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忠运 陆晓锋 汤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9年第7期8-10,24,共4页
结合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分类,综述其独特的性质,即高表面活性,良好的水溶性,高的增溶能力,优异的协同作用,独特的流变性,优良的润湿性等,并介绍了几种三次采油用的特殊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简单型,环保型,复配型),指出优化合成工... 结合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分类,综述其独特的性质,即高表面活性,良好的水溶性,高的增溶能力,优异的协同作用,独特的流变性,优良的润湿性等,并介绍了几种三次采油用的特殊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简单型,环保型,复配型),指出优化合成工艺,开展复配研究,提高产品产率,开发新型产品(如杂双子表面活性剂)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性能 三次采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机理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忠运 李莉娜 《节能与环保》 2009年第10期36-38,共3页
综述了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CO2驱油的开发方式以及国内外开展现场试验的情况。在现场应用CO2混相和非混相都可有效提高采收率,合适的注CO2工艺需根据油藏条件选择。指出了我国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面临混相压力过高、腐蚀与结垢、气... 综述了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CO2驱油的开发方式以及国内外开展现场试验的情况。在现场应用CO2混相和非混相都可有效提高采收率,合适的注CO2工艺需根据油藏条件选择。指出了我国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面临混相压力过高、腐蚀与结垢、气源、窜流严重、固相沉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混相驱 非混相驱 最小混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道双转角弯管内多相介质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忠运 张兴乐 钟丽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2,共3页
为揭示网管内多相流流动机理指导管网系统优化设计,采用Eulerian-Eulerian方法,运用雷诺应力模型对不同雷诺数下双转角弯管内流场特性及多相介质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弯管内速度场、压力场、浓度场以及涡流的分布,对不同雷诺数... 为揭示网管内多相流流动机理指导管网系统优化设计,采用Eulerian-Eulerian方法,运用雷诺应力模型对不同雷诺数下双转角弯管内流场特性及多相介质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弯管内速度场、压力场、浓度场以及涡流的分布,对不同雷诺数下管道内部及出口位置多相介质分布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弯管内的涡流不仅影响速度场分布,同时也会使管道局部压力升高,并扰乱离散相介质运动轨迹。涡流发生的位置主要集中于弯管出口处,涡流区内轻质相分布于涡流中心,重质相分布于涡流外侧。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涡流强度升高,管道局部压力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数 弯管 流场特性 涡流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炼油厂高标溶剂油类别优选研究
4
作者 刘忠运 李莉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9年第4期12-15,共4页
通过蒸馏实验对M炼油厂提供的各种石脑油的馏分范围进行测试,并用气相色谱仪对其化学物质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抽余油具有制备低芳酽溶剂油的物质条件。模拟计算表明,该抽余油经催化加氢分馏可制得芳烃〈10mg/L,硫〈0.5mg... 通过蒸馏实验对M炼油厂提供的各种石脑油的馏分范围进行测试,并用气相色谱仪对其化学物质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抽余油具有制备低芳酽溶剂油的物质条件。模拟计算表明,该抽余油经催化加氢分馏可制得芳烃〈10mg/L,硫〈0.5mg/L的6#溶剂油;对上述酽溶剂油进一步精馏则可制得纯度为99%异己烷和纯度为98%己烷的两种高标溶剂油。与常规溶剂油及D系列溶剂油相比,正己烷价格与石脑油平均差价高迭4000元/吨,且差价稳定,以抽余油生产正己烷,异己烷可获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油 脱芳烃 脱硫 窄馏分 已烷 异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及无碱复合驱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楠 刘忠运 +2 位作者 陆晓锋 汤超 涂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1-344,共4页
综述了弱碱及无碱复合驱油技术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以无机弱碱(Na2CO3,NaHCO3)、缓冲碱(Na2CO3/NaHCO3)及有机弱碱(弱聚合物酸性钠盐)构成的弱碱驱油体系可取得强碱(NaOH)三元复合驱同样采收率;而以聚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及疏水缔合聚合... 综述了弱碱及无碱复合驱油技术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以无机弱碱(Na2CO3,NaHCO3)、缓冲碱(Na2CO3/NaHCO3)及有机弱碱(弱聚合物酸性钠盐)构成的弱碱驱油体系可取得强碱(NaOH)三元复合驱同样采收率;而以聚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及疏水缔合聚合物/双子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利用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性,使采收率大幅提高,后者更适合高温高盐油藏。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的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以其特殊流变性及表面活性,可取代碱及聚合物实现一元驱替,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其蠕虫状胶束驱油体系采收率较高,有望在三采中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复合驱 聚表复合驱 双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古深层稠油乳化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伍锐东 岳泉 +3 位作者 王丽 刘霜 刘忠运 吴大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
针对轮古深层稠油井含水率不断上升,采用掺稀降黏时掺稀比和稀油用量不断攀升的具体情况,考察了乳化降黏技术对轮古深层稠油的适应性,以期寻找到高效的乳化降黏剂,通过乳化降黏技术来协助或替代当前的掺稀降黏技术,从而节约稀油资源。... 针对轮古深层稠油井含水率不断上升,采用掺稀降黏时掺稀比和稀油用量不断攀升的具体情况,考察了乳化降黏技术对轮古深层稠油的适应性,以期寻找到高效的乳化降黏剂,通过乳化降黏技术来协助或替代当前的掺稀降黏技术,从而节约稀油资源。室内实验对现有的及新研制的20余种乳化剂进行了筛选,并对筛选出的可用于轮古深层稠油井的抗盐耐温型乳化剂进行了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NPS、KS-1、DS三种乳化剂对轮古稠油的降黏效果欠佳,新研制的双子表面活性剂DC848在高矿化度的轮古地层水中,对轮古稠油具有较好的乳化降黏效果,建议进行现场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稠油 乳化降黏 掺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石脑油脱芳烃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唐善法 马斐 +4 位作者 伍锐东 李国麟 刘忠运 陈琦 郑延成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9-152,共4页
对轻石脑油-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了萃取脱芳烃和催化加氢脱芳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3种萃取剂在剂油比1∶1或更高时,可将抽余油中芳烃含量从1.3%降到0.0029%以下;而利用QG-4加氢催化剂,在温度171℃、压... 对轻石脑油-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了萃取脱芳烃和催化加氢脱芳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3种萃取剂在剂油比1∶1或更高时,可将抽余油中芳烃含量从1.3%降到0.0029%以下;而利用QG-4加氢催化剂,在温度171℃、压力1.0~1.6MPa、氢油比400、空速1h-1的试验条件下,对抽余油进行催化加氢,可将其芳烃含量降至1mg/L以下,催化加氢脱芳效果明显,优于萃取脱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 抽余油 催化加氢 萃取 脱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酯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皮银银 张磊 +2 位作者 刘忠运 高大鹏 唐善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8,10,共4页
用流变仪测定了不同烷基链碳原子数(m=6,8,10,12)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粘度,优选出GA12-4-12增粘效果较好,并系统研究了各种因素对GA12-4-12溶液粘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浓度升高,GA12-4-12溶液粘度上升。加入浓度超过0.03%的无机盐(NaC... 用流变仪测定了不同烷基链碳原子数(m=6,8,10,12)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粘度,优选出GA12-4-12增粘效果较好,并系统研究了各种因素对GA12-4-12溶液粘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浓度升高,GA12-4-12溶液粘度上升。加入浓度超过0.03%的无机盐(NaCl、AlCl3.6H2O)对GA12-4-12溶液有降粘作用,加入的AlCl3溶液浓度超过一定值时,GA12-4-12溶液的粘度最后趋于稳定,而较高浓度的CaCl2的加入对GA12-4-12溶液有增粘作用,不同价态的无机盐对GA12-4-12溶液粘度的影响原因有待研究。与有机酸盐(水杨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合而成的GA12-4-12溶液体系具有较好增粘能力。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A12-4-12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复合物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先升后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GA12-4-12 粘度 流变性能 外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古15井区含水稠油流变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伍锐东 彭江华 +3 位作者 刘波 刘忠运 吴大伟 刘霜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4,共3页
轮古15井区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含水稠油的流变性将对降黏举升工艺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含水稠油在不同温度及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剪切应力及黏度,研究了含水率、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稠油黏... 轮古15井区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含水稠油的流变性将对降黏举升工艺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含水稠油在不同温度及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剪切应力及黏度,研究了含水率、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稠油黏度随含水率增大而明显减小,但在高含水率情况下仍需要降黏才能开采;不同含水稠油的流变特性均可用幂律模型加以描述,因此可以用幂律模型对不同产量的稠油井进行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黏度计算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流变性 黏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汤超 刘忠运 +1 位作者 赵楠 关娇娇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52-53,共2页
通过室内热解实验对辽河油田压滤污泥和清罐油泥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热解后产生的热解油、不凝气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而且压滤污泥热解残渣灼烧灰中Al2O3含量达47%以上,回收价值也较高,从而基本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热解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石脑油催化加氢脱芳烃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锐东 马斐 +4 位作者 唐善法 李国麟 刘忠运 陈琦 郑延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9-121,127,共4页
实验评价了两种加氢催化剂的活性,并用优选出的催化剂对轻石脑油-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了催化加氢脱芳烃实验。结果表明,QG-4和JSH两种催化剂均具有良好的加氢催化活性,但QG-4反应活性更高,脱芳效果更好,其在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分别为7MPa... 实验评价了两种加氢催化剂的活性,并用优选出的催化剂对轻石脑油-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了催化加氢脱芳烃实验。结果表明,QG-4和JSH两种催化剂均具有良好的加氢催化活性,但QG-4反应活性更高,脱芳效果更好,其在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分别为7MPa和450℃左右时可达到最佳活性;采用QG-4催化剂,对加氢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发现当反应压力为1.37MPa、反应温度为171℃、空速为2.0h-1、氢油体积比为400时,可获得理想的脱芳效果及合理的成本投入,此时QG-4可将芳烃含量9.76×103mg/L降到1mg/L以下,脱芳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石脑油 催化加氢 脱芳烃 操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鼻窦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
12
作者 刘忠运 陈金城 周序珑 《罕少疾病杂志》 2001年第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副鼻窦肿瘤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