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性全 侯吉瑞 付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5,5-6,共8页
为研究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根据油气输导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中浅层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分布层位的控制作用表现:(1)如果东营组二段泥岩盖层有... 为研究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根据油气输导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中浅层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分布层位的控制作用表现:(1)如果东营组二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90~95m,无论馆陶组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多大,则油气主要分布在东三、四段(简称东二段、馆三段);(2)如果东二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90~95m,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130~150m,则油气除分布在东三、四段外,还可以分布在东一段和馆四段;(3)如果东三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90~95m,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130~150m,明下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90~95m时,则油气从下至上均有分布.3套区域性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断裂输导油气的大量时期,可有效封住断裂输导运移来的油气,这是导致3套区域性盖层之下油气相对富集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区域性盖层 断—盖空间匹配 断—盖时间匹配 分布层位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固耦合理论研究套损机理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性全 徐海 +1 位作者 毕传萍 刘绍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根据油藏渗流与变形耦合作用理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注水井泄压过程中井底套管内流体压力与地层中孔隙压力巨大压差导致套管外载的增加进行计算模拟.以实测岩石和套管强度参数为依据,采用调整地层压力、渗透率、有效厚度等条件... 根据油藏渗流与变形耦合作用理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注水井泄压过程中井底套管内流体压力与地层中孔隙压力巨大压差导致套管外载的增加进行计算模拟.以实测岩石和套管强度参数为依据,采用调整地层压力、渗透率、有效厚度等条件,对不同泄压速度产生的压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地层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渗透率越低,放喷相同流量时套管承受的挤压力越大;压差越大,套管承受的挤压力越大.由泄压与套管挤压力关系图版可以确定注水井作业、测试、洗井等过程中的允许泄压速度界限,控制该界限能防止套管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套损机理 注采压差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在油井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性全 侯吉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3,共5页
聚驱油井的开发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明确聚驱开发的主要矛盾是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聚合物驱油井多种影响因素的模糊性,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油井进行评价,将油井划分为一类油井、二类油井和三类油井,根据该评价结果可为单井进一... 聚驱油井的开发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明确聚驱开发的主要矛盾是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聚合物驱油井多种影响因素的模糊性,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油井进行评价,将油井划分为一类油井、二类油井和三类油井,根据该评价结果可为单井进一步实施各项增产增注措施提供足够、可靠的依据。以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块为例,通过统计181口井的静态数据,建立了二类油层聚驱油井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类结果与北二西块的实际状况相符,证明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划分油井等级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明确了该区块聚驱开发主要矛盾所在。提出应针对三类油井实施油井增产措施,以提高聚驱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油井评价 聚合物驱 综合评判 二类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层构型理论的致密砂岩成藏过程分析——以松辽盆地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芳 刘性全 +3 位作者 刘宗堡 管宪莉 张云峰 刘云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成藏过程复杂,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基于储层构型理论的等级体系划分和成因单元识别,综合研究松辽盆地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特征和成岩特征,...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成藏过程复杂,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基于储层构型理论的等级体系划分和成因单元识别,综合研究松辽盆地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特征和成岩特征,进而对致密砂岩储层的致密史与成藏史时空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由8种岩相成因单元、4种微相成因单元和1种亚相成因单元的3个等级体系级次组成;葡萄花油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粒度细,分选-磨圆中等,方解石充填为主,孔隙度平均值为7.63%,渗透率平均值为0.42×10^(-3)μm^2,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扩大孔为主,喉道类型主要发育收缩状、断面状和弯片状;葡萄花油层经历了两期胶结和一期溶蚀的成岩演化序列,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葡萄花油层具有多期成藏和选择性充注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向斜区油气富集的优质储层为水下河道微相、厚层席状砂微相及二者附近连通的薄层席状砂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过程分析 储层构型理论 致密砂岩 葡萄花油层 古龙向斜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化学调剖定量化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玉琢 刘性全 李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7-49,共3页
根据近几年化学调剖技术在现场实际应用情况 ,从实际统计分析结果和理论研究两个途径 ,对确定调剖前层间吸水差异的最低界限、调剖后主要吸水层相对吸水量下降幅度的最低界限、合理调剖半径、调剖剂用量的定量化及化学调剖优化设计方法... 根据近几年化学调剖技术在现场实际应用情况 ,从实际统计分析结果和理论研究两个途径 ,对确定调剖前层间吸水差异的最低界限、调剖后主要吸水层相对吸水量下降幅度的最低界限、合理调剖半径、调剖剂用量的定量化及化学调剖优化设计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得到 5条认识 :调剖前吸水剖面上两类油层相对吸水量比值大于 0 7时 ,调剖有效 ;化学调剖使主要吸水层相对吸水量下降幅度在50 %时 ,能改善吸水剖面 ;调剖后主要吸水层与差油层相对吸水量比值小于 0 4时 ,能明显改善吸水剖面 ;当调剖半径在 3~ 4m时 ,调剖效果持续时间可达 4 0 0d以上 ;当调剖剂用量达到 50m3 之后 ,目的层吸水量下降幅度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剖定量化 方法研究 优化设计 注水井 吸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学调剖技术在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玉琢 张振杰 +1 位作者 曹宝良 刘性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随着精细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对地下剩余油分布状况的认识逐渐深化 ,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为化学调剖的精细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萨南开发区近几年化学调剖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提出了精细化学调剖的技术方法 ,系统研究了精细化学调... 随着精细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对地下剩余油分布状况的认识逐渐深化 ,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为化学调剖的精细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萨南开发区近几年化学调剖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提出了精细化学调剖的技术方法 ,系统研究了精细化学调剖在油田高含水期各类油层细分调整挖潜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为油田高含水期进一步深化注水结构调整、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调剖 高含水期 油层挖潜 萨南开发区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南开发区水驱高含水后期合理注采比的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程彤 刘性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6,共3页
针对萨南开发区经过一次、二次及三次加密调整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的实际,将整个区块作为研究对象,以物质平衡原理与Logisitic旋回理论相结合,对合理注采比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一是运用物质平衡方法确定了压力恢复速度与地下注采液量... 针对萨南开发区经过一次、二次及三次加密调整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的实际,将整个区块作为研究对象,以物质平衡原理与Logisitic旋回理论相结合,对合理注采比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一是运用物质平衡方法确定了压力恢复速度与地下注采液量差的关系;二是确定了不同含水时年产量与年注水量的定量关系;三是研究了压力恢复速度与注采比、含水的关系。最后应用该方法确定了萨南开发区“十五”期间的合理注采比,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的应用较好地指导了油田开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后期 合理注采比 注水调整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源时域电磁剖面成像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凤姣 严良俊 +2 位作者 刘性全 谢兴兵 周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了提高可控源时域电磁成像方法的分辨能力,实现对油气储层的有效识别,在多道瞬变电磁法的研究基础上,开展可控源时域电磁剖面成像方法与实际应用研究,以期提高视电阻率成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解决油气储层与油水分界面识别难题。首先,... 为了提高可控源时域电磁成像方法的分辨能力,实现对油气储层的有效识别,在多道瞬变电磁法的研究基础上,开展可控源时域电磁剖面成像方法与实际应用研究,以期提高视电阻率成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解决油气储层与油水分界面识别难题。首先,以瞬变电磁场扩散理论为基础,将阶跃电流激发条件下得到的电场响应做微分运算,得到电场分量二次场波峰幅值与其走时的对应关系,定义了该方法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及其成像方法;其次,确立了该方法的野外资料采集方式,即保持地面观测点不动,依次移动发射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结合视电阻率成像方法,获取地下地质构造视电阻率剖面;最后,利用该成像方法对大庆宋芳屯油田可控源时域电磁法试验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取了试验区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结果表明,通过与试验区测井资料及瞬变电磁二维反演电阻率剖面对比认为,该方法成像简单快速,降低了反演的非唯一性,增强了资料解释的可靠性,成像结果具有良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剖面成像 视电阻率 阶跃电流 二维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北部姚二+三段滩坝砂体沉积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畅 刘性全 +1 位作者 彭承文 刘芳 《矿产勘查》 2022年第12期1761-1768,共8页
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北部姚二+三段滩坝砂体的地层格架、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顶部岩性突变面和底部稳定薄层滩砂下的泥岩为层序界面,将滩坝砂体垂向上划分为两个小层,其中上部1号小... 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北部姚二+三段滩坝砂体的地层格架、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顶部岩性突变面和底部稳定薄层滩砂下的泥岩为层序界面,将滩坝砂体垂向上划分为两个小层,其中上部1号小层主要发育坝砂,下部2号小层主要发育滩砂;坝砂具有反粒序、砂泥稳定互层、单砂层厚、水动力强等特征,而滩砂具有尖峰状、砂泥频繁互层、单砂层薄、水动力弱等特征;物源供给强度、水动力条件的强弱和古地貌的坡度是影响滩坝砂体形成和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最终建立了三肇凹陷北部姚二+三段湖侵早期的滩坝沉积模式,指出坝砂主体发育区为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姚二+三段 油气意义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井测井曲线校直的微相识别技术在肇州油田薄油层砂体刻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性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5,共8页
肇州油田低渗透油层砂泥薄互层发育、平面砂体相变快,目前没有成熟的水平井储层描述方法。由于水平井井轨与直井存在差异,利用直井测井相模式的砂体刻画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水平井微相判别及砂体边界识别,无法满足水平井开发需求。为了解... 肇州油田低渗透油层砂泥薄互层发育、平面砂体相变快,目前没有成熟的水平井储层描述方法。由于水平井井轨与直井存在差异,利用直井测井相模式的砂体刻画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水平井微相判别及砂体边界识别,无法满足水平井开发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水平井钻进方向及与地层接触关系,划分水平段类型;利用水平井轨迹与地层倾角等数据,进行水平井曲线校直;根据水平井岩电关系,建立水平井测井相模式及定量参数微相识别标准,分井段进行水平井判相;利用反演约束岩性建模,三维识别砂体边界,结合砂体预测趋势,直平结合刻画水平井区沉积相带发育特征。通过水平井类型判断、测井曲线校直、分段微相判别及地质建模砂体预测4种薄油层砂体刻画方法,识别了该油田水平井5种沉积微相,明确了水平井区砂体展布走向。最后,应用加密井测井资料验证砂体刻画结果。该方法可以准确、快捷地进行水平井微相识别及砂体刻画,为水平井区措施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油层 水平井 微相识别 岩性建模 砂体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真实性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凌志 刘性全 +2 位作者 王玉艳 侯吉瑞 徐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7,415,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偏低的现象,本文研究了水质及溶解氧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影响,以室内研究结果为依据,对三东4#注入站三口井污水配制聚合物过程中添加稳定剂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并... 针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偏低的现象,本文研究了水质及溶解氧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影响,以室内研究结果为依据,对三东4#注入站三口井污水配制聚合物过程中添加稳定剂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厌氧、曝氧条件下在注聚井口取样,在厌氧、曝氧条件下检测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发现,溶解氧是影响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关键因素,能引起井口黏度的大幅度损失,从而导致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低于其真实黏度值;在厌氧条件下取样或在曝氧条件下添加甲醛取样,井口黏度检测值接近于真实值。同时加入稳定剂能明显改善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溶液黏度保留值,老化90天时的黏度保留率分别80%、7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聚合物溶液 黏度 厌氧 曝氧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井试井曲线类型预测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文东 刘性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在部署测试监测井点、制定合理的测试时间时,准确预测待测井的曲线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多组判别分析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油田实际监测井点的试井曲线类型,以及各井的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优选出与试井曲线类型相关的井和储层参数,建立... 在部署测试监测井点、制定合理的测试时间时,准确预测待测井的曲线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多组判别分析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油田实际监测井点的试井曲线类型,以及各井的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优选出与试井曲线类型相关的井和储层参数,建立曲线类型预判模型。通过多次反复筛选参数并结合总错判率,最终建立了以储层厚度、含水率、测井渗透率和产量为主要因素的八厂油田试井曲线类型预测模型,模型回代错判率为9.09%,现场应用符合率为85.7%,可用于预判待测井曲线类型。研究成果为现场工作人员优化监测井点、制定合理测试时间、提升监测成果质量等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 曲线类型 多组判别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