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絮凝剂比例以及淤泥浓度对淤泥脱水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林双 杨国录 王党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7-59,66,共4页
通过实验着重研究淤泥在絮凝剂作用下的絮凝沉降效果和脱水速率,探讨絮凝淤泥体脱水的影响因素。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絮凝剂FAS,进行了淤泥絮凝体含水率实验和淤泥的脱水速率实验,在不同龄期下,通过对不同絮凝剂比例和不同淤泥浓度情... 通过实验着重研究淤泥在絮凝剂作用下的絮凝沉降效果和脱水速率,探讨絮凝淤泥体脱水的影响因素。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絮凝剂FAS,进行了淤泥絮凝体含水率实验和淤泥的脱水速率实验,在不同龄期下,通过对不同絮凝剂比例和不同淤泥浓度情况比较,研究絮凝淤泥体脱水速率以及含水率变化规律,探讨淤泥浓度和FAS絮凝剂剂量对淤泥脱水速率的统计数值关系。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比例在1.5~3.5、淤泥浓度约在18%~22%之间时,淤泥脱水效果和速率最佳。在最佳情况下,前48h内淤泥脱水速率较快,400h后淤泥脱水速率趋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浓度 淤泥絮凝 淤泥含水率 絮凝淤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下非均匀泥沙絮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比较
2
作者 刘林双 陈萌 +1 位作者 杨国录 余明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1-665,772,共5页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三维模拟。在三维空间下,分别运用密度函数法、球体的回转半径法、沉降法推导了均匀沙、非均匀沙絮凝体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建立模型计算并比较了各分形维数方法的计算值。结果表明:三...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三维模拟。在三维空间下,分别运用密度函数法、球体的回转半径法、沉降法推导了均匀沙、非均匀沙絮凝体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建立模型计算并比较了各分形维数方法的计算值。结果表明:三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分形维数均为1.75-2.19,回转半径法得到的分形维数略大于密度函数法和沉降法;均匀沙、非均匀沙维数均随颗粒数的增加而降低;非均匀沙絮团的分形维数略大于均匀沙絮团维数值。研究结果对黄河等高浊度细颗粒含沙水流的治理与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非均匀沙 絮凝体 分形维数 粘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探讨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菲 杨国录 +2 位作者 刘林双 陈萌 陆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3,共5页
随着城市污泥产量连年增长,污泥处理问题迫在眉睫。由于用地日益紧张和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的处置方法如填埋已经不符合发展要求。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伴生产物,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变废为宝。因此... 随着城市污泥产量连年增长,污泥处理问题迫在眉睫。由于用地日益紧张和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的处置方法如填埋已经不符合发展要求。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伴生产物,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变废为宝。因此,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污泥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污泥的处置现状,对污泥资源化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就污泥在土地利用、建材利用、能源利用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同时还分析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指出污泥资源化利用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需要继续提高工艺水平,推进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污泥资源化 环境保护 存在问题 解决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柴朝晖 杨国录 +2 位作者 刘林双 陈萌 朱森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57-161,共5页
通过分析影响污泥机械脱水的因素,指出污泥机械脱水的难点是部分结合水的去除,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较好的方法为物理法和生物法,以期为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通过分析影响污泥机械脱水的因素,指出污泥机械脱水的难点是部分结合水的去除,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较好的方法为物理法和生物法,以期为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机械脱水 前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l_3、FeCl_3和有机物颗粒对淤泥絮凝沉降特性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范杨臻 杨国录 刘林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16,共5页
以滇池淤泥的脱水为研究对象,以AlCl3和FeCl3为絮凝剂,在不同絮凝剂加入量系列下(AlCl3浓度取0、1、3、5、7、9、11、13、15mmol/L,FeCl3浓度取0、1、3、5、7、9mmol/L),研究了AlCl3和FeCl3加入量对淤泥絮凝沉降特性以及清混分界面沉降... 以滇池淤泥的脱水为研究对象,以AlCl3和FeCl3为絮凝剂,在不同絮凝剂加入量系列下(AlCl3浓度取0、1、3、5、7、9、11、13、15mmol/L,FeCl3浓度取0、1、3、5、7、9mmol/L),研究了AlCl3和FeCl3加入量对淤泥絮凝沉降特性以及清混分界面沉降速度的影响,并选取工农业生产中产量极高、热值极高且弃用和浪费极多的木屑颗粒和麦麸颗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0.1%、0.25%、0.5%、0.75%、1.0%)的木屑颗粒和麦麸颗粒加入后清混分界面沉降速度,以及浑浊度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指出了淤泥脱水时AlCl3和FeCl3最佳加入比例以及其对清混分界面沉降速度的影响,并分析了有机物颗粒加入后对淤泥清混分界面沉速和浑浊度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ALCL3 FECL3 木屑 麦麸 清混分界面 浑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防洪-通航协同的长江中游航道整治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林双 李明 +2 位作者 江凌 周泓伶 余文钧 《水运工程》 2024年第6期99-106,共8页
针对长江中游河段面临的通航和防洪双重问题,分析了长江中游航道治理特点,基于水流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推导分析了调整型和守护型等传统航道治理措施对水深、水位的影响,提出守护型、调整型和疏浚措施相结合的航道整治方法,分析了其... 针对长江中游河段面临的通航和防洪双重问题,分析了长江中游航道治理特点,基于水流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推导分析了调整型和守护型等传统航道治理措施对水深、水位的影响,提出守护型、调整型和疏浚措施相结合的航道整治方法,分析了其对通航和防洪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仅采用传统整治措施,“守、调、疏”相结合的航道整治方法使得航槽水深明显增加、断面水位则明显降低,有利于防洪和通航双重目标的协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方法 守护型措施 调整型措施 防洪与通航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口水道维护疏浚时机研究
7
作者 刘林双 郑力 +1 位作者 王云波 胡阳 《水运工程》 2024年第9期86-92,122,共8页
长江中游航道具有水文变幅大、河床冲淤多变、江湖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疏浚时机较难确定。揭示了航道疏浚时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疏浚时机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疏浚时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位过程、河床冲淤、疏浚能力以及通航状态等,... 长江中游航道具有水文变幅大、河床冲淤多变、江湖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疏浚时机较难确定。揭示了航道疏浚时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疏浚时机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疏浚时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位过程、河床冲淤、疏浚能力以及通航状态等,同时给出疏浚设计水位、维护水深、预留水深、船舶展臂最大水下竖直深度、疏浚量、疏浚效率等参数取值及基于此类参数的疏浚时机确定方法。以2023年太平口水道养护疏浚为例,分析2018—2022年水位过程,综合确定最佳疏浚时机为2023年9月初—10月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航道疏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航道 水位过程 疏浚时机 疏浚设计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中质量法的软体排受力和构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峙华 杨平 +1 位作者 李镇宇 刘林双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1,共3页
首次将一种基于集中质量法的力学模型用于分析计算软体排沉排受力和构型。该力学模型解决了不均匀质量、可拉伸软体排排体的构型和拉力分布的分析计算问题,并能考虑实际河流环境中水流的作用力。实例计算结果的讨论以及与悬链线理论解... 首次将一种基于集中质量法的力学模型用于分析计算软体排沉排受力和构型。该力学模型解决了不均匀质量、可拉伸软体排排体的构型和拉力分布的分析计算问题,并能考虑实际河流环境中水流的作用力。实例计算结果的讨论以及与悬链线理论解进行对比可知基于集中质量法的力学模型更适用于实际河流环境下的软体排排体的受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排 集中质量法 张力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石磨圆度对沙枕破坏影响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丹 谭玄 +1 位作者 胡波 刘林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6-211,共6页
沙枕结合抛石的工程结构在护岸、护滩(底)工程中应用广泛,可达到防冲促淤的效果。但施工时,抛石冲击作用易使沙枕发生破坏,从而影响工程效果,其中块石磨圆度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磨圆度块石在不同冲击能量下对沙... 沙枕结合抛石的工程结构在护岸、护滩(底)工程中应用广泛,可达到防冲促淤的效果。但施工时,抛石冲击作用易使沙枕发生破坏,从而影响工程效果,其中块石磨圆度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磨圆度块石在不同冲击能量下对沙枕袋的破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能量不断增大的条件下,抛投磨圆度较好的卵石对沙枕袋的损伤会不断增大;抛投磨圆度较差的碎石对沙枕袋的损伤会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逐渐逼近材料自身承冲下限;离心机加速度小于35 g时,块石对沙枕袋的损伤影响比较明显,离心机加速度超过35 g后,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抛石磨圆度的影响已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枕 抛石 离心模型试验 磨圆度 冲击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林双 柴华锋 赵凤亚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共8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水下沉排工程中软体排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建立悬链线模型,分析排体的受力特点,计算排体的抗倾、抗滑和抗漂浮稳定性,并对比分析排体对地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 针对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水下沉排工程中软体排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建立悬链线模型,分析排体的受力特点,计算排体的抗倾、抗滑和抗漂浮稳定性,并对比分析排体对地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明显提高了水下沉排的安全性和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为复杂条件下的水下沉排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 悬链线模型 稳定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高滩守护工程岸坡渗流破坏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林双 刘林 李彪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76,82,共7页
针对荆江河段岸坡渗流破坏情况,结合破坏案例分析岸坡渗流破坏原因,确定岸坡渗流破坏主要影响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和降水因素。荆江河段岸坡地质结构主要分为3类,即单一砂性土地质结构、上黏性土下砂性土双层地质结构以及由黏性... 针对荆江河段岸坡渗流破坏情况,结合破坏案例分析岸坡渗流破坏原因,确定岸坡渗流破坏主要影响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和降水因素。荆江河段岸坡地质结构主要分为3类,即单一砂性土地质结构、上黏性土下砂性土双层地质结构以及由黏性土和砂性土组成的互层、夹层等结构土体。荆江河段地下水和江水补给关系复杂——汛期江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江水。三峡蓄水后,汛后退水速度进一步加快,地下水和江水之间的渗流坡降进一步增加。荆江河段强降水天气分布出现频次和范围仍较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高滩守护工程区域岸坡渗流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破坏 水文条件 地质条件 强降水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下泄条件下芦家河水道沙泓进口淤沙浅滩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林双 李明 +2 位作者 刘林 郑力 张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5,共9页
三峡蓄水以来,清水下泄条件下芦家河水道发生明显冲刷,受河段边界条件、水动力条件、来水来沙条件影响,近年来沙泓进口河段泥沙淤积逐渐开始形成新的浅滩。分析了芦家河水道河道形态、水文泥沙、冲淤演变以及洲滩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 三峡蓄水以来,清水下泄条件下芦家河水道发生明显冲刷,受河段边界条件、水动力条件、来水来沙条件影响,近年来沙泓进口河段泥沙淤积逐渐开始形成新的浅滩。分析了芦家河水道河道形态、水文泥沙、冲淤演变以及洲滩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床演变机理,分析了芦家河水道沙泓进口淤沙浅滩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芦家河沙泓进口泥沙冲淤变化、滩槽变化以及水流条件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家河水道 沙泓进口 清水下泄 边界条件 水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河段不同植被生态护坡的水流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丰阳 刘林双 +1 位作者 王家生 刘林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4,37,共7页
通过现场勘查、跟踪,分析了荆江河段河漫滩植物群落及植物种类分布,结合实际调查情况选取试验模型植物,开展不同植被对水流结构的影响水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存在对岸坡附近水流流速影响明显,增加了水流的阻力,对减轻水流冲刷有... 通过现场勘查、跟踪,分析了荆江河段河漫滩植物群落及植物种类分布,结合实际调查情况选取试验模型植物,开展不同植被对水流结构的影响水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存在对岸坡附近水流流速影响明显,增加了水流的阻力,对减轻水流冲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不同植被高度、不同种植密度对植被根部冲刷具有不同的影响。最后选取周天河段张家榨护岸工程段进行了不同植被生态护坡现场试验,生态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试验 生态护坡 植被恢复 水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植生型钢丝网格护坡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熊小元 余新明 +1 位作者 李明 刘林双 《水道港口》 2018年第5期567-572,共6页
钢丝网格结构具有较好的固土、渗透、生态种植性能好等特点,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航道整治护岸工程中,仍存在着护坡时机与植被生长时间冲突、消落带植被很难恢复等问题。针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植生型钢丝网格护坡结构,开展了结构... 钢丝网格结构具有较好的固土、渗透、生态种植性能好等特点,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航道整治护岸工程中,仍存在着护坡时机与植被生长时间冲突、消落带植被很难恢复等问题。针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植生型钢丝网格护坡结构,开展了结构型式、尺寸研究,形成了施工工艺,并依托于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植生型钢丝网格不仅起到了较好的护岸效果,且网格内植物基本成活,长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植生型钢丝网格 护坡工程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洲水道河床演变及航道整治方案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彪 郑力 +1 位作者 刘林双 陈怡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6,共5页
根据长江中游沙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并根据长江航道治理规划,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方案。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2个治理方案进行动床效果研究。模型计算结果显示:2个方案均可起到守护洲滩、控制左汊发展... 根据长江中游沙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并根据长江航道治理规划,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方案。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2个治理方案进行动床效果研究。模型计算结果显示:2个方案均可起到守护洲滩、控制左汊发展、维护右汊稳定的作用,均可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但方案1略优,可作为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洲水道 河床演变 碍航特性 整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反滤结构在护坡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彪 柴华峰 刘林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21-224,共4页
本文针对长江中游湖广—罗湖洲西河铺岸滩不良地质,提出了一种由三维聚丙烯网芯与两层针刺并经热处理的无纺土工布通过热粘合作用形成的"M"型新型反滤结构。通过室内试验表明,新型排水垫的透水、保土以及防淤堵均满足反滤材... 本文针对长江中游湖广—罗湖洲西河铺岸滩不良地质,提出了一种由三维聚丙烯网芯与两层针刺并经热处理的无纺土工布通过热粘合作用形成的"M"型新型反滤结构。通过室内试验表明,新型排水垫的透水、保土以及防淤堵均满足反滤材料技术要求;通过综合比较及工程现场应用表明,新型反滤结构在不良地质护坡中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工程 新型排水垫 反滤 防淤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家河水道枯水跌坎形成原因及航道治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索文 刘林双 +1 位作者 于海波 张美德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3,128,共6页
芦家河水道兼有坡陡、流急、水浅和航宽等碍航特点,尤其是沙泓中段枯水跌坎问题,长期困扰河道的治理。探讨沙泓中段枯水跌坎形成原因及其对航道的影响,并开展试探性治理。研究结果表明:跌坎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貌因素、地质因素和三峡蓄... 芦家河水道兼有坡陡、流急、水浅和航宽等碍航特点,尤其是沙泓中段枯水跌坎问题,长期困扰河道的治理。探讨沙泓中段枯水跌坎形成原因及其对航道的影响,并开展试探性治理。研究结果表明:跌坎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貌因素、地质因素和三峡蓄水影响等;跌坎致使河道坡陡流急现象严重,加剧了水道碍航。疏浚工程实施后,保证了浅区航深,枯水跌坎段水位大比降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家河水道 枯水跌坎 坡陡流急 疏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数学模型在张家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云波 刘林双 +2 位作者 张佳山 张明 陈怡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37,共7页
针对近期张家洲水道上浅区宽浅碍航等航道问题,利用最新张家洲水道实测地形建立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开展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水流及航道条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水道达到了固滩守槽、增大南港浅区航槽宽度... 针对近期张家洲水道上浅区宽浅碍航等航道问题,利用最新张家洲水道实测地形建立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开展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水流及航道条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水道达到了固滩守槽、增大南港浅区航槽宽度的目的,能够满足6 m×200 m的目标航道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洲水道 数学模型 航道整治 航道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比相当的典型分汊河段航道治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中辉 黄蓓蓓 刘林双 《中国水运》 2020年第6期88-91,共4页
长江干流分汊河段众多,自然条件下,分汊河道内心(边)滩冲淤交替,主流随河床冲淤在多汊间调整,不利于航槽边界稳定,对于分流比相当的分汊河段(如戴家洲河段)航道治理技术则更为复杂。本文以戴家洲河段为例,分析了河段、浅滩演变特点及发... 长江干流分汊河段众多,自然条件下,分汊河道内心(边)滩冲淤交替,主流随河床冲淤在多汊间调整,不利于航槽边界稳定,对于分流比相当的分汊河段(如戴家洲河段)航道治理技术则更为复杂。本文以戴家洲河段为例,分析了河段、浅滩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整疏结合"的治理思路,并通过试验分析优化了整治方案。成果可为类似河段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段 分流比相当 整疏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