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注入诱发页岩断层失稳活化试验研究
1
作者 刘建锋 赵呈星 +2 位作者 代航宇 魏进兵 杨建雄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2,共14页
为揭示四川盆地页岩气开采区地震事件频发诱因,采用MTS815岩石力学系统设计和开展了流体注入诱发龙马溪页岩断层失稳活化试验,分析了页岩断层失稳活化的过程与特征,探讨了不同临界应力状态下页岩断层对流体注入的敏感性及法向应力、注... 为揭示四川盆地页岩气开采区地震事件频发诱因,采用MTS815岩石力学系统设计和开展了流体注入诱发龙马溪页岩断层失稳活化试验,分析了页岩断层失稳活化的过程与特征,探讨了不同临界应力状态下页岩断层对流体注入的敏感性及法向应力、注水速率的影响,揭示了断层失稳活化前后的渗透率演变规律,讨论了流体注入激活断层机制及超压现象的触发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应力状态、法向应力和注水速率变化会对断层的失稳活化产生影响。剪切应力越接近抗剪强度,断层对流体注入的敏感性越强,较低的流体压力即可诱发断层失稳活化;增大法向应力会降低断层对流体注入的敏感性,提高注水速率会增强其敏感性,两者的上升均会导致断层失稳活化更加剧烈。此外,断层失稳活化后的渗透率显著增加,这与瞬时剪切膨胀效应引起的有效水力孔径增大有关。流体超压现象主要源于断层面上流体压力的异质性分布,当沿断层长度方向已形成完整水力通道时,应优先考虑断层宽度方向上流体压力的异质性分布对流体超压现象的触发机制。本研究有助于揭示页岩气开采中流体注入诱发断层失稳活化机制,并为降低地震风险的工程措施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诱发 水力压裂 流体注入 断层活化 龙马溪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裂缝多特征组合对页岩储层渗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锋 何鑫 +4 位作者 薛福军 代晶晶 杨建雄 黄浩勇 侯正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页岩气开发需要通过水力压裂技术形成缝网系统,为了研究天然裂缝特征对页岩储层渗流的影响,基于页岩储层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及达西定律等,推导出了用于描述储层压裂区域内气体渗流行为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对引入... 页岩气开发需要通过水力压裂技术形成缝网系统,为了研究天然裂缝特征对页岩储层渗流的影响,基于页岩储层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及达西定律等,推导出了用于描述储层压裂区域内气体渗流行为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对引入的嵌入离散裂缝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以及与现场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在不同的天然裂缝渗透率、密集度、倾斜角组合情况下进行了页岩储层渗流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天然裂缝特征组合对页岩储层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储层情况,改变天然裂缝渗透率、密集度、倾斜角等参数均对页岩储层渗流行为有明显影响,增加天然裂缝渗透率会加大倾斜角、密集度对储层渗流的影响,对产气量的影响约10%;增加密集度会加大渗透率对储层渗流的影响,减小倾斜角对储层渗流的影响,对产气量的影响约6.3%;增大倾斜角会同时减小密集度、渗透率对储层渗流的影响,此现象可能是由于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交叉位置数量降低所致。该成果一方面可加深对不同天然裂缝特征组合与储层渗流潜在联系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所描述的天然裂缝特征的影响规律可对设计水力压裂施工方案、提高储层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水力裂缝 流固耦合 天然裂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间伐强度对栎类天然林生长与更新的影响——对我国栎类天然林经营的启示
3
作者 刘建锋 肖以华 +1 位作者 程向芬 肖文发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目的】基于文献综述,研究间伐强度对栎类天然林生长与更新的影响,促进其科学经营和林分质量改善。【方法】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获得有效文献37篇和数据149条,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间伐强度对栎类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mm·a^... 【目的】基于文献综述,研究间伐强度对栎类天然林生长与更新的影响,促进其科学经营和林分质量改善。【方法】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获得有效文献37篇和数据149条,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间伐强度对栎类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mm·a^(−1))、林分蓄积年均生长量(m^(3)·hm^(−2)·a^(−1))和幼苗密度(株·100 m^(−2))的影响。【结果】中度(20%~39%)和强度间伐(≥40%)均能显著提高林分胸径生长量和蓄积生长量,特别是对幼龄林(≤20 a)和中龄林(21~40 a)效果显著,但对近熟林(41~60 a)和成熟林(>60 a)效果不显著;中度和强度间伐均能显著提高林分的幼苗密度,尤其对成熟林的效果最大;同时,在阳坡和下坡位或中坡位林分的间伐正效应值高于其它坡向和坡位。间伐激发幼龄林与中龄林生长和成熟林更新的效应持续时间约为10 a。【结论】中度以上间伐(≥20%)显著提高了栎类中幼龄林分的胸径和蓄积生长量以及成熟林幼苗密度,为持续促进上述林分生长与更新,其间伐间隔期应为10 a左右。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栎类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天然次生林 生长 更新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条件下单裂隙花岗岩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春萍 王璐 +1 位作者 刘建锋 刘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6,446,共9页
为研究含贯通单裂隙花岗岩的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完整花岗岩及含倾角30°、45°和60°贯通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倾角越大,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 为研究含贯通单裂隙花岗岩的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完整花岗岩及含倾角30°、45°和60°贯通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倾角越大,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损伤应力以及弹性模量越低;与完整岩石相比,倾角30°、45°和60°裂隙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7.97%、29.17%和71.68%,损伤应力分别下降9.35%、24.26%和69.79%,弹性模量分别下降5.89%、23.32%和60.49%.裂隙倾角不同,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显著的差别;裂隙倾角越大,损伤应力至峰值应力之间的屈服阶段越明显,发生沿裂隙面滑移破坏特征越显著;裂隙倾角影响花岗岩的破坏模式,试样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穿裂隙面破坏(倾角30°)、穿裂隙面破坏和沿裂隙面滑移并存的复合破坏(倾角45°)以及沿裂隙面滑移破坏(倾角60°);倾角60°的裂隙花岗岩的抗压强度与试验前后裂隙面的分形维数差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裂隙花岗岩 裂隙倾角 单轴压缩试验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花岗岩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萍 刘建锋 +3 位作者 陈亮 刘健 赵星光 马洪素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49,共9页
裂隙花岗岩的蠕变特性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裂隙花岗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蠕变试验结果,结合蠕变过程中应力产生的损伤累积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损伤的弹黏塑性体。通过将经典Burgers模型的黏性... 裂隙花岗岩的蠕变特性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裂隙花岗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蠕变试验结果,结合蠕变过程中应力产生的损伤累积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损伤的弹黏塑性体。通过将经典Burgers模型的黏性元件替换为分数阶黏弹性元件,将黏弹性体替换为考虑损伤的弹黏塑性体的方法,构建了裂隙花岗岩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并推导出模型在3维应力状态下的本构方程。通过对倾角30°及45°单裂隙花岗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蠕变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确定了模型参数,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获得了各模型参数随应力水平的变化规律。通过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揭示了分数阶导数、损伤参数,以及应力水平对裂隙花岗岩蠕变应变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裂隙花岗岩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在特殊条件下可退化为经典Burgers模型。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裂隙花岗岩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裂隙花岗岩蠕变破坏全过程的3个阶段,尤其是加速蠕变阶段应变随时间非线性增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花岗岩 蠕变 非线性模型 分数阶导数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春萍 刘建锋 +2 位作者 刘健 王璐 薛福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6,共9页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a围压范围内,倾角30°和60°裂隙花岗岩分别发生了穿裂隙面破坏和沿裂隙面滑移破坏;随围压升高,倾角45°裂隙花岗岩由复合破坏转变为穿裂隙面破坏,后又在10 MPa围压条件下再次转变为倾斜“Z”字型裂纹的复合破坏。围压的存在制约了预制裂隙面的劣化作用。三轴压缩条件下低倾角裂隙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及变形发展曲线与完整花岗岩的结果相近,试样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在围压0,2,5,10MPa条件下分别约为0.38%,0.49%,0.59%和0.75%。沿裂隙面滑移破坏试样的抗压强度以及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均显著低于穿裂隙面破坏试样的相关结果,且其抗压强度与试验前后裂隙面的分形维数差值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 裂隙 三轴压缩 破坏形式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高温硐室围岩开挖损伤规律研究
7
作者 周训乾 刘建锋 +4 位作者 姜海波 谢良甫 李洪涛 周家文 鲁功达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5,共12页
深部工程的高地应力与高地温问题将对地下资源开采和空间利用构成严峻挑战。通过建立深埋高温硐室爆破–卸荷–降温全过程的数值模型,并嵌入率相关岩石本构关系反映钻爆开挖和通风降温过程中的岩体动静态力学响应,分析了不同地应力条件... 深部工程的高地应力与高地温问题将对地下资源开采和空间利用构成严峻挑战。通过建立深埋高温硐室爆破–卸荷–降温全过程的数值模型,并嵌入率相关岩石本构关系反映钻爆开挖和通风降温过程中的岩体动静态力学响应,分析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开挖损伤的时空演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围岩在动态开挖过程中会由于爆破、卸荷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产生初始动力损伤,而硐室通风冷却过程所诱发的热应力将在保留岩体中造成额外的热力损伤。在静水应力条件下,围岩动力损伤随地应力量级的提高表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演化趋势,降温损伤则随地应力的上升而单调增大。在非静水应力条件下,硐室拱顶和拱腰附近岩体的动力损伤将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分别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和单调增大的演化趋势;在通风冷却阶段,应力水平较低的拱腰附近未产生显著的热力损伤,而拱顶围岩的热力损伤则随侧压力系数的提升而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爆开挖 瞬态卸荷 开挖损伤 数值模拟 原岩温度 通风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流压快速分析方法及其在CO_(2)井中的应用
8
作者 何邦超 次惠岭 +4 位作者 白冰 刘建锋 邹炎 雷宏武 崔银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117,共10页
井筒作为井筒内工质流体和地下储层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内部流体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准确预测是深部流体注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控制工程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评估。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工作,发现井筒内流体压力随深度近似线性变... 井筒作为井筒内工质流体和地下储层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内部流体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准确预测是深部流体注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控制工程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评估。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工作,发现井筒内流体压力随深度近似线性变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关于井筒内流压的快速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井筒内流体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的井筒内流体温度、压力耦合计算模型,并利用该耦合模型就所提快速分析方法中待定参数与流体工况、井筒参数、地层物性等参数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针对CO_(2)井,给出了井筒内流压快速分析表达式,结合工程现场数据进行验证,压力解精度在工程应用许可的范围内。所提井筒内流压快速分析方法基于文献统计得出,适用于气井、液井、生产井、注入井等,覆盖范围较广,具有计算参数少、方便快捷的特点,针对某指定工质流体的快速分析表达式中的待定参数可由室内研究人员给出。研究结果对现场工程师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流动模型 快速分析方法 一维稳态流动 流体压力 敏感性分析 CO_(2)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卸荷力学行为、声发射特征及能量演化研究
9
作者 张良泉 刘建锋 +1 位作者 裴建良 刘怀忠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了更好地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开挖施工时泥岩损伤演化,利用四川大学MTS 815混凝土与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泥岩三轴卸荷试验,试验共设置3种围压(10,20,25 MPa),采用加围压-恒围压加轴压-加轴压卸围压的方式加载,同步进行声发射数据采... 为了更好地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开挖施工时泥岩损伤演化,利用四川大学MTS 815混凝土与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泥岩三轴卸荷试验,试验共设置3种围压(10,20,25 MPa),采用加围压-恒围压加轴压-加轴压卸围压的方式加载,同步进行声发射数据采集,从力学行为、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的角度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围压越高,卸载后对试样的影响越大,泥岩的体积膨胀特性更显著,试样破坏时的卸荷比更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的增速越快.随着卸荷比增大,泥岩的变形模量会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黏聚力、剪胀角增大,弹性应变能增大,耗散能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甚至下降.在峰值应力出现前会出现声发射振铃计数率的高值,围压的增大会延缓声发射活跃期的出现,同时声发射累计计数与能量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卸荷 变形模量 强度参数 声发射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侧柏古树扦插过程中的抑制物研究
10
作者 魏黔春 刘建锋 +4 位作者 郭伟 王鹤智 徐健楠 晁碧霄 常二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树龄侧柏古树在扦插过程中的内源抑制物(如酚酸和类黄酮)对生根的影响,为提高侧柏古树扦插生根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3月份和6月份不同树龄(5、100、300和700年生)侧柏的插穗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的影响,并且测定... 【目的】探究不同树龄侧柏古树在扦插过程中的内源抑制物(如酚酸和类黄酮)对生根的影响,为提高侧柏古树扦插生根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3月份和6月份不同树龄(5、100、300和700年生)侧柏的插穗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的影响,并且测定插穗酚酸、类黄酮物质的含量。比较6月份不同树龄侧柏插穗在扦插生根过程中的酚酸、类黄酮物质对生根过程的影响。筛选去除100年生侧柏插穗抑制物的方法。【结果】(1)侧柏古树(100、300和700年生)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显著低于幼年侧柏(5年生)(P<0.05)。(2)3月份100、300和700年生侧柏插穗的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6月份(P<0.05)。随着树龄的增长,插穗的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的抑制作用增强。(3)6月份侧柏插穗的酚酸和类黄酮含量普遍较低。在3月份和6月份,芦丁、水杨酸、没食子酸、香豆酸、阿魏酸的含量随侧柏树龄的增长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6月份,5、100、300、700年生侧柏的插穗酚酸和类黄酮含量随生根阶段呈增加趋势。(4)0.1%硝酸银溶液处理侧柏古树插穗能促进不定根形成,0.05%高锰酸钾溶液能促进根系发育。【结论】随着侧柏树龄的增长,插穗中酚酸和类黄酮含量的增加对不定根形成产生了抑制作用。然而,通过使用0.1%硝酸银或0.05%高锰酸钾处理,可有效缓解这一抑制,提高侧柏扦插生根率。本文为提高难生根林木扦插生根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古树 扦插 抑制物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应力状态下盐岩强度分析探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建锋 边宇 +2 位作者 郑得文 武志德 李天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925,共7页
通过分析盐岩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说明了较高围压下盐岩的大变形特性,提出了三轴应力状态下,利用轴向荷载除以试件初始横截面面积得到应力-应变关系存在的问题,据此对工程应变和对数应变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阐明了这两种应变的适用条... 通过分析盐岩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说明了较高围压下盐岩的大变形特性,提出了三轴应力状态下,利用轴向荷载除以试件初始横截面面积得到应力-应变关系存在的问题,据此对工程应变和对数应变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阐明了这两种应变的适用条件,并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试验测试和对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揭示了应利用对数应变分析盐岩的大变形特性和对变形后的应力进行修正,得到了盐岩的工程应变和对数应变均可表示为围压的线性函数,围压为20 MPa时的轴向压缩变形量是5 MPa时的3.09倍。围压越高,对数应变修正得到的最大轴向应力与不修正的差值越大,用对数应变修正后的轴向应力低于不修正的结果,围压达到20 MPa时,前者仅为后者的6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三轴压缩 工程应变 对数应变 强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建锋 朱筱敏 +4 位作者 王敏 林社卿 熊超 刘鹏 程文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3-750,791,共9页
通过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岩性组合、粒度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认为深湖区滑塌浊积扇物源来自东北部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其岩性为灰色中砂岩、细砂岩,多夹于深灰色湖相泥岩中,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地震剖面显示透镜状反射与前积反... 通过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岩性组合、粒度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认为深湖区滑塌浊积扇物源来自东北部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其岩性为灰色中砂岩、细砂岩,多夹于深灰色湖相泥岩中,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地震剖面显示透镜状反射与前积反射共生,粒度概率曲线具有"低斜一段"式特征。湖平面下降有利于无外界触发机制作用下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的形成。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体浅,当湖平面下降时,三角洲前缘出露部分因浮力消失而不稳定,可产生局部滑塌。波浪作用可以强烈剥蚀和改造浪基面附近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并在波浪的回流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浊积砂体。滑塌浊积扇均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之间的湖相泥岩中,当三角洲向前推进快、朵叶向前延伸较远时,易形成数量多、面积相对较大的滑塌浊积扇,且距离三角洲朵叶越近,滑塌浊积扇数量越多、面积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 沉积模式 滑塌浊积扇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岩拉伸破坏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刘建锋 徐进 +1 位作者 杨春和 侯正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0-586,共7页
利用MTS815 Flex Tex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并利用PCI-Ⅱ声发射测试系统及SMZ1000体视显微镜和CCD实时摄像系统,采用间接拉伸与直接拉伸两种试验方法,对层状盐岩拉伸破坏力学特性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研究获得了两种测试方式的破坏全过... 利用MTS815 Flex Tex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并利用PCI-Ⅱ声发射测试系统及SMZ1000体视显微镜和CCD实时摄像系统,采用间接拉伸与直接拉伸两种试验方法,对层状盐岩拉伸破坏力学特性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研究获得了两种测试方式的破坏全过程曲线,揭示了间接拉伸、直接拉伸强度相互关系,及其与单轴抗压强度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直接拉伸试验测得的层状盐岩抗拉强度低于间接拉伸试验,直接拉伸试验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反映盐岩的抗拉强度特性,建议尽可能采用直接拉伸试验方法测试盐岩抗拉强度;研究得到了两种拉伸破坏方式的声发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与之对应的受力状态和导致破坏的损伤演化规律;不同拉伸破坏方式的岩石断面形貌研究表明,间接拉伸以穿晶断裂为主,直接拉伸以沿晶断裂为主,这种断裂破坏方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拉伸测试方式强度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拉伸破坏 声发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及认识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建锋 彭军 +3 位作者 贾松 汪彦 游李伟 孟中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2,共4页
油气藏流动单元研究属于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术研究方向。对国内外近20年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了简要述评,概述了不同角度提出的流动单元概念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对流动单元概念的理解及其基本研究思... 油气藏流动单元研究属于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术研究方向。对国内外近20年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了简要述评,概述了不同角度提出的流动单元概念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对流动单元概念的理解及其基本研究思路;并在流动单元与岩石物理相的关系、关于流动单元的动态性、定量描述流动单元参数选择、应用FZI划分流动单元的探讨等方面也提出了认识和意见,以期能更深入有效的开展流动单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储集层 非均质性 流动层段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建锋 肖文发 冯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 ,遗传多样性则是一切多样性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成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 ,为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 ,其中RAPD技术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 ,遗传多样性则是一切多样性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成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 ,为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 ,其中RAPD技术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珍稀濒危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有助于实施最佳的保护策略 ,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阐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综述了该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该技术在珍稀濒危物种研究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技术 珍稀濒危植物 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PGS模型的中国陆地植被NPP格局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建锋 肖文发 +2 位作者 郭明春 吴焕萍 江泽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2,共7页
利用光能利用效率模型(3-PGS)估算2003—2007年中国陆地植被NPP,并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3—2007年中国陆地植被NPP年均总量为2.98PgC,NPP年均值约为315.99gC·m-2a-1;中国陆地植被NPP的主要分布... 利用光能利用效率模型(3-PGS)估算2003—2007年中国陆地植被NPP,并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3—2007年中国陆地植被NPP年均总量为2.98PgC,NPP年均值约为315.99gC·m-2a-1;中国陆地植被NPP的主要分布特点为沿水热梯度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递减,以海南中南部的热带林最高,而高原气候区最低;全国植被NPP季节变化明显,不同气候区植被NPP均在7或8月达到峰值,12月或1月降至全年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GS模型 NPP 植被 格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岩损伤测试中卸载模量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建锋 徐进 +1 位作者 裴建良 张茹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2,共6页
利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盐岩和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下的7级加卸载试验和低周循环加卸载试验测试,对盐岩和大理岩的卸载模量进行了探讨。低周循环试验加载波形采用正弦波,频率1Hz,循环应力幅值小于其平均抗压强度,... 利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盐岩和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下的7级加卸载试验和低周循环加卸载试验测试,对盐岩和大理岩的卸载模量进行了探讨。低周循环试验加载波形采用正弦波,频率1Hz,循环应力幅值小于其平均抗压强度,单级应力幅值为30个振动循环。通过试验,得到了盐岩应力应变滞回环均为条带状,大理岩则均为尖叶状;盐岩在加卸载部位具有较大不可逆变形,对应弹性响应较慢,大理岩则反之;盐岩卸载模量变化趋势受加载测试方法影响较大,而大理岩在2种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卸载模量变化趋势相似;加载应力幅值比加卸载循环数对盐岩不可逆变形增量影响更加显著。损伤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低周循环加卸载方法测试具有显著时间效应变形岩石的损伤弹性模量,能更真实反映其损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变量 卸载模量 粘性变形 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循环荷载下大理岩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建锋 翟俨伟 +3 位作者 裴建良 寇清剑 张祺 张丹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2-436,共5页
利用MTS 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和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动应力幅值的循环加卸载试验,探讨循环荷载的振动频率和动应力幅值对大理岩的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作用下,大理... 利用MTS 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和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动应力幅值的循环加卸载试验,探讨循环荷载的振动频率和动应力幅值对大理岩的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作用下,大理岩的动应力-动应变曲线不完全重合,形成了滞回环;随着动应力级别的提高,滞回环面积增大,能量耗散增加;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累积不可逆变形增大.当动应力幅值的范围分别处在岩石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时,振动频率和动应力幅值对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的影响不同.随着循环应力级别的提高,动弹性模量减小,而动泊松比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当动应力幅值处在岩石的屈服点以上时,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动泊松比增加、动弹性模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岩 动力学特性 循环荷载 振动频率 动应力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加卸载下杂质盐岩断裂力学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建锋 丁国生 +5 位作者 张强星 武志德 邓朝福 廖益林 罗敏 周志威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受储藏能源周期性注、采循环载荷作用影响,地下盐穴储气库围岩会产生拉伸循环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为研究拉伸循环荷载下杂质盐岩断裂力学行为及损伤演化规律,基于三点弯曲试验方法,利用四川大学MTS815岩石力学测试设备及3维声发射监测系... 受储藏能源周期性注、采循环载荷作用影响,地下盐穴储气库围岩会产生拉伸循环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为研究拉伸循环荷载下杂质盐岩断裂力学行为及损伤演化规律,基于三点弯曲试验方法,利用四川大学MTS815岩石力学测试设备及3维声发射监测系统,开展了纯盐岩、含杂卤石盐岩及杂质盐岩拉伸加卸载及岩石损伤声发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1)杂卤石成分及泥质胶结提升了盐岩的韧性,纯盐岩的断裂韧度均值KIC=6.36 MPa·mm^0.5,含杂卤石盐岩的断裂韧度较纯盐岩高43.08%,杂质盐岩的断裂韧度为纯盐岩的3.18倍。2)杂质导致盐岩脆性提高,纯盐岩声发射事件覆盖区域远大于含杂卤石盐岩及杂质盐岩;三点弯曲加卸载下岩石内部声发射事件由切槽尖端逐渐向荷载点扩散,直至岩石完全断裂。3)盐岩损伤程度随循环次数增长逐渐提高,但增长速度逐渐降低,损伤变量与切槽张开度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损伤变量-张开度曲线拐点对于研究岩石失稳倾向性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4)声发射参数rc值能够反映盐岩弯曲加卸载破坏全过程中主裂纹与微裂纹的发展趋势。峰后残余阶段纯盐岩及含杂卤石盐岩rc曲线持续上升,微裂隙稳定发展;杂质盐岩表现出更强的脆性,峰后残余阶段其rc曲线表现出与纯盐岩及含杂卤石盐岩相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弯曲加卸载 断裂韧度 声发射技术 岩石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lman光纤陀螺的随机信号处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建锋 江涌 丁传红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4-608,共5页
分析了光纤陀螺随机漂移的特性,建立了随机漂移的ARIMA模型;针对IFOG输出信号的特点建立了随机漂移的观测方程并用卡尔曼滤波把随机漂移估计出来,用以对IFOG的输出进行补偿。根据时间序列预测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分析了光纤陀螺随机漂移的特性,建立了随机漂移的ARIMA模型;针对IFOG输出信号的特点建立了随机漂移的观测方程并用卡尔曼滤波把随机漂移估计出来,用以对IFOG的输出进行补偿。根据时间序列预测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将卡尔曼滤波应用于时间序列预测。推导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ARMA模型参数实时更新算法,并采用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确定预测模型的形式与阶数;通过对光纤陀螺随机漂移建模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光纤陀螺仪信号处理有着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A 光纤陀螺仪 时间序列 卡尔曼滤波 随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