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及肝血管的三维重建及可视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本菊 周庭永 +4 位作者 钱学华 张琳 李彦彦 王剑华 吕发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肝及肝血管三维模型的重建及可视化方法。方法:利用1例肝移植供体的肝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集,采集二维图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肝及肝血管的三维模型。结果:重建的肝及肝血管三维模型形态逼真、解剖标志明显,可... 目的:探讨肝及肝血管三维模型的重建及可视化方法。方法:利用1例肝移植供体的肝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集,采集二维图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肝及肝血管的三维模型。结果:重建的肝及肝血管三维模型形态逼真、解剖标志明显,可以不同颜色、任意组合显示,可对模型放大、缩小和旋转等全方位观察,并能任意平面切割。结论:采用肝CT增强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可以快速提取肝血管,重建肝内血管三维模型,但对于肝的分割较费时;重建的肝及肝血管三维模型有助于解剖学教学和制定合理的肝手术方案,并为进一步行肝虚拟手术提供了图像处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 三维重建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右半肝内肝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本菊 周庭永 +3 位作者 钱学华 张琳 李彦彦 吕发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1-514,532,共5页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提供右半肝内肝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标本进行解剖剥离,对肝右静脉(RHV)及属支、副肝右静脉(aRHV)和肝中静脉(MHV)右半肝属支等进行观测。结果:RHV分型中A型、B型分别为74.0%...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提供右半肝内肝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标本进行解剖剥离,对肝右静脉(RHV)及属支、副肝右静脉(aRHV)和肝中静脉(MHV)右半肝属支等进行观测。结果:RHV分型中A型、B型分别为74.0%和26.0%。RHV主干属支汇合形式可分为3种,其中90.0%为树状,8.0%呈2支型,2.0%呈3支型。RHV主要属支共(5.88±2.26)支,Ⅴ段、Ⅵ段、Ⅶ段、Ⅷ段主要属支直径分别为(4.05±1.06)mm、(3.96±0.86)mm、(4.64±1.57)mm、(4.46±1.30)mm,长度分别为(21.51±11.24)mm、(28.94±15.90)mm、(30.14±14.41)mm和(23.03±11.14)mm;Ⅴ、Ⅷ段静脉血液同时汇入RHV和MHV者分别占66.O%、88.0%,Ⅴ段静脉血仅通过MHV回流者占34.0%。直径≥3.00mm的aRHV的出现率为60.0%。结论:RHV引流范围同时受MHV和aRHV影响,主要属支数目不恒定,其右叶上段属支管径较下段粗,右后叶属支较前叶属支长。右叶部分活体肝移植术前应充分掌握右半肝内肝静脉的解剖学资料,以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肝右静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4排螺旋CT的肝右静脉的应用解剖
3
作者 刘本菊 周庭永 +4 位作者 钱学华 张琳 李彦彦 王剑华 吕发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 为右叶部分活体肝移植提供有关肝右静脉的活体形态学资料,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显示肝静脉的价值.方法: 利用100例无肝病成人病例,行64-MSCT增强扫描,采集肝静脉期数据,对肝静脉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肝右静脉相关数据进行统... 目的: 为右叶部分活体肝移植提供有关肝右静脉的活体形态学资料,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显示肝静脉的价值.方法: 利用100例无肝病成人病例,行64-MSCT增强扫描,采集肝静脉期数据,对肝静脉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肝右静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可以清晰显示肝静脉主干及其4级以上属支;肝右静脉开口部位60.0%位于下腔静脉肝后段上份9点位,肝右静脉外科干长(13.01±6.10)mm,其主干距汇入下腔静脉处1、 2、 3、 4cm及主干汇合起始部上壁距肝膈面的距离分别为(13.23±6.79)、 (24.73±8.20)、 (32.63±7.76)、 (39.03±7.24)和(30.68±10.20)mm;肝右静脉Ⅰ型、Ⅱ型分别占71.0%和29.0%,其主干属支汇合形式呈树状者、2支型者和单独1支型者分别占83.0%、 11.0%和6.0%.结论: 国人肝右叶静脉回流多数以肝右静脉为主, 64-MSCT增强扫描可为活体肝移植提供精确的肝静脉走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静脉 多层螺旋 CT 活体肝移植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活体肝门静脉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剑华 周庭永 +4 位作者 杨新文 成家茂 吕发金 刘本菊 张秀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肝门静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门静脉的一般形态及变异。方法:15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肝门静脉。...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肝门静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门静脉的一般形态及变异。方法:15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肝门静脉。结果:肝门静脉分5型:a型:83.7%;b型:7.8%;C型:7.8%;d型:无;e型:0.7%。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活体肝门静脉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门静脉的正常解剖类型和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静脉 64-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静脉左支的临床解剖学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慧 周庭永 +4 位作者 钱学华 刘本菊 徐伟 李林宏 吕发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97,125,F0003,共5页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尸体肝并进行剥离解剖,对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其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尸体肝并进行剥离解剖,对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其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左支横部、矢部长分别为(23.90±5.29)mm, (24.02±4.97)mm;内径分别为(7.43±1.09)mm, (7.07±1.36)mm;角部角度为114.18°±22.59°.左外叶上段支长(48.57±17.51)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72±1.16)mm, (3.08±0.91)mm, (2.53±0.77)mm.左外叶下段支长(39.42±14.57)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98±1.05)mm, (3.40±0.98)mm, (2.87±1.11)mm.20.0%的左支矢状部被肝实质覆盖,平均范围为(25.0±11.89)mm,厚度为(19.3±5.96)mm.结论:肝门静脉左支主干的径值和角度变动范围较大,除分支供应左半肝外,尚可发出右前叶支至右前叶;固有尾状叶的血供主要来自肝门静脉左支主干,其分支分布直接影响到左半肝分叶分段,具体定界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静脉 左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中静脉属支解剖及其在活体肝移植中的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琳 周庭永 +4 位作者 刘旸 钱学华 刘本菊 王剑华 吕发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8-240,247,共4页
目的:为临床活体肝移植提供有关肝中静脉属支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标本进行解剖剥离,对肝中静脉及属支进行观测,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为(5.26±1.16)支,直径大于5.00mm的... 目的:为临床活体肝移植提供有关肝中静脉属支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标本进行解剖剥离,对肝中静脉及属支进行观测,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为(5.26±1.16)支,直径大于5.00mm的肝中静脉主要属支的出现率为76.0%;肝Ⅳ段静脉血大多由肝中静脉回流;肝中静脉均参与肝Ⅴ段回流,Ⅴ、Ⅶ段由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共同引流者分别占66.0%和90.0%;肝Ⅲ段静脉单独由肝中静脉引流占10.0%;肝中静脉引流肝Ⅵ段静脉血者占22.0%.结论:肝中静脉主要属支数目不恒定,形态结构多异,临床活体肝移植术前应根据肝中静脉主干的汇合形式、主要属支的分型、管径及引流范围等,进行个性化分析,研究出较理想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中静脉 应用解剖 活体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激干扰背外侧纹状体树突棘分化的研究
7
作者 许本柯 何云 +2 位作者 刘本菊 习珊珊 陈运才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90-90,共1页
早期应激可以持久损害机体认知功能,包括纹状体相关的判定、决策功能。但生命早期的背侧纹状体多棘神经元树突棘的分化能被早期应激干扰,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幼鼠出生第2天,通过改变幼鼠饲养环境达7天建立早期应激动物模型,并运用... 早期应激可以持久损害机体认知功能,包括纹状体相关的判定、决策功能。但生命早期的背侧纹状体多棘神经元树突棘的分化能被早期应激干扰,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幼鼠出生第2天,通过改变幼鼠饲养环境达7天建立早期应激动物模型,并运用图像技术、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等方法,研究早期应激对纹状体多棘神经元树突棘早期分化的影响。幼鼠出生第16天,检测背内侧、背外侧纹状体多棘神经元树突分支和树突棘数量及突触后蛋白PSD-95含量。结果显示早期应激选择性影响背外侧纹状体多棘神经元发育,应激小鼠背外侧纹状体多棘神经元上树突棘数量减低,树突棘前体-丝状伪足及近胞体侧树突分支数量增加,表达的PSD-95含量在背外侧纹状体显著减少。结果表明持续7天的早期应激干扰背外侧纹状体多棘神经元树突棘的分化,延缓树突棘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纹状体 早期应激 生命早期 树突棘 图像技术 幼鼠 认知功能 神经元树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