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唐口煤矿埋深近千米的西部轨道并联络巷底鼓特别严重的现象,在研究深部围岩破坏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巷道底板破坏深度的主控因素,并提出了巷道底板的'锚注+格构衬砌'联合控制技术...针对唐口煤矿埋深近千米的西部轨道并联络巷底鼓特别严重的现象,在研究深部围岩破坏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巷道底板破坏深度的主控因素,并提出了巷道底板的'锚注+格构衬砌'联合控制技术体系。研究表明:随着折算摩擦角的增大,极限破坏深度不断减小,并且折算摩擦角在30°~45°变化时极限破坏深度变化较大。西部轨道并联络巷采用'锚注+格构衬砌'联合控制技术后,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51 mm,底板锚索受力在巷道变形过程中缓慢增加,最终稳定在138 k N,巷道整体支护效果良好。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唐口煤矿埋深近千米的西部轨道并联络巷底鼓特别严重的现象,在研究深部围岩破坏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巷道底板破坏深度的主控因素,并提出了巷道底板的'锚注+格构衬砌'联合控制技术体系。研究表明:随着折算摩擦角的增大,极限破坏深度不断减小,并且折算摩擦角在30°~45°变化时极限破坏深度变化较大。西部轨道并联络巷采用'锚注+格构衬砌'联合控制技术后,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51 mm,底板锚索受力在巷道变形过程中缓慢增加,最终稳定在138 k N,巷道整体支护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