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凹凸棒石负载纳米铁降解溶液中双酚A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刚 王国英 +4 位作者 伍世林 王小刚 林爽 王勇翰 刘晶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28-133,共6页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对凹凸棒石(ATP)进行有机改性,并负载纳米铁(nZVI)制备复合材料nZVI/OTAC/凹石(nZVI/OTAC/ATP)。利用扫描电镜对改性凹石负载纳米铁的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BPA在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材料投加量、...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对凹凸棒石(ATP)进行有机改性,并负载纳米铁(nZVI)制备复合材料nZVI/OTAC/凹石(nZVI/OTAC/ATP)。利用扫描电镜对改性凹石负载纳米铁的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BPA在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材料投加量、初始浓度、pH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BPA质量浓度、复合材料投加量及溶液pH值的增加,nZVI/OTAC/ATP对BPA的吸附量逐渐减少;在nZVI/OTAC/ATP投加量为1.0 g/L、溶液pH为6.0、初始BPA质量浓度为20 mg/L、吸附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量最高为13.4 mg/g。吸附BPA的等温曲线符合BET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为多层吸附。此外,复合材料采用加热溶液浸泡法具备一定的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有机改性 纳米铁 双酚A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渗滤液COD、氨氮、总氮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晶洁 张庆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59-61,共3页
对生物处理工艺(A/O法)预处理后渗滤液分别投加两种微生物菌剂(MKAJ、BWF),强化处理COD、氨氮、总氮。进水渗滤液COD为1 403.4mg·L^(-1)、氨氮387.0mg·L^(-1)、总氮822.4mg·L^(-1)、pH值6.7,一个反应器中将MKAJ菌剂中的... 对生物处理工艺(A/O法)预处理后渗滤液分别投加两种微生物菌剂(MKAJ、BWF),强化处理COD、氨氮、总氮。进水渗滤液COD为1 403.4mg·L^(-1)、氨氮387.0mg·L^(-1)、总氮822.4mg·L^(-1)、pH值6.7,一个反应器中将MKAJ菌剂中的微生物酶厌氧制剂、好氧制剂和消氮制剂各1g连续7d放入水中进行曝气;另一反应器中将BWF菌剂中的P1CW菌剂3g、OBT裂解酶1g和B2T消化酶1g放入水中,3d后再投加上述3种药剂各1g,共曝气7d;每天各取样10mL过滤,取上清液测定COD、氨氮、总氮、pH值等。结果发现,MKAJ菌剂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8.4%、86.5%、39.6%;BWF菌剂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5.5%、89.5%、48.0%;BWF菌剂较MKAJ菌剂处理效果相对较好,并且适合于处理含氮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渗滤液 COD 氨氮 总氮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力 秦晓霞 +3 位作者 谢守付 刘晶洁 高琳 王艳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1243-1244,1247,共3页
目的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评估125例至少治疗3个月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入组患者曾接受药物治疗,包括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或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 目的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评估125例至少治疗3个月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入组患者曾接受药物治疗,包括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或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根据患者使用药物不同,将其分成3组:单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A组)、合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情感稳定剂(B组)及单用情感稳定剂(C组)。结果125例患者,40例(32.0%)检出MS;A组患者MS检出率与B、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组、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3组间MS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易发生MS。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者,均应定期检测BMI、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代谢综合征 抗精神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RORα基因的胚胎发育特征及饥饿 对其节律性表达影响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晶洁 褚武英 +5 位作者 朱鑫 孙悦 许艺兰 谢炎东 宾石玉 张建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0-197,共8页
为探究鳜RORα基因的表达特征及饥饿对其节律性调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RORα在鳜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以及短期饥饿后RORα基因在鳜肌肉和肝脏中的昼夜节律表达。结果显示:RORα基因在卵裂期表达量低,囊胚早期至原肠胚... 为探究鳜RORα基因的表达特征及饥饿对其节律性调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RORα在鳜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以及短期饥饿后RORα基因在鳜肌肉和肝脏中的昼夜节律表达。结果显示:RORα基因在卵裂期表达量低,囊胚早期至原肠胚早期呈现较高水平的表达,原肠胚晚期至仔鱼期表达降低;除尾芽期外,其余各阶段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正常投喂时,鳜肌肉和肝脏中RORα基因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均为昼高夜低的节律性振荡;而饥饿5 d后,肌肉中RORα基因昼夜节律性表达消失,而肝脏中RORα基因虽有昼夜节律性,但其中值、振荡幅度、峰值相位等影响显著(P<0.05)。实验表明:RORα基因可能对鳜胚胎的囊胚至原肠胚期起重要作用;饥饿胁迫影响RORα基因在鳜肌肉和肝脏的昼夜节律性,进而可能导致鳜的生理过程发生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Rα 胚胎发育 饥饿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Follistatin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胚胎发育表达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姜丽 徐蕾 +4 位作者 许艺兰 刘晶洁 孙悦 谢炎东 宾石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为探讨鳜Siniperca chuatsi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基因在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状况,本文采用qRT-PCR、3′RACE和5′RACE技术从鳜胚胎组织中克隆得到鳜FS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陆号:KM077175.1)为1271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为探讨鳜Siniperca chuatsi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基因在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状况,本文采用qRT-PCR、3′RACE和5′RACE技术从鳜胚胎组织中克隆得到鳜FS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陆号:KM077175.1)为1271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鳜FST基因编码区为960 bp,编码319个氨基酸。同时,对鳜FST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以及系统进化特征进行了分析。qRT-PCT定量分析证实,FST在鳜胚胎发育早期的受精期和卵裂期开始低量表达,之后从囊胚期表达开始显著性增加,在神经胚期达到最高表达,随后FST表达保持较低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T基因 克隆 胚胎发育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饥饿对禾花鲤形体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成嘉 包凌晟 +2 位作者 刘浩 刘晶洁 褚武英 《当代水产》 2022年第11期73-74,76,共3页
禾花鲤(Cyprinuscarpio var.Quanzhounensis)又称禾花鱼、禾花乌鲤、乌鲤,是鲤的一种变种,原产于广西桂林、全州、灌阳等地,因常以稻田禾花为食而称禾花鱼,属中国土著鱼类。禾花鲤全身深紫色,呈半透明状,皮薄肉嫩清香,无泥腥味,且营养... 禾花鲤(Cyprinuscarpio var.Quanzhounensis)又称禾花鱼、禾花乌鲤、乌鲤,是鲤的一种变种,原产于广西桂林、全州、灌阳等地,因常以稻田禾花为食而称禾花鱼,属中国土著鱼类。禾花鲤全身深紫色,呈半透明状,皮薄肉嫩清香,无泥腥味,且营养价值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养殖品种。以往禾花鲤以稻田放养为主,自然条件下的季节变化、环境恶化及食物分布不均等原因往往容易使其处于饥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状态 禾花鲤 环境恶化 半透明状 土著鱼类 深紫色 广西桂林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TCP-1-et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耐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许艺兰 钟丹丹 +4 位作者 杜雪松 谢炎东 刘晶洁 孙悦 宾石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7,共6页
应用低温胁迫试验及PCR-SSCP技术对罗非鱼TCP-1-eta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TCP-1-eta基因多态性与罗非鱼耐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据TCP-1-eta基因序列设计的TCP1-1、TCP1-2、TCP1-3和TCP1-4引物中,TCP1-4引... 应用低温胁迫试验及PCR-SSCP技术对罗非鱼TCP-1-eta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TCP-1-eta基因多态性与罗非鱼耐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据TCP-1-eta基因序列设计的TCP1-1、TCP1-2、TCP1-3和TCP1-4引物中,TCP1-4引物在最终恒定温度为8、12、14℃样本中的电泳图呈现带型多态性,其中在12、14℃时基因多态性与耐寒性状的相关性显著(P<0.05)。因此推测出TCP-1-eta基因是罗非鱼潜在的耐寒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TCP-1-eta基因 耐寒性状 多态性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