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泉 罗津宁 +5 位作者 陈敬君 李芳 刘翔 刘惠宇 鲍晓 谢冬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5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调脂、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5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调脂、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认知康复训练,给予研究组患者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ADL能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模式之后,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23.9±3.42)分、MoCA评分(21.4±2.13)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ADL)(69.2±4.1)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19.5±2.61)分,(19.12±2.48)分,(61.7±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MoCA评分中的注意力、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迟回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及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给予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干预模式,能够更显著改善患者认知能力,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康复训练 非痴呆型 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量素质的训练与提高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淑清 刘惠宇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1-83,共3页
力量素质是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动作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日益激烈的现代竞技体育比赛,对力量素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只有力量素质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才能够很好地进行大负荷训练、提高运动水平、体能水平、更好地... 力量素质是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动作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日益激烈的现代竞技体育比赛,对力量素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只有力量素质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才能够很好地进行大负荷训练、提高运动水平、体能水平、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技术动作和战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素质 竞技体育 专项运动 训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广安小学足球发展现状分析
3
作者 刘惠宇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6-89,共4页
以邯郸市广安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目的以及发展方向为核心,研究分析广安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现状,寻找阻碍广安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邯郸 广安小学 校园足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对脑卒中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献青 何玉珍 +5 位作者 古晓琳 刘惠宇 文乐乐 胡艳艳 鲍晓 廖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0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对脑卒中后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宣教和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治疗。对比两组简式Fugl... 目的探讨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对脑卒中后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宣教和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治疗。对比两组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巴塞尔指数(BI)评分;焦虑自评量(SAS)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BI评分分别为(97.51±2.16)、(71.15±2.0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1.23±2.54)、(62.23±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实施病房音乐专场及微视频激励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改善情绪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房音乐专场 微视频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献青 何玉珍 +2 位作者 张雪梅 鲍晓 刘惠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3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穴位针灸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穴位针灸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最大逼尿肌压(75.29±8.26)cm H2O(1 cm H2O=0.098 kPa)、最大尿流率(18.27±3.78)ml/s、最大排尿量(310.56±30.12)ml和膀胱功能评分(75.26±4.2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96±6.43)cm H2O、(13.05±4.56)ml/s、(234.07±23.21)ml和(64.28±6.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更好的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穴位针灸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