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建新油画作品
1
作者 刘建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刘建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学会会员,新疆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理事,新疆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美术》油画专刊执行编辑,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绘画系主任。
关键词 油画作品 刘建新 新疆师范大学 美术家协会 协会会员 教育研究会 研究生导师 油画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建新油画作品欣赏
2
作者 刘建新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关键词 刘建新 油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建新旅德油画创作选登
3
作者 刘建新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胸部CT图像自动化水当量直径(WED)估算与辐射剂量评估研究
4
作者 李欣颖 李玲 +1 位作者 张晓东 刘建新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全自动方法,用于从常规胸部CT图像中精确估算WED,以提高SSDE的评估效率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本院连续1500例患者的胸部CT图像数据,利用3D深度残差网络(deepresidual network,ResNet)与UNe...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全自动方法,用于从常规胸部CT图像中精确估算WED,以提高SSDE的评估效率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本院连续1500例患者的胸部CT图像数据,利用3D深度残差网络(deepresidual network,ResNet)与UNet网络结合的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胸部扫描区域,并计算全扫描范围内的WED。通过DICE系数评估分割性能,并以中间层估算法和有效直径估算法比较WED估算的准确性。结果:在测试集中,模型分割性能的DICE系数为0.996。与中间层方法(误差百分比4.53%)和有效直径方法(误差百分比12.84%)相比,全扫描范围方法深度学习模型估算的WED(25.11±2.31 cm)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胸部CT图像WED的全自动精确估算,为多种临床辐射剂量评估提供了可靠工具,有助于优化CT检查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 水当量直径 分割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水反应产氢效率
5
作者 刘建新 肖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为提高Al和水的反应活性,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Al-Sn复合材料,通过SEM、激光粒径分析、XRD等方法表征了Al-Sn复合物的微观结构,研究了Al-Sn复合材料的水反应活性,考察了颗粒粒径、水介质、起始温度、球磨参数变化对Al-Sn复合物水反应活... 为提高Al和水的反应活性,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Al-Sn复合材料,通过SEM、激光粒径分析、XRD等方法表征了Al-Sn复合物的微观结构,研究了Al-Sn复合材料的水反应活性,考察了颗粒粒径、水介质、起始温度、球磨参数变化对Al-Sn复合物水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及金属Sn的加入能够大幅提高Al与水反应的活性,制备的Al-Sn复合材料与水反应的氢气产率达83.92%,快速期最大产氢速率为359mL/(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n复合材料 高能球磨 水反应活性 产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采连充膏体强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刘建新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1期190-192,共3页
文章针对膏体强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强度的充填体对连采连充过程中覆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充填体强度设定为4MPa时,工作面围岩的应力变化情况及上覆岩层受开采活动的影响最为平稳;二次开采与充填后,工作面顶板... 文章针对膏体强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强度的充填体对连采连充过程中覆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充填体强度设定为4MPa时,工作面围岩的应力变化情况及上覆岩层受开采活动的影响最为平稳;二次开采与充填后,工作面顶板及其直接顶区域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弯曲与下沉,但充填体与煤柱之间形成了稳固的承载结构;三次开采与充填后,充填体逐渐成为主要的承载结构,与上覆岩层共同建立起了新的应力平衡状态;采用4MPa强度的充填体能够提升连采连充工作面的覆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覆岩运移 围岩应力 膏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体分层充填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分析
7
作者 刘建新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3期83-85,共3页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膏体分层充填开采过程中地表的沉陷变形规律,构建了有限差分与离散元耦合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覆岩赋存状况、充填率及充填体压缩率下的地表沉陷规律。结果表明,覆岩硬度、充填率和充填体压缩率对地表沉陷有...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膏体分层充填开采过程中地表的沉陷变形规律,构建了有限差分与离散元耦合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覆岩赋存状况、充填率及充填体压缩率下的地表沉陷规律。结果表明,覆岩硬度、充填率和充填体压缩率对地表沉陷有明显影响;软弱覆岩条件下,裂隙发育受限,坚硬覆岩表现出更显著的裂隙扩展;随着充填率的减小和充填体压缩率的增加,覆岩裂隙发育程度加剧,地表沉陷变形增大;对比分层充填与一次采全厚充填开采方式,发现分层充填开采的地表沉陷量及倾斜值均有所增加,从而为优化膏体分层充填开采设计、减轻地表沉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分层充填 覆岩移动 沉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门锁的AI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
8
作者 刘建新 《消费电子》 2025年第9期40-42,共3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家居的普及率逐年提升,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智能门锁不仅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具有显著优势,还因其融合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而具备更多创新功能。...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家居的普及率逐年提升,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智能门锁不仅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具有显著优势,还因其融合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而具备更多创新功能。本文研究了智能门锁中AI技术的创新应用,包括生物识别、语音控制、行为分析等方面,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AI技术的不断进步正推动智能门锁向更高效、安全和人性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家居安全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门锁 AI技术 创新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头颈应用解剖学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新莉 杨蓬勃 +5 位作者 靳辉 许杰华 刘建新 马延兵 计胜峰 冯改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9-62,78,共5页
头颈应用解剖学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口腔科学以及眼科学等学科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教学团队2020年自以来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头颈应用解剖学教学中,结合雨课堂、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使用互联网... 头颈应用解剖学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口腔科学以及眼科学等学科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教学团队2020年自以来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头颈应用解剖学教学中,结合雨课堂、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使用互联网学习资源、微信交流平台、微课、网络开放课堂等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2020年以来三年教学的初步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应用新媒体技术教学法和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法的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进行分析。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法比较,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新媒体技术应用和实践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解剖学 研究生 医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对育成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子悦 钟丽媛 +3 位作者 薛茗元 王迪铭 孙会增 刘建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30,共1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对育成牛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功能以及代谢生理等方面的影响。选取36头8~11月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荷斯坦育成牛,随机分成2组,即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饲喂0 kg/d(对照组)、4 kg/d含秸秆发酵饲料(按干物...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对育成牛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功能以及代谢生理等方面的影响。选取36头8~11月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荷斯坦育成牛,随机分成2组,即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饲喂0 kg/d(对照组)、4 kg/d含秸秆发酵饲料(按干物质计,秸秆约占日粮16.0%;处理组),持续8周,每2周测定一次育成牛日增重情况,并在第8周时采集尾静脉血及瘤胃内容物,分析2组育成牛在表型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组育成牛日增重(0.991 kg/d)与对照组(1.080 kg/d)相比明显下降(p=0.042)。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血清中β-羟丁酸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细菌α多样性指数中,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组Sobs指数和香农(Shannon)指数显著升高(p<0.05),β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组中,与表型相关的核心菌种主要为厌氧支原体属;在微生物功能上,2组主要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饲喂含秸秆发酵饲料促进了育成牛瘤胃发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脂质代谢。本研究在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功能差异以及高效利用秸秆饲料的关键微生物挖掘上均有一定突破,为育成牛饲粮中非常规饲料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发酵饲料 育成牛 瘤胃细菌 微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盛期奶牛肝脏脂肪变性影响生产性能的代谢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潇怡 王迪铭 +1 位作者 孙会增 刘建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5-816,共12页
为揭示奶牛肝脏脂肪变性影响生产性能的代谢机制,以健康奶牛为对照,本研究比较分析了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奶牛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转录组测序结果。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当脂肪变性时,苏木精-伊红染色的肝脏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大小不等的近圆... 为揭示奶牛肝脏脂肪变性影响生产性能的代谢机制,以健康奶牛为对照,本研究比较分析了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奶牛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转录组测序结果。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当脂肪变性时,苏木精-伊红染色的肝脏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与健康奶牛相比,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奶牛的脂肪矫正乳、能量矫正乳、乳脂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血浆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对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发现241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表达下调的DEGs有136个,表达上调的DEGs有105个。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发现,DEGs主要富集于脂质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与分子功能中;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DEGs显著富集于类固醇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另外,对全体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发现,基因主要富集于脂肪酸延长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影响脂质代谢的重要通路。上述结果表明,肝脏脂肪变性影响了奶牛肝脏的脂质代谢,进而影响了奶牛全身代谢,引起了奶牛乳脂含量等生产性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奶牛 泌乳盛期 脂肪变性 肝脏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锚杆质量检测探讨
12
作者 张敏 周黎明 +2 位作者 尤恒 王树武 刘建新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5年第2期97-100,共4页
在水电建设过程中,锚杆作为水电工程施工洞室及边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已经被大量的普及应用。然而,锚杆施工质量检测过程中的锚杆无损检测和锚杆拉拔试验还存在一些误区和矛盾。本文通过将现行非张拉型锚杆施工验收及检测相关规程规... 在水电建设过程中,锚杆作为水电工程施工洞室及边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已经被大量的普及应用。然而,锚杆施工质量检测过程中的锚杆无损检测和锚杆拉拔试验还存在一些误区和矛盾。本文通过将现行非张拉型锚杆施工验收及检测相关规程规范与现场实施方面进行了多方面讨论,分析了各自误区和矛盾的产生原因及建议解决办法,认为应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要求开展锚杆质量检测工作,同时参建各方均应相互配合并督促,从而确保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同时,也为下一步相关规程规范的修订及现场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锚杆质量检测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钝楔边界层最优增长扰动及其二次失稳研究
13
作者 张浩杰 刘建新 赵磊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3,I0001,共12页
最优增长扰动理论是近年来高超声速边界层非模态失稳现象研究中的主要理论之一,可被看作一种对非模态扰动增长的工程化估计。本文以高超声速钝楔边界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优增长理论和二次失稳分析方法,对钝楔边界层的非模态失稳特性进... 最优增长扰动理论是近年来高超声速边界层非模态失稳现象研究中的主要理论之一,可被看作一种对非模态扰动增长的工程化估计。本文以高超声速钝楔边界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优增长理论和二次失稳分析方法,对钝楔边界层的非模态失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平楔面各个工况的有限计算域中无法找到不稳定模态扰动,非模态的最优增长扰动可获得较大的能量增益。研究还发现,最优扰动的能量增益随马赫数的增加逐渐减小,而壁面曲率对最优扰动的增长起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同曲率条件下对应的最大能量增长扰动的展向波数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变曲率的等熵压缩面不存在统一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还采用非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研究了零频率最优扰动的非线性演化,并以最优扰动形成的条纹边界层的二次稳定性为基本流,采用线性理论进行了二次失稳分析,发现最优增长扰动形成的条纹结构具有较强的二次失稳增长率,这有利于下游边界层转捩成湍流。该研究结果对设计高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的强制转捩装置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增长 非模态失稳 高超声速边界层 二次失稳 转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
14
作者 张二帅 刘建新 黄章峰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4,I0001,共16页
在实现e^(N)方法时,需要搜索流场中的不稳定波,并大量求解当地边界层的稳定性问题,因此为高效求解当地边界层的不稳定波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neural network-based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NNLSA)。采... 在实现e^(N)方法时,需要搜索流场中的不稳定波,并大量求解当地边界层的稳定性问题,因此为高效求解当地边界层的不稳定波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neural network-based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NNLSA)。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给出最不稳定波频率ω、展向波数β、流向波数αr和增长率σmax的初值对,再通过迭代法计算失稳扰动波的实际空间失稳波数和增长率。使用平板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平板和尖锥算例对NNLSA方法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部分对不稳定波参数的预测结果与线性稳定性理论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LSA部分可根据神经网络提供的预测值,通过迭代法找到最不稳定波;NN-LSA方法的求解效率较高,求解时间比全局搜索方法约低20~50倍,大大减小了人为因素在计算过程中的影响。本文提出的NN-LSA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分析边界层流动的线性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神经网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 e^(N)方法 转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湿度环境对细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影响
15
作者 李宗欣 郑文新 +6 位作者 邢魏婷 吕雪峰 张敏 胡昕 范彬彬 全凯丽 刘建新 《草食家畜》 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不同相对湿度环境对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完善对毛绒纤维直径检测环境的研究。【方法】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天候毛绒细度长度一体化快速检测仪,对15种不同温湿度环境预处理后的346个新...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不同相对湿度环境对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完善对毛绒纤维直径检测环境的研究。【方法】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天候毛绒细度长度一体化快速检测仪,对15种不同温湿度环境预处理后的346个新疆细羊毛样品进行纤维直径检测,研究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细羊毛纤维直径测试结果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在15种不同温湿度环境下,温度对羊毛纤维直径无显著影响(P>0.05),湿度对羊毛纤维直径影响显著(P<0.01),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在相对湿度水平为95%下的羊毛纤维直径检测值比相对湿度水平为55%下的细羊毛纤维直径检测值平均高出0.71μm,在测试范围内每增加一个百分比的相对湿度水平,羊毛纤维直径增加约0.019μm。【结论】环境中的相对湿度水平是影响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高湿度环境会使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呈现出较大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温湿度 纤维直径 羊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串联组合模型及冲击地压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刘建新 唐春安 +1 位作者 朱万成 杨天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用两体相互作用理论和RFPA2D系统对煤岩组合模型的变形与破裂过程进行了理论和数值试验研究。理论分析表明利用煤岩组合试样可以反映冲击地压过程中的基本力学现象。数值试验考虑了煤岩组合模型中岩石体积含量对于两体最终破裂过程的影... 用两体相互作用理论和RFPA2D系统对煤岩组合模型的变形与破裂过程进行了理论和数值试验研究。理论分析表明利用煤岩组合试样可以反映冲击地压过程中的基本力学现象。数值试验考虑了煤岩组合模型中岩石体积含量对于两体最终破裂过程的影响,得到了组合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破裂过程中应力场和声发射的分布规律,并把数值和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应用数值模拟系统对矿柱示例进行了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模型 冲击地压 RFPA^2D系统 变形 数值试验 应力场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建新 王金成 +1 位作者 王瑞娟 贾海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60,共6页
以砂培‘定莜6号’燕麦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 Cl和Na HCO3(0,50,100,150,200 mmol·L-1)胁迫对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Na Cl胁迫下,随着处理浓度增加,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 以砂培‘定莜6号’燕麦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 Cl和Na HCO3(0,50,100,150,200 mmol·L-1)胁迫对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Na Cl胁迫下,随着处理浓度增加,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q P)和Hill反应活力明显下降,非光化学猝灭(NPQ)、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显著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气孔限制值(Ls)先升后降,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2)在Na HCO3胁迫下,随着处理浓度增加,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Tr、Ls、Fv/Fm、ΦPSⅡ、q P和Hill反应活力显著下降,Ci、NPQ、Y(NPQ)、Y(NQ)、(β/α-1)、(A+Z)/(V+A+Z)明显增大,类胡萝卜素先升后降。(3)在相同Na+浓度下,Na HCO3胁迫的燕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ΦPSⅡ、q P和Hill反应活力下降及NPQ、Y(NPQ)、Y(NO)、(β/α-1)、(A+Z)/(V+A+Z)增加的幅度大于Na Cl胁迫。表明盐、碱胁迫均对燕麦幼苗光合系统造成了伤害,但碱胁迫的伤害程度大于盐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碱胁迫 光合参数 叶绿素荧光 叶黄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_3PO_4/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与再生及其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建新 王韵芳 +1 位作者 王雅文 樊彩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9-737,共9页
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沉淀法制备的Ag/Ag3PO4/g-C3N4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及再生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结构特性分析.XRD结果显示再生后催化剂... 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沉淀法制备的Ag/Ag3PO4/g-C3N4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及再生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结构特性分析.XRD结果显示再生后催化剂的结构未发生改变.FESEM及UV-Vis分析结果说明催化剂由Ag3PO4与g-C3N4复合而成.XPS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出现少量的银单质.利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的苯酚降解实验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并通过活性物种及能带结构的分析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推测.研究表明,Ag/Ag3PO4/g-C3N4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Ag3PO4及纯g-C3N4,主要原因归结为单质银、Ag3PO4及g-C3N4的协同效应.经过氧化氢和磷酸氢铵钠(NaNH4HPO4)的再生可完全恢复催化剂的活性,这表明该绿色环保的再生方法可实现Ag/Ag3PO4/g-C3N4催化剂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银 g-C3N4 金属银 催化剂再生 苯酚i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矿质离子吸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刘建新 王金成 +1 位作者 王瑞娟 刘秀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8-184,239,共8页
为探讨燕麦新品种定莜6号在低、高浓度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5 mmol·L-1和7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矿质离子吸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10 d并未引起... 为探讨燕麦新品种定莜6号在低、高浓度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5 mmol·L-1和7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矿质离子吸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10 d并未引起燕麦幼苗干重的明显改变,但7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显著降低了幼苗干重。2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下,燕麦根系和地上部K+/Na+、Ca2+/Na+和Mg2+/Na+显著降低,根系选择吸收K+、Ca2+、Mg2+及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K+、Ca2+的能力明显增强,但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Mg2+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地上部K+/Na+、Ca2+/Na+高于根系,而Mg2+/Na+低于根系;7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下的上述变化大于25 mmol·L-1。2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使燕麦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变化不大;与2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相比,7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下燕麦叶片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Pn、Gs、Tr、Ls明显下降,Ci显著提高,而叶绿素a/b无明显差异。2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下,燕麦幼苗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明显下降,保护性热耗散(ΦNPQ)显著提高,而初始荧光(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 L)、非调节性能量耗散(ΦNO)、光系统I和光系统II之间激发能分配的不平衡性(β/α-1)和叶绿体Hill反应活性无显著变化;与2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相比,75 mmol·L-1混合盐碱胁迫下Fo、ΦNO、β/α-1显著提高,Fv/Fm、ΦPSII、q L、NPQ、ΦNPQ和叶绿体Hill反应活性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调控矿质离子吸收和运输以保持地上部K+/Na+、Ca2+/Na+高于根系是燕麦适应盐碱的重要机制,高浓度盐碱胁迫造成PSⅡ反应中心受损是燕麦Pn降低的主要因素,而过剩光能耗散是保护光合机构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混合盐碱胁迫 离子吸收和运输 光合参数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过氧化氢提高燕麦耐盐性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建新 王金成 +1 位作者 王瑞娟 贾海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2,共7页
以燕麦品种‘定莜6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喷施过氧化氢(H2O2)对盐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150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燕麦幼苗生长,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水平,降低谷胱甘肽(G... 以燕麦品种‘定莜6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喷施过氧化氢(H2O2)对盐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150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燕麦幼苗生长,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水平,降低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糖含量;喷施0.01mmol/L H2O2对NaCl胁迫引起的生长抑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并提高了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游离氨基酸含量。2)NaCl胁迫下,虽然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但O2·-、H2O2和丙二醛(MDA)积累;喷施H2O2进一步提高了NaCl胁迫下燕麦的上述抗氧化酶活性和GSH含量,却降低了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说明外施H2O2能够增强盐胁迫燕麦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伤害。以上结果表明,外源H2O2可通过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代谢提高燕麦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过氧化氢 燕麦 活性氧代谢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