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糙度对航空发动机高速斜齿轮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侯岩锟 刘振刚 +2 位作者 胡敦珂 郭海龙 刘振侠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某型高速斜齿轮,基于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考虑斜齿轮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对啮合位置开展了润滑特性研究。获得了粗糙度波长、幅值、无量纲参数(材料参数G、速度参数U、载荷参数W)对斜齿轮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引入... 针对航空发动机某型高速斜齿轮,基于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考虑斜齿轮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对啮合位置开展了润滑特性研究。获得了粗糙度波长、幅值、无量纲参数(材料参数G、速度参数U、载荷参数W)对斜齿轮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引入油膜特征参数(压力、膜厚、温升)波动标准差,量化了不同输入参数对润滑油膜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齿轮表面的粗糙度显著影响润滑油膜的稳定性,当齿面粗糙度与油膜厚度处于同一量级时,油膜特征参数相较于光滑解的波动幅度达到50%,导致接触区局部油膜厚度显著低于中心区域,增加了干摩擦的风险。粗糙度幅值的增加与波长的减少会加剧油膜特征参数的波动,齿轮卷吸速度方向的粗糙度分布情况对润滑油流动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G的增加,油膜压力与温升的波动更为剧烈,而参数U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粗糙度带来的压力波动,W的增加则放大了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减小齿轮表面粗糙度峰值,避免粗糙度尖峰的密集分布,可以有效改善斜齿轮的润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有限长线接触 弹流润滑 粗糙度 无量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高效润滑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振侠 朱泽韬 +2 位作者 姜乐 吕亚国 覃经文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6期86-96,共11页
滚动轴承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必须依靠高效润滑冷却技术保障其在高速、高温和重载的严苛工作环境下稳定运转。与传统喷射润滑相比,环下润滑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现代发动机主轴轴承的主流润滑方式。本文围绕航空发动机主轴轴... 滚动轴承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必须依靠高效润滑冷却技术保障其在高速、高温和重载的严苛工作环境下稳定运转。与传统喷射润滑相比,环下润滑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现代发动机主轴轴承的主流润滑方式。本文围绕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高效润滑冷却技术,对比了典型润滑方式,系统梳理并总结了环下润滑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环下润滑轴承的润滑冷却效果,对航空发动机主轴高速轴承润滑冷却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航空轴承高效润滑冷却和精细化热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主轴轴承 喷射润滑 环下润滑 两相流 润滑与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运动和融化数值研究
3
作者 张丽芬 赵建辉 +2 位作者 余邦拓 吕亚国 刘振侠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7-995,共9页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特性开展了研究。针对旋转部件提出了局部收集系数的计算方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冰晶几何参数和工况变化对冰晶撞击位置和冰晶融化率的影响...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特性开展了研究。针对旋转部件提出了局部收集系数的计算方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冰晶几何参数和工况变化对冰晶撞击位置和冰晶融化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叶片前缘冰晶的收集系数最高,压力面的尾缘附近也是冰晶可能撞击的区域,而叶片根部受离心力的影响冰晶撞击较少;(2)冰晶含量越大,叶片表面相同位置处冰晶的收集率越大;冰晶直径越大,在吸力面冰晶的收集率越大,在压力面冰晶的收集率越小;冰晶的非球形度越高,冰晶越容易撞击在压力面上;叶片转速降低时,冰晶更容易撞击在吸力面上,撞击的区域也更大更接近叶根;(3)撞击在压力面上的融化冰晶分布较广,压力面比吸力面更容易发生冰晶粘附与冻结;吸力面上接近尾缘处融化的冰晶较多,此处也可能粘附冰晶;冰晶含量越大、直径越大、非球形度越大、叶片转速增加时,冰晶的融化率都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冰晶收集系数 冰晶融化率 旋转部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油孔结构对环下润滑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朱鹏飞 姜乐 +2 位作者 吕亚国 公平 刘振侠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为了研究径向油孔结构对环下润滑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征建立了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包含输油通道、径向油孔和轴承组件的物理仿真模型开展了油气两相流动计算,对比并讨论了不同径向油孔结构下轴承内部... 为了研究径向油孔结构对环下润滑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高速轴承内部流动特征建立了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包含输油通道、径向油孔和轴承组件的物理仿真模型开展了油气两相流动计算,对比并讨论了不同径向油孔结构下轴承内部的油气分布和黏性摩擦损失。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径向油孔孔径增大后轴承内部的平均滑油体积分数单调增加且滑油分布更均匀。径向油孔布设在周向油槽的同侧有利于提升轴承内部的平均滑油体积分数,同时滑油沿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较好。轴承组件表面扩展参数受径向油孔结构的影响,其变化趋势与平均滑油体积分数的变化相似。全部采用经验公式预测得到的黏性摩擦损失整体偏高,且不能反映径向油孔结构参数的影响,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相结合计算得到的黏性摩擦损失与直接采用数值模拟获得的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轴承 环下润滑 径向油孔 油气两相流 流体黏性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心射流收油环内部油气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泽韬 吕亚国 +2 位作者 朱鹏飞 姜乐 刘振侠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为研究环下润滑结构内部油膜迁移及流动特性,针对轴心射流收油环采用VOF (Volume of fluid)方法开展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收油环端面油膜动态形成过程,在分析流场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收油环运转工况及结构参数对内部油膜形态、滑油体积分... 为研究环下润滑结构内部油膜迁移及流动特性,针对轴心射流收油环采用VOF (Volume of fluid)方法开展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收油环端面油膜动态形成过程,在分析流场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收油环运转工况及结构参数对内部油膜形态、滑油体积分数、油膜速度和供油孔输油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收油环端面油膜呈圆盘状迁移,边缘破碎形成油滴、油带甩至侧壁面,在供油孔内以“月牙形”分布加速流动,收油环端面油膜厚度随主轴转速增大而减小,随喷嘴流量上升而增加;提高转速降低了供油孔内滑油含量,使孔内油膜加速流动,孔内滑油含量随喷嘴流量的上升而增大,随供油孔径的增加而下降;喷嘴流量与供油孔径的改变对孔内流速影响较小;增加孔径与提高收油环转速可加强供油孔输运能力,8 kr/min下提高喷嘴流量使无量纲输油量Cq平均降低了40.71%,提高孔径使Cq最大提高了57.14%,转速的增加使Cq平均增加2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下润滑 收油环 轴心射流 两相流动特性 VO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支点对转轴承腔两相流动及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逸韬 吕亚国 +2 位作者 朱泽韬 李宛蓉 刘振侠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81,共11页
为探究双支点对转轴承腔两相流动及换热特性,利用耦合的CLSVOF两相流方法开展数值研究,对比高低压轴同转、对转形式下的轴承腔流动及换热特征,重点探讨对转条件下,高低压轴转速及双侧供油流量对轴承腔壁面油气分布特征与换热特性的影响... 为探究双支点对转轴承腔两相流动及换热特性,利用耦合的CLSVOF两相流方法开展数值研究,对比高低压轴同转、对转形式下的轴承腔流动及换热特征,重点探讨对转条件下,高低压轴转速及双侧供油流量对轴承腔壁面油气分布特征与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转向下轴承腔壁面油膜形成过程类似,滑油在壁面以油滴、油矢、油带形式分布;同转形式下壁面流线旋向相同,对转形式下壁面流线旋向则相反,对转提高了轴承腔壁面剪切力及湍流强度,平均换热系数相对提升了16.47%;对转转速越大或转速比越高时,壁面滑油体积分数增大而油膜厚度降低,油膜流速平均增加72.95%,双侧供油量或供油流量比越大时,壁面滑油体积分数与油膜厚度均上升,油膜流速平均增加31.02%;增加转速与供油流量均可提高壁面热流密度,增大换热系数,采用双支点对转形式布局能够一定程度提高轴承腔换热性能,有利于保障发动机的安全可靠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点轴承腔 对转 两相流动及换热 换热系数 CLSVO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热-流耦合方法对气冷涡轮叶片换热的计算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振侠 张丽芬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5-319,共5页
以往在计算气冷涡轮叶片温度场时需要预先求出叶片和燃气交界面以及叶片和内冷气体交界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但是带有复杂内冷通道的叶片求解对流换热系数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一种无需预先求出叶片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热-流... 以往在计算气冷涡轮叶片温度场时需要预先求出叶片和燃气交界面以及叶片和内冷气体交界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但是带有复杂内冷通道的叶片求解对流换热系数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一种无需预先求出叶片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热-流耦合方法,即只需给定主流流场的进出口边界条件和内冷通道边界条件以及叶片几何,就可求出叶片温度场的方法。文中采用热-流耦合方法首先对流体扰流前缘为钝形平板的二维层流流动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分析解进行对比,两者符合良好,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Mark涡轮叶片的换热问题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热-流耦合方法在计算涡轮叶片换热问题时是有效可行的,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耦合 涡轮叶片 耦合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重力供油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振侠 吕亚国 +3 位作者 马明明 赵亚正 于贵新 乔春荣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4,共4页
基于网络算法和时间微分思想,建立了一种新的飞机燃油系统的重力供油瞬态计算模型,解决了飞机重力供油的多支路交叉和瞬态过程的模拟问题。针对某型飞机燃油系统油箱和管路分布、发动机工况以及飞机飞行状态,计算了不同状态下飞机重力... 基于网络算法和时间微分思想,建立了一种新的飞机燃油系统的重力供油瞬态计算模型,解决了飞机重力供油的多支路交叉和瞬态过程的模拟问题。针对某型飞机燃油系统油箱和管路分布、发动机工况以及飞机飞行状态,计算了不同状态下飞机重力供油时,随着时间的变化,系统的压力分布、各油箱液面高度以及流量分配。计算结果用于某型飞机燃油系统的验证计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供油 网络算法 瞬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气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振侠 吕亚国 +1 位作者 肖洪 黄生勤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针对飞机应急放油和弹射救生冷气系统设计需求,运用多孔介质和平行圆板方法建立了冷气系统泄漏模型。根据冷气系统附件分布、管路走向和工作环境,计算出了系统的压力分布、流量分布以及各部件泄漏特性和整体网络泄漏特性。计算结果表明... 针对飞机应急放油和弹射救生冷气系统设计需求,运用多孔介质和平行圆板方法建立了冷气系统泄漏模型。根据冷气系统附件分布、管路走向和工作环境,计算出了系统的压力分布、流量分布以及各部件泄漏特性和整体网络泄漏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该飞机冷气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研究 系统设计 冷气系统 泄漏特性 设计需求 弹射救生 泄漏模型 多孔介质 工作环境 压力分布 流量分布 设计要求 计算结果 飞机 管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振侠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9-63,共5页
结合对某型螺旋桨的改型设计,运用Betz优化理论发展了一套螺旋桨优化设计方法及设计和性能计算程序。将设计得到的螺旋桨进行缩尺模型吹风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螺桨性能在起飞/爬升状态及巡航状态比原桨均提高3%。
关键词 螺旋桨 最优设计 起飞 爬升 巡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流动与换热的仿真平台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鹏飞 刘振侠 +2 位作者 任国哲 吕亚国 钟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23-1529,共7页
为分析航空发动管路系统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管路流动与内部结构间的热流耦合问题,利用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工具包,开发了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通用仿真模块库,构建了管路系统特性分析平台。基于该仿真平台,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 为分析航空发动管路系统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管路流动与内部结构间的热流耦合问题,利用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工具包,开发了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通用仿真模块库,构建了管路系统特性分析平台。基于该仿真平台,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流动计算模型和热流耦合计算模型。输入边界条件后运行仿真,得到了管路系统流体的压力、温度和流量,以及内部结构各节点的温度。计算结果与商业软件Flowmaster的计算值非常接近,并且流量、压力的仿真结果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保持在6.5%以下。利用该仿真平台能搭建较高精度的系统网络模型,提高系统建模效率,可应用于发动机管路系统的设计、改进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系统 流动与换热 热流耦合 通用仿真模块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腔内壁油膜运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静宇 刘振侠 +1 位作者 胡剑平 吕亚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了获得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内壁油膜运动特性,对油滴在轴承腔内运动、油滴/壁面相互作用及油膜的流动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学计算模型,利用Star-CD商业软件对油膜的运动进行非稳态数值计算,在验证计算模型合理性的基础上,对不同... 为了获得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内壁油膜运动特性,对油滴在轴承腔内运动、油滴/壁面相互作用及油膜的流动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学计算模型,利用Star-CD商业软件对油膜的运动进行非稳态数值计算,在验证计算模型合理性的基础上,对不同主轴转速下轴承腔两相流动的运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油膜在轴承腔壁面经历从形成到基本稳定的过程。在油膜流动稳定的状态下,随转速的增加,壁面油膜厚度呈减小趋势,而壁面油膜速度却呈增加趋势,油滴撞击油膜动量随转速的增强是主要因素。此外,空气对油膜的剪切作用对油膜流动的加速产生积极作用,且转速越高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轴承腔 两相流动 撞击准则 运动特性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节点热网络法的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文君 刘振侠 +1 位作者 朱鹏飞 吕亚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2-388,共7页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温度场分析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热分析的关键。针对传统简单节点热网络法中轴承温度节点设置过于简化、人为设置轴承生热分配比例等问题,提出改进的多节点热网络法。基于Hertz热扩散理论,将轴承三元件分别划分为接触表...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温度场分析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热分析的关键。针对传统简单节点热网络法中轴承温度节点设置过于简化、人为设置轴承生热分配比例等问题,提出改进的多节点热网络法。基于Hertz热扩散理论,将轴承三元件分别划分为接触表面与主体两个节点,并以Hertz扩散热阻连接;轴承接触区设置油膜节点,加载轴承生热载荷,节点与轴承接触面之间通过油膜热阻连接;构建多节点轴承热网络模型,获得轴承内部更细致的温度场分布。研究表明,轴承表面温度显著高于其内部主体结构温度,而接触区对应的两个接触面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使用本文建立的多节点热网络法对滑油出口温度的计算误差不超过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主轴轴承 热网络法 节点划分 传热扩散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超声测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冲 刘振侠 +2 位作者 胡剑平 吕亚国 郝毓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0-1115,共6页
针对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难测的问题,根据脉冲反射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用于测量轴承腔内壁面油膜厚度的超声波测量系统。测量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卡、探头、延迟块和相应的电缆等组成;软件系... 针对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难测的问题,根据脉冲反射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用于测量轴承腔内壁面油膜厚度的超声波测量系统。测量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卡、探头、延迟块和相应的电缆等组成;软件系统功能主要有测量参数的设置、测量波形的实时显示、后处理等功能。然后,用所开发的测量系统测量静态条件下八种不同厚度的油膜,并将实验结果与计算值进行对比,第八种油膜厚度下相对误差为6.9%其余七种情况油膜厚度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满足工程实践要求。最后,进行油膜厚度动态测量实验,获得相同流量、不同转速下轴承腔壁面的油膜厚度,经过动态测量的信号品质分析和油膜厚度变化规律分析,该测量系统能在较高精度的要求下完成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厚度 超声测量系统 静态测量 动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帽罩结冰相似准则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丽芬 张美华 +1 位作者 吴丁毅 刘振侠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4-1169,共6页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旋转帽罩结冰相似理论,在静止部件结冰相似准则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旋转帽罩的结冰试验相似准则。利用建立的旋转结冰相似准则,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旋转帽罩缩比前后的水滴收集特性和结冰...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旋转帽罩结冰相似理论,在静止部件结冰相似准则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旋转帽罩的结冰试验相似准则。利用建立的旋转结冰相似准则,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旋转帽罩缩比前后的水滴收集特性和结冰冰形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此准则的可靠性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用建立的相似准则所确定的参数对于全尺寸旋转帽罩转速分别为1kr/min和5kr/min时进行数值模拟。在全尺寸旋转帽罩及其1/2缩比模型上的对应区域得到的水滴收集特性和结冰冰形,误差约为2.7%和5.3%,表明选取缩比参数的方法是可靠的,并且提出的相似准则是有效的,对结冰风洞试验的理论研究和参数选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旋转帽罩 结冰相似准则 水滴收集特性 结冰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燃油箱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吕亚国 任国哲 +1 位作者 刘振侠 康振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预测飞机燃油箱燃油温度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基于热网络法建立了飞机燃油箱非稳态热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油箱内部的换热问题,同时又考虑了燃油箱壁面与外界环境间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以及气流的气动加热问题,将燃油箱热分... 为了预测飞机燃油箱燃油温度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基于热网络法建立了飞机燃油箱非稳态热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油箱内部的换热问题,同时又考虑了燃油箱壁面与外界环境间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以及气流的气动加热问题,将燃油箱热分析的边界扩展至燃油箱外。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飞机整个航程内燃油箱系统的热分析研究,并将热分析计算结果与飞行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飞行测试数据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不超过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燃油箱 燃油温度 非稳态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圆柱滚子轴承生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鹏飞 刘振侠 +2 位作者 高文君 赵靖宇 张鹏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29-2335,共7页
为研究反转圆柱滚子轴承的生热特性,采用拟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轴承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和轴承生热分析,建立了反转轴承生热量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滚子、保持架的打滑,以及滚子、保持架的搅油损失和涡动损失。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 为研究反转圆柱滚子轴承的生热特性,采用拟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轴承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和轴承生热分析,建立了反转轴承生热量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滚子、保持架的打滑,以及滚子、保持架的搅油损失和涡动损失。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了影响反转轴承生热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误差不超过5.5%;反转轴承生热量随内外环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进口滑油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而径向载荷对其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圆柱滚子轴承 拟动力学分析 生热量 计算模型 燃气涡轮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盘腔瞬态响应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美华 刘振侠 +1 位作者 胡剑平 张婷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56-1062,共7页
为保证发动机在飞行包线内正常运转,需研究旋转盘腔的瞬态响应特性。采用1-D模型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旋转盘腔进口压力突升的情况进行非稳态数值计算,所得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比,提出1-D模型方法的一些缺点,并证明了CFD... 为保证发动机在飞行包线内正常运转,需研究旋转盘腔的瞬态响应特性。采用1-D模型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旋转盘腔进口压力突升的情况进行非稳态数值计算,所得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比,提出1-D模型方法的一些缺点,并证明了CFD计算的正确性。然后用CFD方法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编程研究了进口压力渐增、正弦变化以及盘腔尺寸对旋转盘腔流动瞬态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D模型的计算结果不能显示出CFD模型计算结果的一个高阶震荡;进口压力以不同方式变化,瞬态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进口压力突增和进口压力渐增响应的特征时间比进口压力正弦变化的特征时间分别增加56.0%和106.4%盘腔宽径比由0.2变化到0.39时,腔内均压变高,出口质量流量变低,特征响应时间缩短至40%当宽径比由0.2变化到0.58时,特征响应时间缩短至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盘腔 瞬态响应 1-D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 用户自定义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静止盘腔瞬态特性数值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文君 刘振侠 +1 位作者 朱鹏飞 吕亚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6-503,共8页
为了研究静止盘腔瞬态响应过程和参数响应规律,本文分别采用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和实验手段对典型静止盘腔的瞬态响应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盘腔响应过程的分析,引入三个评价参数,对静止盘腔瞬态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进出口边... 为了研究静止盘腔瞬态响应过程和参数响应规律,本文分别采用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和实验手段对典型静止盘腔的瞬态响应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盘腔响应过程的分析,引入三个评价参数,对静止盘腔瞬态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进出口边界条件下的静止盘腔瞬态响应特征,在相同瞬变工况下,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的静止腔响应速度最慢,响应时间最长为4.57s,而有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的腔室响应时间最短为2.13s。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准确预测静止盘腔内的流动过程,反映静止盘腔的瞬态响应特性,而进出口几何条件对静止盘腔的响应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盘腔 瞬态响应 评价参数 数值计算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动力学方法的反转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国哲 刘振侠 +2 位作者 高文君 吕亚国 钟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361,共8页
反转圆柱滚子轴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航空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了研究反转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特性,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等理论,采用拟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反转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该计算模型对... 反转圆柱滚子轴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航空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了研究反转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特性,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等理论,采用拟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反转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该计算模型对滚子打滑率进行了验证计算,随着径向载荷的增加,计算值由7%减小至2%,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同时,对反转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动态运转中轴承的载荷和速度分布,以及不同工作状态对轴承打滑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倒装时反转圆柱滚子轴承承载区滚子受载比顺装更均匀,但非承载区滚子及保持架打滑率比顺装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中介支撑 反转圆柱滚子轴承 拟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