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瘤胃中半胱胺的稳定性及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宗柱 王金宝 +3 位作者 徐德武 宋聚彪 宋现君 韩正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13-516,共4页
在人工瘤胃中半胱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培养24h后,可检测到初始浓度的74.3%。实验还发现,实验组的总脱氢酶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NH3-N浓度降低28.69%(P<0.01),MCP浓度提高9.07%(P<0.01... 在人工瘤胃中半胱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培养24h后,可检测到初始浓度的74.3%。实验还发现,实验组的总脱氢酶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NH3-N浓度降低28.69%(P<0.01),MCP浓度提高9.07%(P<0.01),TVFA浓度较对照升高25.56%(P<0.05),同时,乙酸比例升高,丙酸比例降低。结果表明半胱胺可影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及其区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 稳定性 瘤胃发酵 人工瘤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胺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宗柱 沈延法 韩正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2-219,共8页
十二指肠灌注半胱胺后,4头湖羊平均日采食显(以DM计)虽无显著性变化,而由复胃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流量则增加15.81%(P<0.05);食糜TN流量由18.34±0.42g/d提高到21.34±0.58g/d... 十二指肠灌注半胱胺后,4头湖羊平均日采食显(以DM计)虽无显著性变化,而由复胃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流量则增加15.81%(P<0.05);食糜TN流量由18.34±0.42g/d提高到21.34±0.58g/d(P<0.01),其中MCP-N及表现过瘤胃蛋白氮(BPN)分别提高28.57%(p<0.05)和14.44%(P<0.05),瘤胃液总脱氢酶活力平均提高21.15%(P<0.025),NH3-N浓度下降30.41%(P<0.01),TVFA浓度无显著性变化,而丙酸比例显著下降。复胃MCP合成效率由9.41±0.50g.MCP/100g·OMD升高到11.71±0.48g·MCP/100g·OMD(P<0.01)。整体TN、DM及OM表观消化率分别由60.89±1.79%、56.27±1.97%和58.19±1.86%升高到73.21±1.61%(P<0.05)’61.54±1.47%(P<0.01)和63.71±1.65%(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两期间无显著性变化。血液尿素氮浓度降低35.65%(P<0.01)。实验结果表明,湖羊十二指肠灌注半胱胺后,瘤胃发酵得到改善,肠道的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 绵羊 消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虾饲料中维生素C的添加和保护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宗柱 王勇 +1 位作者 张培军 刘德泽 《水产科技情报》 1997年第1期10-12,共3页
综述了鱼虾正常生长发育对维生素 C 的需求,鱼虾的维生素 C 缺乏症以及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C 的保护方法和效果。
关键词 饲料 维生素C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胺引起绵羊外周血液β-内啡肽和几种主要代谢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66
4
作者 韩正康 刘宗柱 沈延法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198,共6页
在4头装置长久性胃肠道瘘管和临时性颈静脉血管插管公绵羊研究表明,经十二指肠瘘管灌注半胱胺(80mg/kg体重)后5d内外周血液的血浆SS浓度降低33.68%(233.1±4.4pg/ml对154.6±+5.2... 在4头装置长久性胃肠道瘘管和临时性颈静脉血管插管公绵羊研究表明,经十二指肠瘘管灌注半胱胺(80mg/kg体重)后5d内外周血液的血浆SS浓度降低33.68%(233.1±4.4pg/ml对154.6±+5.2pg/ml,P<0.01);胃泌素水平升高23.9%(P<0.05),GH、胰岛素分别升高124.2%(P<0.01)和144.08%(P<0.01);T3、T4水平分别增加71.8%(p<0.01)和17.55%(P<0.05);β-END水平第3天升高58.11%(57.29±1.69pg/ml对32.44±2.50pg/ml,P<0.01),第5天回落(P<0.m)。本实验证明半胱胺可抑制反刍动物SS水平,使外周血液GH、胃泌素、胰岛素、T_3、T_4和β-END水平均相应升高,提示促进了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 生长抑素 Β-内啡肽 绵羊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I∶C不同途径诱导大菱鲆Mx蛋白基因的转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印庚 毛明光 +4 位作者 刘宗柱 张家松 陈贵平 廖梅杰 曲江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以PolyI∶C(又称聚肌胞)为诱导剂,分别通过腹腔注射、浸泡和投喂3种途径诱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抗病毒蛋白Mx基因的转录,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干扰素下游基因-Mx基因的转录水平来确定该诱导剂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以上... 以PolyI∶C(又称聚肌胞)为诱导剂,分别通过腹腔注射、浸泡和投喂3种途径诱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抗病毒蛋白Mx基因的转录,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干扰素下游基因-Mx基因的转录水平来确定该诱导剂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以上3种途径都能高效诱导Mx蛋白mRNA的转录,均在48h之后达到高峰,其中以浸泡的方式更容易诱导Mx基因转录,且在120h时仍保持较高水平。Mx基因转录的时相变化证明了国产PolyI∶C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抗病毒蛋白Mx的表达,为实际应用中确定用药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实验初步建立了半定量RT-PCR方法,为检测鱼体内干扰素的表达提供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I∶C 大菱鲆 MX蛋白 干扰素诱导剂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金属离子对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配对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毛明光 王印庚 +2 位作者 尹立杰 张家松 刘宗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提高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的配对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度和金属离子对聚肌胞配对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45℃条件下合成的聚肌胞减色效应最强,说明在该温度下聚肌苷酸(Polyinosinic acid,PI)和聚胞苷酸(Poly... 为提高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的配对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度和金属离子对聚肌胞配对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45℃条件下合成的聚肌胞减色效应最强,说明在该温度下聚肌苷酸(Polyinosinic acid,PI)和聚胞苷酸(Polycytidylic acid,PC)配对最紧密;Na+、Ca2+、Mg2+、Mn2+和Zn2+能够增强聚肌胞双链结构的紧密性,当Na+浓度增加到0.085mol/L后,聚肌胞的配对接近饱和;Ca2+、Mg2+、Mn2+和Zn2+对聚肌胞结构的保护效果基本一致,而Cu2+对聚肌胞结构具有明显破坏作用。建议采用45℃合成聚肌胞并添加适当浓度的Na+和Ca2+等增强其结构的紧密性,以避免机体内高活性RNA酶的降解而失去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胞 配对 温度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敏感精油的筛选及与乳化剂组合的抑菌效果研究
7
作者 刘文华 张寒 +5 位作者 赵瑛琦 孙宪法 任慧英 张灿 邹玲 刘宗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63,共6页
为了筛选常见病原菌敏感的精油和乳化剂,首先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12种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然后将筛选出的5种抑菌效果较好的精油与吐温系列乳化剂分别按不同比例互作,测定对上述3种细菌的最小... 为了筛选常见病原菌敏感的精油和乳化剂,首先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12种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然后将筛选出的5种抑菌效果较好的精油与吐温系列乳化剂分别按不同比例互作,测定对上述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后根据MIC结果,测定产气荚膜梭菌在低于精油MIC下的生长曲线以及在MIC下的菌体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肉桂醛对产气荚膜梭菌最敏感,且10%吐温40乳化肉桂醛可显著降低对产气荚膜梭菌的MIC;生长曲线表明1/2、1/4、1/8MIC的肉桂醛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扫描电镜显示肉桂醛作用后的产气荚膜梭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肉桂醛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精油。试验结果为临床防治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的梭菌性肠炎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乳化剂 产气荚膜梭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保护与非蛋白氮缓释技术相结合对利本杂交牛增重的影响
8
作者 孙国强 刘宗柱 李东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蛋白质保护技术 非蛋白氮缓释技术 利本杂交牛 增重 经济效益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在综放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的应用
9
作者 刘宗柱 《煤》 2024年第5期62-64,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放顶煤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顶煤的冒放性,增加顶煤资源的回收量,现场试验对比深孔预裂和水力压裂两种技术方案下裂隙发育情况和顶煤冒落情况,通过钻孔窥视,钻孔裂隙在纵向范围内,水力压裂技术裂隙发育范围是深孔预裂技术的1.... 为进一步提高放顶煤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顶煤的冒放性,增加顶煤资源的回收量,现场试验对比深孔预裂和水力压裂两种技术方案下裂隙发育情况和顶煤冒落情况,通过钻孔窥视,钻孔裂隙在纵向范围内,水力压裂技术裂隙发育范围是深孔预裂技术的1.4倍,在横向范围内,裂隙发育范围可达到7 m.通过现场采空区顶煤冒落实际情况,初采初放期间水力压裂方案可多回收1~2 m顶煤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综放 初采初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生理机能的新认识与最佳维生素营养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婷婷 汪琪 +3 位作者 刘宗柱 曹金党 王秀峰 李桂华 《中国动物保健》 2010年第9期9-10,12,共3页
维生素作为一种常用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养殖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有些人对维生素认识不清。维生素作为机体的营养元素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陶婷婷等在《维生素生理机能的新认识与最佳维生素营养》一文中,解读了早已... 维生素作为一种常用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养殖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有些人对维生素认识不清。维生素作为机体的营养元素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陶婷婷等在《维生素生理机能的新认识与最佳维生素营养》一文中,解读了早已被提出但没有在国内引起足够重视的"动物最佳维生素营养"这一概念,希望读者能从中有所收获,促进安全养殖,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营养 生理机能 动物营养生理 饲料添加剂 营养物质 新陈代谢 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提取液紫外指纹图谱及定量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玲 张宁 刘宗柱 《中国动物保健》 2011年第7期7-9,11,共4页
结合中药加工的一般工艺,建立了黄芩的紫外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黄芩饮片经水提醇沉及壳聚糖凝絮精制后,其紫外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变化,在274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作为黄芩提取物定性鉴别的参考;固定吸收波长为274nm,黄芩提取液中所含生药... 结合中药加工的一般工艺,建立了黄芩的紫外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黄芩饮片经水提醇沉及壳聚糖凝絮精制后,其紫外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变化,在274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作为黄芩提取物定性鉴别的参考;固定吸收波长为274nm,黄芩提取液中所含生药浓度与光密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作为黄芩提取物定量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紫外指纹图谱 鉴别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转移因子提取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尧 刘宗柱 《中国动物保健》 2011年第6期11-13,共3页
研究了改变转移因子冻融提取法中的冻融次数、透析时间及匀浆介质等因素对转移因子收率的影响。通过对转移因子的有效成分多肽和核糖核酸的提取浓度的测定,发现用去离子水做匀浆介质所提取的多肽和核糖核酸效果较好,反复冻融6次转移因... 研究了改变转移因子冻融提取法中的冻融次数、透析时间及匀浆介质等因素对转移因子收率的影响。通过对转移因子的有效成分多肽和核糖核酸的提取浓度的测定,发现用去离子水做匀浆介质所提取的多肽和核糖核酸效果较好,反复冻融6次转移因子收率最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透析液中的多肽和核糖核酸浓度逐渐增加,透析24h多肽浓度趋于稳定,透析12h核酸浓度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因子 透析 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宗柱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3年第11期13-16,47,共5页
基于斜沟矿23105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对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上覆关键层“伪砌体梁”结构中A、B、C岩块失稳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围岩受A块回转失稳和B块滑落失稳的双重矿压冲击,矿压显现强烈。通过矿压监测、破碎圈... 基于斜沟矿23105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对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上覆关键层“伪砌体梁”结构中A、B、C岩块失稳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围岩受A块回转失稳和B块滑落失稳的双重矿压冲击,矿压显现强烈。通过矿压监测、破碎圈和塑形圈理论分析方法,确定了该类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呈现出非对称性破坏特性,提出了巷道围岩非对称支护的综合控制对策。现场实践应用表明,巷道补强支护后,顶板和两帮下沉量减少了50%左右,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围岩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 伪砌体梁 非对称支护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泥为稳定剂的旧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探讨
14
作者 刘宗柱 李华 裴树军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5期295-296,共2页
结合近几年的工程应用实例,对以水泥为稳定剂的旧路面现场冷再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工程造价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旧路面冷再生技术的优缺点,并指出此项技术的应用使路面维修改造实现了良性循环。
关键词 旧路面冷再生技术 水泥 稳定剂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沟矿高位回风措施巷合理位置研究
15
作者 刘宗柱 《山西焦煤科技》 2017年第11期48-51,56,共5页
以斜沟矿18205高位回风措施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影响工作面回风巷围岩稳定的原因,提出了两回风巷合理间距确定原则,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工作面回风巷与高位回风措施巷之间合理的水平间距应大于15 m,综合考虑高位回风措施巷排放瓦斯效... 以斜沟矿18205高位回风措施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影响工作面回风巷围岩稳定的原因,提出了两回风巷合理间距确定原则,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工作面回风巷与高位回风措施巷之间合理的水平间距应大于15 m,综合考虑高位回风措施巷排放瓦斯效果,取合理水平间距为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回风措施巷 合理间距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煤柱下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宗柱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研究采空区煤柱下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控制措施,基于23107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利用矿压在线实时监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确定了该类条件下放顶煤工作面周期来压分布不均衡和来压不同步特性,支架顶梁载荷作用点前移,支... 为研究采空区煤柱下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控制措施,基于23107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利用矿压在线实时监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确定了该类条件下放顶煤工作面周期来压分布不均衡和来压不同步特性,支架顶梁载荷作用点前移,支架前后立柱承载非均衡的特性,并据此提出了采场围岩控制的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柱 矿压显现规律 围岩控制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