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间作大豆行比配置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海 沈鹏 +4 位作者 吕凯 阮贞静 李梅 刘廷菊 安曈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目的]探究玉米间作大豆不同行比配置的水土流失规律,为坡耕地具有水土保持效果的玉米间作大豆模式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坡耕地条件下以玉米间作大豆为研究对象,选定坡度(10°,16°,22°)和降雨强度(40,80,120 mm... [目的]探究玉米间作大豆不同行比配置的水土流失规律,为坡耕地具有水土保持效果的玉米间作大豆模式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坡耕地条件下以玉米间作大豆为研究对象,选定坡度(10°,16°,22°)和降雨强度(40,80,120 mm/h),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究玉米、大豆单作及玉米‖大豆2∶1(2行玉米间作1行大豆),2∶2,2∶3,2∶4行比配置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玉米‖大豆2∶4行比配置较玉米单作、玉米‖大豆2∶1,2∶2,2∶3行比配置、大豆单作地表径流量平均减少64.23%,57.19%,31.17%,10.12%,0.36%,侵蚀量平均减少82.90%,80.75%,46.53%,29.78%,36.33%,地表径流产流时间平均延缓101.55%,49.06%,23.13%,30.77%,0.82%。雨强和径流产生时间、入渗流产生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径流量、侵蚀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坡度和径流产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在高雨强、高坡度下间作较大豆单作水土保持效果表现更好。[结论]总体来看,玉米‖大豆2∶4行比配置在不同雨强和坡度下水土保持效果较好,是一种合理可行的山区坡耕地作物多样性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比配置 水土流失 坡耕地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锦屏腌鱼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及乳酸菌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廷菊 王义强 +2 位作者 戴奕杰 彭小东 孙端方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2年第6期39-46,共8页
为了解地理标志产品锦屏腌鱼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优势菌,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A(25 d)、B(45 d)、C(90 d)的腌鱼16S rDNA V4区进行测序,分析腌鱼中细菌多样性,并通过传统细菌培养技术、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等手段筛选鉴定... 为了解地理标志产品锦屏腌鱼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优势菌,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A(25 d)、B(45 d)、C(90 d)的腌鱼16S rDNA V4区进行测序,分析腌鱼中细菌多样性,并通过传统细菌培养技术、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等手段筛选鉴定为乳酸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腌鱼中细菌种群较稳定,99.94%为共有种群,包含4个门,10个纲,13个目,18个科,29个属,鉴定到种36个。A(25 d)、B(45 d)、C(90 d)三个样本菌群丰度变化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乳酸菌为优势菌,包含7个属,22个种,总丰度分别为92.48%(25 d)、95.31%(45 d)、88.45%(90 d)。腌鱼中丰度前十的乳酸菌为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耐乙醇片球菌(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盐藻乳杆菌(Lactobacillus fuchuensis)、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乳酸乳球菌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Lactobacillus herbarum和乳杆菌亚种(Lactobacillus sp.TN627)。耐久肠球菌为第一优势菌,丰度分别为72.90%(25 d)、78.87%(45 d)、54.87%(90 d)。从腌鱼中筛选得到6株乳酸菌,鉴定为5株植物乳杆菌,1株耐久肠球菌,最终筛选出2株耐盐能力达12%、耐酸能力达pH 3.5,且生长较好的植物乳杆菌RSC-2和RSC-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鱼 发酵 细菌多样性 乳酸菌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包装饮用水中污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绍楠 戴奕杰 +1 位作者 刘廷菊 肖莉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5Z期50-51,共2页
铜绿假单胞菌也称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体、动物和人皮肤、呼吸道及肠道中。铜绿假单胞菌能够产生溶于水的绿脓菌素、荧光色素、红脓菌素,同时该菌还能够产生内毒素、... 铜绿假单胞菌也称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体、动物和人皮肤、呼吸道及肠道中。铜绿假单胞菌能够产生溶于水的绿脓菌素、荧光色素、红脓菌素,同时该菌还能够产生内毒素、胞外毒素、外毒素A等十余种致病因子,其中外毒素A为重要的致死因子。在食品检测领域,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源性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致死因子 绿脓菌素 条件致病菌 荧光色素 水源水 致病因子 饮用纯净水 水源性 情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绍楠 陈梅 +1 位作者 刘廷菊 孙端方 《现代食品》 2019年第13期152-155,共4页
目的:全面了解贵州省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准确信息,及时排除包装饮用水安全隐患。方法:专业抽样人员进行随机抽样,按照GB19298-2014、GB/T8538-2008和GB8538-2016对样品进行检测和结果评价。结果:81... 目的:全面了解贵州省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准确信息,及时排除包装饮用水安全隐患。方法:专业抽样人员进行随机抽样,按照GB19298-2014、GB/T8538-2008和GB8538-2016对样品进行检测和结果评价。结果:815批次的包装饮用水中,共有12批次的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47%。结论:贵州省内生产和销售的饮用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市场监管部门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对包装饮用水的质量管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饮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包装饮用水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油辣椒制品中微生物统计分析
5
作者 刘廷菊 陈梅 孙端方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第24期68-69,共2页
目的:对2018年贵州省在售油辣椒制品中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并及时发现油辣椒制品中的卫生安全隐患,为市场监督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方法:贵州省在售油辣椒制品随机抽样,非发酵类油辣椒114批次,发酵类油辣椒47批次,按照GB 4789.... 目的:对2018年贵州省在售油辣椒制品中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并及时发现油辣椒制品中的卫生安全隐患,为市场监督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方法:贵州省在售油辣椒制品随机抽样,非发酵类油辣椒114批次,发酵类油辣椒47批次,按照GB 4789.2-2016、GB/T 4789.3-2003、GB/T 20293-2006对油辣椒制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检测的贵州省在售油辣椒制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未超过GB/T 20293-2006《油辣椒》最高限量值规定,合格率为100%。结论:贵州省在售油辣椒制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辣椒制品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肥综合利用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廷菊 《农技服务》 2009年第6期46-46,54,共2页
进行了沼液沼渣在辣椒上的综合利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用沼渣及复合肥作底肥的基础上,利用沼液作追肥,能改善植株农艺性状,增加植株分枝数及单株结果数,提高辣椒品质,大幅度提高产量。
关键词 沼肥 综合利用 辣椒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上应用沼肥的效果
7
作者 刘廷菊 《农技服务》 2009年第5期51-51,共1页
进行了沼肥在水稻生长期间施用试验,探索沼肥施用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施用沼肥能有效预防稻瘟病发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增产增效明显。
关键词 水稻 沼肥 增产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初探
8
作者 陶学进 汪琴 刘廷菊 《农技服务》 2014年第10期80-81,共2页
为了提高辣椒种植中的肥料投入效益及肥料利用率,降低不合理施肥导致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隐患,探讨合理施肥技术与辣椒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品质之间的关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辣椒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 为了提高辣椒种植中的肥料投入效益及肥料利用率,降低不合理施肥导致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隐患,探讨合理施肥技术与辣椒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品质之间的关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辣椒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辣椒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辣椒品种—遵椒一号为试验对象,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田间"3414"肥效试验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得辣椒氮磷钾配比施肥量与产量数学模型y=y=281.53+51.025N-3.38P-14.09K-2.857NP+24.702NK-1.193PK+3.2149N2-0.033P2+2.216K2。通过模型分析得NPK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3.44kg/667m2,P2O5:13.09kg/667m2,K2O:21.4kg/667m2,辣椒理论产量为842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 施肥技术 辣椒 产量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