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多面立体拓扑结构码置换群法判定运动链同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川禾 杨廷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判定运动链同构的新方法——多面立体拓扑结构码置换群法。该法可在计算机上自动完成,且准确可靠,效率较高。用该法判定两运动链同构只需判断这两个链的TSC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置换,或判断两TSC的伴随码是否相等,无须... 提出了一种判定运动链同构的新方法——多面立体拓扑结构码置换群法。该法可在计算机上自动完成,且准确可靠,效率较高。用该法判定两运动链同构只需判断这两个链的TSC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置换,或判断两TSC的伴随码是否相等,无须构造对称群。本方法适用于任何无复铰的不可分闭式运动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立体 拓扑结构码 置换群 运动链 同构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刚性子链的新定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川禾 耿德双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0-352,共3页
对不可分平面 R副运动链的刚性子链进行了研究 ,给出并证明了关于不可分平面 R副运动链的刚性子链的六个新定理及其推论。其中 ,定理 4比 Tuttle.E.R.的定理 1更具普遍性。本文所述定理和推论都是严密、方便和实用的。本研究为平面
关键词 刚性子链 结构分析 数综合 机构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点形图描述运动链的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川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68-870,873,共4页
阐述了顶点的邻接线及闭合形的邻接角等新概念 ,论述了用点形图及转置图描述运动链拓扑结构、距离尺度结构和相对位形尺度结构的方法。本研究表明
关键词 点形图 运动链 拓扑结构 邻接线 邻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述运动链结构的点形图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川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首次提出了点形图和转置图的新概念和新理论 ,给出了它们的几何图形描述和矩阵描述 ,阐述了顶点及闭合形的关联度、邻接度等一系列新概念 ,论述了转置图的性质、功能和特点 ,提出并证明了关于点形图的九个基本定理及其两个推论。点形图... 首次提出了点形图和转置图的新概念和新理论 ,给出了它们的几何图形描述和矩阵描述 ,阐述了顶点及闭合形的关联度、邻接度等一系列新概念 ,论述了转置图的性质、功能和特点 ,提出并证明了关于点形图的九个基本定理及其两个推论。点形图不仅具有严密性、方便性和实用性 ,而且具有普遍性 ,它是传统图的发展与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链 点形图 闭合形 转置图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摆角和运动连续的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川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对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摆角进行了研究。论证了小的几何取值范围和工程取值范围;揭示了缩减的现象,分析了缩减的原因、结果和条件,导出了缩减量的计算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曲柄摇杆机构运动连续的条件。
关键词 曲柄摇杆机构 摇杆摆角 取值 运动 连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几何原形的动态逆正投影理论和方法
6
作者 刘川禾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6-77,共12页
本文提出了重建几何原形的动态逆正投影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动态逆正投影、多面正投影的可逆性、逆正投影线集及实投影、虚投影和复合投影等新概念,论证了直线、平面、柱面和基本形体原形重建定理,并给出了上述重建的图示方法,解决了... 本文提出了重建几何原形的动态逆正投影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动态逆正投影、多面正投影的可逆性、逆正投影线集及实投影、虚投影和复合投影等新概念,论证了直线、平面、柱面和基本形体原形重建定理,并给出了上述重建的图示方法,解决了正投影的可逆性和唯一确定性问题,对组合体进行了划分,并论述了组合体原形重建的方法。对于回转体原形的重建,本文采用了动态逆正投影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回转体静态多面正投影不可逆而导致其原形无法重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逆正投影 可逆性 唯一确定 重建几何原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兰切斯特方程的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毅 刘川禾 《兵工自动化》 2010年第5期44-46,49,共4页
针对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主要依靠经验法确定的现状,对兰切斯特方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用于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生成的方法体系,建立了较为全面、可行的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模型,并在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进行了... 针对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主要依靠经验法确定的现状,对兰切斯特方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用于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生成的方法体系,建立了较为全面、可行的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模型,并在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研究成果对装甲战斗车辆型号的科学、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战斗车辆 作战能力需求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战对抗仿真模型
8
作者 刘毅 刘川禾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88,共2页
提出一种新的仿真方法,在基于这种方法的仿真模糊中同时考虑了参加对抗的所有作战单位。为确定各个作战单位在作战单位在作战对抗中的开火先后次序,提出了射权概率与射权值两个新的概念。根据兵器自身的性能进行射击目标的确定,在确定... 提出一种新的仿真方法,在基于这种方法的仿真模糊中同时考虑了参加对抗的所有作战单位。为确定各个作战单位在作战单位在作战对抗中的开火先后次序,提出了射权概率与射权值两个新的概念。根据兵器自身的性能进行射击目标的确定,在确定对目标的命中情况及毁伤情况这两个问题上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以上几种方法使仿真模型能较好的反映作战对抗的现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对抗 仿真模型 射权值 射权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