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峡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演变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怀湘
陆永军
左利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8,共7页
在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后这些河段均出现累积性的淤积.就空间分布而言,累积性淤积部位主要出现在弯道凹岸缓流区等处,可见...
在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后这些河段均出现累积性的淤积.就空间分布而言,累积性淤积部位主要出现在弯道凹岸缓流区等处,可见水动力影响为淤积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来沙条件与水库运行是变动回水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坝前水位调整使得各河段常表现为蓄水期淤积,消落期冲刷.同时随着非汛期坝前水位的逐年抬高,累积性淤积区也随之向上游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河床演变
变动回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杨家脑河段冲刷及粗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怀湘
徐成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3,共7页
水库蓄水引发的下游河道再调整,对河流未来演变与人类活动均有重要影响.根据现场实测水文、地形与床沙资料,对三峡蓄水后下游宜昌-杨家脑河段的河床冲刷下切、粗化等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导致宜昌相同来流情况下...
水库蓄水引发的下游河道再调整,对河流未来演变与人类活动均有重要影响.根据现场实测水文、地形与床沙资料,对三峡蓄水后下游宜昌-杨家脑河段的河床冲刷下切、粗化等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导致宜昌相同来流情况下来沙剧减,这是导致研究河段冲刷的根本原因.2002—2006年间主要冲刷区逐年下移,冲淤幅度逐渐变小.而2006年汛末与2008年汛末三峡水库水位的抬高均导致冲刷量的突增.2002—2006年各河段曼宁糙率值逐步增大,尤其是坝下河段.床沙组成中卵石含量迅速提高,坝下河段河床中值粒径亦明显增大,而枝城以下河段不明显.这种上、下游河段粗化过程的差异性与河道冲淤、糙率变化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侵蚀冲刷
河床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沙调节后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洛碛-王家滩河段演变趋势
被引量:
10
3
作者
左利钦
陆永军
刘怀湘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9,共8页
水沙条件和水库调度方式是影响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河床演变的重要因素。长江上游正在建设的大型梯级水库群将改变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的来水来沙条件,从而引起泥沙冲淤的变化。本文建立了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洛碛-王家滩河段二维水沙数学...
水沙条件和水库调度方式是影响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河床演变的重要因素。长江上游正在建设的大型梯级水库群将改变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的来水来沙条件,从而引起泥沙冲淤的变化。本文建立了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洛碛-王家滩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沙条件下该河段的演变趋势。采用三峡蓄水运用后2007-2008年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较好地模拟了天然情况下的涨水淤积过程和受三峡回水影响的累积淤积过程。采用90系列、90+上游建库水沙系列计算了洛碛-王家滩30年后的淤积量及淤积部位。计算表明,受三峡工程变动回水的影响,洛碛-王家滩河段发生累积性淤积。90+上游建库系列淤积量相当于90系列的31.8%~82.3%,主要与长江上游梯级水库拦沙有关。淤积部位主要位于岸线凹凸不平的弯沱、回流区及河道的宽浅河段,淤积后的河床岸线更趋平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泥沙淤积对重点浅滩上、下洛碛航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回水区
三峡工程
水沙调节
洛碛
王家滩
河床演变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泰州市海陵区河道生态治理实践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剑
李根
+1 位作者
王芃
刘怀湘
《中国水利》
2022年第1期41-42,51,共3页
海陵为泰州市主城区,地处江苏省腹部、长江三角洲与里下河平原交界处,西邻江都市,北、东与姜堰区接壤,南连高港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需统筹谋划河道系统生态治理和管理...
海陵为泰州市主城区,地处江苏省腹部、长江三角洲与里下河平原交界处,西邻江都市,北、东与姜堰区接壤,南连高港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需统筹谋划河道系统生态治理和管理保护,形成有指导意义的体系化治水方略。一、工作成效持续推进水系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水系
管控
海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街河并行”水系治理规划理念形成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
3
5
作者
张剑
李根
+2 位作者
王芃
曹燕
刘怀湘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6期22-24,68,共4页
泰州市海陵区地处江淮交汇之处,河网密布,全方位水系治理目前已逐步开展,但仍受滨水空间城市发展的制约。因此,亟待探索适用于平原河网城市的先进水-城协调治理方法,并兼顾沿河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等。本文在总结分析多年来海陵区水系治...
泰州市海陵区地处江淮交汇之处,河网密布,全方位水系治理目前已逐步开展,但仍受滨水空间城市发展的制约。因此,亟待探索适用于平原河网城市的先进水-城协调治理方法,并兼顾沿河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等。本文在总结分析多年来海陵区水系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街河并行”这一特色规划理念的形成脉络。同时,根据相关水利实践工作经验教训,系统分析了“街河并行”规划理念在具体实施层面的落实方法和相比传统治水理念的优势,以期为包括海陵区在内的类似城市河网治水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河并行
水系
规划
海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瓯江口外海区滩槽演变及主因分析
被引量:
5
6
作者
姚姗姗
李寿千
+2 位作者
刘怀湘
陆永军
张长宽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瓯江口外海区水沙运动特征、动力形成机制、滩槽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瓯江口海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口外海区发育有典型的瓯江口拦门沙滩槽体系和乐清湾潮流...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瓯江口外海区水沙运动特征、动力形成机制、滩槽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瓯江口海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口外海区发育有典型的瓯江口拦门沙滩槽体系和乐清湾潮流通道体系,潮流是塑造海区地貌的主要动力,地形是影响海域演变的主要因素。在1964-2005年40余年间,口外海区滩槽体系的演变既遵循自然演变的趋势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动力地貌单元的演变相互促进或限制,人类活动的干预虽然在短期内使得海区滩槽体系的演变方向受到影响,但就目前而言这种影响并未改变滩槽的整体稳定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温州湾
乐清湾
动力机制
滩槽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演变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怀湘
陆永军
左利钦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9096)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基金(Y210003)
文摘
在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后这些河段均出现累积性的淤积.就空间分布而言,累积性淤积部位主要出现在弯道凹岸缓流区等处,可见水动力影响为淤积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来沙条件与水库运行是变动回水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坝前水位调整使得各河段常表现为蓄水期淤积,消落期冲刷.同时随着非汛期坝前水位的逐年抬高,累积性淤积区也随之向上游拓展.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河床演变
变动回水区
Keywords
Three Gorges Project
fluvial morphology
fluctuating back water area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杨家脑河段冲刷及粗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怀湘
徐成伟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9096)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基金资助项目(Y210003)
文摘
水库蓄水引发的下游河道再调整,对河流未来演变与人类活动均有重要影响.根据现场实测水文、地形与床沙资料,对三峡蓄水后下游宜昌-杨家脑河段的河床冲刷下切、粗化等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导致宜昌相同来流情况下来沙剧减,这是导致研究河段冲刷的根本原因.2002—2006年间主要冲刷区逐年下移,冲淤幅度逐渐变小.而2006年汛末与2008年汛末三峡水库水位的抬高均导致冲刷量的突增.2002—2006年各河段曼宁糙率值逐步增大,尤其是坝下河段.床沙组成中卵石含量迅速提高,坝下河段河床中值粒径亦明显增大,而枝城以下河段不明显.这种上、下游河段粗化过程的差异性与河道冲淤、糙率变化是一致的.
关键词
三峡水库
侵蚀冲刷
河床粗化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scour
bed material armoring
分类号
TV147.5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沙调节后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洛碛-王家滩河段演变趋势
被引量:
10
3
作者
左利钦
陆永军
刘怀湘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9,共8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41700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B04B03)
长江三峡工程"十一五"泥沙研究(115-04)
文摘
水沙条件和水库调度方式是影响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河床演变的重要因素。长江上游正在建设的大型梯级水库群将改变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的来水来沙条件,从而引起泥沙冲淤的变化。本文建立了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洛碛-王家滩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沙条件下该河段的演变趋势。采用三峡蓄水运用后2007-2008年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较好地模拟了天然情况下的涨水淤积过程和受三峡回水影响的累积淤积过程。采用90系列、90+上游建库水沙系列计算了洛碛-王家滩30年后的淤积量及淤积部位。计算表明,受三峡工程变动回水的影响,洛碛-王家滩河段发生累积性淤积。90+上游建库系列淤积量相当于90系列的31.8%~82.3%,主要与长江上游梯级水库拦沙有关。淤积部位主要位于岸线凹凸不平的弯沱、回流区及河道的宽浅河段,淤积后的河床岸线更趋平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泥沙淤积对重点浅滩上、下洛碛航道的影响。
关键词
变动回水区
三峡工程
水沙调节
洛碛
王家滩
河床演变
数学模型
Keywords
backwater area
Three Gorges Project
adjustment of water sediment condition
Luoqi
Wangjia- tan
river channel evolution
mathematical model
分类号
TV147.5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泰州市海陵区河道生态治理实践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剑
李根
王芃
刘怀湘
机构
江苏省泰州市水利局海陵分局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水利》
2022年第1期41-42,51,共3页
文摘
海陵为泰州市主城区,地处江苏省腹部、长江三角洲与里下河平原交界处,西邻江都市,北、东与姜堰区接壤,南连高港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需统筹谋划河道系统生态治理和管理保护,形成有指导意义的体系化治水方略。一、工作成效持续推进水系生态治理。
关键词
生态治理
水系
管控
海陵区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街河并行”水系治理规划理念形成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
3
5
作者
张剑
李根
王芃
曹燕
刘怀湘
机构
江苏省泰州市水利局海陵分局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6期22-24,6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40219)
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街河并行水生态空间规划设计方法研究”(2021016)。
文摘
泰州市海陵区地处江淮交汇之处,河网密布,全方位水系治理目前已逐步开展,但仍受滨水空间城市发展的制约。因此,亟待探索适用于平原河网城市的先进水-城协调治理方法,并兼顾沿河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等。本文在总结分析多年来海陵区水系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街河并行”这一特色规划理念的形成脉络。同时,根据相关水利实践工作经验教训,系统分析了“街河并行”规划理念在具体实施层面的落实方法和相比传统治水理念的优势,以期为包括海陵区在内的类似城市河网治水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街河并行
水系
规划
海陵区
分类号
TV212.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瓯江口外海区滩槽演变及主因分析
被引量:
5
6
作者
姚姗姗
李寿千
刘怀湘
陆永军
张长宽
机构
河海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779037)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832874602)
文摘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瓯江口外海区水沙运动特征、动力形成机制、滩槽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瓯江口海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口外海区发育有典型的瓯江口拦门沙滩槽体系和乐清湾潮流通道体系,潮流是塑造海区地貌的主要动力,地形是影响海域演变的主要因素。在1964-2005年40余年间,口外海区滩槽体系的演变既遵循自然演变的趋势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动力地貌单元的演变相互促进或限制,人类活动的干预虽然在短期内使得海区滩槽体系的演变方向受到影响,但就目前而言这种影响并未改变滩槽的整体稳定态势。
关键词
瓯江口
温州湾
乐清湾
动力机制
滩槽演变
Keywords
Oujiang Estuary
Wenzhou Bay
Yueqing Bay
dynamic mechanism
shoal-channel evolution
分类号
U617.5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峡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演变分析
刘怀湘
陆永军
左利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杨家脑河段冲刷及粗化
刘怀湘
徐成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沙调节后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洛碛-王家滩河段演变趋势
左利钦
陆永军
刘怀湘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泰州市海陵区河道生态治理实践
张剑
李根
王芃
刘怀湘
《中国水利》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街河并行”水系治理规划理念形成与发展思考
张剑
李根
王芃
曹燕
刘怀湘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瓯江口外海区滩槽演变及主因分析
姚姗姗
李寿千
刘怀湘
陆永军
张长宽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