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现的陈大悲广播剧理论与创作
1
作者 刘家思 刘璨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8,共9页
陈大悲是中国广播剧文学重要的开创者,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广播剧文学的开创者。他率先在中国倡导广播剧运动,发表了一批广播剧理论文章,阐述了广播剧文学的文体特征、创作要求与演播技巧,推动了中国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开拓性的... 陈大悲是中国广播剧文学重要的开创者,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广播剧文学的开创者。他率先在中国倡导广播剧运动,发表了一批广播剧理论文章,阐述了广播剧文学的文体特征、创作要求与演播技巧,推动了中国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开拓性的价值。其创作的《双十节之夜》《一二八之夜》是中国现代广播剧文学的重要作品,也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广播剧的代表作。他将世俗化表现与国家宏大叙事统一起来,揭露了日寇的侵略暴行,批判封建落后的社会现象,对抗日战争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具有比较丰富的审美意蕴。他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进行生动的人物描写,以形象的声音表现来创造浓郁的戏剧气氛,使政治性与审美性和谐地统一起来,显示了鲜明的审美特征。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无论是对于深入研究陈大悲,还是对于研究中国广播剧文学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广播剧文学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剧研究 陈大悲 抗战文艺 广播剧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史笔调与现实讽喻——论鲁迅小说《理水》的大禹原型及其思想指向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家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26,共12页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神之魂,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型。鲁迅自小接受大禹文化的影响,承传和张扬着大禹精神,在创作上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大禹文化原型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小说《理水》中。鲁迅从历史取材,以大禹治水...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神之魂,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型。鲁迅自小接受大禹文化的影响,承传和张扬着大禹精神,在创作上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大禹文化原型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小说《理水》中。鲁迅从历史取材,以大禹治水来镜照现实的荒诞,以历史来影射现实,对英雄的大禹予以张扬和歌颂,对民族国家革除现实弊端和摆脱生存危机,进行了积极探索,其隐喻意义是非常突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文化 鲁迅小说 文化原型 指向 讽喻 笔调 正史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开《阿Q正传》的新窗口--论邹七嫂形象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家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51,共11页
小说是一种符号艺术,是关于人物的符号化的艺术书写,它通过对人物的生命状态和命运历程的描写隐喻式地反映生活,表现思想。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意向性符号。《阿Q正传》作为现代中国小说中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它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它构... 小说是一种符号艺术,是关于人物的符号化的艺术书写,它通过对人物的生命状态和命运历程的描写隐喻式地反映生活,表现思想。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意向性符号。《阿Q正传》作为现代中国小说中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它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这是通过人物形象塑造的符号化处理完成的。小说通过阿Q这个艺术典型的创造,符号化地深刻揭示了国人普遍存在的性格缺陷与精神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 《阿Q正传》 窗口 中国小说 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典型 符号化 生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的唯物史观和强烈的文化自信——论鲁迅对大禹文化的信仰及其对大禹精神的传播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家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29,共11页
大禹是历史人物,不仅有口述的传说,还有文献记载,且被考古学成果所证实。因为这三个历史叙述的话语系统互相印证,因此大禹作为中华民族远古历史人物的客观存在不容置疑。^(①)随着历史的演进,大禹文化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原型,... 大禹是历史人物,不仅有口述的传说,还有文献记载,且被考古学成果所证实。因为这三个历史叙述的话语系统互相印证,因此大禹作为中华民族远古历史人物的客观存在不容置疑。^(①)随着历史的演进,大禹文化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原型,沉潜在民族主体意识和心理的深层,成为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内在精神,不断被传承和光大。鲁迅是现代中国的"民族脊梁",他对大禹十分敬仰,大禹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使他自觉地去传扬大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原型 文化自信 大禹文化 话语系统 历史叙述 民族脊梁 论鲁迅 大禹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剧场性概念的偏失与辩正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家思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4期150-157,共8页
中外学术界关于剧场性的概念主要有十种,本文对各自的得失进行了分析和辩正,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戏剧理论 剧场性 辩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禹治水统摄下的女娲—涂山氏原型的融合与变形——论小说《补天》的文本症候、文化原型及其思想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家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4,共11页
大禹原型影响鲁迅创作是多种形态的。除了《理水》是直接取材于大禹治水故事之外①,还有一些作品也或强或弱、若隐若现地受到了大禹文化原型的影响。如《药》写于1919年4月,作品中被杀的夏瑜是以秋瑾为原型的,表现了革命者与民众的疏离... 大禹原型影响鲁迅创作是多种形态的。除了《理水》是直接取材于大禹治水故事之外①,还有一些作品也或强或弱、若隐若现地受到了大禹文化原型的影响。如《药》写于1919年4月,作品中被杀的夏瑜是以秋瑾为原型的,表现了革命者与民众的疏离,但这个人物形象隐隐约约透露出大禹原型的影响。夏瑜,夏禹也,是大禹的转换与变形。夏瑜与世俗大众的隔阂,与《理水》描写的大禹治水时遭遇的环境是一致的;夏瑜为革命牺牲的精神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公的精神是一致的。自然,大禹文化原型在这里的影响还是隐约的。相对而言,《补天》接受了大禹文化原型的影响则明显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性 《补天》 涂山氏 大禹治水 思想意蕴 文化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广播剧《“七·二八”的那一天》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家思 刘璨 《影剧新作》 2017年第1期140-146,共7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寇侵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当时国民党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所以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大片领土。毛泽东指出:'从参战的成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寇侵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当时国民党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所以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大片领土。毛泽东指出:'从参战的成份说来则是片面的,因为抗战还只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是人民的抗战。几个月来许多土地的丧失,许多军队的失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剧 夏衍 文体特征 《“七·二八”的那一天》 剧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体验与诗性描写——评郭保林的《阅读大西北》
8
作者 刘家思 黄志刚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诗性 生命体验 性描写 散文史 雄浑 真挚 苦难 阅读 西北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石凌鹤的抗战广播剧《烈妇》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家思 《影剧新作》 2014年第2期51-55,共5页
《烈妇》是石凌鹤广播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广播剧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剧暴露了汉奸的丑恶嘴脸,表现了中国人民惩处汉奸、坚决抗日的鲜明主题,讴歌了大义灭亲的爱国行动,构思精巧,冲突激烈,剧场性很强。同时,该剧塑造了栩栩如生的... 《烈妇》是石凌鹤广播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广播剧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剧暴露了汉奸的丑恶嘴脸,表现了中国人民惩处汉奸、坚决抗日的鲜明主题,讴歌了大义灭亲的爱国行动,构思精巧,冲突激烈,剧场性很强。同时,该剧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也充分地显示了广播剧的文体特征,显示了广播剧成熟的艺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戏剧 广播剧 石凌鹤 《烈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金枝1920年代的一个笔名及其作品考论
10
作者 刘家思 潘怡萱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58,共6页
枝荣是魏金枝1921年6月开始使用的笔名,是用他的现名魏金枝和原名魏义荣的最后一个字合成的名字。他最早用这个笔名发表《批评〈超人〉》《读茵梦湖》和《沉沦中底〈沉沦〉》3篇评论,接着用这个笔名发表《诞日》和《琴弦》两首诗歌,然... 枝荣是魏金枝1921年6月开始使用的笔名,是用他的现名魏金枝和原名魏义荣的最后一个字合成的名字。他最早用这个笔名发表《批评〈超人〉》《读茵梦湖》和《沉沦中底〈沉沦〉》3篇评论,接着用这个笔名发表《诞日》和《琴弦》两首诗歌,然后又用这个笔名发表连载译文《什么是恋爱?》。这个笔名显示了魏金枝取笔名时“要与自己有点联系”的基本原则。而这些文章的发现,不仅显示了魏金枝当时的人生境况和心灵史,也显示了魏金枝早期的创作立场、艺术取向与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金枝 笔名 枝荣 散佚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感性与学术理性的润化和融通——论刘跃进散文创作的艺术策略
11
作者 刘家思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近些年,著名学者刘跃进先生创作了一批散文,或追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或回忆恩师前辈的往事,或围绕学术问题展开言说,打造了学者散文的独特风景,受到读者广泛的青睐。这得益于他采取的独特的艺术策略:一是在叙述中凸显“微场景”;二是对真... 近些年,著名学者刘跃进先生创作了一批散文,或追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或回忆恩师前辈的往事,或围绕学术问题展开言说,打造了学者散文的独特风景,受到读者广泛的青睐。这得益于他采取的独特的艺术策略:一是在叙述中凸显“微场景”;二是对真实人物进行素描式雕像;三是在叙述中突出浮雕式细节。这些策略融入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深刻的人生体验,形成了文学的活性,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研究 学者散文 刘跃进 艺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的应修人五篇诗文考论
12
作者 刘家思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4,39,共6页
本文对新发现的应修人五篇诗文作了简要的考论。一是《戏赠柏年》《贺柏年》《赠翁华锋》三首旧诗,表明应修人新诗创作的旧诗起点,显示了其诗歌创作基本的艺术追求。二是白话译诗(Belegaj Montoj(美丽的山岭——加塔洛尼民歌)》具有浓... 本文对新发现的应修人五篇诗文作了简要的考论。一是《戏赠柏年》《贺柏年》《赠翁华锋》三首旧诗,表明应修人新诗创作的旧诗起点,显示了其诗歌创作基本的艺术追求。二是白话译诗(Belegaj Montoj(美丽的山岭——加塔洛尼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歌风味,显示了其外语运用能力与白话新诗的艺术特征。三是杂文《为教育界进言》,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他的杂文艺术和人生业绩,对他的社会责任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诗文的发现,进一步展现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和宏阔的视野,也透露出了他的文学与思想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作品研究 应修人 散佚之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剧场性看曹禺戏剧文体的范式意义
13
作者 刘家思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4期81-89,共9页
曹禺创造了一种以舞台演出为最高目标的戏剧文学。他坚持文学性与剧场性并举,且始终将剧场性放在首位,使戏剧文本既具有文学的张力,又具有剧场的引力,既可读又可演,从而打造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久演不衰的风景。曹禺这种既可读又可演的戏... 曹禺创造了一种以舞台演出为最高目标的戏剧文学。他坚持文学性与剧场性并举,且始终将剧场性放在首位,使戏剧文本既具有文学的张力,又具有剧场的引力,既可读又可演,从而打造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久演不衰的风景。曹禺这种既可读又可演的戏剧,以其雅俗兼备的审美定位、悲喜交织的审美形态、诗化戏剧的审美取向,显示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文体特征,树立了中国话剧的发展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研究 曹禺戏剧 文体特征 剧场性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望与期盼——对21世纪曹禺研究的思考
14
作者 刘家思 《宜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8-43,61,共7页
在回顾 2 0世纪研究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 2 1世纪曹禺研究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思考。一是要解放思想 ,树立五种新观念。二是要更新研究手段和方法 ,既要创立自己的研究方法 ,又要借用世界先进的文艺批评方法 ,更要采用现代先进的研究手... 在回顾 2 0世纪研究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 2 1世纪曹禺研究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思考。一是要解放思想 ,树立五种新观念。二是要更新研究手段和方法 ,既要创立自己的研究方法 ,又要借用世界先进的文艺批评方法 ,更要采用现代先进的研究手段。三是要端正学风 ,必须制止五种不良风气 ,扎扎实实 ,严谨治学 ,从四个方面提高学术品格与境界。四是要开阔视野 ,拓展领域 ,从“剧场性”等多方面多维度多视点地去开拓和深化研究工作。这样 ,曹禺研究在新世纪必将出现奇峰异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研究 21世纪 观念 方法 学风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五个一工程”戏剧研究
15
作者 刘家思 《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1-77,共7页
江西“五个一工程”戏剧是全国“五个一工程”戏剧的代表。从外部营造出精品的环境 ,从内部打足出精品的功力 ,建立团体作战的创作机制和模式 ,确保了江西“五个一工程”戏剧艺术的高起点。新颖而独特的题材处理 ,真实而深刻的人物描写 ... 江西“五个一工程”戏剧是全国“五个一工程”戏剧的代表。从外部营造出精品的环境 ,从内部打足出精品的功力 ,建立团体作战的创作机制和模式 ,确保了江西“五个一工程”戏剧艺术的高起点。新颖而独特的题材处理 ,真实而深刻的人物描写 ,紧张而激烈的冲突营造 ,鲜活而抒情的语言运作 ,多向而深邃的思想开掘 ,强劲而诱人的剧场性预设 ,是其创作成就的突出表现。但史诗性欠缺 ,思想功力欠缺 ,生命冲动不足 ,艺术底气不足 ,创作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今后必须努力克服这些不足 ,发挥自身优势 ,政府、剧团、创编人员都必须摒弃急功近利思想 ,锐意创新 ,与时俱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一工程” 江西戏剧创作 机制与模式 创作成就与不足 发展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对魏金枝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桂萍 刘家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7,共9页
一个作家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者的影响程度,往往能够湿示出他的经典程度。它对于后来者的影响越深,接受者越多,其经典性地位也就越高。反过来说,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其创作都可以在文学史上找到其艺术上的来龙去脉,一个作家... 一个作家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者的影响程度,往往能够湿示出他的经典程度。它对于后来者的影响越深,接受者越多,其经典性地位也就越高。反过来说,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其创作都可以在文学史上找到其艺术上的来龙去脉,一个作家吸收的艺术营养越丰富、越纯正,其艺术创造力就会大大增强,其文学成就必然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艺术创造力 鲁迅 文学成就 文学创作者 作家 接受者 经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凄冷与新鲜——刘忠诚的小说创作印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萍涛 卢学英 刘家思 《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8-71,共4页
刘忠诚的小说突出的印象是凄冷与新鲜。他在创作中着力关注的是人性的弱点与负极所造成的种种人生苦难。这种人性的负极是由权力的追逐者、金钱的狂逐者、自我的迷恋者和灰色的无持者表现出来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性对人性的善恶与... 刘忠诚的小说突出的印象是凄冷与新鲜。他在创作中着力关注的是人性的弱点与负极所造成的种种人生苦难。这种人性的负极是由权力的追逐者、金钱的狂逐者、自我的迷恋者和灰色的无持者表现出来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性对人性的善恶与优劣的支配和主导作用以及人性与苦难的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在他的创作中 ,情绪感觉成为小说的中心 ,讲究叙事的密度与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忠诚 小说创作 艺术特征 凄冷 新鲜 叙事密度 叙事活性 叙事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校园戏剧教育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璨 刘家思 《影剧新作》 201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本文以浙江省为对象,对中国当下的校园戏剧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下的中国校园戏剧教育,秉承了历史传统,较好地发挥了培养人才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还存在着高校管理不健全、师资队伍薄弱、教育实践活动不理... 本文以浙江省为对象,对中国当下的校园戏剧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下的中国校园戏剧教育,秉承了历史传统,较好地发挥了培养人才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还存在着高校管理不健全、师资队伍薄弱、教育实践活动不理想、评价机制不健全和忽视经典等制约其发展的五个重要问题,并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层级式教育和建立专业化的评价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具体对策,以推动中国校园戏剧教育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释放出培养人才的艺术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教育 校园戏剧 中国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区域文化融合对袁雪芬领军改革越剧的影响
19
作者 刘桂萍 刘家思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8期16-18,共3页
从吴越视角对袁雪芬改革越剧展开研究,发现越文化的自强不息,吴越文化的兼收,吴越文化的刚柔相济都对袁雪芬越剧改革和创新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越剧改革研究探讨,挖掘越剧文化的血脉渊源,进而透视越剧发展演变的历史状况,区域文化的... 从吴越视角对袁雪芬改革越剧展开研究,发现越文化的自强不息,吴越文化的兼收,吴越文化的刚柔相济都对袁雪芬越剧改革和创新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越剧改革研究探讨,挖掘越剧文化的血脉渊源,进而透视越剧发展演变的历史状况,区域文化的融合对越剧发展创新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文化 区域文化 袁雪芬 越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生命与精神——论晓风长篇小说《湖山之间》的思想蕴含
20
作者 刘璨 刘家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4期204-210,共7页
小说《湖山之间》既表现高校内部的复杂生活,又展示校外广阔的社会生活,承传了“五四”文学和198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的创作传统,思想意蕴非常丰富。小说描写融入了作者强烈的生命体验和终极关怀,深刻地表现了个体生命中爱与崇高、爱与宽... 小说《湖山之间》既表现高校内部的复杂生活,又展示校外广阔的社会生活,承传了“五四”文学和198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的创作传统,思想意蕴非常丰富。小说描写融入了作者强烈的生命体验和终极关怀,深刻地表现了个体生命中爱与崇高、爱与宽容、爱与奉献以及自强自立、独立自主、自信自尊的重要意义,赋予作品很强的哲学意蕴。小说具有很强的正能量,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风 《湖山之间》 思想蕴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