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碳酸酯在催化剂作用下的降解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隗明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301-1303,1306,共4页
以乙酸锂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代表,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对聚碳酸酯(PC)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影响,并用差热分析(DSC)研究了PC在催化剂作用下的降解反应... 以乙酸锂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代表,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对聚碳酸酯(PC)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影响,并用差热分析(DSC)研究了PC在催化剂作用下的降解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随催化剂的加入,PC发生了降解反应,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得到带酚羟基末端基的PC分子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金属催化剂 降解反应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 3.冲击断裂行为和增韧机理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天寿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5-549,共5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方法研究了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反应共混物试样的冲击断裂行为 .通过对冲击断裂表面分区显微分析 ,揭示了冲击断裂的断面形态和形变特征 .结合冲击测试实验数据和断面显微分析结果 ,对核壳胶粒增韧改性 PP的增韧机理... 用扫描电子显微方法研究了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反应共混物试样的冲击断裂行为 .通过对冲击断裂表面分区显微分析 ,揭示了冲击断裂的断面形态和形变特征 .结合冲击测试实验数据和断面显微分析结果 ,对核壳胶粒增韧改性 PP的增韧机理作了探讨 .结果表明 ,PP断面上可以区别出以银纹化机理为主的脆性断裂特征和以剪切屈服为主的韧性断裂特征 ,提高试样冲击断裂韧性主要是基体聚合物的剪切屈服 ,同一断面上可以同时出现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的断裂特征 ;核壳胶粒改性 PP共混物的增韧机理是核壳橡胶粒子的空穴化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核壳胶粒 增韧机理 冲击断裂行为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作用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的反应共混 被引量:4
3
作者 隗明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220-1223,1227,共5页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在各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性熔融共混.考察了不同种类催化剂对PMMA/PC熔融共混反应的影响,根据共混产物红外分析的结果及共混体系扭矩变化、共混物透明性观察,...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在各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性熔融共混.考察了不同种类催化剂对PMMA/PC熔融共混反应的影响,根据共混产物红外分析的结果及共混体系扭矩变化、共混物透明性观察,发现乙酸锂、乙酸镁、硅酸钠、乙酸锰、多聚磷酸、二丁氧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催化剂能催化PMMA/PC熔融共混体系两相之间的反应.反应过程中PMMA/PC接枝共聚物的形成,可以提高两组份的相容性,得到半透明的共混物.而氯化钐、氯化镧、乙酸镍、溴化钠、己二酸和三氯化铝这几种催化剂不能催化两相之间的熔融共混反应,不能得到透明的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反应共混 催化剂 共混体系 PMMA 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正发 黄华 刘念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2-85,共4页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在 1,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 α-甲基丙烯酸接枝 ABS树脂。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α-甲基丙烯酸已接枝到 ABS树脂上。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聚合物接枝率、凝胶率等...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在 1,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 α-甲基丙烯酸接枝 ABS树脂。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α-甲基丙烯酸已接枝到 ABS树脂上。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聚合物接枝率、凝胶率等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 ,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Α-甲基丙烯酸 溶液接枝 过氧化二苯甲酰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Ⅰ.反应共混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天寿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224-1227,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PPgGMA)作为界面改性剂,采用粒径可控的反应性核壳胶粒与PP进行反应共混,研究了反应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质.用化学分离结合光谱表征的方法,对熔融共混时发生的原位反应进行了表征...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PPgGMA)作为界面改性剂,采用粒径可控的反应性核壳胶粒与PP进行反应共混,研究了反应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质.用化学分离结合光谱表征的方法,对熔融共混时发生的原位反应进行了表征;以共混物平衡扭矩为参数考察了界面改性剂对共混物熔体扭矩的影响;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中PP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上1 493 cm - 1及2 700~3 000 cm - 1处的吸收峰可用于共混反应的鉴定;与非反应共混相比,反应共混使熔体的平衡扭矩升高;PPgGMA对PP结晶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核壳胶粒 反应共混 结晶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烯酸溶液接枝ABS树脂及其反应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正发 黄华 刘念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5-718,共4页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在 1 ,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 1 0 -十一烯酸接枝ABS树脂反应 ,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聚合物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0 -十一烯酸接枝 ...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在 1 ,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 1 0 -十一烯酸接枝ABS树脂反应 ,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聚合物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0 -十一烯酸接枝 ABS产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在 1 71 7cm-1和1 2 73cm-1处出现了明显的 C O和 C O基团吸收峰 ,证实 1 0 -十一烯酸接枝到了 ABS树脂上 ;接枝率随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单体浓度的增加 ,接枝率初始时增加较快 ,至 0 .30 mol/L后降低 .接枝很可能是通过 1 0 -十一烯酸均聚合自由基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10-十一烯酸 溶液接枝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 2.分散相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天寿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2-544,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 ( PP- g- GMA)作为界面改性剂 ,采用尺寸可控的聚丙烯酸丁酯 ( PB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反应性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进行反应共混 ,研究了核壳胶粒及胶粒核层交联度对 PP/PP- g- GMA/核...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 ( PP- g- GMA)作为界面改性剂 ,采用尺寸可控的聚丙烯酸丁酯 ( PB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反应性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进行反应共混 ,研究了核壳胶粒及胶粒核层交联度对 PP/PP- g- GMA/核壳胶粒共混物冲击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核壳胶粒在 0 .38~ 1 .58μm变化 ,较大尺寸的胶粒有利于增韧 ;随胶粒核层的交联剂浓度由 0增加到 5%,发现存在最适合于增韧的胶粒核层交联度 .研究还显示 ,核壳胶粒尺寸与核层交联度对 PP增韧的影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最适合于增韧的胶粒核层交联度 (交联剂浓度 )随胶粒尺寸变化而改变 ,这可用空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核壳胶粒 增韧 改性 分散相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的合成
8
作者 周正发 黄华 刘念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527-1530,共4页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 BPO)为引发剂 ,在 1 ,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丙烯酸接枝 ABS树脂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丙烯酸接枝 ABS产物在 1 71 7cm- 1处出现了明显的 C=O基吸收峰 ,证实了丙烯酸接枝到了 ABS树脂上 .研究表明 ,接枝率随单体浓...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 BPO)为引发剂 ,在 1 ,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丙烯酸接枝 ABS树脂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丙烯酸接枝 ABS产物在 1 71 7cm- 1处出现了明显的 C=O基吸收峰 ,证实了丙烯酸接枝到了 ABS树脂上 .研究表明 ,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的增加 ,开始时迅速升高 ,以后只略有增大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 ,接枝率增加较快 .根据实验结果 ,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丙烯酸 溶液接枝 接枝率 凝胶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熔融接枝粉末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念才 黄华 +1 位作者 周持兴 徐祥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熔融接枝全同粉末聚丙烯进行了研究,接枝单体为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器为Haake流变仪。用红外光谱法定性确定了接枝的成功,探索出了将接枝产物与三氯乙酸在甲苯中反应后用氢氧化钠反滴定来测定接枝率的方法... 对熔融接枝全同粉末聚丙烯进行了研究,接枝单体为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器为Haake流变仪。用红外光谱法定性确定了接枝的成功,探索出了将接枝产物与三氯乙酸在甲苯中反应后用氢氧化钠反滴定来测定接枝率的方法,并对接枝率和聚丙烯降解的影响因素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混合引发剂时的接枝效果非常好,不仅接枝率高,而且在高的接枝率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缩水甘油酯 聚丙烯 熔融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共混物增容用反应性高分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念才 黄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8,共8页
多相高分子共混物的研究已成为开发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简单的高分子共混物通常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和不稳定的形态,因此,高分子共混物的增容是很必要的。传统的增容方法是加入嵌段或接枝共聚物作为增容剂,然... 多相高分子共混物的研究已成为开发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简单的高分子共混物通常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和不稳定的形态,因此,高分子共混物的增容是很必要的。传统的增容方法是加入嵌段或接枝共聚物作为增容剂,然而,共混过程中通过反应性高分子就地形成增容剂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用于高分子共混物增容的反应性高分子的类型、制备方法、应用体系及共混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用于高分子共混物增容的反应性高分子按照它们所含有的反应基团分成8类:马来酸酐、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类、羟基类、杂环类、离聚物类和其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共混物 共混物 增容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硅烷熔融挤出接枝聚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文杰 刘念才 朱文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3-136,140,共5页
采用熔融挤出法对低密度聚乙烯(PE)进行硅烷接枝,然后在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存在下进行水解交联,对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和交联样品的凝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接枝单体为乙烯基三乙氧基... 采用熔融挤出法对低密度聚乙烯(PE)进行硅烷接枝,然后在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存在下进行水解交联,对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和交联样品的凝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接枝单体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主要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改变VTES用量、引发剂种类与用量、PE种类、接枝反应条件(温度、转速、加料速度等)、加入添加剂等,研究它们对MFR和凝胶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较低用量时,VTES浓度增加能够提高凝胶率和MFR,但超过2%(质量)后凝胶率基本不再随硅烷用量增加而上升,而MFR仍有明显降低。引发剂DCP用量增大有利于接枝;但当用量达0.15%(质量)后,凝胶率趋于一定值;不同引发剂的接枝效果差异很大。引发剂是造成接枝产物的MFR降低的主要原因,当用量到达0.15%后,凝胶率不再升高,但接枝产物的MFR继续大幅度降低。PE粉料的接枝和交联效果比粒料好,且在一定范围内,PE的初始MFR对凝胶率的影响不很大。反应挤出温度必须高于180℃才能较好的接枝和交联,而螺杆转速对凝胶率的影响存在一最佳值。加入含氮、磷、硫的添加剂可改善接枝产物的流动性能,苯胺在不显著降低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硅烷 交联 挤出 熔体流动速率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