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与脑梗死发病时间及溶栓前后NIHSS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刚 张劲松 +2 位作者 蒋雷 刘强晖 孙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D-二聚体浓度与脑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脑梗死症状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了117例患者,依据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0.55 mg/L组(正常组)与D-二聚体≥0.55 m...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D-二聚体浓度与脑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脑梗死症状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了117例患者,依据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0.55 mg/L组(正常组)与D-二聚体≥0.55 mg/L组(异常组),比较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4±57.5)min vs.(116.6±59.4)min,P>0.05],正常组溶栓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异常组[(9.6±6.8)分vs.(17.4±9.2)分,P<0.05],两组在溶栓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4)分vs.(5.0±7.6)分,P>0.05]。结论:不同D-二聚体浓度与发病至就诊时间无明显关系,D-二聚体异常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在溶栓后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脑梗死 溶栓治疗 发病至就诊时间 NIH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肌钙蛋白T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慧 王瑶 +5 位作者 张华忠 张刚 蒋雷 何斌 李华 刘强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86-1790,共5页
目的:研究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升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行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病死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hs-cTnT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s-cTnT升高组(70例)和hs-c... 目的:研究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升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行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病死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hs-cTnT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s-cTnT升高组(70例)和hs-cTnT正常组(192例),预后不佳组(94例)和预后良好组(168例),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238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62,95%CI:1.029~1.097,P<0.001)、男性(OR=4.35,95%CI:1.982~9.545,P<0.001)、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062,95%CI:1.019~1.106,P=0.004)是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高龄(OR=1.031,95%CI:1.003~1.059,P=0.028)、入院时NIHSS评分(OR=1.086,95%CI:1.042~1.131,P<0.001)是AIS患者术后90 d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hs-cTnT升高(OR=5.31,95%CI:1.025~27.517,P=0.047)、入院NIHSS评分(OR=1.126,95%CI:1.057~1.200,P<0.001)、高血压(OR=4.254,95%CI:1.387~13.046,P=0.011)是AIS患者术后9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入院时NIHSS评分高的AIS患者hs-cTnT检测水平更高,因而hs-cTnT可作为潜在的标志物来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的90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高敏肌钙蛋白T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