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羊奶粉在加工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关键环节及菌株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对某羊奶粉加工厂不同生产环节进行样本收集,通过采用选择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nuc基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然后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毒素基...为探究羊奶粉在加工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关键环节及菌株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对某羊奶粉加工厂不同生产环节进行样本收集,通过采用选择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nuc基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然后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毒素基因(21种)、耐药性(16种常用抗生素)及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presis,PFGE)分型研究。结果表明,收集的112份样本中有6份样本被污染(5.4%,6/112),其中包括加工设备(2份)、加工人员(2份)、罐奶(1份)和车间落地粉(1份)。所有的分离株至少携带1种毒素基因,其中以pvl基因的携带率最高(100.0%,6/6),其次为sea、sec、see、seh、sek和seq(50.0%,3/6),seg、sej和ser(33.3%,2/6),sed、sei、sem和seo(16.7%,1/6)。所有分离株至少耐受4种抗生素,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青霉素的耐药性最为普遍(100.0%,6/6),其次为红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3.3%,5/6)、四环素(50.0%,3/6)和庆大霉素(16.7%,1/6)。此外,所有菌株对苯唑西林、头孢西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敏感。所有分离株共有4种SPA分型和3种ST分型,其中以ST1-t127(50.0%,3/6)为主,其次为ST5-t002、ST5-t548和ST188-t189(16.7%,1/6)。对于PFGE分型,可分为3个大簇(I、II和III簇)和4个基因型(A、B、C和D),其中加工设备和落地粉存在相同的PFGE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羊奶粉加工过程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现象,罐奶、加工设备、加工人员和落地粉是受污染的关键环节,且在不同的加工环节中存在一定的交叉污染。虽然污染率较低,有必要对奶厂不同加工环节的污染情况进行长期调查,确认关键污染环节,可以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奶粉制品中的扩散。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预测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542例AF,均行RFCA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47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波时限(PWD)、最大P波时限(P_(max))、P波离散度(Pd)]及各参数变化差值,分析各参数变化差值与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年龄、右心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病程长于未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1)。2组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长于术前,PWD、P_(max)、Pd低于术前(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短于未复发组,PWD、P_(max)、Pd高于未复发组(P<0.01)。复发组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小于未复发组(P<0.01)。危险度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为低值时会显著增加术后AF复发风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和95%CI分别为0.931和0.907,0.951,大于各参数变化差值单独预测。结论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对AF患者RFCA术后复发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文摘为探究羊奶粉在加工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关键环节及菌株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对某羊奶粉加工厂不同生产环节进行样本收集,通过采用选择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nuc基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然后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毒素基因(21种)、耐药性(16种常用抗生素)及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presis,PFGE)分型研究。结果表明,收集的112份样本中有6份样本被污染(5.4%,6/112),其中包括加工设备(2份)、加工人员(2份)、罐奶(1份)和车间落地粉(1份)。所有的分离株至少携带1种毒素基因,其中以pvl基因的携带率最高(100.0%,6/6),其次为sea、sec、see、seh、sek和seq(50.0%,3/6),seg、sej和ser(33.3%,2/6),sed、sei、sem和seo(16.7%,1/6)。所有分离株至少耐受4种抗生素,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青霉素的耐药性最为普遍(100.0%,6/6),其次为红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3.3%,5/6)、四环素(50.0%,3/6)和庆大霉素(16.7%,1/6)。此外,所有菌株对苯唑西林、头孢西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敏感。所有分离株共有4种SPA分型和3种ST分型,其中以ST1-t127(50.0%,3/6)为主,其次为ST5-t002、ST5-t548和ST188-t189(16.7%,1/6)。对于PFGE分型,可分为3个大簇(I、II和III簇)和4个基因型(A、B、C和D),其中加工设备和落地粉存在相同的PFGE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羊奶粉加工过程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现象,罐奶、加工设备、加工人员和落地粉是受污染的关键环节,且在不同的加工环节中存在一定的交叉污染。虽然污染率较低,有必要对奶厂不同加工环节的污染情况进行长期调查,确认关键污染环节,可以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奶粉制品中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