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平德 张松 +1 位作者 杨宁 熊春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0-584,共5页
从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入手,研发了具有低界面张力、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单体,将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其结... 从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入手,研发了具有低界面张力、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单体,将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其结构及其在溶液中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参与了接枝共聚,因而克服了色谱分离效应,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在不同水质中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黏性、耐温抗盐性与抗剪切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质量分数为0.15%的聚合物溶液与大庆采油一厂原油的界面张力达到1×10 1mN/m数量级。岩心驱油实验表明: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及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采收率较普通水解聚丙烯酰胺提高了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聚合物 界面张力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暂堵剂笼统控水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平德 魏发林 +3 位作者 张松 朱秀雨 王龙飞 熊春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3-519,共7页
针对常规笼统控水技术会对油层造成二次伤害的缺点,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控水用热敏暂堵剂,提出二次暂堵工艺,并进行了矿场应用。通过室内实验对热敏暂堵剂进行了配方优选和性能评价,优化后的配方为:(6%~8%)丙烯酰胺+(0.08%~0.12%... 针对常规笼统控水技术会对油层造成二次伤害的缺点,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控水用热敏暂堵剂,提出二次暂堵工艺,并进行了矿场应用。通过室内实验对热敏暂堵剂进行了配方优选和性能评价,优化后的配方为:(6%~8%)丙烯酰胺+(0.08%~0.12%)过硫酸铵+(1.5%~2.0%)海泡石+(0.5%~0.8%)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该材料适用地层温度为70~90℃,暂堵强度高(5~40 kPa),降解时间可控(1~15 d),降解后流体黏度小于100 m Pa·s且模拟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5%。基于研究成果,采用二次暂堵工艺对冀东油田1口水平井开展了热敏暂堵笼统控水技术的矿场应用,该井经处理后含水率降低至27%,目前含水率67%,日增油4.8 t,累计增油量达750 t,控水增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统控水技术 热敏暂堵剂 二次暂堵工艺 热降解特性 油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耐温抗盐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平德 牛亚斌 张梅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43,共3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对油田化学处理剂的耐温、抗盐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对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引入少量疏水基团的一...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对油田化学处理剂的耐温、抗盐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对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引入少量疏水基团的一类水溶性聚合物。疏水改性的聚丙烯酰胺的大分子链上含有许多带电基团与疏水基团,分子内电性斥力与极性基团的水化作用使大分子主链呈疏松伸展状态。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临界缔合浓度时,大分子链交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空间网状结构,使流体力学体积增加,增粘能力增强,而且该空间网状结构受无机盐影响小,抗温能力强。介绍了国内外耐温、抗盐改性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共聚物 抗温 抗盐 水解聚丙烯酰胺 油田化学处理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聚乙二醇钻井液页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平德 牛亚斌 +2 位作者 王贵江 夏朝辉 张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59,共3页
钻井过程中,由于钻井滤液的侵入,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发生水化、膨胀、分散,削弱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导致井壁失稳的发生。文中简述了聚乙二醇钻井液页岩抑制机理:浊点行为、协同作用、渗透作用。结合室内实验分析了影响聚乙二醇钻井液... 钻井过程中,由于钻井滤液的侵入,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发生水化、膨胀、分散,削弱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导致井壁失稳的发生。文中简述了聚乙二醇钻井液页岩抑制机理:浊点行为、协同作用、渗透作用。结合室内实验分析了影响聚乙二醇钻井液抑制作用的因素。当温度达到聚乙二醇的浊点温度后,聚乙二醇从溶液中析出,封堵页岩裂缝。当在聚乙二醇钻井液中加入合适的无机盐后,无机盐与聚乙二醇起协同作用,提高了聚乙二醇的页岩抑制性能,达到稳定页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井 水基钻井液 聚乙二醇 井眼稳定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AM/C_(10)AM/AMP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盐水溶液粘度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平德 杨宁 牛亚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采用胶束氧化还原聚合方法合成了AM/C10AM/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简介了合成过程,给出了主要的合成参数。保持其他合成条件不变,分别改变疏水单体N 癸基丙烯酰胺C10AM和阴离子单体2 丙烯胺基 2 甲基丙磺酸AMPS在单体总量中的摩尔百分... 采用胶束氧化还原聚合方法合成了AM/C10AM/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简介了合成过程,给出了主要的合成参数。保持其他合成条件不变,分别改变疏水单体N 癸基丙烯酰胺C10AM和阴离子单体2 丙烯胺基 2 甲基丙磺酸AMPS在单体总量中的摩尔百分数(0~1.5%和15%~40%),得到了16个共聚物,在45℃、3.67和7.34s-1下测定了用矿化度4000mg/L的模拟大庆盐水配制的1000mg/L共聚物溶液的粘度,讨论了引起粘度变化的原因。有7个样品的粘度能满足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的要求(7.34s-1下的粘度大于40mPa·s),其中由1.2%C10AM、35%AMPS及AM合成的共聚物样品粘度最高(61.5mPa·s)。对共聚温度等合成条件的影响作了一般性的讨论。表1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 AM/C10AM/AMPS共聚物 合成 水溶液粘度 驱油用聚合物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合物KYP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平德 张梅 雒贵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4,i008,共4页
由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中, 分子链发生卷曲, 使聚合物溶液的增粘作用明显丧失, 且柔性链易于剪切降解, 因此, 我们采用加入带有长链疏水基的疏水单体增强聚合物的链刚性与耐温性, 极性强的功能单体来改善聚合物的... 由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中, 分子链发生卷曲, 使聚合物溶液的增粘作用明显丧失, 且柔性链易于剪切降解, 因此, 我们采用加入带有长链疏水基的疏水单体增强聚合物的链刚性与耐温性, 极性强的功能单体来改善聚合物的水溶性与耐盐性的思路, 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三次采油用新型聚合物KYP, 研究了引发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及极性单体对聚合物在不同盐水中表观粘度的影响, 进一步评价了该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聚合物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极性单体AMPS与AMC14S的浓度分别在0 5%与6%时, KYP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与增粘性, 其性能可满足聚合物驱油的要求, 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抗盐 聚合物 增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PF2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平德 吴肇亮 +1 位作者 牛亚斌 卜家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8-70,共3页
采用胶束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驱油用聚合物PF2,研究了引发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及极性单体、疏水单体、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在盐水中表观粘度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了该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聚合物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疏水单体... 采用胶束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驱油用聚合物PF2,研究了引发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及极性单体、疏水单体、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在盐水中表观粘度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了该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聚合物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疏水单体与极性单体的含量分别在0.4%与5%时,该聚合物驱油剂PF2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与增粘性,其性能可满足聚合物驱油的要求,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耐温 抗盐 聚合物合成 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体系PL的研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平德 牛亚斌 张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73,共3页
普通的聚合物钻井液在现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强造浆泥页岩地层时,常表现出抑制性不够强,钻井液的粘度与切力上升快,造浆严重,需要大量排放钻井液,增强聚合物钻井液抑制性时会显著影响流变性与造壁性,钻井液的静结构力强与... 普通的聚合物钻井液在现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强造浆泥页岩地层时,常表现出抑制性不够强,钻井液的粘度与切力上升快,造浆严重,需要大量排放钻井液,增强聚合物钻井液抑制性时会显著影响流变性与造壁性,钻井液的静结构力强与形成的滤饼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导致了新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的产生,由于两性离子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在粘土表面产生强吸附力的阳离子、非离子基团,在钻井液中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性、较好的流变性,使降滤失性调节与抑制性削弱的矛盾得以解决。通过对钻井液体系中的增粘剂、降粘剂及抗盐性降滤失剂的优化,筛选出了增粘与降粘效果好、抗盐性能好的两性离子聚合物,研制了两性离子钻井液体系PL的最佳配方:4%土浆+0.2%FA-367+ 0.2%XY-27+ 1.5%JT888-2+1.5%FT-1,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两性离子钻井液体系PL具有较好的流变性与抑制性,能够满足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 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 钻井液体系 降粘效果 滤失性 流变性 降粘剂 增粘剂 增强 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平德 牛亚斌 +1 位作者 卜家泰 刘炳官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2,共2页
以AM、AMC14 S、AA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 ,合成了疏水缔合AM -AMC14 S -AA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单体含量、反应温度对聚合物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缔合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与很好的增粘效果 ,可以满足高... 以AM、AMC14 S、AA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 ,合成了疏水缔合AM -AMC14 S -AA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单体含量、反应温度对聚合物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缔合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与很好的增粘效果 ,可以满足高温、高矿化度油藏驱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 合成 性能 研究 AM-AMC14S-AA三元共聚物 驱油剂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井眼稳定的力学及化学耦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平德 张梅 +1 位作者 孙明鑫 李瑞营 《钻采工艺》 CAS 2000年第6期10-12,共3页
钻井过程中 ,由于钻井液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泥、页岩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化现象。一方面在地层中产生水化膨胀应力 ;另一方面又削弱了井壁岩石的力学强度。由此导致了井壁失稳的发生。文中建立的模型将钻井液对泥、页岩水化所产生的... 钻井过程中 ,由于钻井液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泥、页岩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化现象。一方面在地层中产生水化膨胀应力 ;另一方面又削弱了井壁岩石的力学强度。由此导致了井壁失稳的发生。文中建立的模型将钻井液对泥、页岩水化所产生的力学效应与纯力学效应结合起来 ,克服了前人片面分析井壁失稳问题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页岩 井眼稳定 岩石应力 应力分析 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聚合物PF1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平德 牛亚斌 张梅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6,共3页
鉴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中聚合物溶液的增粘作用明显丧失,且柔性链易于剪切降解的缺陷,采用加入增强聚合物链刚性与耐温性的长链疏水单体以及强极性单体的方法,改善聚合物的水溶性与耐温抗盐性,合成了三次采油用聚... 鉴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中聚合物溶液的增粘作用明显丧失,且柔性链易于剪切降解的缺陷,采用加入增强聚合物链刚性与耐温性的长链疏水单体以及强极性单体的方法,改善聚合物的水溶性与耐温抗盐性,合成了三次采油用聚合物PF1,研究了引发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极性单体、疏水单体的浓度对聚合物在复合盐水溶液中表观粘度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了聚合物的抗剪切性。当疏水单体与极性单体的含量分别在0.5%、6%及引发温度在11℃时,该聚合物驱油利PF1具有很好的增粘性与抗剪切性,其性能可满足不同矿化度油藏聚合物驱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耐温 抗盐 聚合物合成 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平德 魏发林 +2 位作者 郭子义 朱秀雨 熊春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8-233,共6页
为提高无机凝胶的强度、避免在无机凝胶中加入聚合物后出现沉淀和析出的现象,采用低成本聚合硫酸铝铁、尿素、丙烯酰胺、引发剂过硫酸铵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合成了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 为提高无机凝胶的强度、避免在无机凝胶中加入聚合物后出现沉淀和析出的现象,采用低成本聚合硫酸铝铁、尿素、丙烯酰胺、引发剂过硫酸铵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合成了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凝胶转向剂的耐温性和耐冲刷性。研究结果表明,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适宜的合成条件为(以质量分数计):2.0%数3.0%丙烯酰胺、1.5%数2.5%聚合硫酸铝铁、0.4%数0.8%尿素、0.03%数0.05%过硫酸铵、0.02%数0.04%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成胶温度50数90℃。该转向剂成胶时间可控(5数36 h),凝胶强度大(>3×10~4m Pa·s),克服了普通无机凝胶成胶快的缺陷;同时该转向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及深部运移性能,成胶前溶液的表观黏度<10 m Pa·s,可以实现大剂量注入并深部放置;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良好,在90℃下老化120 d后的黏度保留率为87.4%;复合凝胶的封堵与耐冲刷能力好于普通无机凝胶及有机凝胶,其对岩心的封堵率大于98%,满足现场调驱施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响应复合凝胶 转向剂 黏度 封堵 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钻井液LS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平德 牛亚斌 张梅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硅酸盐钻井液由于具有环保、价格低廉、抑制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硅酸盐钻井液稳定井壁的机理为:当硅酸盐钻井液的pH值大于11时形成凝胶,而且硅酸盐还能与地层水中的高价金属离子形成沉淀,堵塞页岩的裂缝与孔隙,... 硅酸盐钻井液由于具有环保、价格低廉、抑制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硅酸盐钻井液稳定井壁的机理为:当硅酸盐钻井液的pH值大于11时形成凝胶,而且硅酸盐还能与地层水中的高价金属离子形成沉淀,堵塞页岩的裂缝与孔隙,阻止了钻井滤液的侵入与压力的传递,同时由于硅酸盐与无机盐具有协同效应,增强了页岩的抑制性能,避免了井壁失稳的发生。研究了硅酸盐与无机盐KCl的加量、聚合物及pH值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合理的钻井液配方:5%膨润土+5%硅酸钠+1%MV- CMC+2%SMP+3%KCl+0.5%其它添加剂。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硅酸盐钻井液LS具有很好的抑制性与抗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抗温性 抑制性 井壁失稳 地层水 性能评价 无机盐 增强 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井壁失稳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姚新珠 时天钟 +2 位作者 于兴东 刘平德 张鹏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41,共4页
分析了引起井壁失稳的因素,介绍了防止井壁失稳的各种措施。泥页岩渗透水化对井壁失稳起决定性作用。要避免井眼失稳的发生,必须合理选择钻井液组分、钻井液处理方法,尤其是调节好钻井液的滤失量和矿化度。对各种失稳情况,应采取不同的... 分析了引起井壁失稳的因素,介绍了防止井壁失稳的各种措施。泥页岩渗透水化对井壁失稳起决定性作用。要避免井眼失稳的发生,必须合理选择钻井液组分、钻井液处理方法,尤其是调节好钻井液的滤失量和矿化度。对各种失稳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井眼稳定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耐温抗盐三元共聚物的溶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贵江 张杰 +5 位作者 欧阳坚 景宝国 赵明国 刘平德 朱卓岩 王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1,182,共4页
以丙烯酰胺、少量疏水单体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AMC12)和极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级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胶束水溶液共聚合方法合成了耐温抗盐三元共聚物NKP。实验研究了三元共聚物NKP的耐温抗盐性能和抗剪切性能并进行了驱油效果... 以丙烯酰胺、少量疏水单体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AMC12)和极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级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胶束水溶液共聚合方法合成了耐温抗盐三元共聚物NKP。实验研究了三元共聚物NKP的耐温抗盐性能和抗剪切性能并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用模拟矿化水(矿化度24500mg/L,钙镁离子665mg/L)配制浓度1500mg/L的NKP溶液,溶液黏度在80℃、剪切速率7.341/s条件下测定,可以达到25.5mPa.s,经过高速剪切后,迅速降至20.5mPa.s,静置10min后升至24.2mPa.s,保留率为95%,该溶液经过30天老化后(80℃),黏度保留率为82.8%。在80℃下非均质人造岩心驱油实验中,注入1PVNKP溶液提高采收率12.3%。与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万的HPAM相比,NKP耐温抗盐性能好,抗剪切性能优异,高温驱油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水溶液 表观黏度 耐温性 抗盐性 抗剪切性 驱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硅酸盐钻井液的页岩井眼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恕 郑涛 +2 位作者 敬增秀 刘平德 谷元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0年第3期25-27,共3页
结合室内实验数据,分析了硅酸盐钻井液粘土稳定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硅酸盐的模数在2.8—3.2、加量在3%—5%时钻井液抑制性能较好,无机盐与硅酸盐的协同效应提高了硅酸盐的抑制性能。提出硅酸盐稳定页岩井壁的机理为:硅酸盐... 结合室内实验数据,分析了硅酸盐钻井液粘土稳定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硅酸盐的模数在2.8—3.2、加量在3%—5%时钻井液抑制性能较好,无机盐与硅酸盐的协同效应提高了硅酸盐的抑制性能。提出硅酸盐稳定页岩井壁的机理为:硅酸盐形成凝肢与沉淀堵塞微裂缝与页岩孔隙,阻止滤液进入地层,减少压力穿透;抑制粘土矿物水化膨胀与分散;与无机盐协同作用阻止水进入地层;与粘土矿物反应导致渗透率降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硅酸盐 抑制性 页岩控制 井眼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压力传递实验技术评价硅酸盐钻井液井壁稳定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恕 郑涛 +1 位作者 敬增秀 刘平德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3,共4页
大庆油田在长垣东部深层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井眼不稳定问题。如何控制泥页岩压力传递和流体侵入是解决泥页岩井壁失稳的根本问题。石油大学(华东)研制的井壁稳定物化-力学耦合模拟实验装置(SHM仪),攻克了复杂高温高压釜... 大庆油田在长垣东部深层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井眼不稳定问题。如何控制泥页岩压力传递和流体侵入是解决泥页岩井壁失稳的根本问题。石油大学(华东)研制的井壁稳定物化-力学耦合模拟实验装置(SHM仪),攻克了复杂高温高压釜体机械结构设计、三轴液压稳压系统设计、加温控制系统设计、试液循环系统设计以及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等技术难题,可自动连续记录压力、差压、应力及应变等信号,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外Shell研究中心同类仪器的水平。利用该仪器,采用泥页岩压力传递和化学位差诱导的渗透压力传递实验技术,通过定量测定用钻井液处理后的极低泥页岩渗透率和泥页岩半透膜系数,对硅酸盐钻井液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硅酸盐钻井液具有很强的降低泥岩渗透率、改善膜系数、稳定井壁的能力,“封固”能力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硅酸盐钻井液 井眼稳定 压力传递 实验技术 膜系数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义 刘平德 张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6,共6页
针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黏度差异导致其在地层中运移不同步而发生的色谱分离,以及常规驱油用聚合物无表面活性的问题,利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YCM)、丙烯酰胺(AM),借助于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 针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黏度差异导致其在地层中运移不同步而发生的色谱分离,以及常规驱油用聚合物无表面活性的问题,利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YCM)、丙烯酰胺(AM),借助于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增黏性与界面活性的驱油用表面活性聚合物。红外光谱表征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磺酸基团(SO_(3)^(-))、苯环、长链亚甲基疏水基团,目标产物与分子结构设计吻合。优化出表面活性单体YCM质量分数为1.5%~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0.06%。表面活性聚合物在大庆模拟盐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解时间为85 min)、增黏性(表观黏度>40 mPa·s,7.34 s^(-1))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10^(-2) mN/m数量级)。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比常规聚合物/石油磺酸盐提高采收率2.5%,表面活性聚合物起到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的作用,抑制了二元复合驱的色谱分离,实现了表面活性聚合物既能扩大波及体积又能提高洗油效率的功能,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复合驱 界面张力 色谱分离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介质对泡沫液膜渗透性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发林 张松 +3 位作者 丁彬 熊春明 刘平德 王典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3-667,共5页
为了构建适用于泡沫驱的高稳定泡沫,从液膜渗透率角度阐明气/液介质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氮气和二氧化碳为气体介质,利用气泡缩减法,测定了7种起泡体系的泡沫液膜渗透率以及起泡性能、析液半衰期和泡沫半衰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为了构建适用于泡沫驱的高稳定泡沫,从液膜渗透率角度阐明气/液介质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氮气和二氧化碳为气体介质,利用气泡缩减法,测定了7种起泡体系的泡沫液膜渗透率以及起泡性能、析液半衰期和泡沫半衰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气体介质,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碳链数目越多,液膜上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越强,泡沫液膜渗透率越小;CO_(2)泡沫的液膜渗透率是N泡沫的1~3倍,CO_(2)泡沫稳定性比N泡沫的低;泡沫液膜渗透率与泡沫半衰期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随着液膜渗透率升高,CO_(2)泡沫半衰期快速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液膜渗透性 气体类型 泡沫半衰期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环空化学封隔材料——MMH/MT/AM体系的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商乃德 邹明华 +2 位作者 魏发林 白英睿 刘平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9-595,共7页
针对筛管完井水平井管外多段出水不易封堵的难题,使用4%铝镁混合层状金属氢氧化物(MMH)/钠质黏土(MT)(质量比1∶1)和4%丙烯酰胺(AM)研发了一种水平井环空化学封隔材料MMH/MT/AM体系。研究了体系在不同组分浓度、剪切速率及剪切恢复时间... 针对筛管完井水平井管外多段出水不易封堵的难题,使用4%铝镁混合层状金属氢氧化物(MMH)/钠质黏土(MT)(质量比1∶1)和4%丙烯酰胺(AM)研发了一种水平井环空化学封隔材料MMH/MT/AM体系。研究了体系在不同组分浓度、剪切速率及剪切恢复时间、温度和促凝剂浓度条件下的流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MMH/MT由1%增至4%,温度由30℃升至70℃时,体系的结构恢复速率和恢复强度均会显著提高;剪切速率由1000 s-1增至7000 s-1时可以加剧体系结构的破坏程度,但体系恢复后的弹性模量相差不大。此外,促凝剂可使得体系形成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粒子包覆层,当其浓度升高时,体系的固化时间大幅缩短,固化后的强度也大幅增加,加入60 mg/L促凝剂时体系固化后的弹性模量即高于38 k Pa,管外环空石英砂充填时体系封堵强度达到8.3 MPa/m。电镜扫描实验表明,体系在受到剪切破坏后,其内部粒子呈分散状分布;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粒子间逐渐呈层状规律缔合聚集,静置60 s后已基本构建成明显的层状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H/MT体系 流变性 弹性模量 恢复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