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轻质原油族组分饱和烃收率的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昱松 刘学彦 +1 位作者 罗海静 姜红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5年第5期47-51,共5页
为了提高饱和烃收率,用柱层析法对采自环庆和塔里木轻质原油样品进行了族组分分析,并对一些油样进行了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发现蒸馏切割会造成轻质原油饱和烃和芳烃含量失真,增加饱和烃溶剂淋洗量并不能明确增加轻质原油饱和烃收率... 为了提高饱和烃收率,用柱层析法对采自环庆和塔里木轻质原油样品进行了族组分分析,并对一些油样进行了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发现蒸馏切割会造成轻质原油饱和烃和芳烃含量失真,增加饱和烃溶剂淋洗量并不能明确增加轻质原油饱和烃收率。对于密度约0.80~0.84 g/cm^(3)左右的轻质原油,挥发处理可以提高饱和烃含量和总回收率,相较于凝点高、黏度大的原油,更轻质的原油需要更长的挥发时间。油样预挥发处理后正构烷烃轻重组分比增加,高碳数的烷烃组分质量百分比减少。增加轻质原油称样量可以提高饱和烃含量,但芳烃、沥青质的含量会下降。在室温接近20~25℃通风橱挥发溶剂有利于提高轻质原油的饱和烃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原油 族组分 柱层析法 饱和烃含量 预挥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直接切削大直径桩施工技术研究
2
作者 林向阳 高伟琪 +2 位作者 刘学彦 赵洪生 郑德文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78-183,共6页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直接切削钢筋混凝土桩进行清障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关于盾构切削混凝土桩的系统性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沈阳地铁6号线下穿图书馆站为工程依托,从盾构切削混凝土桩位置及其配筋、盾构刀盘刀具及螺旋输送机的适...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直接切削钢筋混凝土桩进行清障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关于盾构切削混凝土桩的系统性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沈阳地铁6号线下穿图书馆站为工程依托,从盾构切削混凝土桩位置及其配筋、盾构刀盘刀具及螺旋输送机的适应性配置、渣土改良、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及近接构筑物沉降监测、刀具磨损及出土钢筋分析,系统地介绍了盾构直接切削钢筋混凝土桩的关键技术指标,形成了以刀具选型配置为基础,盾构掘进参数控制为核心的“选型-控制-辅助-监测-评估”的实施原则,为后续盾构切桩及施工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标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切桩 刀具选型 掘进参数控制 沉降监测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铲侧胀仪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学彦 朱定华 袁大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75-1380,共6页
由于具有对土体扰动小、试验点连续、能较好地反映原位土的力学性质等优点,扁铲侧胀试验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但是,在扁铲侧胀试验测定过程中,加压速率等因素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程度多大,测试结果误... 由于具有对土体扰动小、试验点连续、能较好地反映原位土的力学性质等优点,扁铲侧胀试验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但是,在扁铲侧胀试验测定过程中,加压速率等因素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程度多大,测试结果误差如何衡量和修正却无从给出,而且扁铲侧胀试验不能直接测定孔隙水压力。为此,添加微型位移传感器和孔压传感器,对传统扁铲侧胀仪进行改进,成为孔压位移扁铲侧胀仪(pore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 flat dilatometer)。使得扁铲试验具有自校准功能并兼备孔压测定功能。介绍了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的原理、过程和方法,并分析了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与传统扁铲侧胀试验的异同。通过与传统扁铲的对比试验得出,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测试结果更加稳定、准确,并首次在纬三路试验场地通过孔压位移扁铲侧胀试验确定了原位静止土压力,进行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位移扁铲侧胀仪 自校准 孔隙水压力 对比试验 原位静止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泥水劈裂试验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学彦 袁大军 郭小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01-1907,共7页
采用泥水平衡盾构进行过江越海隧道施工时,重要的技术难点就是特殊小覆土区间盾构掘进保证开挖面稳定以及防止泥水劈裂的发生。对于泥水劈裂现象的室内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基础资料。但是,由于尺寸和边界条件限制,使其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 采用泥水平衡盾构进行过江越海隧道施工时,重要的技术难点就是特殊小覆土区间盾构掘进保证开挖面稳定以及防止泥水劈裂的发生。对于泥水劈裂现象的室内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基础资料。但是,由于尺寸和边界条件限制,使其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用到工程中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现场泥水劈裂仪,确定了劈裂试验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劈裂压力的断定方法。并在南京某在建过江隧道工程中进行了现场劈裂试验。(1)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劈裂过程为突变过程,采用总应力法时,地层劈裂模型能很好的预测地层劈裂压力,也更符合实际工况;由理论分析得出,掘进模式模型的地层劈裂压力更小,几乎与地层静止侧向土压力相当;增加泥水黏度能够增加地层劈裂压力,但增加量有限。(2)运用现场劈裂试验结果给出了防止泥水劈裂的泥水压力设定上限值,并运用盾构机在始发不远处进行了原位泥水劈裂试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泥水劈裂仪 现场劈裂试验 地层劈裂模型 劈裂压力 总应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掘进过程中防止泥水劈裂的泥水压力设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学彦 袁大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泥水压力是其重要的掘进参数。特别是在过江越海隧道修建过程中,泥水压力设定不当易发生泥水劈裂、喷发到江底引发江水倒灌等工程事故,如Heinenoord第二隧道。为防止泥水劈裂的发生,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给出了地层劈裂... 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泥水压力是其重要的掘进参数。特别是在过江越海隧道修建过程中,泥水压力设定不当易发生泥水劈裂、喷发到江底引发江水倒灌等工程事故,如Heinenoord第二隧道。为防止泥水劈裂的发生,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给出了地层劈裂抗力的估算方法、测定原理和现场测定方法。讨论了控制泥水压力、提高隧道上覆土层强度、增加隧道覆土厚度和提高泥水的黏性和比重等防止泥水劈裂的方法,并指出控制泥水压力具有实时、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施工中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对泥水压力的设定范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一般掘进条件下,使用地层静止土压力作为泥水压力的设定上限是安全的,不会发生泥水劈裂地层现象。②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等超载条件下,由于局部超载的存在导致其泥水支护压力增加,此时可以运用地层劈裂抗力的余量,适当提高泥水容重和支护压力。③在特殊情况下,如盾构带压换刀等,需要提高泥水压力时,宜使用所提供的现场泥水劈裂仪对地层的劈裂抗力进行精确测定后设定泥水压力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劈裂抗力 现场泥水劈裂仪 掘进条件 泥水压力 设定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1-x)Al_xAs外延片有源区Al组份的测定方法
6
作者 刘学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由于GaAs与AlAs晶格常数相近,GaAs晶格常数为0.56535nm,AlAs的晶格常数为0.56605nm,当固熔体中Al组份x值从0变到1时,晶格常数变化约为0.15%.因此,在GaAs衬底上生长Ga1-xA... 由于GaAs与AlAs晶格常数相近,GaAs晶格常数为0.56535nm,AlAs的晶格常数为0.56605nm,当固熔体中Al组份x值从0变到1时,晶格常数变化约为0.15%.因此,在GaAs衬底上生长Ga1-xAlxAs时,在界面处的失配位错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延材料 电致发光 x值 镓铝砷 铝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支护压力设定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学彦 王复明 +2 位作者 袁大军 方宏远 张士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8-917,共10页
与土压平衡盾构对掘进面的被动支护不同,泥水盾构是依靠液态介质实现对掘进面的主动支护。泥水支护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泥水和支护压力从而形成并维持泥膜的完整性。基于泥水劈裂(渗透破坏)和仓筒理论给出了泥水支护压力的上下限。结合... 与土压平衡盾构对掘进面的被动支护不同,泥水盾构是依靠液态介质实现对掘进面的主动支护。泥水支护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泥水和支护压力从而形成并维持泥膜的完整性。基于泥水劈裂(渗透破坏)和仓筒理论给出了泥水支护压力的上下限。结合静水压力、土体特性、盾构直径和覆土厚度等因素研究了支护压力区间特性(可设定范围)。研究表明:支护压力下限主要受静水压力和土体摩擦角的影响,其中静水压力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泥水压力设定可以取为静水压力+20 kPa;支护压力上限为泥水劈裂(渗透破坏)压力,主要受静水压力和覆土厚度的影响。增加覆土厚度可以提高地层的泥水劈裂(渗透破坏)抗力,从而改善地层的泥水支护特性,增大泥水支护压力区间长度。然而,增加静水压力只可以平移泥水支护压力区间,而不能使其增大。泥水支护压力区间长度还受土体摩擦角的影响,而其它因素影响较小。考虑泥水支护区间长度的影响,实施带压换刀的隧道覆径比不宜小于0.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支护特性 支护压力区间 静水压力 泥水劈裂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电流对白光LED发光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王健 黄先 +9 位作者 刘丽 吴庆 褚明辉 张立功 侯凤勤 刘学彦 赵成久 范翊 罗劲松 蒋大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8-362,共5页
对大功率白光LED发光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温度和电流对LED发光效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势阱中辐射复合几率降低,从而降低了发光效率;电流的升高,使更多的非平衡载流子穿过势垒,降低了发光效率。LED工作时,过高的工作温度或者过大的... 对大功率白光LED发光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温度和电流对LED发光效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势阱中辐射复合几率降低,从而降低了发光效率;电流的升高,使更多的非平衡载流子穿过势垒,降低了发光效率。LED工作时,过高的工作温度或者过大的工作电流都会产生明显的光衰:如果LED工作温度超过芯片的承载温度,这将会使LED的发光效率快速降低,产生明显的光衰,并且对LED造成永久性破坏;如果LED的工作电流超过芯片的饱和电流,也会使LED发光效率快速降低,产生明显的光衰。并且LED所能承载的温度与饱和电流有一定关系,散热良好的装置可以使LED工作温度相对降低些,饱和电流也可以更大,LED也就可以在相对较大的电流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发光效率 温度 电流 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尹长安 赵成久 +5 位作者 刘学彦 侯凤勤 郑岩 卢景贵 蒋大鹏 申德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0-382,共3页
重点对近年来白光LED的进展进行评述 。
关键词 白光 发光二极管 激发光谱 显色指数 视觉函数 亮度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技术及主要特性 被引量:26
10
作者 蒋大鹏 赵成久 +6 位作者 侯凤勤 刘学彦 范翊 张立功 褚明辉 申德振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利用发射波长为470nm的蓝光发光二极管作为基础光源,通过荧光粉转换方法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荧光粉主要采用稀土激活的铝酸盐Y3Al5O12∶Ce3+(YAG)。在工作电流为15mA条件下,所研制的白光LED的法向光强为2890mcd;色坐标为x=0 29,y=0 33;... 利用发射波长为470nm的蓝光发光二极管作为基础光源,通过荧光粉转换方法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荧光粉主要采用稀土激活的铝酸盐Y3Al5O12∶Ce3+(YAG)。在工作电流为15mA条件下,所研制的白光LED的法向光强为2890mcd;色坐标为x=0 29,y=0 33;显色指数为77;流明效率为14 9lm/W。研究制备了不同色温的白光LED,色温范围从2700~8000K,研究了色温与色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部分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制备技术 荧光粉转换方法 白光LED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荧光粉涂敷工艺及光学性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丽 吴庆 +9 位作者 黄先 王健 褚明辉 张立功 侯凤勤 刘学彦 赵成久 范翊 罗劲松 蒋大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0-894,共5页
在20mA电流下,对自行设计的白光LED进行测试,发现荧光粉远离芯片封装方法与传统封装方法相比,流明效率提高了20.3%。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减小了LED芯片对荧光粉散射的吸收。同时测得随着正向电流的增加,色坐标x,y的值逐渐减小,色温升高... 在20mA电流下,对自行设计的白光LED进行测试,发现荧光粉远离芯片封装方法与传统封装方法相比,流明效率提高了20.3%。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减小了LED芯片对荧光粉散射的吸收。同时测得随着正向电流的增加,色坐标x,y的值逐渐减小,色温升高,而光通量呈非线性增加,流明效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色坐标 色温 光通量 流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发光二极管色坐标和显色指数的一致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蒋大鹏 侯凤勤 +5 位作者 赵成久 刘学彦 尹长安 赵建军 申德振 范希武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9-220,共2页
The most important background of white LED is "green lighting source".The color coordinate and color index are very important for lighting source.In this paper,the color coordinate and color index of white l... The most important background of white LED is "green lighting source".The color coordinate and color index are very important for lighting source.In this paper,the color coordinate and color index of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are shown.The average value of color coordinate X,Y are 0.31 and 0.33,respectivily;the maximum value are 0.32,0.35;the minimum value are 0.29,0.29.The average value of color index is 80;the maximum is 83;the minimum is 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发光二极管 一致性 LED 色坐标 显色指数 绿色照明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岩显微组分定量统计及其在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熊波 李贤庆 +4 位作者 马安来 甘长凤 刘学彦 钟宁宁 王铁冠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0,共5页
对全岩显微组分统计方法与应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全岩样品粉碎至 1 mm粒度 ,用环氧树脂粘结 ,制成粉砖光片 ,在反射白光结合反射荧光下进行显微组分定量统计 ,点距和行距采用 0 .5 mm,有效统计点数大于 1  0 0 0个 ,统计结果可比性好。... 对全岩显微组分统计方法与应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全岩样品粉碎至 1 mm粒度 ,用环氧树脂粘结 ,制成粉砖光片 ,在反射白光结合反射荧光下进行显微组分定量统计 ,点距和行距采用 0 .5 mm,有效统计点数大于 1  0 0 0个 ,统计结果可比性好。提出的全岩有机质类型和丰度评价标准 ,经实例验证可靠 ,能有效地评价烃源岩的优劣 ,并首次定量划分出全岩有机质类型。与干酪根镜检分析方法相比 ,全岩显微组分定量统计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不仅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而且分析速度快、费用低、直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显微组分 定量统计 烃源岩 评价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坐标对白光LED光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庆 黄先 +9 位作者 刘丽 王健 褚明辉 张立功 侯凤勤 刘学彦 赵成久 范翊 罗劲松 蒋大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6-740,共5页
研究了在蓝光芯片加黄色荧光粉制备白光LED方法中,色坐标位置对光通量的影响。在同样蓝光功率条件下,我们对标准白光点(色坐标x=0.33±0.05,y=0.33±0.05)附近不同色坐标位置的光通量进行了计算。假设(0.325,0.332)位置流明效率... 研究了在蓝光芯片加黄色荧光粉制备白光LED方法中,色坐标位置对光通量的影响。在同样蓝光功率条件下,我们对标准白光点(色坐标x=0.33±0.05,y=0.33±0.05)附近不同色坐标位置的光通量进行了计算。假设(0.325,0.332)位置流明效率为100 lm/W,计算得出,最大光通量对应的色坐标位置为(0.35,0.38),光通量为112 lm;最小光通量对应的色坐标位置为(0.29,0.28),光通量为93.5 lm。相对于100 lm的变化幅度达到18.5%。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白光LED光通量随色坐标增大而增加的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光通量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荷补偿剂对YAG:Ce荧光粉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先 王健 +7 位作者 吴庆 刘丽 赵成久 刘学彦 侯凤勤 张立功 范翊 蒋大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874,共6页
在研制传统的YAG:Ce3+荧光粉过程中引入NH4F作为助熔剂,BaF2和MgF2作为电荷补偿剂,使得荧光粉的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助熔剂的引入使YAG:Ce3+荧光粉的合成温度由原来的1600℃降低到1340℃左右,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引... 在研制传统的YAG:Ce3+荧光粉过程中引入NH4F作为助熔剂,BaF2和MgF2作为电荷补偿剂,使得荧光粉的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助熔剂的引入使YAG:Ce3+荧光粉的合成温度由原来的1600℃降低到1340℃左右,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入BaF2和MgF2作为电荷补偿剂,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尤其是引入MgF2后,光致发光强度提高了42%。从XRD谱可以看出,Mg和Ba进入晶格取代了Y。通过对晶格常数的计算,发现Mg的引入可以部分补偿Ce3+掺杂带来的晶格增大。同时电荷补偿剂的引入使荧光粉达到电荷平衡:2AYYx→2Mg′Y→VO¨、2YYx→2Ba′Y+V¨O减少了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氧空位缺陷的影响,从而减少了由于氧空位带来的无辐射跃迁。另外,以杂质离子的半径和原子的电负性为出发点,对发射光谱的峰位相对移动作了定性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Ce 助熔剂 电荷补偿剂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极限流明效率的计算 被引量:9
16
作者 褚明辉 吴庆 +4 位作者 王建 黄先 刘学彦 申德振 蒋大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0,共4页
对蓝光芯片加黄色荧光粉制备白光LED方法的流明效率进行了理论计算。根据光度学原理,我们考虑到视觉函数V(λ)的修正,以色坐标为x=0.325,y=0.332,显色指数为81.5,色温为5914K的白光LED发光光谱为依据,计算了白光LED流明效率的理论极限:... 对蓝光芯片加黄色荧光粉制备白光LED方法的流明效率进行了理论计算。根据光度学原理,我们考虑到视觉函数V(λ)的修正,以色坐标为x=0.325,y=0.332,显色指数为81.5,色温为5914K的白光LED发光光谱为依据,计算了白光LED流明效率的理论极限:得出每瓦白光LED辐射光功率产生的光通量为298.7lm,白光LED发射的总光子数为2.7×1018。在理想情况下,注入一个电子-孔穴对产生一个蓝光光子,设荧光粉的量子效率为1,因此,注入的电子-孔穴对数亦等于白光光子数,进而计算出白光LED每辐射1W的光功率所需的电功率为1.51W,上述白光LED发光光谱对应的白光LED的电-光转换的理论极限流明效率为197.8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光通量 流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粉转换方法制备纯绿色LED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大鹏 赵成久 +3 位作者 侯凤勤 刘学彦 申德振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1-313,共3页
采用荧光粉转换的方法制备了纯绿色LED ,所制备的纯绿光LED的发光峰值在 5 2 0nm ,其半峰宽约为 30nm ,法向光强为 6 0 0mcd。
关键词 荧光粉转换 纯绿色LED 纯绿光发光二极管 紫光发光二极管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面阵及其主要参数指标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大鹏 刘学彦 +6 位作者 尹长安 赵成久 侯凤勤 赵建军 卢景贵 申德振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6-198,共3页
本文主要利用白光LED单管制备了白光LED面阵 ,将制备的白光LED面阵与日亚公司的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电流条件下 ,亮度、流明效率、色坐标和显色指数的变化。
关键词 白光LED 色坐标 显色指数 面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InS_2纳米晶的制备和发光性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秀英 刘学彦 赵家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以十二硫醇为溶剂,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源制备了各种尺寸的CuInS2量子点。观察到随着粒子的尺寸减小,其吸收和发光光谱明显蓝移,存在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通过在CuInS2纳米晶表面包覆ZnS壳层,发现随着壳层厚度增加,其发光量子效率明显提... 以十二硫醇为溶剂,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源制备了各种尺寸的CuInS2量子点。观察到随着粒子的尺寸减小,其吸收和发光光谱明显蓝移,存在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通过在CuInS2纳米晶表面包覆ZnS壳层,发现随着壳层厚度增加,其发光量子效率明显提高,最大达到了48%;继续增加壳层厚度,其发光量子效率反而降低。进一步测量它们的荧光寿命,发现包覆ZnS壳层后的CuInS2纳米晶的荧光寿命明显增加,证实表面包覆明显减少其表面的无辐射复合中心,提高了其发光效率。进一步制备了CuInS2/ZnS核壳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并对其电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2 量子点 纳米晶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Si中的稀土离子Er^(3+)的光学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红 李菊生 +2 位作者 李仪 金亿鑫 刘学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用离子注入方法,将稀土离子Er3+注入到n-Si单晶中,通过对其低温(77K)光致发光光谱的测量,研究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注入剂量控制在1×1012cm-2~1×1015cm-2范围,退火温度控制在900℃... 用离子注入方法,将稀土离子Er3+注入到n-Si单晶中,通过对其低温(77K)光致发光光谱的测量,研究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注入剂量控制在1×1012cm-2~1×1015cm-2范围,退火温度控制在900℃~1100℃时,样品的主要发光峰值位于1.54μm左右.研究了样品的光致发光光谱随注入剂量、退火温度的变化关系,给出峰值在1.54μm附近的未分辨开的谱线的半宽为16.4m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光致发光 铒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