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依 刘敬科 +3 位作者 刘俊利 刘恩魁 冀彦忠 生庆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
发酵食品利用传统发酵剂中关键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形成独特的风味与滋味,但开放的生产环境和未经过灭菌处理的原料中含有大量不可控的微生物,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合成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遗传背景清晰的微生物构成... 发酵食品利用传统发酵剂中关键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形成独特的风味与滋味,但开放的生产环境和未经过灭菌处理的原料中含有大量不可控的微生物,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合成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遗传背景清晰的微生物构成的人工系统,具有复杂度低、可控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因此对微生物群落进行人工改造,构建组成简单、稳定性强的微生物群落至关重要。该综述重点阐述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概念、构建原则及构建方法,并且总结概括其近几年在发酵食品的应用,旨在为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领域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揭示核心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并构建合成微生物群落,可在发酵食品中实现从天然发酵到可控发酵转化,对发酵食品生产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微生物群落 发酵食品 微生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冀谷31’微集水种植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雪岩 李顺国 +11 位作者 刘恩魁 师志刚 张德荣 张婷 陈媛 杨起旺 庞素芬 刘芳 连启超 张敏 赵建所 程汝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4-189,共6页
以夏谷区主栽品种冀谷31为材料,通过测定微集水种植和露地栽培(对照)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干物重、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和叶绿素含量,探讨武安市半干旱区微集水种植的增产机理,为该技术在半干旱夏谷区的... 以夏谷区主栽品种冀谷31为材料,通过测定微集水种植和露地栽培(对照)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干物重、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和叶绿素含量,探讨武安市半干旱区微集水种植的增产机理,为该技术在半干旱夏谷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微集水种植较对照增产16.28%,土壤水分含量在10~20 cm深度提高10%以上,膜内土壤温度最高升高2.4℃,净光合速率提高15.44%,叶面积指数提高11.5%,SPAD值提高10.07%。因此,微集水种植具有显著增产的作用,其生理机制在于:微集水种植起到了保墒升温作用,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促进了根茎叶穗的干物质积累;在此基础上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亩穗数经济性状得到提高;后期提高了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防止了早衰,减少了秕谷。因此将微集水种植作为半干旱地区谷子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科学依据,应积极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集水种植 谷子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光合速率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谷田杂草为害损失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汉章 刘红霞 +7 位作者 薄奎勇 宋银芳 贾海燕 吕芃 赵宇 王新玉 刘恩魁 侯升林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2期12-15,41,共5页
为了综合治理谷田杂草,探索谷田杂草对谷子的危害及竞争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杂草竞争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产量损失率与杂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加呈减速增加的趋... 为了综合治理谷田杂草,探索谷田杂草对谷子的危害及竞争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杂草竞争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产量损失率与杂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加呈减速增加的趋势。双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9712,最小残差平方和为16.174,是模拟谷田杂草与谷子竞争关系的优化模型。预测方程式为Y=d/(1.733+0.018d),杂草的种间竞争力为0.5770,种内竞争力为0.0103,谷子产量最大损失率为55.56%。本研究确定了谷田杂草对谷子为害的预测模型,将为谷田杂草综合治理提供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田 杂草 产量损失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恩魁 刘环 +5 位作者 张德荣 刘永平 侯升林 宋银芳 王新玉 周汉章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3期71-75,共5页
为了探索谷子的合理种植密度,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河北省主栽品种冀谷19与冀谷31按春播与夏播两种方式进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冀谷19春播最适种植密度为60.00万株/hm2,增产幅度为5.05%~5.87%;夏播最适种... 为了探索谷子的合理种植密度,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河北省主栽品种冀谷19与冀谷31按春播与夏播两种方式进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冀谷19春播最适种植密度为60.00万株/hm2,增产幅度为5.05%~5.87%;夏播最适种植密度为52.50万株/hm2,增产幅度为7.35%~8.58%。冀谷31最适种植密度为67.50万株/hm2,增产幅度为6.45%~7.18%;夏播最适种植密度为67.50万株/hm2,增产幅度为9.30%~10.29%。本研究明确了冀谷19与冀谷31春播和夏播的适宜密度,将为谷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谷播期与产量的最佳拟合曲线模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恩魁 刘红霞 +6 位作者 张德荣 刘永平 刘环 侯升林 宋银芳 王新玉 周汉章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2期51-55,共5页
为了科学预测谷子的适宜播期,探索谷子播期(转换值)与籽粒产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11种函数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播期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二次曲线模型是模拟春谷冀谷19... 为了科学预测谷子的适宜播期,探索谷子播期(转换值)与籽粒产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11种函数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播期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二次曲线模型是模拟春谷冀谷19与冀谷31播期与产量关系的最优模型。冀谷19的方程式为Y19=9.682+0.070x-0.001x2,最适播期为6月9日,最高产量为5 453.53 kg/hm2;冀谷31的方程式为Y31=9.724+0.090x-0.001x2,最适播期为6月19日,对应的最高产量为5 874.53 kg/hm2,二者均不宜在5月20日之前播种。本研究确定的数学预测模型旨为春谷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播期 产量 拟合曲线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恶性杂草谷莠种子萌发特性的环境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汉章 薄奎勇 +7 位作者 赵宇 侯升林 王新玉 贾海燕 李顺国 吕芃 刘恩魁 宋银芳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1期12-16,32,共6页
为了优化谷莠种子萌发、出苗的最适条件,研究解决谷田谷莠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和软件SPSS18.0的LSD法,以谷莠子出苗数目为考核指标,对谷莠子预处理、覆土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实... 为了优化谷莠种子萌发、出苗的最适条件,研究解决谷田谷莠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和软件SPSS18.0的LSD法,以谷莠子出苗数目为考核指标,对谷莠子预处理、覆土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实验因素对谷莠种子萌发特性均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谷莠子出苗的最优方案:谷莠子预处理3天、覆土深度0.5cm、土壤温度32℃、土壤含水量15%。该研究的最适条件与谷子播后苗前遭遇中雨即受谷莠子严重为害的实际情况相符;避免于中雨之前播种谷子,就能有效防控谷莠子严重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杂草 谷莠 种子 萌发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安市 高质量驱动谷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恩魁 贺新华 连启超 《河北农业》 2021年第10期28-29,共2页
邯郸市武安是谷子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小米之乡,有距今上万年的磁山粟文化遗址,谷子是武安最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谷子种植面积常年在25万亩至30万亩,是河北省谷子种植规模最大的县。武安小米以色泽鲜亮、不糊锅易煮、入口绵甜糥香、... 邯郸市武安是谷子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小米之乡,有距今上万年的磁山粟文化遗址,谷子是武安最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谷子种植面积常年在25万亩至30万亩,是河北省谷子种植规模最大的县。武安小米以色泽鲜亮、不糊锅易煮、入口绵甜糥香、营养丰富而远近闻名。武安市一直高度重视谷子产业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市紧紧围绕"四个农业"发展要求,坚持"依托优势,科技先行,提升质量,绿色发展,打造品牌"的思路,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谷子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种植 特色农业产业 产业集群 提升质量 武安 营养丰富 做大做强 谷子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旱地西瓜复种番茄效益高
8
作者 刘恩魁 刘新忠 《河北农业》 2001年第2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西瓜 复种 番茄 经济效益 山区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的开发利用前途广阔 被引量:5
9
作者 吕凤霞 刘恩魁 刘永平 《河北农业科技》 1994年第4期12-12,共1页
蓖麻又名蓖麻籽、大麻籽、红蓖等。为大戟科,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在温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蓖麻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约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本世纪初期,由于蓖麻在航空工业和其它工业上的广泛应用,而使... 蓖麻又名蓖麻籽、大麻籽、红蓖等。为大戟科,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在温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蓖麻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约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本世纪初期,由于蓖麻在航空工业和其它工业上的广泛应用,而使其名声大振,身价倍增,蓖麻油也荣膺“油中之宝”的称号。加之它对自然条件的广泛适应能力,使它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