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朝晖作品
1
作者 刘朝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刘朝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朝晖【设计作品】
2
作者 刘朝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6-326,共1页
刘朝晖(1968-),男,汉,辽宁大连人,韩国永同大学设计学硕士,大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单位: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学府大街10号邮编:116622邮箱:lili013@163.
关键词 设计作品 硕士生导师 大连大学 美术学院 .com 辽宁省 大连人 设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朝晖【设计作品】
3
作者 刘朝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2-332,共1页
刘朝晖(1968-),男,汉,辽宁大连人,韩国永同大学文学(设计艺术学)硕士,大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 设计作品 硕士生导师 大连大学 设计艺术学 美术学院 大连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朝晖【绘画作品】
4
作者 刘朝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9-319,共1页
刘朝晖(1968-),男,汉,辽宁大连人,韩国永同大学设计学硕士.大连太学美术学院教授。
关键词 绘画作品 美术学院 大连人 设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刘朝晖设计作品选——咖啡会所
5
作者 刘朝晖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刘朝晖(1968~),辽宁大连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2009年获得韩国永同大学校设计学硕士学位。现任大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CIID)、高级室内建筑师,国... 刘朝晖(1968~),辽宁大连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2009年获得韩国永同大学校设计学硕士学位。现任大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CIID)、高级室内建筑师,国际设计师联盟会员(IFI),韩国现代设计学会会员(KECD),大连平面设计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广告学会常务理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大学 美术学院 装潢设计 中国建筑学会 作品选 会所 咖啡 常务理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下的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
6
作者 刘朝晖 盛佳豪 柳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9,共9页
为探索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新思路,通过构建材料性能数据库,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下的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首先以沥青种类、空隙率等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作为模型输入,以动态模量、动稳定度等混合料性能作为模型输出,分别构建... 为探索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新思路,通过构建材料性能数据库,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下的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首先以沥青种类、空隙率等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作为模型输入,以动态模量、动稳定度等混合料性能作为模型输出,分别构建了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三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并建立了MySQL材料性能数据库;然后运用数据库结构化SQL查询语句,以沥青混合料性能为搜索条件,通过反向匹配获得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参考值,提出了数据驱动下的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机器学习模型中XGBoost较BP神经网络决定系数R^(2)提升了0.03~0.40,较RF提升了0.01~0.08,适用于沥青混合料性能预测;并通过实例分析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基于数据库反向匹配实现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沥青混合料与其材料组成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导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材料组成设计 机器学习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矩形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7
作者 刘朝晖 彭乐钦 +2 位作者 李沛奇 杨宝娥 王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67,共10页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 为探究3D打印再生冷却通道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特性,研制了具有不同内表面粗糙度的正弦波纹结构3D打印304不锈钢矩形通道。内截面名义尺寸为2.0 mm×2.0 mm,设计粗糙度分别为6.3、25.0、100.0μm,实际粗糙度Ra分别为11.88、12.70、17.53μm,通过将高温电阻率法和像素法相结合获得了3D打印通道的实际内径和壁厚,修正了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的内壁温和热流密度,建立了3D打印粗糙通道内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参数如下:压力处于15~20 MPa范围、质量流速在12450~24900 kg·m^(-2)·s^(-1)之间、热流密度为5~15 MW·m^(-2)、流体温度为-150℃。研究结果表明:火箭煤油流动换热特性受到热流密度、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处于50~135℃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约25%~33%;热流密度处于5.0~15.0 MW·m^(-2)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8.3%;质量流速为12450~24900 kg·m^(-2)·s^(-1)范围内,换热系数增加了60.2%。粗糙度增加对火箭煤油流动换热起到强化作用,粗糙度从11.88μm增加到17.53μm时,换热强化幅度超过20%以上。该研究可为3D打印通道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中的替代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矩形通道 流动换热 粗糙度 火箭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与应变计协调变形研究
8
作者 刘朝晖 郭志豪 +1 位作者 黄优 李文博 《中外公路》 2025年第2期55-64,共10页
为了改善内置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协调性,采用高模量细集料沥青混合料AC-5和常规沥青面层混合料AC-13作为基体材料成型试件,并内置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结合DIC(数字图像相关法),开展单轴压缩、单轴拉伸、四点弯曲逐级加载试验;... 为了改善内置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协调性,采用高模量细集料沥青混合料AC-5和常规沥青面层混合料AC-13作为基体材料成型试件,并内置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结合DIC(数字图像相关法),开展单轴压缩、单轴拉伸、四点弯曲逐级加载试验;建立经假设检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应变计埋设深度、荷载大小和荷载类型等在不同工况下高模量过渡材料对变形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种类型荷载作用下,相比AC-13沥青混合料,AC-5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的传感器实测应变数据更加接近DIC的实测数据,且测量误差更小、更稳定;试件在受压、受拉时会出现不同的测量偏差,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对偏差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应变计埋深、荷载大小、荷载类型3种影响因素中,AC-5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表现出的与应变计协调变形性能相较于AC-13沥青混合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应变计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协调变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库车中断模式下生鲜品越库车辆调度研究
9
作者 陶柏铭 刘朝晖 潘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9,共12页
传统的生鲜品越库车辆调度问题通常采用非中断装/卸货模式,这较易造成所卸非所需,而所需货物未能及时卸载的问题。为加快生鲜品的越库转运,降低生鲜度损耗,提出采用允许入库车卸货过程可以中断的模式,并建立以新鲜度总衰减量最小为目标... 传统的生鲜品越库车辆调度问题通常采用非中断装/卸货模式,这较易造成所卸非所需,而所需货物未能及时卸载的问题。为加快生鲜品的越库转运,降低生鲜度损耗,提出采用允许入库车卸货过程可以中断的模式,并建立以新鲜度总衰减量最小为目标的生鲜品越库车辆调度模型。针对该模式,设计包含入库车序号、生鲜品种类、批次卸货数量的3层混合染色体编码方案,构建并采用基于批次卸货数量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入库车中断模式相较于传统的非中断模式,平均能降低13.90%的新鲜度总衰减量,且该优势会随着车辆转换时间、传送时间、批次卸/装货数量值、高衰减率生鲜品比重的降低而愈发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库 生鲜品 入库车中断模式 遗传算法 总衰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与材料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朝晖 黄优 +4 位作者 余时清 刘靖宇 李盛 柳力 潘宇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27-53,共27页
刚柔复合式路面作为一种耐久性路面结构,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特殊地质条件、桥隧铺装等工程。为进一步推动耐久性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应用,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梳理刚柔复... 刚柔复合式路面作为一种耐久性路面结构,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特殊地质条件、桥隧铺装等工程。为进一步推动耐久性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应用,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梳理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力学行为特征,分析了沥青面层和刚性基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其交互影响,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一方面直接承受荷载和环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下卧结构层的应力场和温度场,是影响刚柔复合式路面服役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关键;明确了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病害主要出现在沥青面层,由于沥青面层与刚性基层之间的模量差异巨大,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更倾向于产生压剪破坏,刚性基层的开裂以及刚‒柔层间的结合状态对沥青路面的性能也有着显著影响;最后,分别从沥青面层抗剪、基层板整体性、刚‒柔层间结合3个方面归纳了刚柔复合式路面性能的提升技术。基于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力学特性,开展结构‒高性能材料一体化设计是提升刚柔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刚柔复合式路面 结构力学特性 压剪破坏 结构材料一体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参数火箭煤油在小通道圆管内的流动换热特性
11
作者 刘朝晖 陈雪娇 蒋榕培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1,共8页
火箭煤油再生冷却过程具有高压、高温、高热流密度和高质量流速等特点。在超高参数条件下,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电加热方法模拟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壁面热环境,在高温合金钢∅2 mm×0.5 mm圆管内研究了火箭煤油的流动换热特性。参数范围为压... 火箭煤油再生冷却过程具有高压、高温、高热流密度和高质量流速等特点。在超高参数条件下,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电加热方法模拟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壁面热环境,在高温合金钢∅2 mm×0.5 mm圆管内研究了火箭煤油的流动换热特性。参数范围为压力25~65 MPa,质量流速8500~51000 kg/(m^(2)·s),流体温度常温为~500℃,热流密度最高为35 MW/m^(2)。研究表明:在所测试条件下,火箭煤油在小通道圆管内处于单相液态强制对流换热机制;换热性能主要受到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增加,换热系数增加;质量流速增加,换热系数增加;压力在25~65 MPa范围内对换热性能无显著影响;热流密度增加,内壁温显著增加,但热流密度变化对换热系数无显著影响;受入口强化换热效应的影响,换热系数增加,热流密度越高,入口效应越明显。超高参数尤其是超高压力条件下的火箭煤油换热特性,为火箭煤油再生冷却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 火箭煤油 流动换热 超高参数 小通道 高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朝晖 杨鑫 +1 位作者 黄优 柳力 《中外公路》 2024年第3期35-45,共11页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变化以及交互作用对沥青路面结构响应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沥青路面结构三维模型,并开展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以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δ、α、β、γ为影响因素,以沥青层底最大...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变化以及交互作用对沥青路面结构响应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沥青路面结构三维模型,并开展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以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δ、α、β、γ为影响因素,以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变、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为响应目标,采用响应面法(RSM)建立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与沥青路面关键结构响应的响应面模型,分析主曲线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沥青路面结构关键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对结构关键响应的影响受响应类型和路面结构类型的共同影响,其中参数δ的影响最大,α次之,β、γ的影响相对较小。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变和路基竖向压应变不受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参数α和β的交互作用对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的路基竖向压应变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动态模量 响应面法 主曲线 有限元 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偶联剂接枝改性玄武岩纤维与沥青粘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程程 柳力 +2 位作者 刘朝晖 黄优 刘磊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4-280,共7页
为增强玄武岩纤维(BF)与沥青的界面粘附特性,采用接枝KH550型硅烷偶联剂对BF表面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KH550接枝改性BF进行微观表征,并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运用“化学接枝”和“叠加”方式建立沥青-BF_(KH550)界... 为增强玄武岩纤维(BF)与沥青的界面粘附特性,采用接枝KH550型硅烷偶联剂对BF表面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KH550接枝改性BF进行微观表征,并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运用“化学接枝”和“叠加”方式建立沥青-BF_(KH550)界面模型,研究了KH550接枝改性对BF与沥青粘附特性的增强效果及增强机理。结果表明,KH550接枝改性后,BF_(KH550)表面凸起增多、粗糙度增加,增大了BF与沥青的粘结强度;BF表面接枝的KH550个数越多,与沥青的粘附性能越好,25℃时BF表面接枝20个KH550的界面能相比不接枝KH550时增加了26.1%;经KH550接枝改性后,沥青四组分的扩散系数变化规律与不接枝KH550时相同,即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但其扩散系数整体比不接枝KH550时小,说明BF_(KH550)与沥青发生了较强的吸附,从而有效提高了BF与沥青的粘附性能。研究成果可为BF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KH550) 玄武岩纤维(BF) 化学接枝 粘附性能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变形协调及损伤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博 刘朝晖 +3 位作者 柳力 赵华 张允宝 王观次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2283,共12页
为揭示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工作性能的演化规律,提高传感器实测数据的应用价值和环境适应性,基于数字图像关联技术和小梁直接拉伸试验,对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开展多重受力模式下的应变响应研究,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传感器... 为揭示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工作性能的演化规律,提高传感器实测数据的应用价值和环境适应性,基于数字图像关联技术和小梁直接拉伸试验,对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开展多重受力模式下的应变响应研究,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协调性能;并利用四点弯曲试验下的声发射信号和数字图像特征,揭示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置应变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变形协调特性与荷载类型、大小及响应时间紧密相关,传感器应变响应具有强烈的温度敏感性,在30~50℃的环境中,传感器应变响应的精准度会急剧衰减,其测量平均绝对误差Eˉa和相对误差Eˉr可分别增大3.49~11.79倍和2.01~2.91倍。利用声发射能量信号准确地刻画了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受力下的4阶段损伤演化特征,反映出温度作用会改变结构损伤形式向非稳定开裂的态势发展;不同温度下声发射RA和AF的分布特征表明,内置应变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结构破裂模式受温度影响显著,呈现为拉-剪混合、剪切破裂为主的破裂机制,且随温度不断增大,剪切破裂持续增强,剪切事件由55.7%增长至84.4%,增幅达1.52倍。研究成果对实现内置应变传感器与沥青路面协同工作性能的合理评判,推进传感器技术深度赋能传统沥青路面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数字图像关联技术 声发射特征 应变传感器 变形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路径研究
15
作者 邵琳轩 赵聪慧 +2 位作者 陶泓康 张丽英 刘朝晖 《河北农业》 2025年第3期26-28,共3页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秦皇岛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示范引领、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本文立足于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情况,主要采用了SWOT方法分...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秦皇岛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示范引领、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本文立足于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情况,主要采用了SWOT方法分析了建设成效及不足,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外部环境进一步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秦皇岛市未来应因地制宜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培育农民提升农民素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创建农业新业态模式等建设路径,旨在更好地加快秦皇岛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宜居宜业 秦皇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卫星轨道数据的空间环境评估方法
16
作者 杨娟 崔凯 +3 位作者 刘朝晖 折文集 杨永清 王锋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5期130-135,共6页
卫星姿轨控系统失效后,在空间自由漂浮,空间环境的长期影响及其变化将直接在失效卫星的轨道参数的微弱变化中体现。本文研究了失效卫星轨道根数数据用于原位溯源空间环境长周期扰动影响的可行性及方法,基于非均匀采样傅里叶变换手段,实... 卫星姿轨控系统失效后,在空间自由漂浮,空间环境的长期影响及其变化将直接在失效卫星的轨道参数的微弱变化中体现。本文研究了失效卫星轨道根数数据用于原位溯源空间环境长周期扰动影响的可行性及方法,基于非均匀采样傅里叶变换手段,实现公开卫星轨道数据的长周期频率特征提取,并与太阳活动相关的空间环境影响周期匹配。通过大数据分析多颗失效卫星公开轨道数据,以卫星轨道倾角为例,识别出太阳活动相关的空间环境对低轨卫星轨道摄动的周期400、89和13.5 d。该方法为失效卫星轨道数据的利用挖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卫星 轨道根数 非均匀采样傅里叶变换(NUFT) 评估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正交异性的粒料压实特性及其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17
作者 黄优 张允宝 +3 位作者 刘朝晖 潘宇 刘泽斌 方荣海 《中外公路》 2024年第5期117-124,共8页
粒料的正交异性与其压实过程密切相关,对路面的结构力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为研究压实过程对粒料正交异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压实方式及压实功对路用粒料进行击实成型,开展改进的动态回弹力学试验研究,得到典型粒料的正交异性系数α^(2)... 粒料的正交异性与其压实过程密切相关,对路面的结构力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为研究压实过程对粒料正交异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压实方式及压实功对路用粒料进行击实成型,开展改进的动态回弹力学试验研究,得到典型粒料的正交异性系数α^(2);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考虑粒料正交异性的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旋转压实成型的试件,其干密度略大于冲击压实成型;增大压实功,在增加粒料干密度的同时也会增加其正交异性;在低压实功下,旋转压实成型的粒料正交异性更显著,但在高压实功下,冲击压实成型的正交异性更加显著;粒料的正交异性对沥青路面结构关键响应具有显著影响,忽略粒料的正交异性,存在低估路面结构损坏的风险;考虑粒料的正交异性,能够改善路面结构计算中粒料层的底部受拉,且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粒料 正交异性 压实功 路面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粘层复合改性沥青材料研发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朝晖 张景怡 +1 位作者 周婷 李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4-139,共6页
针对路面结构粘层沥青材料特点,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胶粉(CRM)为改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在室内制备了一种粘层复合改性沥青材料。基于对粘层沥青高温性能及粘度的测定,优化了复合改性沥青室内制备工艺。通过常规... 针对路面结构粘层沥青材料特点,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胶粉(CRM)为改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在室内制备了一种粘层复合改性沥青材料。基于对粘层沥青高温性能及粘度的测定,优化了复合改性沥青室内制备工艺。通过常规指标测试、高温动态剪切试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粘度试验,对不同掺量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并确定改性剂最佳掺量。研究表明所研发的粘层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较优,更能满足粘层沥青材料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粘层沥青材料 路用性能评价 复合改性沥青 制备工艺 最佳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位走向法和互谱法的水中目标识别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朝晖 付战平 王明洲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2-935,共4页
阐述基于目标方位走向法的目标识别理论,提出利用体目标回波的空间方位分布信息识别水下目标尺度信息的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在不同攻击条件下,鱼雷对潜艇目标进行尺度识别的估计量、估计方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方位分析 目标识别 互谱 分裂波束 目标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朝晖 曹强 +1 位作者 周昕 柳力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2,共5页
随着玄武岩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推广使用,其种类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试验研究以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为基础,对同一级配不同纤维种类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试验分析;选取浙江石金膨化玄武岩纤维(G... 随着玄武岩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推广使用,其种类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试验研究以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为基础,对同一级配不同纤维种类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试验分析;选取浙江石金膨化玄武岩纤维(GBF)和长沙北美孚玄武岩纤维(BMF)2种玄武岩矿物纤维,分别对掺量0.2%、0.3%和0.4%确定最佳油石比并进行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车辙等试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GBF、BMF最佳纤维掺量分别为0.3%、0.30%;对应最佳油石比分别为6.2%、6.0%;对应动稳定度分别为9 104次/mm、8 508次/mm。综合比较而言,BMF要略优于GB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13 玄武岩纤维 纤维掺量 油石比 动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