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基座对准条件下惯性制导精度评估方法
1
作者 刘文超 徐松林 +1 位作者 郑小兵 王宝和 《舰船电子工程》 2025年第3期50-54,共5页
针对动基座对准条件下惯性制导精度评估的问题,综合考虑工具误差和初始误差研究了一种惯性制导精度分析评估方法。首先推导分析了初始误差和工具误差对惯导导航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主动段终点导航参数误差与制导落点偏差的关系... 针对动基座对准条件下惯性制导精度评估的问题,综合考虑工具误差和初始误差研究了一种惯性制导精度分析评估方法。首先推导分析了初始误差和工具误差对惯导导航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主动段终点导航参数误差与制导落点偏差的关系给出了制导精度评估方法,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评估了各单项误差和综合误差对应的惯性制导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除与Z项视加速度有关的一次项工具误差和天向初始位置误差对制导精度影响较小外,其他初始误差与工具误差对制导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采取有效手段对初始误差和工具误差进行修正补偿以提高制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制导 初始误差 工具误差 制导精度 蒙特卡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对豫西‘西瓜红’薯叶酚类物质、酶活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2
作者 易军鹏 高炎 +3 位作者 李欣 韩羽欣 刘文超 段续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共9页
为了红薯叶的高值化利用,采用冠突散囊菌对红薯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红薯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酶活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红薯叶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在第6 d时达到峰值,... 为了红薯叶的高值化利用,采用冠突散囊菌对红薯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红薯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酶活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红薯叶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在第6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12.31和11.1 mg/g,是未发酵组薯叶的1.97和2.31倍。固态发酵期间,总酚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R^(2)=0.749)、β-葡萄糖苷酶(R^(2)=0.844)、纤维素酶(R^(2)=0.674)、蛋白酶(R^(2)=0.772)及多酚氧化酶(R^(2)=0.822)的酶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发酵并未改变红薯叶多酚的主要成分,除儿茶素外,其它多酚组分含量均显著提升(P<0.05)。冠突散囊菌发酵可显著增强红薯叶提取物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P<0.05),且发酵6 d组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分别是未发酵组的2.46倍和2.19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薯叶固态发酵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升高是多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没食子酸、槲皮素、对香豆酸等酚类物质的释放是抗氧化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因此,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是提升红薯叶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途径,最佳发酵时间为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红薯叶 酚类化合物 酶活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汪俊领 易军鹏 +4 位作者 李欣 刘文超 段续 李璐瑶 高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为探讨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品质的影响,探寻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最适干燥工艺。采用不同温度(60、70、80℃)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 HAD)、60℃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 HP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 为探讨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品质的影响,探寻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最适干燥工艺。采用不同温度(60、70、80℃)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 HAD)、60℃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 HP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 FD)5种不同的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进行脱水处理,并对干茶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同时检测分析了干茶中的主要成分及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HAD中,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茶叶总酚、总黄酮含量下降,可溶糖含量升高,单宁含量没有变化;HAD 80℃干茶中,引发茶汤涩味的酚类物质和黄酮含量低,茶汤色及香气感官评分高,香气组分最多且综合品质最好;HAD 60℃干茶总酚、总黄酮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均高,苦涩味较重;FD干茶外形评价最好且单宁含量最低,但其总酚和总黄酮最高,且青草香气重,这与其挥发性物质中愈创木酚含量高有关,使其感官评分较低。所有干茶样品的香气成分中,1-辛烯-3-醇、愈创木酚和β-紫罗兰酮的OAV值均高于100,是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干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该研究为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风味的形成及加工工艺优化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茶 冠突散囊菌发酵 干燥工艺 品质分析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任艳娟 黄依林 +11 位作者 姜巧明 王冰 张恒云 闫铭欢 张淼 张亚坤 刘文超 任广跃 韩四海 李佩艳 王立博 罗登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5-142,共8页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凝胶具有较高的表观粘度、G'和G'',同时凝胶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71 g、0.99 mm、0.96;在此添加量下,凝胶具有较高的结合水(1.89%)和弱结合水(2.90%)含量,且小麦淀粉凝胶蜂窝状结构较为显著,当添加量增加时,淀粉凝胶空隙变大。与原小麦淀粉凝胶相比,复合凝胶的L*、|a*|和|b*|值随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增加而升高。此外,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可通过氢键与小麦淀粉相互作用。综上所述,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可赋予小麦淀粉良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 小麦淀粉 流变特性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粉程序的小麦适度加工研究
5
作者 张培杰 任广跃 +2 位作者 刘文超 范会平 张德榜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目的]探究适度加工小麦粉的生产程序,提高制粉效益、减少原料损失,提升面粉品质。[方法]通过调控磨粉过程的关键点(润麦、筛理、皮磨和辊间距调节)进行制粉加工,以小麦出粉率和面粉特性为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小麦粉的品质,获取小麦粉适... [目的]探究适度加工小麦粉的生产程序,提高制粉效益、减少原料损失,提升面粉品质。[方法]通过调控磨粉过程的关键点(润麦、筛理、皮磨和辊间距调节)进行制粉加工,以小麦出粉率和面粉特性为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小麦粉的品质,获取小麦粉适度加工工艺。[结果]改变辊间距—不润麦工艺的小麦出粉率最高(72.05 g/100 g),比对照组提高了8.96%,与不润麦工艺相比提高了14.24%;且改变辊间距—不润麦比不润麦制得的面粉蛋白质含量增加了7.97%。改变辊间距的制粉工艺,如改变辊间距—不润麦,改变辊间距—2次筛理和改变辊间距—2次皮磨制得的小麦粉总酚含量相较于相同制粉工艺但采用较小辊间距的工艺分别增大了56.85%,53.76%,40.38%。调整皮磨辊间距制得的小麦淀粉短程有序结构最大。[结论]改变辊间距—不润麦工艺为小麦粉综合品质最佳的适度加工工艺。制粉过程中适当提高辊间距是小麦适度加工的可行方式,能够增加面粉总酚及灰分含量,降低面粉的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粉程序 加工 小麦粉 出粉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设施蔬菜雇工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袁昭慧 张梦圆 刘文超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共7页
河北省设施蔬菜种植规模不断增加,雇工现象普遍存在于种植户的生产经营中。通过调研发现,在雇工生产过程中,存在雇工费用持续上升、雇工市场发展不规范、雇佣关系稳定性弱等问题,由此形成的“雇工约束”成为制约河北省设施蔬菜持续发展... 河北省设施蔬菜种植规模不断增加,雇工现象普遍存在于种植户的生产经营中。通过调研发现,在雇工生产过程中,存在雇工费用持续上升、雇工市场发展不规范、雇佣关系稳定性弱等问题,由此形成的“雇工约束”成为制约河北省设施蔬菜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提出搭建雇工信息服务平台、创建区域劳务品牌、创新雇工管理方式、发展社会化服务等对策建议,以期探索河北省设施蔬菜产业高效发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设施蔬菜 雇工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认知对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7
作者 候博文 李丹阳 +1 位作者 刘文超 孙春雪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苹果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对减少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河北省邢台市苹果种植户调查数据,分析种植户在苹果生产中面临的风险类型,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不同维度... 【目的】苹果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对减少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河北省邢台市苹果种植户调查数据,分析种植户在苹果生产中面临的风险类型,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不同维度风险认知对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从风险认知角度揭示苹果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苹果种植户自然风险认知和技术风险认知显著负向影响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而市场风险认知越高越倾向于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结论】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推进灾害预警处置能力提升、提高苹果生产绿色发展认知以及推动绿色生产技术贴合落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认知 绿色生产技术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管局部解剖与经胆囊管探查胆道的可行性研究:附100例报告
8
作者 陈德兴 刘文超 +4 位作者 朱修全 王婷婷 张俏 张海铅 陈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方位、胆囊管内径、胆囊管的切开长度、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与十二脂肠上缘距离、胆道镜取石直径6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胆囊管注入胆总管方位:9~12点92例,其中10、11点76例,占76%;1、2点各1例,占2%;7、8点分别为2、4例,占6%。胆囊管内径3~13 mm,中位数5.0 mm。切开胆总管长度:21例(占21%)切开胆总管,切开长度1~5 mm,中位数3.0 mm。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36例并行,并行长度2~40 mm,中位数10.0 mm。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距十二脂肠上缘距离5~20 mm,中位数15.0 mm。90例术中胆道镜取出结石,共取出结石128枚,结石直径1.5~22.0 mm,中位数5.0 mm。100例LTCBDE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83例(占83%),出院后食欲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结石症状发生,肝功能正常,B超示胆总管直径5~10 mm,中位数7 mm,无术后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可行,对胆总管无或较小的损伤,对Oddi括约肌无损伤,是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下胆道镜探查取石的最佳路径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 胆道探查术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咪唑-席夫缓蚀剂对P110在HCl溶液中的缓蚀机理分析
9
作者 刘文超 王鹏杰 +4 位作者 汤梓杰 李浩 王明安 刘婉颖 林元华 《材料保护》 2025年第3期87-97,共11页
为了抑制油田酸化过程对管线钢的腐蚀,合成了一种咪唑-席夫缓蚀剂(IAP),通过失重与电化学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IAP缓蚀剂在15%HCl溶液中对P110钢的缓蚀性能及缓蚀机理,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 为了抑制油田酸化过程对管线钢的腐蚀,合成了一种咪唑-席夫缓蚀剂(IAP),通过失重与电化学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IAP缓蚀剂在15%HCl溶液中对P110钢的缓蚀性能及缓蚀机理,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一步证实IAP在15%HCl中对P110钢的缓蚀机理,此外,通过理论计算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了缓蚀机理合理性。结果表明,IAP添加浓度为400.0 mg/L时,在15%HCl中对P110钢的失重试验缓蚀效率为97.58%,交流阻抗谱(EIS)、动电位极化(Tafel)曲线测试结果表明缓蚀效率分别为97.32%、96.76%,EIS测试结果证明了IAP在P110钢表面成膜从而发挥缓蚀作用,Tafel曲线测试结果证明了IAP是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IAP对P110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并可自发吸附在P110钢表面。FTIR、SEM+EDS和XPS均能在P110钢表面检测到IAP所形成的保护膜。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动力学(MD)证明IAP的活性位点为苯环和咪唑环,苯环可接受Fe表面多余的电子,咪唑环上N的孤电子对与Fe形成稳定的配位键,MD可进一步证明IAP可自发吸附在Fe表面。IAP缓蚀剂能够在15%HCl的腐蚀介质中发挥优异的缓蚀性能,其机理是在P110钢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席夫缓蚀剂 金属腐蚀 电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DFT)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茵 张国平 +2 位作者 刘文超 裴垚昶 郭超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以基因测序为金标准,血清学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为中度,基因分型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很好。通过比较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可知,两种检查方式所得特异度、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更高(P<0.05)。结论基因分型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总体上来说,基因分型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ABO疑难血型 基因分型 血清学检测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的可移动天线赋能无人机通信技术
11
作者 刘文超 张徐珲 +2 位作者 袁伟杰 申妍燕 游昌盛 《移动通信》 2025年第4期90-95,134,共7页
无人机作为空中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服务,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移动天线通过局部位置调整可以显著提升通信性能。为此,将可移动天线技术引入无人机,进一步增强其通信能力。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联合优化框架,通过优化天线位置、接收波... 无人机作为空中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服务,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移动天线通过局部位置调整可以显著提升通信性能。为此,将可移动天线技术引入无人机,进一步增强其通信能力。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联合优化框架,通过优化天线位置、接收波束成形向量及用户发射功率,最大化系统通信速率。然而,该问题高度耦合且非凸,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双环迭代算法,以高效求解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固定位置天线方案相比,所提方法在通信性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通信 可移动天线 粒子群算法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超临界状态下赋存特征及分配规律
12
作者 周立宏 闫霞 +5 位作者 熊先钺 王峰 刘文超 杨月洁 杨兆彪 冯延青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0,共18页
深部煤层气成为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但其吸附气、游离气原始赋存状态不清、不同条件下的赋存态分配规律不明,制约了深部煤层气储量准确评估和产出规律认识。随着埋深增加,温度和压力不断升高,甲烷进入超临界相态,其流体密度将不... 深部煤层气成为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但其吸附气、游离气原始赋存状态不清、不同条件下的赋存态分配规律不明,制约了深部煤层气储量准确评估和产出规律认识。随着埋深增加,温度和压力不断升高,甲烷进入超临界相态,其流体密度将不断增重、黏度与气态相近,表明当前现有认识低估了游离气的资源量和流体易于产出的流动能力。在深层高温高压下,甲烷超临界流体特征更为显著,不能被忽视。现在基于储层压力的含气量计算方法,未考虑煤层微孔内流体压力要高于储层压力,即“微孔超压”环境的存在,故实际含气量被低估。针对国内深部煤层埋深最深至5000 m、煤阶0.8%~3.0%范围内,基于甲烷物性随压力、温度变化规律和微孔超压理论,研究建立了考虑微孔超压和甲烷超临界流体特征的深部煤层气游离气、吸附气含量计算模型。研究表明:①深层高温高压下,甲烷黏度、密度、压缩因子、体积系数等高压物性参数变化并非随温度、压力线性变化,基于高压物性参数与温度和压力关系,建立了各参数经验计算式,并结合分子模拟等手段,分析了深层与浅层相应参数差异;②揭示了深部煤层气吸附气、游离气赋存状态在不同热演化程度、不同埋深、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分配规律,相同深度下,随着煤阶的增加,吸附气含量越高、游离气含量越低,且游离气占比不断减小;相同热演化程度下,随着煤层深度增加,煤的吸附气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游离气占比逐渐增加;③考虑甲烷超临界流体性质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相比忽略该特征的同等情况下,实际吸附气含量并没有现有认识那么高,吸附气占比降低6%~9%;④针对是否考虑Langmuir修正和含水饱和度随埋深变化等情况,建立4种模型方法,明确了不同煤阶、不同孔隙率和含水饱和度下临界转折深度、吸附气/游离气变化规律及图版;⑤基于“微孔超压、宏孔常压”新认识,建立了考虑“微孔超压+超临界状态”的游离气、吸附气含量计算方法,计算埋深2000 m时高阶煤(镜质体反射率R^(o)=2.7)游离气占比保守可达41%,比现有认识增大了约20%,相比传统方法只考虑储层压力的计算结果更符合生产实际。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深部煤层气赋存态分配规律和储量评估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深部煤层气 超临界 赋存 吸附气 游离气 临界转折深度 微孔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全谷物粉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及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闫铭欢 贺家亮 +8 位作者 王立博 陈静 任艳娟 张恒云 张彬 刘文超 王昊然 吴伟菁 罗登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79,共8页
本实验探究并分析甜荞全谷物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鲜湿面条质构特性、水分分布、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分子质量分布、微观结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甜荞全谷物粉添加量为30%时,面团具有较高的G’(5.3×10^(5) Pa),且tanδ值达... 本实验探究并分析甜荞全谷物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鲜湿面条质构特性、水分分布、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分子质量分布、微观结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甜荞全谷物粉添加量为30%时,面团具有较高的G’(5.3×10^(5) Pa),且tanδ值达到最小值0.50;在此添加量下,鲜湿面条弹性达到最大值(0.97),α-螺旋相对含量最高(28.30%),面条内部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均匀。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随甜荞全谷物粉的添加量增加,荞麦蛋白特有的亚基条带也随之加深。与对照组相比,甜荞全谷物粉可使部分紧密结合水向弱结合水和自由水状态迁移,且随添加量的增加,面条L*值显著下降,a*和b*值均不同程度地提高,整体呈红黄色。综上所述,当甜荞全谷物粉添加量为30%时,可赋予鲜湿面条良好的机械性能及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全谷物粉 面团 流变特性 面条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附近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分析
14
作者 刘文超 张德军 卢世英 《安徽建筑》 2025年第1期150-153,共4页
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地铁工程勘察过程中具备水文地质试验施工条件的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少,大部分均采用地区经验值进行参数分析,对后续施工降水设计的误差相对较大;尤其是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其水文地质条件较单元内部更... 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地铁工程勘察过程中具备水文地质试验施工条件的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少,大部分均采用地区经验值进行参数分析,对后续施工降水设计的误差相对较大;尤其是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其水文地质条件较单元内部更复杂,如何准确获取场地内水文地质参数是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对位于长江漫滩平原区边界附近的南京地铁某车站基坑抽水试验的分析,分别采用了解析法计算和含水层试验软件Aquifer Test拟合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结合场地边界条件分析,对不同方法取得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提供了水文地质参数建议值,为工程施工及降水设计提供了合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基坑工程 抽水试验 隔水边界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无花果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鑫 段续 +4 位作者 任广跃 陈俊亮 李琳琳 曹伟伟 刘文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5,共7页
为高效获得优质脱水无花果,该研究对比5种干燥方式(微波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远红外辐射干燥、热泵干燥和热风干燥)对新鲜无花果干燥特性、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抗氧化性、挥发性成分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热风干燥、热泵干... 为高效获得优质脱水无花果,该研究对比5种干燥方式(微波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远红外辐射干燥、热泵干燥和热风干燥)对新鲜无花果干燥特性、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抗氧化性、挥发性成分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热风干燥、热泵干燥、远红外干燥,冷冻干燥及微波冷冻干燥样品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较疏松多孔的结构,并降低了产品色泽劣变;几种干燥方式下微波冷冻干燥和冷冻干燥样品的多酚及黄酮类物质含量分别为70.00%、74.20%和77.60%、74.90%,均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方式(P<0.05)。此外,干燥后的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52种,其中远红外干燥样品所含种类最多,有31种,热泵干燥与冷冻干燥样品仅17种。相较于其他干燥方式,微波冷冻干燥和冷冻干燥制备的无花果干品质较好,且微波冷冻干燥较冷冻干燥干燥时长缩短了61.30%,能耗仅为冷冻干燥13.10%。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干燥效果及加工成本,建议采用微波冷冻干燥作为无花果高效优质脱水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微波冷冻干燥 多酚 抗氧化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荞麦麸皮蛋白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静 王立博 +7 位作者 任艳娟 闫铭欢 张杰 张彬 刘文超 王昊然 吴伟菁 罗登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6,共8页
通过测定热处理前后荞麦麸皮蛋白的分子质量、二级结构、内源荧光光谱、游离巯基与二硫键含量、微观结构、热特性及流变学特性,分析热处理对荞麦麸皮蛋白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促使荞麦麸皮蛋白中部分亚基被降解为小分... 通过测定热处理前后荞麦麸皮蛋白的分子质量、二级结构、内源荧光光谱、游离巯基与二硫键含量、微观结构、热特性及流变学特性,分析热处理对荞麦麸皮蛋白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促使荞麦麸皮蛋白中部分亚基被降解为小分子质量的多肽或寡肽。α-螺旋结构转变为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且游离巯基与二硫键含量显著增加。荞麦麸皮蛋白的峰值温度、变性焓值、表观黏度、储能模量以及损耗模量均显著低于大豆分离蛋白;热处理后形成的荞麦麸皮蛋白热凝胶表面更加粗糙,凝胶壁出现明显裂纹,表明荞麦麸皮蛋白热稳定性低于大豆分离蛋白。综上所述,热处理能够改变荞麦麸皮蛋白的结构,并对其理化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麸皮蛋白 热处理 蛋白质结构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冻干预制面条干燥特性及品质特征研究
17
作者 苗峻伟 段续 +3 位作者 任广跃 刘文超 李琳琳 曹伟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267,共6页
为探究微波冷冻干燥对预制面条品质的影响,该文以热风干燥作为对照试验,对比分析了2种干燥方式下面条的干燥特性,干燥后面条的复水性能、色泽、煮制特性和微观结构以及复水后面条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冷冻干燥速率曲线更加平缓,主... 为探究微波冷冻干燥对预制面条品质的影响,该文以热风干燥作为对照试验,对比分析了2种干燥方式下面条的干燥特性,干燥后面条的复水性能、色泽、煮制特性和微观结构以及复水后面条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冷冻干燥速率曲线更加平缓,主要为恒速和降速干燥阶段;微波冷冻干燥预制面条微观结构具有明显的孔隙,比热风干燥产品复水率更高。微波冷冻干燥预制面条色泽优于热风干燥产品,但微波冷冻干燥预制面条煮制损失率高于热风干燥产品。2.0 W/g功率密度下制备的微波冷冻干燥预制面条综合评分最高,适用于高品质微波冻干预制面条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冷冻干燥 预制面条 干燥特性 品质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浆固形物含量及浆液深度对腐竹生产及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张炎 任广跃 +2 位作者 段续 刘文超 王喆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202,共7页
目的:确定腐竹高效优质生产适宜的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方法:探究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对腐竹得率、成膜速率、营养成分、机械性能、蒸煮损失率和复水比等的影响。结果:当豆浆固形物含量为6%,豆浆浆液深度为6 cm时,腐竹得率(3... 目的:确定腐竹高效优质生产适宜的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方法:探究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对腐竹得率、成膜速率、营养成分、机械性能、蒸煮损失率和复水比等的影响。结果:当豆浆固形物含量为6%,豆浆浆液深度为6 cm时,腐竹得率(34.68%)和营养物质含量最高,其蛋白质含量为51.05%,脂肪含量为23.42%,且抗拉强度和复水性较好,分别为3.74 MPa和3.80 g/g。结论:综合考虑腐竹得率、成膜速率和食用品质等指标,建议采用豆浆固形物含量6%,豆浆浆液深度6 cm进行腐竹的高效优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竹 豆浆固形物含量 豆浆浆液深度 高效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应用现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文超 李晓森 +1 位作者 刘永民 张占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7-312,316,共7页
石油开采、贮存及运输过程中泄漏事故屡有发生,对受其污染的土壤进行有效治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石油污染问题及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方法,着重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及应用现状,探讨了降解微生物筛选和定植、石油烃... 石油开采、贮存及运输过程中泄漏事故屡有发生,对受其污染的土壤进行有效治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石油污染问题及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方法,着重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及应用现状,探讨了降解微生物筛选和定植、石油烃生物可利用度改善等制约生物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修复技术 微生物 生物修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动边界模型的解析与数值解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文超 姚军 +2 位作者 陈掌星 刘曰武 孙海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5-612,共8页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模型属于强非线性动边界问题,分别利用相似变量变换方法和基于空间坐标变换的有限差分方法,对内边界变压力情况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一维低渗透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动边界模型进行了精确解...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模型属于强非线性动边界问题,分别利用相似变量变换方法和基于空间坐标变换的有限差分方法,对内边界变压力情况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一维低渗透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动边界模型进行了精确解析与数值求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动边界模型存在唯一的精确解析解,且所求得的精确解析解可严格验证数值解的正确性;且当启动压力梯度值趋于零时,非达西渗流动边界模型的精确解析解将退化为达西渗流情况下的精确解析解.由求解结果作出的非零无因次启动压力梯度下的地层压力分布曲线表现出紧支性特点,其与达西渗流模型的有显著不同.因此,研究低渗透多孔介质中非稳态渗流问题时,应该考虑动边界的影响.研究内容完善了低渗透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力学理论,为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试井解释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动边界 精确解析解 数值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