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浓度和光照对金针菇子实体早开伞现象的影响
1
作者 刘建雨 王瑞娟 +5 位作者 陆欢 徐珍 于海龙 宋春艳 谭琦 尚晓冬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早开伞程度进行分级,并以菌盖直径为主要指标,考察不同体积浓度(3%和1.5%)CO_(2)和光照(蓝光400 lx)对早开伞的影响,同时检测早开伞和未开伞子实体中激素含量。结果表明:3%CO_(2)可以有效抑制菌... 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早开伞程度进行分级,并以菌盖直径为主要指标,考察不同体积浓度(3%和1.5%)CO_(2)和光照(蓝光400 lx)对早开伞的影响,同时检测早开伞和未开伞子实体中激素含量。结果表明:3%CO_(2)可以有效抑制菌盖开伞;与对照(黑暗条件,未开伞)相比,光照组菌盖直径增大、早开伞严重。在早开伞的菌盖中,9种激素含量减少,1种激素含量增加;而在早开伞的菌柄中,7种激素含量增加,3种激素含量减少。研究结果为工厂化生产中解决金针菇早开伞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CO_(2) 蓝光 激素 早开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自交选育新菌株及其亲本子实体的氨基酸特征及蛋白质营养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巧珍 刘建雨 +7 位作者 章炉军 张美彦 于海龙 李玉 周峰 姜宁 尚晓冬 宋春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7,共7页
通过测定粗蛋白和其水解后氨基酸的含量,在现行国际氨基酸模式谱的基础上,以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模式评分、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RC)、氨基酸... 通过测定粗蛋白和其水解后氨基酸的含量,在现行国际氨基酸模式谱的基础上,以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模式评分、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RC)、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C,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等指标,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自交选育新菌株243和申香1504及亲本沪香F2子实体的氨基酸特征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243和申香1504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亲本沪香F2,菌株243子实体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沪香F2相当,3个菌株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值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值符合FAO/WHO理想蛋白模式;蛋白中AAS评分、IOM评分、CS评分、SRC值、EAAI值均以243菌株最高。3个菌株的蛋白质校正氨基酸计分(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s score,PDCAAS)值在0.54~0.61之间,子代243菌株最高,其次为亲本沪香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自交新菌株 必需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营养特征 蛋白质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金针菇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6
3
作者 陆欢 王瑞娟 +2 位作者 刘建雨 宋春艳 尚晓冬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5,96,共8页
以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J6932、J6933、J6934、J6935、J4137、J5128、J6759、J5849和J6284为材料,进行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并通过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金针菇均营养丰... 以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J6932、J6933、J6934、J6935、J4137、J5128、J6759、J5849和J6284为材料,进行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并通过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金针菇均营养丰富,粗脂肪含量偏低,粗蛋白含量较高,高钾低钠,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检测限量指标,为低脂高蛋白产品;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总量存在差异,其中谷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3.25%;必需氨基酸总量在50~87 mg/g,均高于FAO/WHO模式和鸡蛋模式,异亮氨酸含量与鸡蛋模式最接近;通过聚类分析将9种金针菇分为三大类,其中黄色品种与白色品种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9种金针菇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与其他食物互相补充,调优饮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营养成分 氨基酸组成 营养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的金顶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欢 尚晓冬 +5 位作者 宋春艳 刘建雨 徐珍 谭琦 王瑞娟 王作录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4,共11页
为了解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上海)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st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提取24个菌株的菌丝体基因组DNA,采用15个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标记检测ISSR多态性并考察农艺性状,... 为了解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上海)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st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提取24个菌株的菌丝体基因组DNA,采用15个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标记检测ISSR多态性并考察农艺性状,采用皮尔逊法分析ISSR分子标记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4个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5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72个多态性片段,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08~0.7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0.46,香农多样性指数为0.33~0.65;经非加权算数平均配对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聚类分析,24个金顶侧耳菌株被分为7个大类,第Ⅰ类包括1个野生菌株,第Ⅱ类包括4个野生菌株,第Ⅲ类包括2个野生菌株,第Ⅳ类包括2个野生菌株和3个栽培菌株,第Ⅴ类包括2个栽培菌株,第Ⅵ类包括4个栽培菌株,第Ⅶ类包括2个野生菌株和4个栽培菌株,野生和栽培菌株聚类均比较集中,其中栽培菌株P 23和P 24的遗传距离极近;农艺性状(第一潮菇产量、每丛子实体数、菌盖大小、菌盖厚度、菌盖凹陷程度、菌柄直径和菌柄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03%~32.2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4.50~4.5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ISSR标记与第一潮菇产量、菌盖直径和菌柄直径相关,其中ISSR 6和ISSR 17与第一潮菇产量和菌柄直径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ISSR标记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藏方法对金针菇“上研1号”栽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瑞娟 尚晓冬 +5 位作者 杨慧 刘建雨 张丹 徐珍 宋春艳 章炉军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7,共7页
针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种在保藏中难以保持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的问题,以金针菇新品种"上研1号"为供试菌株,采用继代培养法(C)、液体石蜡法(P)、液氮法(N)和蒸馏水法(W)保藏两年后,观测活化菌丝的生长、液体菌种性... 针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种在保藏中难以保持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的问题,以金针菇新品种"上研1号"为供试菌株,采用继代培养法(C)、液体石蜡法(P)、液氮法(N)和蒸馏水法(W)保藏两年后,观测活化菌丝的生长、液体菌种性能及工厂化栽培性状,比较不同保藏方法对金针菇栽培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氮法保藏处理和继代培养保藏处理中,活化菌丝生长速度快,菌落浓白、均一;液体菌种成球度、菌球大小和密度等方面均表现优异,液体菌种终止pH在5.9~6.0之间;菌丝分支能力强,锁状联合明显且数量较多。在工厂化栽培中,液氮法保藏处理子实体整齐度好、产量高(每瓶372.67 g);液氮法和继代培养法保藏处理的A级商品菇比例相近,商品性状优良。液氮法与继代培养法保藏处理在两年内均可维持金针菇新品种的栽培特性,但液氮保藏法操作更为便捷,是保藏金针菇品种的稳定、可靠、省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代培养保藏法 液体石蜡保藏法 液氮保藏法 蒸馏水保藏法 菌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锌、钙离子在三种食用菌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慧 张美彦 +3 位作者 宋春艳 刘建雨 徐珍 尚晓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3,共7页
采用PDA平板和PDB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了铁、锌和钙离子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和钙离子可以在香菇、金针菇和刺芹... 采用PDA平板和PDB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了铁、锌和钙离子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和钙离子可以在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中富集。实验范围内,铁离子促进香菇和金针菇生长的浓度均为5.6~28.0 mg/kg,当浓度超过279.3、279.3、28.0 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锌离子促进香菇生长的浓度为3.3~6.0mg/kg,当浓度超过653.8、327.0、327.0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钙离子浓度超过1721.7、8608.5、8608.5mg/L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元素 菌丝生长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针菇不同受体的效率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建雨 徐珍 +3 位作者 张丹 王瑞娟 谭琦 尚晓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2,共6页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单核体菌株Dan3和双核体菌株G1的菌丝碎片以及原生质体分别为转化受体,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为侵染菌株,潮霉素为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egfp)为外源基因,进行农杆菌介...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单核体菌株Dan3和双核体菌株G1的菌丝碎片以及原生质体分别为转化受体,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为侵染菌株,潮霉素为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egfp)为外源基因,进行农杆菌介导转化金针菇。结果显示:金针菇双核体菌株G1的菌丝碎片作为受体时转化效率最高,为40.31%;单核体菌株Dan3的原生质体作为受体时转化效率最低,为2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农杆菌介导转化 转化效率 阳性转化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玉 朱秋瑾 +5 位作者 李巧珍 陆欢 王瑞娟 杨慧 尚晓冬 刘建雨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搔菌后在栽培料表面喷洒茉莉酸甲酯,以喷洒蒸馏水为对照,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茉莉酸甲酯组原基出现时间提前,原基发育更快;... 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搔菌后在栽培料表面喷洒茉莉酸甲酯,以喷洒蒸馏水为对照,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茉莉酸甲酯组原基出现时间提前,原基发育更快;茉莉酸甲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1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33个,下调表达基因180个。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苯丙烷生物合成、肉桂酸生物合成、L-苯丙氨酸代谢等过程,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二磷酸核苷代谢、己糖代谢、单糖代谢、糖酵解等过程。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糖酵解/糖异生、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茉莉酸甲酯 原基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击法转化金针菇菌丝碎片表达报告基因eGFP及GUS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建雨 张美彦 +10 位作者 张丹 徐珍 宋春艳 李巧珍 尚晓冬 谭琦 黄志勇 胡卫红 张引芳 赵静 王瑞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8,共6页
以不完全酶解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丝碎片作为转化受体,通过电击转化法将载体pYN6981导入金针菇单核体Dan3基因组中。结果显示:在复筛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转化子,其基因组中可扩增出潮霉素基因片段,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 以不完全酶解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丝碎片作为转化受体,通过电击转化法将载体pYN6981导入金针菇单核体Dan3基因组中。结果显示:在复筛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转化子,其基因组中可扩增出潮霉素基因片段,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绿色荧光,GUS组织染色显示为蓝色,说明目的载体已经成功插入金针菇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转化效率达16个转化子每10~6个菌丝碎片。有丝分裂稳定性分析显示80%的转化子可以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GUS组织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疏水蛋白编码基因fvh1和fv-hyd1在双、单核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定量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珍 刘建雨 +4 位作者 张丹 王瑞娟 潘迎捷 谭琦 尚晓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双核菌株G和单核菌株dan3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fvh1和fv-hyd1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基因fvh1在双核菌株G中,菌丝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显...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双核菌株G和单核菌株dan3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fvh1和fv-hyd1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基因fvh1在双核菌株G中,菌丝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原基和子实体阶段,而单核菌株dan3中,测试3个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基因fv-hyd1在双核菌株G和单核菌株dan3中,原基阶段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子实体阶段,而菌丝阶段表达量未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发育阶段 fvh1基因 fv-hyd1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录组分析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建雨 王瑞娟 +5 位作者 张丹 徐珍 陆欢 宋春艳 尚晓冬 于海龙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6,共8页
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株T022,在搔菌后第3天给予蓝光照射,每天6 h,照射3 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利用转录组分析研究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组的原基数量增多,气生菌丝减少;蓝光组与... 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株T022,在搔菌后第3天给予蓝光照射,每天6 h,照射3 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利用转录组分析研究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组的原基数量增多,气生菌丝减少;蓝光组与黑暗组原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68个,其中上调基因76个,下调基因92个。差异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蓝光主要影响原基中与细胞壁成分相关的疏水蛋白以及位于细胞膜的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蓝光组与对照组相比,与细胞壁相关的7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与细胞膜相关的6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蓝光 原基 疏水蛋白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建雨 刘建辉 +3 位作者 徐珍 于海龙 宋春艳 尚晓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4,共5页
PCR扩增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FvIDI)的DNA全长和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基因的ORF全长753bp,DNA全长923bp,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250个氨基酸,金针菇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4... PCR扩增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FvIDI)的DNA全长和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基因的ORF全长753bp,DNA全长923bp,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250个氨基酸,金针菇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450,等电点为5.0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FvIDI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温度下的表达量,结果显示,FvIDI基因在采收期菌盖中表达量最高,4℃诱导处理2~4h和37℃诱导处理2~6h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常规温度21℃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温度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单核体DAN3和M与其杂交双核体G1菌丝阶段基因表达差异的转录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珍 刘建雨 +4 位作者 张丹 王瑞娟 潘迎捷 谭琦 尚晓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F0003,共7页
以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单核菌株DAN3的基因组为参考,完成单核体DAN3和M及其杂交双核体G1在菌丝阶段的转录组测序与数据分析,比较两个样本间的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本中共有... 以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单核菌株DAN3的基因组为参考,完成单核体DAN3和M及其杂交双核体G1在菌丝阶段的转录组测序与数据分析,比较两个样本间的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本中共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基因86个,其中,在G1中呈上调、下调表达的基因数分别为41、45个,有2个基因在G1中特异表达。GO功能分析结果表明,86个差异基因中有40个基因比对上了GO功能注释,其中18个基因在G1中呈上调表达;单一生物过程和催化活性为显著性富集的功能,相关基因在G1中呈上调表达。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22个差异基因被定位到17条Pathway,其中10个基因在G1中呈上调表达,包括赖氨酸代谢途径对应基因,3_M和G1菌丝样品中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70×103 ng/mg和1.06×103 ng/mg,说明G1中上调的基因可能与之降解相关;DNA复制是显著性富集的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G1中呈下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分析 KEGG pathway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及赖氨酸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建雨 蒋佩钰 +9 位作者 王瑞娟 徐珍 张丹 宋春艳 于海龙 章炉军 张美彦 谭琦 李巧珍 尚晓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6,共7页
使用不同浓度的α-酮戊二酸处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Dan3菌丝,结果显示低浓度α-酮戊二酸(1~5mmol/L)促进菌丝生长,高浓度α-酮戊二酸(10~20mmol/L)抑制其生长。金针菇赖氨酸合成途径中有3个基因(HCS、HIDH以及SDH)的表达模... 使用不同浓度的α-酮戊二酸处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Dan3菌丝,结果显示低浓度α-酮戊二酸(1~5mmol/L)促进菌丝生长,高浓度α-酮戊二酸(10~20mmol/L)抑制其生长。金针菇赖氨酸合成途径中有3个基因(HCS、HIDH以及SDH)的表达模式呈α-酮戊二酸低浓度促进表达,而高浓度抑制表达;另有4个基因(HAH、AAR、AAT2和SDR)在添加α-酮戊二酸后表达量下降。金针菇菌丝中赖氨酸含量也显示出被低浓度α-酮戊二酸促进而被高浓度抑制的现象,2.5mmol/L是诱导赖氨酸合成的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Α-酮戊二酸 赖氨酸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原生质体杂交菌株游离氨基酸多样性
15
作者 陆欢 刘建雨 +3 位作者 尚晓冬 杨慧 吴燕莎 王瑞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3,41,共10页
目的:了解不同杂交金针菇品种间的品质差异,选育高品质金针菇新品种。方法:以黄色金针菇Fv1923两个不同原生质体单核为亲本之一,分别与6个(2个黄色、4个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进行单单杂交,共获得12个黄色杂交菌株。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 目的:了解不同杂交金针菇品种间的品质差异,选育高品质金针菇新品种。方法:以黄色金针菇Fv1923两个不同原生质体单核为亲本之一,分别与6个(2个黄色、4个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进行单单杂交,共获得12个黄色杂交菌株。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2个杂交菌株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评价了不同原生质体杂交菌株呈味多样性。结果:12个杂交菌株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7.71,22.83,30.54 mg/g;甲硫氨酸是菌株F1、F11、F15、F16、F21、F29、F39、F41和F42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12个杂交菌株中所含的氨基酸组分之间相关性较强,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15%,较好地反映出杂交菌株中氨基酸的综合信息,综合得分排列前二的品种均为上研1820和Fv1923的杂交菌株。聚类分析将12个杂交菌株分为6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较好地反映出不同杂交菌株中游离氨基酸的品种差异性。结论:以不同原生质体单核体作为亲本选育的杂交后代在游离氨基酸组分和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原生质体 杂交 氨基酸组成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MeJA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海洋 蒋佩钰 +7 位作者 徐珍 李巧珍 李玉 周峰 尚晓冬 孙伟明 刘建雨 张丹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0,共8页
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1茉莉酸甲酯培养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丝,利用Label-free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并测定了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6... 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1茉莉酸甲酯培养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丝,利用Label-free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并测定了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67个蛋白质的表达量上调,156个蛋白质的表达量下调,共有42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表达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中,32个蛋白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富集于次级代谢途径,包括次级代谢产物、甾醇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分别上调3.92、7.54倍,呈极显著差异。三个萜烯类物质(齐墩果酸、熊果酸和山楂酸)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激素类物质中,茉莉酸、茉莉酸异亮氨酸复合物、茉莉酸甲酯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84、33.53、3.18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次级代谢的调控机制和信号转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茉莉酸甲酯 蛋白质组学 次级代谢 苯丙氨酸解氨酶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金针菇菌丝体赖氨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佩钰 尚晓冬 +7 位作者 宋春艳 徐珍 于海龙 李巧珍 章炉军 谭琦 王瑞娟 刘建雨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0,共7页
通过对编码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赖氨酸合成途径中最后一个酶--酵母氨酸脱氢酶(saccharopine dehydrogenase,SDH)的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SDH含有低温应答元件。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对金针菇菌丝体赖氨酸... 通过对编码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赖氨酸合成途径中最后一个酶--酵母氨酸脱氢酶(saccharopine dehydrogenase,SDH)的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SDH含有低温应答元件。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对金针菇菌丝体赖氨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和赖氨酸合成的影响,以及在15℃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12 h)对SDH表达及赖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处理后,HCS、HIDH在15、20℃时的表达量增加;AAT1和AAT2在10、15、20℃时的表达量增加,且在20℃时的表达量较高;AAR、SDR在20℃时的表达量增加;SDH在15℃时的表达量最高;赖氨酸含量在15℃时较高。菌丝体经过15℃处理不同时间后,6、12 h处理的SDH表达量均较高,6 h处理的赖氨酸含量较高。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低温会影响金针菇菌丝体赖氨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赖氨酸合成,可为研究金针菇赖氨酸的合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赖氨酸 酵母氨酸脱氢酶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金针菇DASH型隐花色素互作蛋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婧霆 陆欢 +5 位作者 李巧珍 徐珍 宋春艳 尚晓冬 王瑞娟 刘建雨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提取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单核体菌株Dan 3菌丝的总RNA,分离纯化mRNA,合成双链cDNA,依次构建酵母双杂交初级和次级cDNA文库。通过酶切连接法构建诱饵载体pGBKT 7-CRY,其无自激活活性和毒性,与构建的次级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感... 提取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单核体菌株Dan 3菌丝的总RNA,分离纯化mRNA,合成双链cDNA,依次构建酵母双杂交初级和次级cDNA文库。通过酶切连接法构建诱饵载体pGBKT 7-CRY,其无自激活活性和毒性,与构建的次级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筛选与金针菇DASH型隐花色素(FfCRY-DASH)互作的蛋白,对筛选到的6个蛋白进行回补验证,最终发现一个与金针菇DASH型隐花色素互作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FfCRY-DASH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香菇转化的同源筛选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菲 章炉军 +5 位作者 姜宁 刘建雨 于海龙 尚晓冬 宋春艳 谭琦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2,共7页
通过比对分析多种导致真菌内源萎锈灵抗性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SdhB)氨基酸序列的突变位点,将香菇(Lentinula edodes)SdhB氨基酸序列第243位的组氨酸替换为亮氨酸,构建了香菇萎锈灵抗性同源筛选标记载体,以农杆菌介导转化小米粒培养的... 通过比对分析多种导致真菌内源萎锈灵抗性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SdhB)氨基酸序列的突变位点,将香菇(Lentinula edodes)SdhB氨基酸序列第243位的组氨酸替换为亮氨酸,构建了香菇萎锈灵抗性同源筛选标记载体,以农杆菌介导转化小米粒培养的香菇菌丝。转化子经5次传代后,PCR扩增验证插入片段,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香菇单核体和双核体菌株经转化后,均能筛选到具有萎锈灵抗性的转化子,单核体菌株的转化率为34%,显著高于双核体菌株(4%);单核体转化子中的同源筛选标记及报告基因稳定性较好。本研究构建的萎锈灵抗性同源筛选标记可有效地在香菇遗传转化体系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萎锈灵抗性基因 同源筛选标记 农杆菌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香菇URA3基因RNAi体系构建
20
作者 朱秋瑾 李晓慧 +5 位作者 刘建雨 姜宁 章炉军 于海龙 尚晓冬 谭琦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选择香菇(Lentinula edodes)内源乳清酸核苷-5′-单磷酸脱羧酶基因(URA 3)为沉默靶基因,以其功能结构保守区域451~884 bp处的反向互补序列为干扰片段,将pCAMBIA1390改造为发卡结构载体HpV、GPiE改造为双启动子载体DpV-2。采用农杆菌介... 选择香菇(Lentinula edodes)内源乳清酸核苷-5′-单磷酸脱羧酶基因(URA 3)为沉默靶基因,以其功能结构保守区域451~884 bp处的反向互补序列为干扰片段,将pCAMBIA1390改造为发卡结构载体HpV、GPiE改造为双启动子载体DpV-2。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侵染小米粒培养基培养的香菇菌丝,通过初筛、复筛、测序获得11个HpV转化子和38个DpV-2转化子,将其接种在PDA平板(含有0.2 g·L^(-1)5-FOA、100 mg·L^(-1)尿嘧啶核苷)上培养,均可以生长,而野生型菌株菌丝发生褐变且生长受到抑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11个HpV转化子和13个DpV-2转化子URA 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比较,5个HpV转化子、3个DpV-2转化子URA 3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1个HpV转化子、2个DpV-2转化子URA 3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成功构建的香菇URA 3基因RNAi体系可以为香菇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定向育种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URA 3基因 RNAI 转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