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的无人机网络安全速率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房亚群 刘成林 季媛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由于高视距(Line of Sight,LOS)的空对地通信,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通信网络容易遭受窃听者的截获。为此,针对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UAV通信系统,提出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安全速率优化(... 由于高视距(Line of Sight,LOS)的空对地通信,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通信网络容易遭受窃听者的截获。为此,针对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UAV通信系统,提出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安全速率优化(Optimal Secrecy Rate Based on Improv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OSR-IDE)算法,进而提升系统的安全速率。将IRS与UAV结合,提升信号传输质量。OSR-IDE算法联合优化UAV传输的波束赋形(Passive Beamforming,PBF)、IRS相移、IRS和UAV位置来最大化系统的安全速率。建立最大化系统安全速率优化问题模型,利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OSR-IDE算法的安全速率优于基准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无人机通信网络 安全速率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李帅智 刘成林 +3 位作者 刘文平 贺昱搏 刘佳 徐亮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共11页
页岩气以吸附态为主赋存于有机质和页岩矿物颗粒表面,为强化对龙马溪组一小层一亚段页岩纳米级微、介孔孔隙结构的认识,并对比2类孔隙结构对页岩气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低压N_(2)/CO_(2)吸附、CH_(4)等温吸... 页岩气以吸附态为主赋存于有机质和页岩矿物颗粒表面,为强化对龙马溪组一小层一亚段页岩纳米级微、介孔孔隙结构的认识,并对比2类孔隙结构对页岩气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低压N_(2)/CO_(2)吸附、CH_(4)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不同页岩岩相微孔、介孔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的差别,建立微孔、介孔孔隙结构和页岩气吸附能力的关系,对比了2类孔隙对页岩气吸附能力的贡献。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发育微孔,优势孔径范围为0.4~0.6 nm、0.8~1.0 nm,介孔相对发育程度差;泥质页岩微孔孔隙比表面积最大,钙质页岩介孔比表面积最大,泥质页岩的微孔、介孔孔体积均为最大;泥质、硅质、碳酸盐质和混合质页岩孔隙结构均具有分形特征,硅质页岩微孔分形维数最大,钙质页岩介孔分形维数最大;随着TOC增大,页岩微孔的分形维数、比表面积、孔体积和介孔孔体积均相应增加;TOC、微孔和介孔的比表面积、分形维数、孔体积对页岩气吸附能力均为正贡献,且微孔对吸附能力影响作用更强;高TOC、最大微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泥质页岩是页岩气吸附能力最强的岩相。研究结果对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吸附能力 龙马溪组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大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微观孔隙结构与含气性控制因素
3
作者 王馨佩 刘成林 +7 位作者 蒋立伟 冯德浩 邹辰 刘飞 李君军 贺昱搏 董明祥 焦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45,共16页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岩相深层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差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安地区深层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混合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和黏土质/硅质混合质页岩相,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发育晶间孔、溶蚀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可见有机质充填缝、黏土矿物层间缝和构造应力缝。②深层页岩孔隙结构主要为介孔(2~50 nm)和宏孔(>50 nm)。TOC含量增加有利于微孔(<2 nm)和宏孔发育,硅质矿物含量增加促进宏孔发育,黏土矿物含量增加促进介孔发育。③深层页岩含气性与TOC、硅质矿物含量成正相关,宏孔体积增大页岩气含气量增加;高硅质含量的页岩相含气性最好,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岩相。④中浅层页岩主要发育微孔和介孔,以吸附气为主。深层页岩主要发育介孔和宏孔,以游离气为主。深层页岩中宏孔的发育有利于游离气的储集,增加了深层页岩的含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含气性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大安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成林 丁振刚 +6 位作者 范立勇 康锐 洪思婕 朱玉新 陈践发 王海东 许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9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天然气中的氦气含量较高,亟需深入研究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影响因素。通过采集天然气样品并进行组分和同位素等实验分析测试,结合地质条件,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的分布、地球化学...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天然气中的氦气含量较高,亟需深入研究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影响因素。通过采集天然气样品并进行组分和同位素等实验分析测试,结合地质条件,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主要为烃类气体,氦气含量为0.016%~0.487%,平均值为0.060%;(2)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分布在-53.88‰~-29.23‰,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碳同位素表明烃类气为有机成因;(3)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3He/4He含量比值为20.10×10^(-9)~120.00×10^(-9),平均值为42.00×10^(-9),R/Ra值为0.014~0.085,平均值为0.030,为壳源氦的特征,不受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成熟度等因素影响;(4)氦气含量较高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气田、西南部庆阳气田和东南部黄龙气田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其分布与古今构造位置、基底断裂、生氦强度及生烃强度相对强弱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出富氦-中氦区、低氦区及贫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氦源岩 氦气 天然气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美国氦气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对比及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成林 张亚雄 +9 位作者 王馨佩 王海东 洪思婕 丁振刚 陈践发 许诺 朱玉新 刘克胜 罗娜 李文研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鉴于氦气资源的战略重要性、美国氦气资源条件的优越性及目前中国氦气供需矛盾的严峻性,开展中国与美国氦气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对比显得极为有意义。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氦气的地质条件、资源量和储量数据,基于氦气产量历史数据,结合全... 鉴于氦气资源的战略重要性、美国氦气资源条件的优越性及目前中国氦气供需矛盾的严峻性,开展中国与美国氦气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对比显得极为有意义。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氦气的地质条件、资源量和储量数据,基于氦气产量历史数据,结合全球氦气需求分析,采用哈伯特模型、高斯模型和资源量-储量约束下的产量预测模型,开展2023—2030年全球氦气产量预测,为中国氦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分析结果:(1)与美国所在的北美地台规模大且构造稳定相比,中国地台规模小且经历多期构造演化,中国氦气分布呈现点多、面广、类型多样的特点;(2)尽管目前国内外对中国氦气的资源量有不同认识,通过对中国与美国含氦天然气资源潜力的对比,表明中国氦气资源丰富,资源量将会随着对氦气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而动态增长;(3)预测显示,2023—2025年为中国氦气生产起步发展阶段,2026—2030年为快速增长阶段;(4)对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的4点启示:坚定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的信心、提出并完善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氦气富集理论、加大研发氦气勘探开发技术、2030年前中国氦气供应来自国际和中国国内2个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氦气 地质条件 资源潜力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海波 冯德浩 +5 位作者 杨小艺 郭文建 韩杨 苏加佳 杨皩 刘成林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6,共11页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及烃源岩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热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颜色深且厚...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及烃源岩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热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颜色深且厚度普遍较大,自东北部斜坡区向凹陷中部厚度逐渐增大,并向西部莫索湾凸起逐渐减小,最大泥岩厚度可达536 m。(2)研究区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综合评价为中等—极好,纵向上以平一段有机质丰度最高,平面上以凹陷东北部滴南7井区和滴南19井区最高;平地泉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2)—Ⅲ型,少部分为Ⅱ_(1)型,纵向上以平二段有机质类型最好,平面上凹陷区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1)—Ⅱ_(2)型。(3)热演化史模拟结果显示,凹陷区和斜坡区烃源岩分别在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达到生烃高峰,现今分别处于高成熟阶段和成熟阶段。(4)研究区发育“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2类油气藏,其中平地泉组烃源岩与上乌尔禾组储集层形成“下生上储”油气藏,平二段和平一段的优质烃源岩与湖盆边缘的小型扇三角洲沉积在平地泉组内部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藏,二者油气勘探潜力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高有机质丰度 生烃潜力 热演化史模拟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平地泉组 二叠系 东道海子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对射阵列下谷物收获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7
作者 刘成林 郑世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在谷物收获过程中,由于谷物的性质不同及收获机械的工作状态不同,谷物的流量往往会出现波动或过大过小的情况,直接影响谷物的收获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导致收获机械的故障。因此,对谷物的流量进行准确的控制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设计... 在谷物收获过程中,由于谷物的性质不同及收获机械的工作状态不同,谷物的流量往往会出现波动或过大过小的情况,直接影响谷物的收获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导致收获机械的故障。因此,对谷物的流量进行准确的控制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对射阵列的谷物收获流量控制系统,可通过使用光电对射阵列检测收获机的运动状态和收获物料的流量,进而控制收获机的速度和工作状态,以实现谷物的准确收获和控制流量。试验验证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谷物的流量,提高收获效率和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收获 流量控制 光电对射阵列 传感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相态类型及凝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8
作者 王义凤 田继先 +5 位作者 李剑 乔桐 刘成林 张景坤 沙威 沈晓双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9,共11页
利用PVT相态模拟软件恢复了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原始储层流体组分,综合经验统计法与相图判别法对已发现油气藏的相态类型进行了判识,通过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了不同相态类型油气的来源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 利用PVT相态模拟软件恢复了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原始储层流体组分,综合经验统计法与相图判别法对已发现油气藏的相态类型进行了判识,通过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了不同相态类型油气的来源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风城组和上乌尔禾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多样,以黑油油藏为主,挥发性油藏和凝析气藏(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和近临界态凝析气藏)次之,凝析气藏主要发育在风城组,储层流体组分以甲烷为主,C7+烃类含量较少。②研究区二叠系不同相态原油的母质类型为偏腐泥型,均为风城组烃源岩成熟阶段的产物,凝析油的成熟度略高于其他相态类型原油,比其他相态类型原油物性更好,具有低黏度、低凝固点和低含蜡量的特点。③研究区二叠系天然气的组分以烃类气为主,其中甲烷的平均摩尔分数为86.21%,非烃类气含量低,成熟度差异较大,R_(o)为0.52%~2.39%;主要为风城组腐泥型烃源岩的产物;上乌尔禾组油气藏中天然气成熟度更高,平均R_(o)值为1.99%,风城组油气藏和凝析气藏中的天然气成熟度较低,平均R_(o)值分别为0.71%和0.85%。④受风城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储层物性影响,研究区二叠系发育2套含油气系统,分别为风城组的源内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和上乌尔禾组的源外下生上储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相态 凝析气藏 油源对比 腐泥型烃源岩 甲烷 风城组 上乌尔禾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角衍射光学元件的优化设计
9
作者 杨亮亮 刘成林 +3 位作者 赵勇兵 沈法华 赵琪 刘建利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入射角度的增大对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DOE)衍射效率及微结构高度等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入射角度和周期宽度对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影响。基于扩展标量衍射理论,建立了DOE的微结构高度与入射角度和周... 为进一步研究入射角度的增大对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DOE)衍射效率及微结构高度等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入射角度和周期宽度对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影响。基于扩展标量衍射理论,建立了DOE的微结构高度与入射角度和周期宽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工作在一定入射角度范围内,基于复合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comprehensive polychromatic integral diffraction efficiency,CPIDE)最大化实现设计波长和微结构高度等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以工作在红外波段的DOE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相对周期宽度为20,入射角度范围为0°~40°时,该DOE的CPIDE为94.15%,微结构高度为1.3396mm。该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广角DOE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学元件 衍射效率 微结构高度 入射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近草木
10
作者 刘成林 《甘肃林业》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一、开展调查2023年8月下旬。省上开展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每个林草部门都下达了普查任务。作为基层林场负责该项工作责任股室中的成员,我很荣幸被列入到调查小组。此次普查目的很明确,摸清野生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 一、开展调查2023年8月下旬。省上开展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每个林草部门都下达了普查任务。作为基层林场负责该项工作责任股室中的成员,我很荣幸被列入到调查小组。此次普查目的很明确,摸清野生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生长、保护、利用现状;同时对林区特有、珍稀、濒危、重要乡土乔木树种、竹类、藤本植物、野生花卉及具有重要或潜在利用价值的草本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重点收集。分局限定9月底之前完成10公里样线85个样方(5个优质林分)调查,对于仅有我们5人组成的调查组成员来说时间紧,任务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小组 潜在利用价值 乔木树种 林草 野生花卉 植物种质资源 藤本植物 基层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害防治措施
11
作者 刘成林 《陕西煤炭》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针对黄陵二号煤矿涌水量较大等问题,基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明确各组的含(隔)水层特征,开展了地面钻探对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实测,采用地下水动力学的“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最大涌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号煤... 针对黄陵二号煤矿涌水量较大等问题,基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明确各组的含(隔)水层特征,开展了地面钻探对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实测,采用地下水动力学的“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最大涌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5.84~92.48 m。正常矿坑涌水量122.03 m^(3)/h,最大矿坑涌水量为170.84 m^(3)/h,与黄陵二号煤矿实测平均涌水量为124.77 m^(3)/h较为吻合。提出了黄陵煤矿水害综合防控措施,具体为加强主动探水、提前疏水、构建科学的堵水排水系统、完善水害预防责任制度,此措施对同类型的矿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煤矿 水文地质特征 矿井水害 导水裂隙带 水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沉积源岩型氦气富集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振刚 刘成林 +5 位作者 范立勇 康锐 陈践发 王海东 洪思婕 MUHAMMAD Aslam Khan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丰富,已在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南部等地区发现高含氦、富氦天然气田,这些气田的氦气富集多与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然而,盆地内的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为研究盆地内不同地质背景下氦气的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对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丰富,已在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南部等地区发现高含氦、富氦天然气田,这些气田的氦气富集多与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然而,盆地内的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为研究盆地内不同地质背景下氦气的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开展天然气组分分析测试,并结合研究区基础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古生界的氦气分布特征及其地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神木气田上古生界氦气含量达0.017%~0.116%,平均氦气含量为0.05%,达到含氦气田标准;氦气含量在平面上呈“西低东高”的整体分布格局,东部部分地区的氦气含量大于0.1%;氦气含量与氮气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天然气藏中的氦气和氮气在成因和溶解—脱溶机制上可能存在必然联系。神木气田氦气的富集受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影响:上古生界广泛分布的煤系烃源岩提供了充足的氦气;地壳抬升和构造反转控制了氦气的运移方向,且促进了溶解氦的脱溶和聚集;适量的载体气有助于氦气的富集。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和氦气成藏地质因素,提出了一种新的氦气富集模式,即斜坡—沉积源岩型含氦天然气富集模式,这为氦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斜坡—沉积源岩型 氦气 上古生界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生气潜力及天然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德浩 刘成林 +5 位作者 杨海波 韩杨 杨小艺 苏加佳 李国雄 张景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9-1304,共16页
中二叠统咸化湖相页岩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最重要的烃源岩,研究其生气潜力及成藏贡献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近年来新钻井的录井、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半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及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系统评价了中二叠统咸化湖... 中二叠统咸化湖相页岩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最重要的烃源岩,研究其生气潜力及成藏贡献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近年来新钻井的录井、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半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及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系统评价了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的生气潜力,研究了天然气成因和来源,提出了有利的天然气勘探领域。研究表明:(1)东道海子凹陷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厚度自边缘向凹陷中心逐渐增大,凹陷中部厚度普遍超过350 m,最厚可达600 m。阜康凹陷存在2个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厚度高值区,其中东北缘烃源岩厚度主要为200~250 m,中南部烃源岩厚度超过400 m。阜康凹陷和东道海子凹陷中二叠统咸化湖相烃源岩以中等—极好烃源岩为主,发育倾油型生烃母质,具有厚度大、滞留烃含量高、普遍达到生气窗的特点,具备规模生气潜力。(2)准噶尔盆地东部发现来自于咸化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油型气,主要分布在阜康凹陷、东道海子凹陷和阜康断裂带,克拉美丽气田和彩南油气田煤型气也混有中二叠统生成的油型气。(3)阜康凹陷和东道海子凹陷超深层是油型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主要包括源外常规气、源内致密气和源内页岩气3个有利的天然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气潜力 油型气 页岩 中二叠统 咸化湖盆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油田超压形成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天华 刘成林 +3 位作者 田继先 杨韬政 冯德浩 李国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6,共10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油田新生界地层超压广泛发育,超压成因的判别对于油气运移、成藏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油泉子油田的实测压力、测井曲线、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超压成因综合分析法和超压封存箱模式的综合分析,对研究...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油田新生界地层超压广泛发育,超压成因的判别对于油气运移、成藏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油泉子油田的实测压力、测井曲线、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超压成因综合分析法和超压封存箱模式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超压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泉子油田新生界地层纵向上发育负压、常压、超压和强超压系统,超压系统压力系数普遍大于1.3。部分超压点压力系数大于1.73,表现为强超压的特点;该区超压主控因素为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作用和生烃作用,油气运移符合超压封存箱模式,由于超压的作用导致油气向南翼山地区运移。该研究成果明确了油泉子油田油气的运移方向,对柴西地区及相似区域油气的成藏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封存箱 压力系数 不均衡压实 生烃作用 构造挤压 油泉子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洼古近系东营组超压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小艺 刘成林 +5 位作者 王飞龙 李国雄 冯德浩 杨韬政 何志斌 苏加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2,共17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洼古近系东营组超压广泛发育,但压力分布特征、超压形成机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基于实测地层压力和测井资料,对渤中凹陷西南洼地区东营组现今地层压力进行研究,分析现今地层压力空间分布特征,并...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洼古近系东营组超压广泛发育,但压力分布特征、超压形成机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基于实测地层压力和测井资料,对渤中凹陷西南洼地区东营组现今地层压力进行研究,分析现今地层压力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测井曲线综合分析法及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分析超压成因类型,根据盆地模拟技术恢复成藏时期古压力演化,研究地层古压力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营组纵向上发育一套完整的超压系统,平面上超压围绕生烃洼陷分布,越靠近凹陷中心超压越大。(2)超压由浅层欠压实主导型转化为深层欠压实-生烃膨胀复合型。(3)东营组三段和东营组二段下亚段烃源岩层内发育的超压不仅为油气运移提供充足动力,同时向下形成超压流体封盖,阻止油气向上逸散。最后提出古潜山是渤中凹陷西南洼下一步深层和超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成因 异常高压 油气成藏 东营组 古近系 渤中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及成因机制
16
作者 乔桐 刘成林 +5 位作者 杨海波 王义凤 李剑 田继先 韩杨 张景坤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基于油气地球化学、试油结果与凝析气相态分析实验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前哨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并对凝析气藏的成藏过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 基于油气地球化学、试油结果与凝析气相态分析实验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前哨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并对凝析气藏的成藏过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为构造-岩性油气藏,优质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为2.70%~16.10%,平均为12.10%,渗透率为0.016~109.000 mD,平均为14.170 mD,属于中孔、低渗储层,与下伏的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烃源岩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②研究区凝析油表现为低密度、低黏度、低凝固点和低含蜡量等特征,正构烷烃以低—中碳数为主,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成熟—高成熟阶段的产物。③研究区凝析气藏天然气组分以烃类气为主,甲烷与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布集中,分别为-37.40‰~-36.84‰与-27.55‰~-26.54‰,为腐殖型烃源岩裂解气,来源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④研究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于古近纪早期生成的凝析油气经过不断调整最终于新近纪早期充注形成凝析气藏,从成藏至现今储层流体组分未发生改变,油气藏相态类型也未发生改变,为原生型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凝析气藏 腐殖型裂解气 下乌尔禾组烃源岩 油气藏相态类型 三工河组 侏罗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分析
17
作者 席洪钟 陈浩 +6 位作者 宋伟 刘成林 吴尧昆 付佳豪 孙光权 杜斌 刘锌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构建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股骨头头颈开窗手术的146例(169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 目的构建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股骨头头颈开窗手术的146例(169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06例患者(121髋)。按照随机抽样法(7∶3)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84例)和验证集(37例)。比较保髋成功和失败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资料,构建临床、影像组学以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以ROC、决策曲线、校准曲线以及生存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年龄、JIC分型、术后免负重时间和术后持续接触危险因素是影响保髋结果的预测因素(P<0.05)。与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治疗ONFH预后显著相关的4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原始形状伸长率、小波LLH一阶偏度、小波LHL glszm大面积低灰度加重以及小波HLL一阶中值。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相比,训练集以及验证集中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都表现出了更优越的预测性能。决策曲线显示,在高风险阈值的最大范围内,训练集以及验证集中使用临床-影像组学模型比临床模型以及影像组学模型方案获得了更多临床收益。在训练集中,JIC分期为C2型与最低的髋关节存活概率相关。此外,术后持续使用激素或酒精等风险因素也会显著降低髋关节存活概率。在训练集中,当Rad-score超过1.4089时,髋关节存活率明显降低。同样,对于年龄大于39岁、术后免负重时间少于5个月的患者,受累髋关节的存活率也相对较低。结论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治疗ONFH的预后方面表现良好,可辅助临床医师判断保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预测模型 影像组学 股骨头头颈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构造变形作用下的页岩气差异富集响应——以川东阳春沟断裂为例
18
作者 叶欣 胡涛 +2 位作者 闫思雨 刘成林 姜福杰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5期713-723,共11页
阳春沟地区是我国川东页岩气勘探的重点接替区域,阳春沟断裂为影响研究区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构造,但研究程度整体较低。为明确阳春沟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地质意义,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刻画了阳春沟断裂的... 阳春沟地区是我国川东页岩气勘探的重点接替区域,阳春沟断裂为影响研究区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构造,但研究程度整体较低。为明确阳春沟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地质意义,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刻画了阳春沟断裂的几何学特征,结合断层性质及活动时期分析了成因机制,探讨了阳春沟断裂与遵义断裂的关系以及对页岩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1)阳春沟断裂主要为自东向西逆冲构造,具有左行压扭特征,纵向上表现为沿志留系、寒武系发生滑脱的多条叠置、近乎平行的逆冲滑脱断层带,控制了中浅层形变层的断展背斜;(2)阳春沟断裂不属于遵义断裂的一部分,二者变形特征差异巨大,具有完全不同的构造样式;(3)阳春沟断裂形成于雪峰造山导致遵义断层左行逆冲走滑和晚期弧形褶皱过程中,经历了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的不均匀收缩和晚白垩世自东向西逆冲滑脱;(4)阳春沟断层形成了阳春沟背斜和复杂缝网,其中阳春沟背斜降低了页岩埋深、减缓了页岩热演化,复杂缝网增加了储集空间,但未严重破坏保存条件,二者有利于页岩气运移和聚集成藏,而地层高陡和压扭断层的发育则对页岩气藏起破坏作用。研究结果对认识盆山耦合过程及页岩气勘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沟断层 双重逆冲滑脱 成因机制 页岩气勘探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与结果 被引量:124
19
作者 刘成林 朱杰 +2 位作者 车长波 杨虎林 樊明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新一轮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是迄今为止评价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资源系列最全的一次,其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详细介绍了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采用的方法,并与我国历次煤层气资源评价进行了对比。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 新一轮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是迄今为止评价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资源系列最全的一次,其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详细介绍了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采用的方法,并与我国历次煤层气资源评价进行了对比。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采用了以体积法为主的评价方法体系,以煤层含气量、可采系数、煤层气资源类别评价标准等为关键评价参数,系统评价了全国42个主要含煤层气盆地(群)、121个含气区带的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6.81×1012m3,可采资源量为10.87×1012m3;煤层气资源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等大型盆地,在层系、深度和地理环境的分布上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资源品质较好,以Ⅰ、Ⅱ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 煤层气 资源 评价 方法 评价参数 分布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刘成林 葛岩 +2 位作者 范柏江 公王斌 朱玉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将页岩气与煤层气、深盆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对比,总结了页岩气藏的物质来源、储集条件、运聚条件、成藏要求与保存条件,建立了页岩气成藏模式。将页岩气成藏分为早期运聚成藏、中期原地聚集成藏和晚期裂缝调整成藏3个阶段,并结合实例... 通过将页岩气与煤层气、深盆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对比,总结了页岩气藏的物质来源、储集条件、运聚条件、成藏要求与保存条件,建立了页岩气成藏模式。将页岩气成藏分为早期运聚成藏、中期原地聚集成藏和晚期裂缝调整成藏3个阶段,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页岩气各阶段的成藏特征。在与美国页岩气藏储集参数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页岩气的3种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早期运聚成藏阶段主要生成生物气,气体主要以游离相和溶解相的形式运移至构造高部位,保存于泥页岩原生孔隙中;中期原地聚集成藏阶段页岩开始大量生成热解气和裂解气,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异常压力体系,页岩气主要表现为原地聚集,气体主要保存于次生孔隙和少量原生孔隙和微裂缝中;晚期裂缝调整成藏阶段主要生成干气,页岩内部构造及成岩裂缝大量发育,相对封闭的压力体系遭到破坏,裂缝沟通不同的封闭体系,页岩气可调整成藏,由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短距离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气源岩 成藏模式 原地聚集 调整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