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被引量:
44
1
作者
窦旺胜
王成新
+1 位作者
蒋旭
刘曰庆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城乡融合发展表现途径,从城乡经济、空间、社会、主体功能4个维度出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城乡融合发展表现途径,从城乡经济、空间、社会、主体功能4个维度出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Jenks断裂点分级法,对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6年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城乡空间融合准则层对城乡融合总体水平贡献较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二元对比系数、耕地占农用地之比是影响山东省城乡融合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山东省17地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在空间上呈现出鲁东优于鲁中优于鲁西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指标体系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城市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3
2
作者
宋成镇
陈延斌
+2 位作者
侯毅鸣
唐永超
刘曰庆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2-461,共10页
以2016年中国23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的集聚特征及空间关联性,并借助空间计量方法探究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集聚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工业污染排放总体表...
以2016年中国23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的集聚特征及空间关联性,并借助空间计量方法探究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集聚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工业污染排放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强度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且二者局部空间关联性较强,空间集聚类型以高集聚-低污染、低集聚-高污染、低集聚-低污染为主;工业集聚有利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能源强度增大导致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增加,其他指标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污染类型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集聚
工业污染
空间关联
空间计量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中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壤侵蚀定量归因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翠艳
孙希华
刘曰庆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9-219,共11页
土壤侵蚀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土壤侵蚀强度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相互作用对于缓解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USLE模型对鲁中山区2005年、2015年土壤侵蚀进行评估,综合土地利用、降雨量、坡度、植被覆盖度、高程、土壤...
土壤侵蚀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土壤侵蚀强度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相互作用对于缓解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USLE模型对鲁中山区2005年、2015年土壤侵蚀进行评估,综合土地利用、降雨量、坡度、植被覆盖度、高程、土壤类型、流域等影响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壤侵蚀进行定量归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结果表明:(1)2005年鲁中山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273 t/(km^2·a),年土壤流失量为1561.36万t;2015年鲁中山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039 t/(km^2·a);年土壤流失量为1274.35万t。(2)鲁中山区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山地丘陵区。2005—2015年鲁中山区土壤侵蚀逐渐改善,土壤侵蚀强度主要由轻度侵蚀以上向微度侵蚀转化。(3)在各种影响因子中,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是决定土壤侵蚀空间异质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土地利用类型。但随着海拔升高,在低、中山区坡度的解释力降低,植被覆盖度的解释力明显增强。(4)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坡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协同作用大大增加了单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因此,禁止陡坡耕地及退耕还林对减缓鲁中山区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地理探测器
鲁中山区
人类活动
泥沙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三角洲PM_(2.5)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欣瑶
孙希华
+1 位作者
王林林
刘曰庆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2,共11页
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区域打造提供参考,并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有力基础,以空间数据插值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运用黄河三角洲及周围40个监测站点的PM_(2.5)逐日浓度和气象数据,研究PM_(2.5)浓度的区域分布特征及随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
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区域打造提供参考,并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有力基础,以空间数据插值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运用黄河三角洲及周围40个监测站点的PM_(2.5)逐日浓度和气象数据,研究PM_(2.5)浓度的区域分布特征及随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气象和PM_(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的PM_(2.5)浓度具有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的特征,总体上从滨州到东营呈减少趋势。2017年黄三角地区PM_(2.5)年均浓度值为63.16μm/m^(3),季节性变化显著,总体呈现出春冬高、夏秋低的变化规律,其中1月为一年中PM_(2.5)浓度污染最严重的月份,日均值冬季的波动剧烈。此外,黄河三角洲地区PM_(2.5)浓度与温度有负相关关系,与湿度有正相关关系,风速对于PM_(2.5)浓度来说具有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浓度
时空特征
影响因子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被引量:
44
1
作者
窦旺胜
王成新
蒋旭
刘曰庆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人地协调与绿色发展”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170)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GG201703150142)
文摘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城乡融合发展表现途径,从城乡经济、空间、社会、主体功能4个维度出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Jenks断裂点分级法,对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6年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城乡空间融合准则层对城乡融合总体水平贡献较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二元对比系数、耕地占农用地之比是影响山东省城乡融合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山东省17地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在空间上呈现出鲁东优于鲁中优于鲁西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指标体系
山东省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ndicator system
Shandong province
分类号
F291.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城市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3
2
作者
宋成镇
陈延斌
侯毅鸣
唐永超
刘曰庆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地协调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2-46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56,41701177)。
文摘
以2016年中国23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的集聚特征及空间关联性,并借助空间计量方法探究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集聚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工业污染排放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强度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且二者局部空间关联性较强,空间集聚类型以高集聚-低污染、低集聚-高污染、低集聚-低污染为主;工业集聚有利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能源强度增大导致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增加,其他指标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污染类型的异质性。
关键词
工业集聚
工业污染
空间关联
空间计量模型
中国
Keyword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pollution
spatial correlation
spatial measurement model
China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中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壤侵蚀定量归因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翠艳
孙希华
刘曰庆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9-219,共11页
基金
山东水土保持学会重点领域创新资助项目(sdsbxh20181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21)。
文摘
土壤侵蚀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土壤侵蚀强度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相互作用对于缓解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USLE模型对鲁中山区2005年、2015年土壤侵蚀进行评估,综合土地利用、降雨量、坡度、植被覆盖度、高程、土壤类型、流域等影响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壤侵蚀进行定量归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结果表明:(1)2005年鲁中山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273 t/(km^2·a),年土壤流失量为1561.36万t;2015年鲁中山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039 t/(km^2·a);年土壤流失量为1274.35万t。(2)鲁中山区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山地丘陵区。2005—2015年鲁中山区土壤侵蚀逐渐改善,土壤侵蚀强度主要由轻度侵蚀以上向微度侵蚀转化。(3)在各种影响因子中,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是决定土壤侵蚀空间异质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土地利用类型。但随着海拔升高,在低、中山区坡度的解释力降低,植被覆盖度的解释力明显增强。(4)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坡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协同作用大大增加了单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因此,禁止陡坡耕地及退耕还林对减缓鲁中山区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地理探测器
鲁中山区
人类活动
泥沙
降水
Keywords
soil erosion
RUSLE model
geodetector
mountainous area of Mid-Shandong
human activities
sediment
precipitation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三角洲PM_(2.5)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欣瑶
孙希华
王林林
刘曰庆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人地协调与绿色发展”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滨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1121)
山东水土保持学会重点领域创新资助项目(sdsbxh20181105)。
文摘
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区域打造提供参考,并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有力基础,以空间数据插值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运用黄河三角洲及周围40个监测站点的PM_(2.5)逐日浓度和气象数据,研究PM_(2.5)浓度的区域分布特征及随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气象和PM_(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的PM_(2.5)浓度具有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的特征,总体上从滨州到东营呈减少趋势。2017年黄三角地区PM_(2.5)年均浓度值为63.16μm/m^(3),季节性变化显著,总体呈现出春冬高、夏秋低的变化规律,其中1月为一年中PM_(2.5)浓度污染最严重的月份,日均值冬季的波动剧烈。此外,黄河三角洲地区PM_(2.5)浓度与温度有负相关关系,与湿度有正相关关系,风速对于PM_(2.5)浓度来说具有双重影响。
关键词
PM_(2.5)浓度
时空特征
影响因子
黄河三角洲
Keywords
PM_(2.5)concentration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impact factor
Yellow River Delta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窦旺胜
王成新
蒋旭
刘曰庆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城市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
宋成镇
陈延斌
侯毅鸣
唐永超
刘曰庆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鲁中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壤侵蚀定量归因
李翠艳
孙希华
刘曰庆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河三角洲PM_(2.5)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王欣瑶
孙希华
王林林
刘曰庆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