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邻井影响条件下的油井数值试井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曰武 陈慧新 +2 位作者 张大为 周蓉 刘妍 《油气井测试》 2002年第5期4-7,共4页
根据油田开发特征 ,建立了圆形定压地层中考虑存在邻井影响条件下的油井不稳定试井的数值试井模型 ,提出存在邻井影响的测试资料分析方法 ,对邻井的性质和产注量对试井理论曲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方法应用于油田实际井例对开发试... 根据油田开发特征 ,建立了圆形定压地层中考虑存在邻井影响条件下的油井不稳定试井的数值试井模型 ,提出存在邻井影响的测试资料分析方法 ,对邻井的性质和产注量对试井理论曲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方法应用于油田实际井例对开发试井理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井影响 油井 油田开发 试井 渗流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58
2
作者 刘曰武 苏中良 +1 位作者 方虹斌 张钧峰 《油气井测试》 2010年第6期37-44,共8页
通过对国内外制约煤层气开发的因素和能源需求的分析,指出了研究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解吸吸附机理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将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归纳综合为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两大类;将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 通过对国内外制约煤层气开发的因素和能源需求的分析,指出了研究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解吸吸附机理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将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归纳综合为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两大类;将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模型归纳为五类,即Lang-muir等温吸附及其扩展模型、BET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吸附势理论模型、吸附溶液模型和实验数据拟合分析模型等。对影响煤层气解吸吸附的因素,如煤层的性质、孔隙性结构、煤层气的组分、压力条件和温度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指出,解吸吸附机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是在考虑目前已认识的复杂因素条件下,以研究煤层气吸附状态和煤层气的解吸动态过程为主,尤其是甲烷与水和煤层中碳分子的结合与分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解吸/吸附 机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组合边界中煤层气井的不稳定压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曰武 张大为 +2 位作者 陈慧新 宫欣 吴学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0-93,共4页
文章建立并求解了不同线性组合边界条件下的煤层气井不定常渗流模型,得到了井底压力和压力导数的理论曲线,以及压力场分布图。在不稳定流动的早期,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都是斜率为1的直线段。当流体流动进入稳定流动状态时,在压力导数曲... 文章建立并求解了不同线性组合边界条件下的煤层气井不定常渗流模型,得到了井底压力和压力导数的理论曲线,以及压力场分布图。在不稳定流动的早期,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都是斜率为1的直线段。当流体流动进入稳定流动状态时,在压力导数曲线上出现一个值为0.5的水平直线段。在理论曲线的晚期,理论曲线与边界性质存在密切关系。对于全封闭煤层气藏,所有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是斜率为1的直线段。对于存在定压边界煤层气藏,压力双对数曲线的晚期是水平直线段,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的晚期都是急剧下掉的曲线。但是混合边界的压力导数存在上翘现象,上翘程度和早晚与封闭边界的数目多少以及距离大小有关。压力场中,在靠近封闭边界的等压线垂直于边界,在靠近定压边界的等压线平行于边界。在邻近定压和封闭边界交合处,定压边界起主导作用。所得到的理论曲线可以直接应用于煤层气田的试井测试资料分析,压力场分布图对了解煤层气藏的开发状况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不稳定流动 压力 边界 有限元法 试井 不稳定压力 边界条件 煤层气井 线性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井分析理论和应用的发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曰武 张奇斌 孙波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B02期69-74,89,共7页
从试井测试技术与方法、试井理论模型、试井理论模型求解技术、试井资料的分析解释方法以及试井分析成果的应用 5个方面概述了试井分析理论和应用的发展状况。对试井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类 ,给出了弱非均质油藏、规律性非均质油... 从试井测试技术与方法、试井理论模型、试井理论模型求解技术、试井资料的分析解释方法以及试井分析成果的应用 5个方面概述了试井分析理论和应用的发展状况。对试井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类 ,给出了弱非均质油藏、规律性非均质油藏和任意非均质油藏的概念范畴 ,指出了试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分析 多孔介质 试井理论 试井测试技术 非均质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注入/压降测试的设备及工艺问题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曰武 方惠军 +2 位作者 徐建平 林学敏 芦梅 《油气井测试》 2010年第6期19-22,36,共5页
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煤层气注入/压降方法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过程、测试数据分析以及注入压降测试的优缺点;分析了煤层气井在注入/压降设计、设备以及测试资料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煤层气 测试 设备 工艺 注入/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三种方法 被引量:64
6
作者 刘曰武 丁振华 何凤珍 《油气井测试》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概述和评价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三种方法 ,重点介绍了低渗油藏试井分析确定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意义。给出了低渗油藏试井分析模型与常规中高渗油藏试井分析模型的对比。通过实例测试资料分析 。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方法 研究 试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计算天然气偏差因子的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曰武 吴学松 +1 位作者 陈维良 高磊岩 《油气井测试》 2007年第2期4-7,共4页
对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评价分析,指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偏差因子计算方法,给出了新方法的基本思想、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利用三种方式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对比结果表... 对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评价分析,指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偏差因子计算方法,给出了新方法的基本思想、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利用三种方式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Standing-Katz图版的误差趋于0;与目前公认最好的状态方程方法——DAK方法的结果相比,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从而验证了该偏差因子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新的偏差因子计算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大、计算机操作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偏差因子 计算方法 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浸泡后滑坡体中水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曰武 宫欣 +1 位作者 张大为 陈慧新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4,共4页
建立了室内模拟库水浸泡后滑坡体内水润湿的渗流实验装置,根据清江茅坪滑坡的地形、地貌以及岩土混合比例,填制了岩土体实验模型,模拟了水位在涨至模拟坡体凌空面一半高度和水位漫过凌空面达到第一平台高度时,坡体内的水分布情况。在水... 建立了室内模拟库水浸泡后滑坡体内水润湿的渗流实验装置,根据清江茅坪滑坡的地形、地貌以及岩土混合比例,填制了岩土体实验模型,模拟了水位在涨至模拟坡体凌空面一半高度和水位漫过凌空面达到第一平台高度时,坡体内的水分布情况。在水位降落实验过程中,岩土体部分失稳,证明了润湿滞后在降水期滑坡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滑坡 水位分布 实验模型 渗流实验装置 润湿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测试技术的异同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曰武 赵培华 +4 位作者 鹿倩 方惠军 徐建平 蒋华 林学敏 《油气井测试》 2010年第6期6-11,共6页
煤层气测试资料的分析成果对确定煤层气的排采制度和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该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只能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测试、常规软件进行测试资料解释的问题。煤储层在成份、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上与常规储层(如砂... 煤层气测试资料的分析成果对确定煤层气的排采制度和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该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只能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测试、常规软件进行测试资料解释的问题。煤储层在成份、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上与常规储层(如砂岩)有着明显的差异;煤层气的赋存和采出机理与砂岩中天然气也有着本质区别。要获取煤层准确参数、正确评价煤层,必须研究煤层气测试的相关理论方法。但目前对煤层气测试的认识较少。从常规天然气测试与煤层气测试的差异对比的角度出发,给出了煤层气测试的诸多特征。从研究对象的储层特征、煤层气的赋存特征以及不同开发阶段的流体分布及流动特征等方面,论述了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测试技术异同的根本原因。从测试方法、测试工艺、解释模型和资料分析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测试技术的差异。研究成果对充分认识和理解煤层气测试的重要作用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油气井 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一种快速试井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曰武 刘慈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5-60,共6页
本文利用椭圆流动模型的解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了均质及双重介质油藏中无限导流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的典型曲线,本文还利用拉氏数值正演和拉氏数值反演技术,考虑了井筒存储和表皮效应对无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试井分析典型曲线的影响,并对各... 本文利用椭圆流动模型的解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了均质及双重介质油藏中无限导流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的典型曲线,本文还利用拉氏数值正演和拉氏数值反演技术,考虑了井筒存储和表皮效应对无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试井分析典型曲线的影响,并对各种情况下的典型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裂缝井 无限导流 试井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试井方法综述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曰武 刘俊丽 刘振庆 《油气井测试》 1998年第1期69-73,78,共6页
根据国内外注水井的研究资料和对注水井测试资料的实际分析,对注水井的测试方法、理论发展、分析解释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说明了注水井试井解释应得到的主要结果,指出了注水井试井工作的意义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注水井 试井 分析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油藏中探边测试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曰武 薛敬利 纪友亮 《油气井测试》 2003年第2期3-5,共3页
提出了三角形油藏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试井理论模型 ,并用有限元方法对问题进行了求解 ,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试井理论曲线。用这些理论曲线对某油田的实际测试井例进行了分析 ,得到与地质资料吻合较好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 三角形油藏 探边测试 试井 数值解 不稳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三重介质油藏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试井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曰武 刘慈群 《油气井测试》 1992年第4期7-10,19,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一类三重介质油藏的物理描述,抽象出了三重介质油藏的数学模型,应用拉氏变换求出了该模型的解。利用数值反演技术作出了理论典型曲线,对曲线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现场利用该模型进行实际资料解释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模型... 本文通过对一类三重介质油藏的物理描述,抽象出了三重介质油藏的数学模型,应用拉氏变换求出了该模型的解。利用数值反演技术作出了理论典型曲线,对曲线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现场利用该模型进行实际资料解释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模型经过简化即可得到双重介质油藏数学模型以及均质油藏的数学模型,并可以直接从三重介质油藏数学模型得到双重介质和均质油藏的理论图版。本文将对比作出具体详尽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介质 试井分析 数学模型 拉普拉斯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井条件下圆形封闭煤层中压力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曰武 欧阳伟平 +1 位作者 赵培华 苏中良 《油气井测试》 2010年第6期64-70,共7页
煤层气开采方式的本质是排水降压采气,了解煤层的降压效果对排采制度的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建立圆形封闭煤层中考虑煤层气解吸作用的两井不定常渗流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求得了其数值解,分析解吸作用对理论特征曲线的影响。计算结... 煤层气开采方式的本质是排水降压采气,了解煤层的降压效果对排采制度的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建立圆形封闭煤层中考虑煤层气解吸作用的两井不定常渗流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求得了其数值解,分析解吸作用对理论特征曲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煤层气解吸具有减缓压力传播的作用;分析不同性质邻井对理论曲线特征的影响,给出存在邻井影响时的压力场发展规律。提出压力场的4种描述方法,分析邻井性质、邻井流量变化,以及外边界性质对煤层压力场分布的影响,得到不同条件下煤层气压力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力场 试井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起试井理论和应用间的桥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曰武 王延峰 +2 位作者 吴学松 何凤珍 袁愈久 《油气井测试》 2006年第5期70-74,共5页
分析指出试井理论和应用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构架试井理论和应用之间桥梁的基础,明确构架桥梁的方法和手段。根据目前国内外试井理论和应用的发展状况,指出试井理论和试井分析方法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试井 理论 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试井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曰武 刘慈群 《油气井测试》 1997年第3期18-22,75-76,共7页
 建立了多层油藏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椭园流动模型,求得了该数学模型的解,分析了其典型曲线的特征,并对产能比、储能比、裂缝半长比、导流能力、层数等因素可能对曲线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用实例资料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 不稳定试井 多层介质 垂直裂缝 数学模型 试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及关键力学问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曰武 刘畅 丁玖阁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有希望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拓展天然气资源实现战略资源接替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分为两类,即钻井式技术和...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有希望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拓展天然气资源实现战略资源接替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分为两类,即钻井式技术和巷道式技术,并重点叙述了钻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开发模式。钻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1)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钻孔式技术开发模式阶段;(3)不同贯通方法直井钻井开发模式阶段;(4)水平井钻井开发模式阶段。本文分别对钻孔式、直井钻井式以及水平井钻井式等3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开发模式的技术核心进行了论述。通过对比不同技术开发模式的使用状况,对其优劣进行了评价。在总结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开发模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地下煤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将要到来的煤炭地下气化商业化开发局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煤炭地下气化 开发模式 钻井式 发展历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压开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试井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曰武 刘慈群 《油气井测试》 1997年第2期13-16,74-75,共6页
根据水力压裂措施的实际情况,描述了部分贯穿地层的垂直裂缝井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求得了井底压力计算公式。提出了裂缝贯穿度和裂缝总导流度的概念,并分析了它们对理论曲线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的特点和实用性。
关键词 不稳定试井 数学模型 垂直裂缝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关键力学问题的数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曰武 方惠军 +4 位作者 李龙龙 葛腾泽 郑太毅 刘丹璐 丁玖阁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9-685,共17页
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双碳”背景下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新课题.在众多相关技术中,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并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由于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的实施成本非常高,气化机理认识和控制运行工艺优化方面... 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双碳”背景下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新课题.在众多相关技术中,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并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由于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的实施成本非常高,气化机理认识和控制运行工艺优化方面的研究均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实施周期短的数值模拟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煤炭地下气化过程极其复杂,数值模拟方法在数学建模和数值求解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对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对煤炭地下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阐明各个运行空间的物质和关键问题,厘清煤炭地下气化的本质;归纳出流体动力学问题、热力学问题、材料应力问题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问题等4类关键力学问题;详细介绍每个关键力学问题数值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历程;介绍煤炭地下气化数值研究的工程应用,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本文工作对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数值方法的发展以及指导我国煤炭地下气化先导试验设计和现场实施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关键力学问题 数值研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完井煤层中渗流场的数值研究
20
作者 刘曰武 欧阳伟平 +2 位作者 赵培华 苏中良 方惠军 《油气井测试》 2010年第6期71-75,共5页
提出了煤层气井洞穴完井的物理模型,将完井洞穴看成一个在煤层气井井底附近渗透率远大于外区煤层的高渗区域,并假定该区域中的流体流动仍然符合Darcy流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层气井洞穴完井的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求解方法得到了洞... 提出了煤层气井洞穴完井的物理模型,将完井洞穴看成一个在煤层气井井底附近渗透率远大于外区煤层的高渗区域,并假定该区域中的流体流动仍然符合Darcy流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层气井洞穴完井的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求解方法得到了洞穴完井煤层气井在圆形煤层和任意四边形煤层中的渗流场分布。为了与裸眼完井煤层气井的渗流场进行对比,模拟了圆形存在一口洞穴完井煤层气井和一口裸眼完井煤层气井及一口洞穴完井煤层气井和两口裸眼完井井的渗流场,明显看出了洞穴完井煤层气井渗流场与常规裸眼完井井的差异。该研究成果对更好地了解洞穴完井煤层气井的流体流动规律及压力分布状态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洞穴完井 模型 渗流场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