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和强直性脊柱炎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
作者 路仁杰 石文俊 +3 位作者 刘少杨 葛硕 刘广跃 石继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55-2060,共6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研究肠道菌群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获取211种肠道菌群和AS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并选择敏感SNPs进行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研究肠道菌群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获取211种肠道菌群和AS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并选择敏感SNPs进行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加权中值法进行两样本MR分析,OR值评估系肠道菌群与AS的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异质性和多效性检验。结果:IVW分析显示,11种肠道菌群与AS风险存在显著因果关系,其中疣微菌纲(Verrucomicrobiae)、疣微菌目(Verrucomicrobiales)、疣微菌科(Verrucomicrobiaceae)、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丹毒荚膜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霍尔德曼氏菌属(Holdemania)、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对AS风险有正向因果效应,而戴阿利斯特杆菌属(Dialister)、霍华德氏菌属(Howardella)、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对AS风险有负向因果效应。不同方法(MREgger、加权中值法)得到的因果效应估计方向一致,敏感性检验未发现明显水平多效性及异质性。结论:肠道菌群在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肠道菌群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因果关系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