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化探经验与教训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崇禧 赵克斌 程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9-102,共4页
结合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探例 ,分析总结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数十年的经验与教训。认为油气化探的发展之所以跌宕起伏 ,原因在于以往工作中存在一些损害化探成果可信度的倾向 :①违背《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 ,忽视化... 结合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探例 ,分析总结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数十年的经验与教训。认为油气化探的发展之所以跌宕起伏 ,原因在于以往工作中存在一些损害化探成果可信度的倾向 :①违背《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 ,忽视化探工作程序 ,混淆化探勘探的阶段性 ,用小比例尺低精度调查成果去评价圈闭的含油气性 ,或者将低级次区域异常视为油气藏的反映。②忽视了化探干扰因素研究。化探干扰因素普遍存在 ,约制干扰应是化探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最大限度抑制自然地理景观、岩性、近代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及人文污染等影响因素后 ,才能确定反映油气信息的异常。③轻视了油气化探队伍的建设。油气化探队伍应是一个多学科密切结合的群体 ,而前些年许多非专业的化探队伍技术力量不足 ,综合研究能力差 ,制约了该技术方法的发展 ,且影响了化探技术的信誉。④野外作业不重视地质调查 ,施工质量差 ,初次开展化探工作就急于抓局部异常和矿置异常 ,数据处理和确定异常的方法单一 ,致使化探成果可信度降低。上述影响油气化探技术应用发展的一些问题多是在失控的无序竞争中产生的 ,不应归咎于方法本身。油气化探是有科学依据和发展潜力的技术方法 ,在纠正这些倾向之后 ,必将获得健康、迅速的发展。图 1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油气勘探 勘查阶段 概查 普查 详查 精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化探方法最佳组合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崇禧 汪怀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1-49,共9页
筛选油气化探方法的最佳组合,可以充分发挥化探的优点,本文综合不同介质中能提取的各类油气信息及各种方法指示油气的可靠程度等因素提出最佳组合系统,讨论了其应用特点和组合关系,并举出实例说明其实用意义.
关键词 油气 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化探阶段的划分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崇禧 汪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7-34,共8页
油气化探是分阶段、按步骤进行的,超越化探测量阶段及其所能及的范围是导致该方法未能取得预期勘探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按化探测量的总任务、评价结果及可信度等,将油气化探分为四个阶段,即区域概查阶段、有利地区普查阶段、圈闭... 油气化探是分阶段、按步骤进行的,超越化探测量阶段及其所能及的范围是导致该方法未能取得预期勘探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按化探测量的总任务、评价结果及可信度等,将油气化探分为四个阶段,即区域概查阶段、有利地区普查阶段、圈闭详查阶段及钻井勘探阶段。并以实例说明各测量阶段的油气地质意义及其所提供油气信息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化学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讨论会中的关老总——纪念关士聪院士逝世一周年
4
作者 刘崇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学术讨论会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院士 第一届 纪念 50年代 水化学法 技术人员 普查勘探 地质局 油试验 自组织 研究所 第二届 第三届 主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水文地球化学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克斌 刘崇禧 李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61,共8页
从自流水盆地整体出发,研究了盆地油气成藏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变规律,得出以下新认识:1)盆地内地下水的水平运动,使水化学成分从供水区到排泄区呈现有序变化,为研究油气水之间的关系、揭示油气成藏的分布规律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2)自流水... 从自流水盆地整体出发,研究了盆地油气成藏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变规律,得出以下新认识:1)盆地内地下水的水平运动,使水化学成分从供水区到排泄区呈现有序变化,为研究油气水之间的关系、揭示油气成藏的分布规律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2)自流水盆地内存在2种截然不同的水文地质系统,其变化受控于盆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3)自流水盆地内渗入成因水和沉积成因水的径流特征、驱动能量、水化学成分具有很大差异,对油气的生、运、聚、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二者形成的锋面是不同性质油气聚集的地理分界线;4)与油气有关的浅层水文地球化学效应可分布在自流水盆地的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内,尤其是控油断裂带与生油中心区上方。总体上看,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化学异常的变化特点与分布规律均与油气藏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可用于评价盆地含油气远景,预测油气赋存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动力场 水化学场 水文地球化学效应 油气勘探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探在油气勘查中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程军 赵克斌 +1 位作者 刘崇禧 孙长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基础上的化探技术是用先进仪器设备检测痕量的油气组分,不同级次的异常均具有重现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区域异常可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区带异常指出了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局部异常为评价圈闭或圈闭钻探先... 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基础上的化探技术是用先进仪器设备检测痕量的油气组分,不同级次的异常均具有重现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区域异常可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区带异常指出了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局部异常为评价圈闭或圈闭钻探先后排序提供了依据;矿置异常显示了油气田扩边外缘的方向。井中化探能随钻预测油气层,提供试油层位。文中以实践探例论述了化探的上述功能,指出了当今油气化探存在的混淆勘查阶段、急功近利、忽视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队伍技术力量不足等制约油气化探技术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查 油气组分 异常 勘查阶段 垂向运移 油气化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垂向微运移的证据及特点 被引量:30
7
作者 程军 刘崇禧 +2 位作者 赵克斌 郭旭升 杨志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烃类垂向运移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严格受边界条件控制 ,在地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水文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地下水矿化度的梯度变化及离子组合改变等都因油气垂向微运移所致。油气垂向微运移还使得轻烃组分、芳烃荧光强... 烃类垂向运移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严格受边界条件控制 ,在地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水文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地下水矿化度的梯度变化及离子组合改变等都因油气垂向微运移所致。油气垂向微运移还使得轻烃组分、芳烃荧光强度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从储层到盖层 ,分子量和分子半径小的轻烃相对富集 ,不同波长段的芳烃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另外 ,深部油气藏与地表的甲烷碳同位素值基本一致 ,也说明了油气的确存在垂向微运移。因油气垂向微运移具有阶段性和间歇性等特点 ,所以在化探指标柱状图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学勘探 证据 油气垂向微运移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烃找油法的干扰因素及其校正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崇禧 赵克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40,共8页
吸附烃是油气化探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以实际资料研究了近代生物成因气,沉积物粒度、颜色、碳酸盐含量、有机质丰度及地形-地貌特征等对吸附烃含量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校正,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探 吸附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勘查阶段油气化探异常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崇禧 程军 赵克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2-45,共4页
油气化探工作要遵循先区域后局部、调查比例尺由小到大的原则,在不同的勘查阶段圈定不同级次的异常,逐渐逼近油气藏的空间范围。不同阶段测量精度决定了所发现化探异常的油气地质意义:概查阶段应在盆地背景上圈定区域异常,查明盆地... 油气化探工作要遵循先区域后局部、调查比例尺由小到大的原则,在不同的勘查阶段圈定不同级次的异常,逐渐逼近油气藏的空间范围。不同阶段测量精度决定了所发现化探异常的油气地质意义:概查阶段应在盆地背景上圈定区域异常,查明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普查阶段应在区域背景上圈定区带异常,查明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详查阶段应在地区背景上圈定局部异常,查明圈闭的含油气性;精查阶段应在局部背景上圈定矿置异常,查明油气藏的存在与位置。各级次化探异常之间具有依次控制的关系,前两类化探异常属于宏观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是不甚确切的,后两类异常则反映了油气藏的具体特征。应用不同级次异常的概念,在我国海域和陆地的诸多盆地中进行的化探工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信息和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图4表6参4(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化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其应用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崇禧 程军 赵克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在油气化探迅速发展中,出现了应用效果不好,不重视质量,样品代表性差,油气化探阶段不清,指标应用绝对化及忽视区域地球化学研究等问题。本文作者就正确对待和使用化探技术,认真执行化探规范,加强实验室计量认证和综合研究等提出... 在油气化探迅速发展中,出现了应用效果不好,不重视质量,样品代表性差,油气化探阶段不清,指标应用绝对化及忽视区域地球化学研究等问题。本文作者就正确对待和使用化探技术,认真执行化探规范,加强实验室计量认证和综合研究等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化学物理勘探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化探近几年来的成果与问题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克斌 程军 刘崇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在“八五”科技攻关中,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化探资料,指出以含油气盆地为基本单元研究化探背景值的变化提高了异常的可靠性;建立不同级次化探异常的系统概急是科学地获取油气信息、正确应用化探技术的重要方面;总... 在“八五”科技攻关中,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化探资料,指出以含油气盆地为基本单元研究化探背景值的变化提高了异常的可靠性;建立不同级次化探异常的系统概急是科学地获取油气信息、正确应用化探技术的重要方面;总结了识别天然气的烃类气体特征、光谱参数等6项指标及物化探直接找油气技术;认为井中化探录井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探异常 化探指标 油气化探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武夷岩茶抗氧化活性影响研究
12
作者 许原 吕峰 刘崇禧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5-88,共4页
为探明乳酸菌发酵对武夷岩茶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岩茶中没食子酸(GCG)在乳酸菌发酵前后的变化,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7℃发酵4... 为探明乳酸菌发酵对武夷岩茶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岩茶中没食子酸(GCG)在乳酸菌发酵前后的变化,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7℃发酵48 h,乳酸菌活性最高,其活菌数为2.24×10~9 CFU/mL。当接种量为6.8×10~3 CFU/mL时,岩茶乳酸菌发酵液和岩茶萃取液中GCG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25、0.29 mg/g,表明乳酸菌发酵对岩茶中GCG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岩茶萃取液经乳酸菌发酵后,其清除DPPH·和O_2^-·能力比发酵前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武夷岩茶 没食子酸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