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铁矿用于减压渣油低压催化加氢轻质化研究
1
作者 刘学蛟 马凤云 +1 位作者 牛春革 陈秋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5,107,共6页
以某炼厂减压渣油为研究对象,在高压反应釜中,以硫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黄铁矿作为催化剂。在不同粒度下分别采用正交和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温度、氢初压和反应时间对其加氢轻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油样的加工性能尚好;当其粒度为20... 以某炼厂减压渣油为研究对象,在高压反应釜中,以硫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黄铁矿作为催化剂。在不同粒度下分别采用正交和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温度、氢初压和反应时间对其加氢轻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油样的加工性能尚好;当其粒度为200目时,通过L9(34)正交实验,获得油样加氢轻质化的适宜工艺条件:T=440℃,氢初压p(H2)=6 MPa,t=45 min,且温度对沸程≤330℃馏分的收率(η≤33℃)影响高度显著,对生焦率影响显著。催化剂加入量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加入量从1%增至5%,生焦率由7.84%降低到4%,对η≤330℃无影响,约为60%;当其粒度为50 000目(254 nm)时,生焦率降低至2.95%,但η≤330℃同时降低为4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低压加氢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渣油低压催化加氢轻质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蓓蓓 马凤云 +4 位作者 刘学蛟 陈秋艳 刘景梅 周岐雄 刘月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7,共5页
以克拉玛依某炼厂减压渣油为研究对象,在高温高压反应釜(1L)中,以廉价可弃的Fe2O3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t、氢初压p(H2)和反应时间θ等对其加氢轻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油样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降低反应温度、... 以克拉玛依某炼厂减压渣油为研究对象,在高温高压反应釜(1L)中,以廉价可弃的Fe2O3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t、氢初压p(H2)和反应时间θ等对其加氢轻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油样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降低反应温度、升高氢初压和缩短反应时间,均可降低生焦率;氢初压5 MPa为折点。当氢初压超过5 MPa后,若通过增大氢初压的方式来降低生焦率,是不经济的;反应时间超过75 min,生焦率迅速增大,初步判定反应时间超过75 min,即为超过其生焦诱导期。以Fe2O3为催化剂,该油样加氢轻质化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θ=445℃,氢初压p(H2)=5 MPa,反应时间t=55 min,此时,η(≤330℃)=64.40%,生焦率6.03%。文章为该减压渣油加氢轻质化实现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低压加氢 轻质化 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水热处理过程中氮元素的迁移转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兴栋 李春星 +2 位作者 尤甫天 刘学蛟 汪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88-2696,共9页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污泥水热实验。主要考察污泥中氮元素在水热过程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水热温度的影响,并对水热过程中氮元素的迁移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氮元素主要分布在固相和液相产物中,并随着水热温度的升...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污泥水热实验。主要考察污泥中氮元素在水热过程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水热温度的影响,并对水热过程中氮元素的迁移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氮元素主要分布在固相和液相产物中,并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分布在液相产物中的氮元素逐渐增加。在水热过程中,污泥中的无机氮形态几乎全部转换为氨氮和硝酸盐氮形态;不稳定性蛋白质氮分解为有机氮和氨氮,有机氮可进一步分解为氨氮;而稳定性蛋白质可转变为吡啶氮、吡咯氮、季氮以及腈氮形态,在较高的水热温度下均可再分解为氨氮。因此,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污泥中氮元素逐渐从固相中转移到液相中,在液相产物中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氮形态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水热处理 迁移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蜂蜂蜜高产集成技术试验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学蛟 冯占武 吴娟 《养殖与饲料》 2022年第10期76-78,共3页
为了提高意蜂蜂蜜高产技术,本文结合贵州省德江县养殖场蜂蜜生产现状,依托德江县茂强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社员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东北黑蜂、喀意种王,加强意蜂杂交优势组合、适时奖励繁殖和生产管理等技术... 为了提高意蜂蜂蜜高产技术,本文结合贵州省德江县养殖场蜂蜜生产现状,依托德江县茂强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社员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东北黑蜂、喀意种王,加强意蜂杂交优势组合、适时奖励繁殖和生产管理等技术环节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东北黑蜂×喀意群年均产量110.1 kg、喀意×东北黑蜂群年均产量101.2 kg,分别比东北黑蜂、喀意原种提高16.02%、12.57%,比对照组提高55.29%、42.76%;东北黑蜂、喀意分别与本地意蜂进行杂交,其产蜜量年群均分别达到90.2 kg、82.5 kg,分别比本地意蜂提高27.22%、16.36%,杂交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蜂 蜂蜜高产 集成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蜂人工育王技术要点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前卫 吴娟 +1 位作者 刘学蛟 吴高奇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第6期47-47,50,共2页
蜂王的好坏,对蜂群生活力的强弱和生产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因此,改变蜂农长期使用自然王台来换王和分蜂方式,改良中蜂原有的野生习性和种性,提高生产力,推进发展,使其增产增收,首先要从人工培育优良蜂王着手。
关键词 中蜂 人工育王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