘土膨胀、钻井液对储层的污染和温度变化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储层保护措施,解决了开采过程中的油层保护问题,并为同类油田提供了可借鉴的油层保护技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敏感性评价 钻完井液体系 储层伤害 油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定位标定系统水下基准方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道军 许伟杰 +1 位作者 刘林泉 翁国忠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水下基准(换能器)位置的精确测量是高精度定位标定系统的关键技术,它的方位精度直接影响到水声定位系统定位误差的计量。通过详细分析了水下基准安装柱扰曲形变、GPS定位误差、罗经测向误差、纵倾横摇角测量误差对高精度定位标定系统水... 水下基准(换能器)位置的精确测量是高精度定位标定系统的关键技术,它的方位精度直接影响到水声定位系统定位误差的计量。通过详细分析了水下基准安装柱扰曲形变、GPS定位误差、罗经测向误差、纵倾横摇角测量误差对高精度定位标定系统水下基准位置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工程数据假设,提出选用误差小于0.15m的高精度GPS,则水下基准的误差将稍大于0.3m的结论,为工程应用上的误差控制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基准 高精度定位标定系统 Morrison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降解纤维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艳林 方正魁 +1 位作者 刘林泉 刘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54,71,I0004,共5页
低孔、低渗储层采用常规水力压裂措施易形成单一的对称裂缝,不能充分动用油藏储量,压后单井产量较低,增产改造效果不理想。为此,研究了新型可降解纤维暂堵转向压裂技术,以纤维作为暂堵剂注入储层裂缝中,使裂缝发生转向形成分支裂缝,增... 低孔、低渗储层采用常规水力压裂措施易形成单一的对称裂缝,不能充分动用油藏储量,压后单井产量较低,增产改造效果不理想。为此,研究了新型可降解纤维暂堵转向压裂技术,以纤维作为暂堵剂注入储层裂缝中,使裂缝发生转向形成分支裂缝,增大压裂改造的面积。室内对可降解纤维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可降解纤维直径为15μm、长度为6 mm、加量为1%时具有良好的暂堵性能、分散性能和悬砂性能。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的降解率逐渐增大,在90℃下,纤维在地层水中的降解率能够达到100%,而在胍胶压裂液中的降解率也可以达到95%以上,此时纤维的加入对裂缝的导流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可降解纤维暂堵转向压裂措施的X井初期产量和稳定产量明显高于使用常规压裂措施的邻井M井,压裂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可降解纤维 暂堵转向 水力压裂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存贷双高”问题与审计应对
9
作者 刘林泉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第4期115-117,共3页
本文从注册会计师审计视角出发,分别从业财融合视角和公司治理视角,总结分析上市公司"存贷双高"现象背后的原因,根据风险分析与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应对策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存贷双高 资金管理 资金占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联合检测cTnI、NT-proBNP在早期诊断非心源性急性胸痛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运忠 刘林泉 陈远城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究床旁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非心源性急性胸痛(A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7例非心源性AN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外周血cTnI、NT-proBNP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床旁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非心源性急性胸痛(A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7例非心源性AN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外周血cTnI、NT-proBNP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快检组和常规组。为快检组患者床旁快速检测外周血cTnI、NTproBNP的水平,为常规组患者采血后在检验科检测外周血cTnI、NT-proBNP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及检测用时,总结用床旁外周血cTnI、NT-proBNP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诊断快检组患者病情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cTnI的水平相比,P>0.05。为快检组患者检测外周血NT-proBNP、cTnI水平的用时短于为常规组患者检测这两项指标的用时,P<0.05。与用床旁外周血cTnI或NT-proBNP单独检测相比,用这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快检组患者非心源性AN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0.05。结论:用床旁外周血cTnI、NTproBNP联合检测早期诊断非心源性AN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且检测用时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检测 心肌肌钙蛋白I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非心源性急性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