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宇甄
曾荣
+5 位作者
段志敏
徐浩翔
吴秋菊
陈青
林彤
李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在细胞爬片上培养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然后进行ALA-PDT处理。将实验分为不同光照剂量(50、100、200 J/cm^2)的ALA-PDT组(ALA-PDT1、ALA-PDT2、ALA-PDT3组)...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在细胞爬片上培养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然后进行ALA-PDT处理。将实验分为不同光照剂量(50、100、200 J/cm^2)的ALA-PDT组(ALA-PDT1、ALA-PDT2、ALA-PDT3组)和单纯ALA作用组(ALA组)、单纯LED光照射组(LED组)及阴性对照组(ALA-PDT-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结构及死菌/活菌比值,四甲基氮盐法(XTT)检测生物膜活力。结果CLSM观察结果显示,与ALA-PDT-组相比,ALA组和LED组的生物膜结构无明显差异;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生物膜结构则明显被破坏,且光照强度越强,生物膜结构破坏越严重。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死菌/活菌比值分别为0.350±0.033、0.305±0.046、0.330±0.032、1.525±0.439、2.293±0.148和3.092±0.189,其中,ALA组(md=0.003,P=1.000)和LED组(md=-0.025,P=1.000)与ALA-PD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A-PDT1组(md=-0.162,P<0.001)、ALA-PDT2组(md=-0.254,P<0.001)和ALA-PDT3组(md=-0.352,P<0.001)明显高于ALA-PDT-组。XTT检测结果显示,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活力分别为0.462±0.028、0.465±0.044、0.437±0.047、0.301±0.040、0.207±0.001和0.110±0.007,其中,ALA组(md=-0.044,P=1.000)和LED组(md=-0.020,P=1.000)与ALA-PDT-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LA-PDT1(md=1.175,P<0.001)、ALA-PDT2(md=1.942,P<0.001)和ALA-PDT3组(md=2.742,P<0.001)明显低于ALA-PDT-组。结论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不仅能够破坏生物膜的结构,还能够抑制生物膜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生物膜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耐受高温对黑曲霉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荣
童建波
+4 位作者
刘宇甄
陈青
林彤
李岷
吕桂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2-767,共6页
目的在可耐受高温作用下构建黑曲霉生物膜模型,探讨可耐受高温效应对其形成结构及活力的影响。方法对比37℃下,分别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甲基四氮盐法探索在不同高温效应下(39℃或41℃)体外黑曲霉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多个时间观察...
目的在可耐受高温作用下构建黑曲霉生物膜模型,探讨可耐受高温效应对其形成结构及活力的影响。方法对比37℃下,分别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甲基四氮盐法探索在不同高温效应下(39℃或41℃)体外黑曲霉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多个时间观察点(4、8、10、16、24、48和72 h)的超微结构差异及活力变化。结果与37℃相比,在4 h时,温度较高的39℃组和41℃组黏附率均显著降低(t=8.603,P=0.047;t=14.550,P=0.008),黏附浓度也均显著降低(t=8.315,P=0.0021;t=11.748,P=0.0015);在8 h时,温度越高,出芽率越低(t=8.906,P=0.049;t=23.310,P=0.009)、菌丝长度越短(t=35.118,P=0.039;t=63.450,P=0.006);在10~16 h菌丝生长阶段,温度越高菌丝极性生长破坏越严重,菌丝越弯曲,且分枝越多,活力越高(t=24.262,P=0.038;t=7.556,P=0.031);24 h时,温度越高生物膜厚度越薄(t=2.375,P=0.043,t=5.263,P=0.031),菌丝方向性越差,活力越低(t=24.262,P=0.038;t=7.556,P=0.031)。结论可耐受高温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黑曲霉生物膜的形成及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生物膜
高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宇甄
曾荣
段志敏
徐浩翔
吴秋菊
陈青
林彤
李岷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江苏省血液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2739和8137175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006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FMS-2017-I2M-1-017和CIFMS-2018-I2-AI-018)。
文摘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在细胞爬片上培养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然后进行ALA-PDT处理。将实验分为不同光照剂量(50、100、200 J/cm^2)的ALA-PDT组(ALA-PDT1、ALA-PDT2、ALA-PDT3组)和单纯ALA作用组(ALA组)、单纯LED光照射组(LED组)及阴性对照组(ALA-PDT-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结构及死菌/活菌比值,四甲基氮盐法(XTT)检测生物膜活力。结果CLSM观察结果显示,与ALA-PDT-组相比,ALA组和LED组的生物膜结构无明显差异;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生物膜结构则明显被破坏,且光照强度越强,生物膜结构破坏越严重。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死菌/活菌比值分别为0.350±0.033、0.305±0.046、0.330±0.032、1.525±0.439、2.293±0.148和3.092±0.189,其中,ALA组(md=0.003,P=1.000)和LED组(md=-0.025,P=1.000)与ALA-PD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A-PDT1组(md=-0.162,P<0.001)、ALA-PDT2组(md=-0.254,P<0.001)和ALA-PDT3组(md=-0.352,P<0.001)明显高于ALA-PDT-组。XTT检测结果显示,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活力分别为0.462±0.028、0.465±0.044、0.437±0.047、0.301±0.040、0.207±0.001和0.110±0.007,其中,ALA组(md=-0.044,P=1.000)和LED组(md=-0.020,P=1.000)与ALA-PDT-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LA-PDT1(md=1.175,P<0.001)、ALA-PDT2(md=1.942,P<0.001)和ALA-PDT3组(md=2.742,P<0.001)明显低于ALA-PDT-组。结论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不仅能够破坏生物膜的结构,还能够抑制生物膜的活力。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生物膜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Keywords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biofilm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s therapy
分类号
R378.8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耐受高温对黑曲霉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曾荣
童建波
刘宇甄
陈青
林彤
李岷
吕桂霞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江苏省血液中心
江苏省皮肤性病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2-76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2739
81371750)
+3 种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0068)
北京协和医学院青年基金(333201610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FMS-2017-I2M-1-017)
973项目(2013CB531605)~~
文摘
目的在可耐受高温作用下构建黑曲霉生物膜模型,探讨可耐受高温效应对其形成结构及活力的影响。方法对比37℃下,分别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甲基四氮盐法探索在不同高温效应下(39℃或41℃)体外黑曲霉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多个时间观察点(4、8、10、16、24、48和72 h)的超微结构差异及活力变化。结果与37℃相比,在4 h时,温度较高的39℃组和41℃组黏附率均显著降低(t=8.603,P=0.047;t=14.550,P=0.008),黏附浓度也均显著降低(t=8.315,P=0.0021;t=11.748,P=0.0015);在8 h时,温度越高,出芽率越低(t=8.906,P=0.049;t=23.310,P=0.009)、菌丝长度越短(t=35.118,P=0.039;t=63.450,P=0.006);在10~16 h菌丝生长阶段,温度越高菌丝极性生长破坏越严重,菌丝越弯曲,且分枝越多,活力越高(t=24.262,P=0.038;t=7.556,P=0.031);24 h时,温度越高生物膜厚度越薄(t=2.375,P=0.043,t=5.263,P=0.031),菌丝方向性越差,活力越低(t=24.262,P=0.038;t=7.556,P=0.031)。结论可耐受高温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黑曲霉生物膜的形成及其活力。
关键词
黑曲霉
生物膜
高温作用
Keywords
Asperillus nigns niger
biofilm
continuous mild high temperature
分类号
R379.6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
刘宇甄
曾荣
段志敏
徐浩翔
吴秋菊
陈青
林彤
李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可耐受高温对黑曲霉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的影响
曾荣
童建波
刘宇甄
陈青
林彤
李岷
吕桂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