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忠臣“东渡”--日本幕末至明治前期文天祥作品的刊刻与接受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帼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8,共9页
日本幕末至明治前期,文天祥接受达到高峰,作品刊刻成为常见的接受方式。这既与汉诗文领域的经世思潮有关,也因为专人选集的文献形态自江户中期蓬勃发展,成为汉诗文传播的重要载体。此时段的文天祥文献也以选集为主,诗选多于文选,选目与...
日本幕末至明治前期,文天祥接受达到高峰,作品刊刻成为常见的接受方式。这既与汉诗文领域的经世思潮有关,也因为专人选集的文献形态自江户中期蓬勃发展,成为汉诗文传播的重要载体。此时段的文天祥文献也以选集为主,诗选多于文选,选目与刊刻目的基本相符。《文文山诗选》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它参考了20卷本、16卷本的文天祥文集,以及别集外的部分文献。编者选诗时既考虑到题材全面性、篇目代表性,也对忠臣形象有进一步提纯。发掘文天祥与日本文化的关联、有鉴于当下,是该时段文天祥接受的特点。他被推举为忠君的象征,其作品也成为日人广泛利用的思想文化资源,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末至明治前期
文天祥
作品刊刻
关联性
《文文山诗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两宋之际的苏黄高下之争看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帼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重要代表,在他们手中,宋调实现了最终定型。一直以来,关于苏黄高下的争论是宋代诗歌评论中的热点话题,这种话语出现于两宋之际,并达到第一个小高峰。它包含'崇黄''苏黄并重''崇苏''...
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重要代表,在他们手中,宋调实现了最终定型。一直以来,关于苏黄高下的争论是宋代诗歌评论中的热点话题,这种话语出现于两宋之际,并达到第一个小高峰。它包含'崇黄''苏黄并重''崇苏''苏黄并斥'四种评价类型,与论家本身诗学观点有紧密的关联性。此时段对苏黄诗歌推崇和批评风尚的转变,体现了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对于'中兴四大家'诗风的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两宋之际
苏黄高下
诗学宗尚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南渡时期士大夫的居所书写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帼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宋代南渡后,"退居"普遍存在于士大夫生平履历中,自行择地、营建住宅成为不少退居士大夫的居住选择。南渡士大夫营居地址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并有从流寓向定居过渡的趋势。南渡时期士大夫居所书写具有世俗性和超越性,是士...
宋代南渡后,"退居"普遍存在于士大夫生平履历中,自行择地、营建住宅成为不少退居士大夫的居住选择。南渡士大夫营居地址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并有从流寓向定居过渡的趋势。南渡时期士大夫居所书写具有世俗性和超越性,是士大夫审美情趣的外化体现。同时居所书写也折射出士大夫群体徘徊于江湖、魏阙之间的矛盾心态,凝聚了他们关于个人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思考,对士大夫群体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
士大夫
居所营建
居所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性灵说的反思与江户后期以唐诗为主的折中倾向
4
作者
刘帼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1,共7页
江户中后期,日本的性灵说主张自出机杼和师法多元,扭转了古文辞派一统诗坛的局面,对于诗歌的题材范围和语言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其流布的广泛,弊端也日渐暴露,论家通过诗话、序跋等批评资料,对这一理论展开批评与反思。他们将性灵...
江户中后期,日本的性灵说主张自出机杼和师法多元,扭转了古文辞派一统诗坛的局面,对于诗歌的题材范围和语言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其流布的广泛,弊端也日渐暴露,论家通过诗话、序跋等批评资料,对这一理论展开批评与反思。他们将性灵说的弊端概括为鄙俚、奇僻和粗率,且认为这是由提倡者的理论偏向和创作示范,以及追随者的不当解读共同造成的。这种反思又促进了诗学风尚的转变,在充分认识唐宋诗之争偏颇的基础上,论家吸收了“性灵”与“格调”两说的合理内涵,形成了以唐诗为主、兼采他代所长的折中倾向,使得汉诗创作和评论朝着通脱、调和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江户后期
性灵说
反思
唐诗
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忠臣“东渡”--日本幕末至明治前期文天祥作品的刊刻与接受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帼超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48)。
文摘
日本幕末至明治前期,文天祥接受达到高峰,作品刊刻成为常见的接受方式。这既与汉诗文领域的经世思潮有关,也因为专人选集的文献形态自江户中期蓬勃发展,成为汉诗文传播的重要载体。此时段的文天祥文献也以选集为主,诗选多于文选,选目与刊刻目的基本相符。《文文山诗选》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它参考了20卷本、16卷本的文天祥文集,以及别集外的部分文献。编者选诗时既考虑到题材全面性、篇目代表性,也对忠臣形象有进一步提纯。发掘文天祥与日本文化的关联、有鉴于当下,是该时段文天祥接受的特点。他被推举为忠君的象征,其作品也成为日人广泛利用的思想文化资源,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幕末至明治前期
文天祥
作品刊刻
关联性
《文文山诗选》
Keywords
from Bakumatsu to the Early Meiji Era
Wen Tianxiang
the publication of art work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en Tianxiang and Japanese culture
Wen Wenshan’s Poetry Selection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两宋之际的苏黄高下之争看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帼超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基金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48]阶段性成果~~
文摘
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重要代表,在他们手中,宋调实现了最终定型。一直以来,关于苏黄高下的争论是宋代诗歌评论中的热点话题,这种话语出现于两宋之际,并达到第一个小高峰。它包含'崇黄''苏黄并重''崇苏''苏黄并斥'四种评价类型,与论家本身诗学观点有紧密的关联性。此时段对苏黄诗歌推崇和批评风尚的转变,体现了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对于'中兴四大家'诗风的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宋诗
两宋之际
苏黄高下
诗学宗尚
多元化
Keywords
Song-dynasty poetry
Between the Two Song Dynasties
Relative Superiority of Su Shi and Huang Tingjian’s Poems
Poetic Preference
Diversific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南渡时期士大夫的居所书写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帼超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10,共6页
文摘
宋代南渡后,"退居"普遍存在于士大夫生平履历中,自行择地、营建住宅成为不少退居士大夫的居住选择。南渡士大夫营居地址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并有从流寓向定居过渡的趋势。南渡时期士大夫居所书写具有世俗性和超越性,是士大夫审美情趣的外化体现。同时居所书写也折射出士大夫群体徘徊于江湖、魏阙之间的矛盾心态,凝聚了他们关于个人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思考,对士大夫群体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渡
士大夫
居所营建
居所书写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性灵说的反思与江户后期以唐诗为主的折中倾向
4
作者
刘帼超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48)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66批面上项目资助。
文摘
江户中后期,日本的性灵说主张自出机杼和师法多元,扭转了古文辞派一统诗坛的局面,对于诗歌的题材范围和语言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其流布的广泛,弊端也日渐暴露,论家通过诗话、序跋等批评资料,对这一理论展开批评与反思。他们将性灵说的弊端概括为鄙俚、奇僻和粗率,且认为这是由提倡者的理论偏向和创作示范,以及追随者的不当解读共同造成的。这种反思又促进了诗学风尚的转变,在充分认识唐宋诗之争偏颇的基础上,论家吸收了“性灵”与“格调”两说的合理内涵,形成了以唐诗为主、兼采他代所长的折中倾向,使得汉诗创作和评论朝着通脱、调和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日本江户后期
性灵说
反思
唐诗
折中
Keywords
the later period of Edo Era
Xingling theory
reflection
Tang poetry
compromise
分类号
I313.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忠臣“东渡”--日本幕末至明治前期文天祥作品的刊刻与接受
刘帼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两宋之际的苏黄高下之争看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
刘帼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宋代南渡时期士大夫的居所书写
刘帼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日本性灵说的反思与江户后期以唐诗为主的折中倾向
刘帼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