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骨内侧定位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研制与初步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金伟 朱朝晖 +8 位作者 张增方 刘得恒 杨斌 郑良孝 陈东亮 宋晓峰 刘鹏 赛佳明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1-696,共6页
目的探讨从跟骨内侧定位、经载距突置入导向针后,由跟骨外侧壁置入载距突螺钉的可行性及精确度,为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及导向器械的研发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具20侧成人尸体标本,在跟骨外侧做"L"形延长切口,暴露跟骨外... 目的探讨从跟骨内侧定位、经载距突置入导向针后,由跟骨外侧壁置入载距突螺钉的可行性及精确度,为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及导向器械的研发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具20侧成人尸体标本,在跟骨外侧做"L"形延长切口,暴露跟骨外侧结构及距下关节,采用自主研发的"跟骨内侧定位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载距突螺钉置入。首先,从内侧将"定位针"置入距下中关节,将导向器"内侧臂"的"定位孔"套牢定位针,调整"内侧臂"使"导向通道"位于载距突中心,安装"外侧臂"与"手柄"固定。调整"外侧臂"位置,经"导向通道"从内向外穿入跟骨一枚"导向针",C臂透视提示"导向针"位置理想后,自跟骨外侧壁沿"导向针"用空心钻钻孔,测深后拧入合适的载距突螺钉。最后行CT扫描,利用CT图像评估置入螺钉的精确度。过程中采集相关数据,评估导向器的功能。结果肉眼观察标本,所有的导向针位于载距突内,其中65%位于载距突中心,25%偏下方,10%偏后方。在内侧,75%的导向针穿过胫后肌腱,15%位于胫后肌和趾长屈肌腱之间,10%穿经趾长屈肌腱上1/3。在外侧,导向针出针点与跟骰关节的距离为(38.03±5.60)mm,与后关节面的距离为(15.01±3.38)mm,螺钉平均长度为(44.80±3.59)mm。CT扫描图像可见,所有螺钉位于载距突内,有2例穿透上方骨皮质,无螺钉穿出载距突下方、前方及后方骨皮质。结论采用跟骨内侧定位法,在自主设计的导向器引导下,可提高载距突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降低螺钉进入关节、跟骨内侧皮质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导向器 解剖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