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心内膜MAP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希秀
肖业伟
+2 位作者
冯志强
钱知勉
盘强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时兔心内膜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O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时兔心内膜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O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在心律失常前后,对照组平均心率均低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后,振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自身心律失常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最大上升速度,高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丹参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APD90均低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O.05),心律失常前,丹参组APD90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律失常后,对照组APD90高于丹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提高心内膜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室性心律失常
心内膜
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
2
作者
刘希秀
冉兵
+3 位作者
冯志强
李达兵
余广
黄贻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1年第4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
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 Paxinos,Charles 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心内膜MAP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希秀
肖业伟
冯志强
钱知勉
盘强文
机构
泸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山东滨州医学院人解与组胚教研室
出处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060201038
文摘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时兔心内膜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O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在心律失常前后,对照组平均心率均低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后,振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自身心律失常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最大上升速度,高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丹参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APD90均低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O.05),心律失常前,丹参组APD90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律失常后,对照组APD90高于丹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提高心内膜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关键词
丹参
室性心律失常
心内膜
MAP
Key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Ventricular arrhythmia
Epicardium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
2
作者
刘希秀
冉兵
冯志强
李达兵
余广
黄贻泽
机构
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四川泸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出处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1年第4期150-152,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 Paxinos,Charles 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关键词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Keywords
Kidney
Ischemia
Ischemic-reperfusion
Renal nerv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分类号
R6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心内膜MAP的影响
刘希秀
肖业伟
冯志强
钱知勉
盘强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
刘希秀
冉兵
冯志强
李达兵
余广
黄贻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