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唐宋面食烹饪的差异——以中原地区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朴兵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9年第2期11-15,47,共6页
唐宋时期,北方中原地区的人们主要以面食为主。唐宋面食的烹饪方法已经十分完善了,但每种烹饪方法的地位在唐代和宋代是不尽相同的,唐代流行烤,宋代流行蒸。在面食制作的风格上,唐人多崇尚豪放,宋人则崇尚精致。宋代的面食普遍以丰富的... 唐宋时期,北方中原地区的人们主要以面食为主。唐宋面食的烹饪方法已经十分完善了,但每种烹饪方法的地位在唐代和宋代是不尽相同的,唐代流行烤,宋代流行蒸。在面食制作的风格上,唐人多崇尚豪放,宋人则崇尚精致。宋代的面食普遍以丰富的花色品种取胜。经过宋代的发展,中国的面食全面完成了品类的细化,宋代的面食品种基本上已经和现代一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饮食文化 中原地区 面食烹饪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字书籍插图——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为例
2
作者 刘朴兵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7-82,共6页
汉字沿着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顺序演化而来。在历史插图中,商代的文字应写作甲骨文或金文,西周至战国的文字应写作金文,秦代的文字可写作小篆或隶书,两汉魏晋的文字以写作隶书为佳,南北朝以后的文字以写作楷书为宜。1956... 汉字沿着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顺序演化而来。在历史插图中,商代的文字应写作甲骨文或金文,西周至战国的文字应写作金文,秦代的文字可写作小篆或隶书,两汉魏晋的文字以写作隶书为佳,南北朝以后的文字以写作楷书为宜。1956年之前,中国人使用繁体字,从右到左竖行书写。1956年之后,多使用简化字,从左到右横行书写。中国古代的书籍经历了简策、卷轴、册页三大发展阶段。在历史插图中,汉代以前的书籍应绘为简策或帛书,汉晋书籍又可绘为纸质卷轴,南北朝至唐代的书籍只能绘为纸质卷轴,唐代以后的书籍方可绘为册页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材 历史插图 文字 书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插图辨析——以坐姿和衣饰图为例
3
作者 刘朴兵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前正在使用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科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其中的多数历史插图均能准确反映当时的历史特点,但也有部分历史插图并不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反映唐代以前史实的一些插图中,人们的坐姿误画为垂足坐。在衣饰... 目前正在使用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科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其中的多数历史插图均能准确反映当时的历史特点,但也有部分历史插图并不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反映唐代以前史实的一些插图中,人们的坐姿误画为垂足坐。在衣饰的样式上,古代汉族的交领右衽上衣有误绘为交领左衽者,秦汉以前的人有穿合裆裤者,先秦以前的女子有披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 《中国历史》 教科书 历史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河南食品工业和餐饮业的发展特色
4
作者 刘朴兵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52-156,共5页
食品工业是河南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在面粉、畜禽、方便食品加工和调味品制造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河南食品工业的整体实力仍有待加强,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餐饮业方面,河南的厨师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食客饮食追求日益广泛,创新... 食品工业是河南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在面粉、畜禽、方便食品加工和调味品制造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河南食品工业的整体实力仍有待加强,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餐饮业方面,河南的厨师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食客饮食追求日益广泛,创新菜肴面点层出不穷,各地饮食文化交流频繁,各种饮食文化节纷纷举办,假日餐饮消费迅猛发展,西餐、快餐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品工业 餐饮业 发展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的糖类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朴兵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1,共5页
中国古代的糖类主要有饴糖、蔗糖和蜂蜜。饴糖又称麦芽糖,是中国古代起源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糖类。蔗糖是现代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糖类,它利用甘蔗榨汁提纯而炼制。中国古代的蔗糖,按其外形可分为沙糖(砂糖)、"乳糖"和... 中国古代的糖类主要有饴糖、蔗糖和蜂蜜。饴糖又称麦芽糖,是中国古代起源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糖类。蔗糖是现代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糖类,它利用甘蔗榨汁提纯而炼制。中国古代的蔗糖,按其外形可分为沙糖(砂糖)、"乳糖"和冰糖等。蜂蜜是天然的糖类,西汉以前的蜂蜜均为野蜜,东汉时期中国始有养蜂的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期家蜂蜜作为商品已在市场上出售。在中国语言文化中,不少形容甜的成语用蜜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饴糖 蔗糖 石蜜 糖霜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原茶文化的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朴兵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6期106-113,共8页
中原茶文化具有四大特征:第一,名茶少而质高。信阳是中原唯一的产茶区,所产的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第二,代茶用品众多。"茶"不仅指茶叶、茶水,也指可浸泡饮用的树叶或其他植物的叶子、花卉、中药材、干果片和部分食材... 中原茶文化具有四大特征:第一,名茶少而质高。信阳是中原唯一的产茶区,所产的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第二,代茶用品众多。"茶"不仅指茶叶、茶水,也指可浸泡饮用的树叶或其他植物的叶子、花卉、中药材、干果片和部分食材,还指白开水和部分流质液食。第三,历史传承丰满。唐代以前中原居民初习茶事,唐代中后期饮茶之风逐渐普及,北宋时中原茶文化发展到极盛,金元以后中原茶文化开始转型。第四,文化底蕴深厚。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区,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伦理日用紧密结合,除日常家居饮用外,茶和各种代茶饮品广泛用于迎宾待客、男婚女嫁、岁时祭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茶文化 特征 代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史(上、下册)》
7
作者 姚伟钧 刘朴兵 《餐饮世界》 2020年第12期53-53,共1页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中国饮食品种丰富多彩,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盛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饮食史(上、下册)》由姚伟钧、刘朴兵二人合作完成,这是他们20多...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中国饮食品种丰富多彩,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盛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饮食史(上、下册)》由姚伟钧、刘朴兵二人合作完成,这是他们20多年从事中国饮食史研究之大成,作为"中国专门史文库"之一种,讲述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史 饮食品种 姚伟钧 中华文化 发展史 民以食为天 社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交流(一)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朴兵 《餐饮世界》 2022年第10期32-35,共4页
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丰富和发展得益于饮食文化交流。目前,学术界对于汉唐胡汉饮食文化交流、明清美洲作物的引进,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其他历史时期的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和国内各民族、各区域饮食文化交流的研... 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丰富和发展得益于饮食文化交流。目前,学术界对于汉唐胡汉饮食文化交流、明清美洲作物的引进,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其他历史时期的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和国内各民族、各区域饮食文化交流的研究较为薄弱,尤其缺乏从总体上概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交流的成果。焦作师范学院的刘朴兵教授以宏大的视野,丰富的史料,通俗的语言,对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交流做了全面概述。本刊现设专栏,将陆续介绍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交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研究成果 美洲作物 师范学院 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饭考
9
作者 刘朴兵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水饭”不是粥,更不是白饭和泡饭,它是一种古老的凉饭,凉吃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唐代以前,“水饭”多称为“飧饭”。做“水饭”需要用酸浆水,故又称为“浆水饭”。在中国古代,“水饭”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除食用外,“水饭”还用... “水饭”不是粥,更不是白饭和泡饭,它是一种古老的凉饭,凉吃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唐代以前,“水饭”多称为“飧饭”。做“水饭”需要用酸浆水,故又称为“浆水饭”。在中国古代,“水饭”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除食用外,“水饭”还用于食疗养生。宋代中原人宴客有最后上“水饭”的习俗,这种习俗为辽、金、元三代所继承。宋代以后,人们多用井水代替酸浆制作“水饭”,“水饭”成了北方少数地区才有的夏季凉饭。“水饭”衰落的原因,一是北方普遍由粒食转向粉食,二是“浆”的式微和北方饮食口味的变化。在今天的晋、陕、冀、内蒙古等地,古老的“浆水饭”仍有遗存,人们称之为“酸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饭 浆水饭 飧饭 粒食 粉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分析
10
作者 刘朴兵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5-99,103,共6页
河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偏重于对中国史、政治史、近代史的考查,试题具有综合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选择题知识点覆盖面宽,但相对容易;非选择题多为材料解析题,稍微偏难。非选择题之间的难易度、区分度存在一定的不均衡... 河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偏重于对中国史、政治史、近代史的考查,试题具有综合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选择题知识点覆盖面宽,但相对容易;非选择题多为材料解析题,稍微偏难。非选择题之间的难易度、区分度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结合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建议高中历史教学应提醒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审题作答能力,强化学生信息提炼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桌上的中国》
11
作者 刘朴兵 《餐饮世界》 2022年第5期29-29,共1页
中华美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美食之一,与法国美食和意大利美食并驾齐驱。与其他国家的美食相比,中华美食有不少独具特色的优点。从饮食原料上看,中国饮食强调多样性,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原料的多样性,不仅... 中华美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美食之一,与法国美食和意大利美食并驾齐驱。与其他国家的美食相比,中华美食有不少独具特色的优点。从饮食原料上看,中国饮食强调多样性,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原料的多样性,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多方面的营养,促进了人们身体的健康,还扩大了中国的食物来源,增强了社会的抗灾荒能力,确保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来源 饮食原料 美食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谷为养 多样性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膳食平衡原则的两点启示
12
作者 刘朴兵 《餐饮世界》 2022年第6期18-18,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餐饮文化是中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餐饮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自觉 文化自信 脏气法时论 膳食平衡 餐饮文化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文献卷--开启中国饮食文化宝藏的金钥匙
13
作者 刘朴兵 《餐饮世界》 2021年第5期46-47,共2页
中国有着丰富的饮食资料,但多散见于经、史、子、集等文献之中,呈无序状态。《中国饮食文化百科全书》设立饮食文献卷,一是为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献的整体面貌,以便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源流。二是为帮助人们了解现代主要的饮... 中国有着丰富的饮食资料,但多散见于经、史、子、集等文献之中,呈无序状态。《中国饮食文化百科全书》设立饮食文献卷,一是为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献的整体面貌,以便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源流。二是为帮助人们了解现代主要的饮食文化著作,以便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饮食文献卷分古代饮食文献和现代饮食文献两部分。古代饮食文献将介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饮食文献资料和现存的饮食著作。现代饮食文献将主要介绍现代高学术水准的饮食文化著作和具有开创性、重要影响力的饮食文化知识著作。现介绍两本重要的古代饮食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文献 学术水准 饮食著作 隋唐五代 无序状态 中国古代饮食 发展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