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胶结软岩巷道开挖扰动应力旋转特征及支护对策
1
作者 刘家顺 孙铠洋 +2 位作者 左建平 郑智勇 王来贵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针对西部矿区弱胶结软岩地层巷道围岩自稳能力差、变形大、支护易失效等问题,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围岩主应力旋转特征,提出针对弱胶结软岩巷道的支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开挖... 针对西部矿区弱胶结软岩地层巷道围岩自稳能力差、变形大、支护易失效等问题,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围岩主应力旋转特征,提出针对弱胶结软岩巷道的支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开挖过程中,巷道围岩主应力旋转幅度经历了平稳增长。剧烈扰动和恢复平稳3个阶段。在工作面推进至监测断面时围岩主应力调整最为剧烈,其中顶板和底板最大主应力增加至初始值的1.62倍,帮部增加至初始值的1.35倍;顶板和底板最大主应力倾角/方位角在岩壁处分别为30°/41°和23°/151°。随远离岩壁,最大主应力倾角/方位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在距离巷道岩壁0.68R处倾角/方位角的变化达到峰值11°/5°、14°/176°;帮部最大主应力旋转角度随远离岩壁呈减小的趋势,倾角/方位角由56°/58°变化至初始状态,分别旋转了34°和32°;顶板围岩应力旋转幅度大于底板和帮部。基于巷道开挖扰动应力旋转特征,提出了考虑主应力旋转效应的弱胶结巷道锚杆(索)+金属网的非对称耦合支护技术,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工业试验。现场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耦合支护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有效减小巷道围岩塑性范围,控制弱胶结软岩巷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软岩 巷道 主应力旋转 倾角/方位角 非对称耦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围压下弱胶结软岩分数阶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家顺 周妮 +2 位作者 左建平 郑智勇 金佳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7-2948,共12页
为研究地下硐室开挖卸荷诱发的软岩蠕变损伤特征,以西部矿区弱胶结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GDS HPTAS开展了分级卸围压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卸围压下蠕变特征和蠕变速率特征。基于稳态蠕变速率倒数的方法,确定了弱胶结... 为研究地下硐室开挖卸荷诱发的软岩蠕变损伤特征,以西部矿区弱胶结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GDS HPTAS开展了分级卸围压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卸围压下蠕变特征和蠕变速率特征。基于稳态蠕变速率倒数的方法,确定了弱胶结软岩长期强度和含水率的数学指数函数关系。基于蠕变速率曲线特征提出了一种确定衰减蠕变与等速蠕变分界点t_1和等速蠕变与加速蠕变分界点t_2的新方法。引入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积分算子和负时间指数损伤演化变量,定义了非线性损伤Abel黏壶,建立了一个包括弹性元件、黏弹性损伤元件、黏性元件和非线性黏塑性损伤元件的六元件分数阶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基于试验结果,采用Trust-Region算法进行了模型参数识别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等特点,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开挖卸荷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损伤特性,对保障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软岩 卸围压 分数阶积分 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特性及分数阶蠕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家顺 靖洪文 +3 位作者 孟波 王来贵 张向东 杨建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09-2618,共10页
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表现出显著的蠕变特性,严重威胁矿山开采和边坡安全。利用GDS HPTAS三轴仪开展弱胶结软岩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研究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变形特征、蠕变速率特征及蠕变破坏模式。采用稳态蠕变率-应力曲线拐点... 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表现出显著的蠕变特性,严重威胁矿山开采和边坡安全。利用GDS HPTAS三轴仪开展弱胶结软岩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研究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变形特征、蠕变速率特征及蠕变破坏模式。采用稳态蠕变率-应力曲线拐点法确定了弱胶结软岩长期强度并分析了长期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引入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用Abel黏壶替代Kelvin模型中的黏壶元件,塑性元件替代弹性元件,建立了可以描述加速蠕变的四元件分数阶弱胶结软岩蠕变模型。采用Trust-Region法对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反演分析得到模型参数并分析了模型参数与含水率和加载应力的关系,探讨了含水率和加载应力条件对弱胶结软岩蠕变特征的影响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说明四元件分数阶蠕变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全过程蠕变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软岩 分数阶微积分 蠕变模型 长期强度 GDS HPTAS三轴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堆积体物性参数测试及冲击荷载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4
作者 于洋洋 赵士忠 +3 位作者 田洪雷 王洋 郑智勇 刘家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6期20-23,共4页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突发的特性和强大的冲击力对工程建设和人类生活构成巨大威胁。该研究主要针对泥石流堆积物材料参数及其冲击力特性进行深入探讨,对泥石流堆积物进行系列的冲击荷载试验。通过控制泥石流堆积物的物理参数...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突发的特性和强大的冲击力对工程建设和人类生活构成巨大威胁。该研究主要针对泥石流堆积物材料参数及其冲击力特性进行深入探讨,对泥石流堆积物进行系列的冲击荷载试验。通过控制泥石流堆积物的物理参数,如颗粒级配、密度和含水量,探究这些参数对冲击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石流堆积物的冲击荷载大小与其物理参数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泥石流堆积物冲击荷载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工程实践中的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冲击荷载 试验研究 动力响应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应力轴旋转下K_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孔压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家顺 张向东 +2 位作者 孙嘉宝 杨建军 方天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87-2794,2804,共9页
主应力旋转将加速孔压和塑性应变的累积,影响土体的力学特性。为研究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K_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孔压和变形的影响,利用GDS-HCA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应力路径的K_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和循环扭剪试验,研究了主... 主应力旋转将加速孔压和塑性应变的累积,影响土体的力学特性。为研究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K_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孔压和变形的影响,利用GDS-HCA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应力路径的K_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和循环扭剪试验,研究了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K_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累积塑性应变、孔压等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剪应力幅值、心形应力路径所包围的面积、循环偏应力幅值等均随循环剪应力比和循环动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试样未发生破坏时,K_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的孔压比随着振动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当试样发生破坏时,孔隙压力迅速消散,孔压比急剧下降。循环扭剪试验时试件产生的轴向累积塑性应变始终大于循环三轴试验产生的累积塑性应变,说明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会加速试件轴向应变的累积。试件的累积塑性应变随循环剪应力比和循环动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循环动应力比越大时,主应力轴旋转造成的轴向累积塑性应变差异越显著。在Monismith幂次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条件时K_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累积塑性应变方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轴旋转 K0固结饱和粉质黏土 循环扭剪试验 孔压比 轴向累积塑性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渐近状态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家顺 王来贵 +2 位作者 张向东 杨建军 孙嘉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491,共7页
为研究排水边界条件对饱和黏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利用GDS-DYNTTS动三轴仪开展了饱和黏土的不排水试验和自由排水试验。采用控制体应变与轴向应变增量比ξ的方法进行了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的强度特性试验,从孔隙水压力、p’-q平面的有... 为研究排水边界条件对饱和黏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利用GDS-DYNTTS动三轴仪开展了饱和黏土的不排水试验和自由排水试验。采用控制体应变与轴向应变增量比ξ的方法进行了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的强度特性试验,从孔隙水压力、p’-q平面的有效应力路径和渐近状态特性等方面研究了排水边界条件对饱和黏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渐近状态特性和剪胀特性,将应变增量比x引入应力路径本构模型,建立了饱和黏土渐近状态本构方程。通过与孔压、有效应力路径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饱和黏土的应变增量比ξ应小于0.3;排水条件影响正常固结黏土剪胀性的发挥程度、有效应力路径以及土的抗剪强度大小。随着应变增量比ξ的增大,饱和黏土的孔隙水压和有效应力比减小而强度增大。试验后期,饱和黏土试样长期处于临界状态,改变排水条件可抑制或加速土体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饱和黏土 部分排水 应变增量比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江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家顺 张升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7,共3页
介绍了江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模式与相关做法,林业与金融部门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相关政策性文件,建立了银林合作机制。其抵押贷款的具体操作办法:明确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物,科学确定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完善林权抵押贷款配... 介绍了江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模式与相关做法,林业与金融部门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相关政策性文件,建立了银林合作机制。其抵押贷款的具体操作办法:明确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物,科学确定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完善林权抵押贷款配套改革。农信社在林权抵押贷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林权抵押 信用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林生产双重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家顺 贾庆文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2-55,共4页
一、我国营林生产经济补偿的基本估计改革以前,我国营林生产经济补偿的基本特征是行政性作业费用的非完全补偿。这种补偿机制虽然对营林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着补偿渠道单一、补偿内容不完整、反馈调节机制不灵活、补偿资金... 一、我国营林生产经济补偿的基本估计改革以前,我国营林生产经济补偿的基本特征是行政性作业费用的非完全补偿。这种补偿机制虽然对营林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着补偿渠道单一、补偿内容不完整、反馈调节机制不灵活、补偿资金无偿使用等弊端。1.行政性补偿。从补偿环节、补偿标准、补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产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业产业政策调整思路及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家顺 蒋敏元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29,共5页
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林业产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为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林业产业政策还存在着系统性、稳定性和激励性弱的问题,需要进行政策调整。提出... 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林业产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为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林业产业政策还存在着系统性、稳定性和激励性弱的问题,需要进行政策调整。提出了新时期林业产业政策调整的总体思路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公益林建设投入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理顺木材收入分配关系、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产业政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森林工业集团的探索及启示
10
作者 刘家顺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20,共7页
吉林森工集团是我国东北国有林区组建的第一个森林工业集团,该集团运行4年来,效果明显,效益显著。他们的经验是:合理定位,确定发展战略;抓大放小,强化资本经营;减员增效,实施转岗工程;立体开发,调整产业结构,等等。给其它森工企业树立... 吉林森工集团是我国东北国有林区组建的第一个森林工业集团,该集团运行4年来,效果明显,效益显著。他们的经验是:合理定位,确定发展战略;抓大放小,强化资本经营;减员增效,实施转岗工程;立体开发,调整产业结构,等等。给其它森工企业树立了典型,并带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业 林业 森林工业集团 中国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弧段内孔斜齿的制造技术研究
11
作者 刘家顺 彭熙熙 李松林 《东方汽轮机》 2014年第2期38-40,50,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弧段内孔带多斜齿零件的加工方法,对该零件斜齿的制造难点及创新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及总结。
关键词 斜齿 铣削 成型刀具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孙闯 张建俊 +1 位作者 刘家顺 王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8-72,共5页
为直观了解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壁后注浆压力对土体变形的影响,分析盾构隧道注浆压力大小对管片上浮的影响,保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注浆压力,控制地表变形量。采用FLAC3D软件对上海某越江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注浆压... 为直观了解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壁后注浆压力对土体变形的影响,分析盾构隧道注浆压力大小对管片上浮的影响,保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注浆压力,控制地表变形量。采用FLAC3D软件对上海某越江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注浆压力对管片上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注浆压力及不同分布形式情况下,土体受扰动程度差异较大;当注浆浆液充填等待层后,随着注浆浆液逐渐硬化,盾构隧道管片会逐渐形成上浮趋势,上浮量与注浆压力有关,当注浆压力控制在0.2~0.3MPa时,地表变形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施工中应该值得注意。同时也为今后的盾构隧道数值模拟与现场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注浆 土体 数值模拟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改良风积砂负温动力性能与流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向东 李军 +3 位作者 孙琦 易富 刘家顺 曲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95-4403,4412,共10页
为研究水泥掺量对风积砂改良效果影响及不同负温、频率下的改良风积砂动力特征,开展了单轴、动力循环加载和蠕变试验。通过单轴试验获得了不同水泥掺量的改良风积砂7、28 d单轴抗压强度,并结合冻胀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确定了最优水泥掺量;... 为研究水泥掺量对风积砂改良效果影响及不同负温、频率下的改良风积砂动力特征,开展了单轴、动力循环加载和蠕变试验。通过单轴试验获得了不同水泥掺量的改良风积砂7、28 d单轴抗压强度,并结合冻胀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确定了最优水泥掺量;通过动力循环试验测定了不同次数的滞回曲线,确定了改良风积砂动弹性模量衰减、动损伤和阻尼比的演化规律;通过流变试验确定了能够描述滞回曲线流变特征的西原模型参数,建立了屈服前后滞回曲线的演化方程,并给出了每个循环内的时间划分标准。研究发现:(1)电镜观测显示水泥在风积砂颗粒间形成絮状连接结构,增加颗粒间的黏结强度,有效抑制动力损伤发展;(2)负指数模型可以描述改良风积砂动弹性模量衰减特征,阻尼比随加载次数增加逐渐变大,最终趋于某一定值,掺入水泥可以有效控制阻尼比发展;(3)提出了考虑围压影响的改进西原模型,根据实际加载特征建立了滞回曲线的加载方程,最小二乘原理可以对流变参数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改良风积砂 动力特征 动力损伤 西原模型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应变软化模型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孙闯 张向东 刘家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54-2960,2970,共8页
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及量化GSI围岩评级系统,分析岩体强度弱化行为,总结出确定岩体峰值及峰后强度参数的方法,提出应变软化模型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以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为工具,采用收敛-约束法对深埋大断面隧道支护结构及围岩稳定性... 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及量化GSI围岩评级系统,分析岩体强度弱化行为,总结出确定岩体峰值及峰后强度参数的方法,提出应变软化模型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以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为工具,采用收敛-约束法对深埋大断面隧道支护结构及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出支护结构安全系数。通过分析得出:随着围岩应力释放,岩体软化参数随之减小,岩体强度弱化行为突出;高地质强度GSI指标(GSI=75)的岩体虽然强度弱化程度较大,但围岩的变形量仍然较小,而低GSI指标(GSI=25)的岩体表现出了理想弹塑性行为;提出的简化Hoek-Brown应变软化模型适合应用于隧道中岩质相近区段围岩的研究;采用收敛-约束法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为隧道工程的初期支护优化设计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强度准则 地质强度指标 应变软化 收敛-约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分析的微震P波和S波到时联合拾取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贾宝新 李峰 +2 位作者 周琳力 王帅 刘家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3-1265,共13页
微震信号到时的精确拾取是震源定位的重要前提,准确获取微震信号P波、S波到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基于时频分析原理与到时拾取原理,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的下山比较法。该方法的时频分析原理通过语谱图、功率密度谱图、连续两次FIR带通滤... 微震信号到时的精确拾取是震源定位的重要前提,准确获取微震信号P波、S波到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基于时频分析原理与到时拾取原理,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的下山比较法。该方法的时频分析原理通过语谱图、功率密度谱图、连续两次FIR带通滤波获取了背景噪声的位置和规律、P波和S波初至前后微震信号的频率、振幅、能量变化以及光滑且利于迭代平均值比较的波形。该方法的到时拾取原理通过将全子波振幅的数学期望设置为阈值,并遵循P波和S波功率大小、到达先后、波形重叠三大关系迭代比较微震信号子波振幅,从而获得P波精确到时和S波峰值到时。利用模型试验比较了该方法较改进长短时窗(STA/LTA)方法的优越性,并在工程实例中获得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比改进STA/LTA方法,前者可同时拾取P波精确到时与S波峰值到时而后者只能拾取P波精确到时,前者P波平均时差、标准差分别为后者的6.18‰、3.98‰,前者单次拾取所需平均计算时间、标准差分别为后者的43.99%、10.54%,前者到时拾取失败比例为0,而后者为1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FIR带通滤波 P波S波到时拾取 TFA-DC方法 改进STA/LT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开切眼安全监控与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向东 张哲诚 +2 位作者 范世兴 张明星 刘家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5,共7页
为解决大断面煤巷锚杆(索)支护存在的困难,以白羊岭煤矿101开切眼围岩控制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大断面破碎围岩顶板开切眼支护优化设计与安全监控研究,对锚杆(索)支护理论及巷道的失稳机理进行分析研究。针对101开切眼大跨度、... 为解决大断面煤巷锚杆(索)支护存在的困难,以白羊岭煤矿101开切眼围岩控制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大断面破碎围岩顶板开切眼支护优化设计与安全监控研究,对锚杆(索)支护理论及巷道的失稳机理进行分析研究。针对101开切眼大跨度、大断面矩形巷道的特点,采用动态信息设计方法,分析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制定101开切眼支护方案。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 ANSYS 对开切眼顶帮部在不同锚杆(索)间距、长度、单体支柱个数等支护参数条件下的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并对比支护前后巷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01开切眼的合理支护方式为顶板采用锚杆(索)联合支护,锚杆间排距800 mm ×800 mm,锚杆长度为2.0 m,单体液压支柱3根/排。在同类条件下,采用高强度锚杆(索)支护的煤巷,在回采期间的围岩变形量比采用普通锚杆支护少21.3%~42.5%;巷道围岩移近总量比锚喷网支护减少25.6%~43.0%,巷道支护效果收益明显。上述研究成果对大跨度、大断面破碎围岩顶板开切眼支护优化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煤巷支护 围岩控制 支护方案 数值模拟分析 开切眼 白羊岭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向东 范世兴 +1 位作者 张学磊 刘家顺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7,共7页
以盖州北海渔民回迁楼工程为依托,选取其中的C14号楼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两根试桩进行现场静载试验,并获得了Q-S曲线、侧摩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桩身轴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及桩土接触面相对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然后根据现场勘查资料及有限元... 以盖州北海渔民回迁楼工程为依托,选取其中的C14号楼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两根试桩进行现场静载试验,并获得了Q-S曲线、侧摩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桩身轴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及桩土接触面相对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然后根据现场勘查资料及有限元参数选取的经验值建立单桩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单桩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拟数据及实测数据利用MATLAB绘制了各项主要承载特性的对比曲线,一方面验证模型及参数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研究桩长对单桩各项主要承载特性的影响.最后利用单桩验证过的模型及参数建立群桩模型,分析群桩的各项主要承载特性与桩长及桩间距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承载特性 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助推兵团走上生态与民生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3团、71团林业改革调研报告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蕾 苗启华 +4 位作者 齐联 陈谦 刘家顺 赖煜 刘霞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共3页
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3团、71团林业改革的调研,分析了兵团林业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历史背景,总结了其主要做法和成效,并得出了3个方面的启示,即: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共同发展是林业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改革是重新调整生产要素的... 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3团、71团林业改革的调研,分析了兵团林业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历史背景,总结了其主要做法和成效,并得出了3个方面的启示,即: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共同发展是林业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改革是重新调整生产要素的重要举措,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系统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林业改革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岩层全空间“类双曲面”立体移动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左建平 李颖 +3 位作者 李宏杰 于美鲁 吴作启 刘家顺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于大量现场调研及岩层移动内外“类双曲线”移动模型分析,本文对哈拉沟煤矿厚松散岩层煤层开挖展开了物理相似模型试验,验证了内外“类双曲线”整体移动模型的有效性;将其推广到三维空间,提出采动岩层全空间“类双曲面”立体移动模型... 基于大量现场调研及岩层移动内外“类双曲线”移动模型分析,本文对哈拉沟煤矿厚松散岩层煤层开挖展开了物理相似模型试验,验证了内外“类双曲线”整体移动模型的有效性;将其推广到三维空间,提出采动岩层全空间“类双曲面”立体移动模型。该模型包含“类单叶”、“类双叶”两类双曲面,能近似描述不同岩性条件下全空间采动岩层立体移动与地表沉陷特征。“类单叶双曲面”模型为空间岩层水平移动边界模型,隐含于厚松散层覆岩内部;“类双叶双曲面”模型为空间地表沉降与覆岩裂隙拱、冒落拱垂向移动边界模型,均在主关键层近似关于“原点”对称,具体表现为采掘扰动下地表沉陷及采场围岩拱形垮落等外部形态。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型试验及3DEC数值模拟,本文建立并验证了厚松散层近水平煤层开采条件下空间采动岩层立体移动与地表沉陷“类双曲面”模型。同时,分析了共渐近锥面“类双曲面”模型的构成条件、影响因素及整体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薄基岩厚松散层近水平煤层开采条件下,“类双曲面”理论模型与3DEC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采动空间覆岩运移和地表沉降呈“类双曲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破断与移动 地表沉降 类双曲面 立体移动模型 相似模型试验 3D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建筑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向东 范世兴 +1 位作者 张晨光 刘家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研究城市高大建筑和市政设施等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以沈阳金融中心大厦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周边建筑荷载对在建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现场监测,研究基坑水平和竖直位移变化规律,验证支护结构的有效性;利用大... 为研究城市高大建筑和市政设施等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以沈阳金融中心大厦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周边建筑荷载对在建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现场监测,研究基坑水平和竖直位移变化规律,验证支护结构的有效性;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为计算工具对基坑进行多次数值模拟,得到建筑物作用力、建筑距离等作用的改变与支护结构变形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基坑周边存在建筑物时,基坑变形量明显加大;随着基坑周边建筑物作用力的增大,基坑变形量呈线性增加;在2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建筑距离对基坑的影响呈幂级数增加,建筑物"细高"时对基坑的影响较大,"矮胖"时较小。上述研究成果对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建筑 深基坑 支护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