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裴宏伟 刘孟竹 +3 位作者 李雅丽 张红娟 肖雨霄 杨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9,205,共9页
为了揭示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北坝上地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4种与生态修复措施对应的情景,结合InVEST模型分析了生态修复措施... 为了揭示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北坝上地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4种与生态修复措施对应的情景,结合InVEST模型分析了生态修复措施对该区3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水源涵养、生境质量、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0—2018年坝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以草地大量缩减以及林地显著扩张为主(>500 km 2),期间,水源涵养量下降7.03%,碳储量、生境质量分别增长2.82%,1.29%;(2)相比林地缓冲带、植树造林情景,开垦荒地和综合发展情景对上述3个生态系统服务的提高更为显著;(3)水源涵养、碳储量均与生境质量呈较强协同作用(r>0.42),碳储量与水源涵养呈较弱协同作用(r<0.24)。综上分析,生态修复措施能够提高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但以造林为主的生态修复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仍需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坝上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生态修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扩链剂对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静 刘孟竹 +2 位作者 管福成 杨利军 宋朝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143,149,共6页
将ADR系列的扩链剂用于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P(3HB-co-4HB))纺丝成型,分析了ADR的扩链机制,考察了P(3HB-co-4HB)和P(3HB-co-4HB)/ADR共混体系的流动性、热稳定性、结晶性和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以ADR作为扩链剂可有效提... 将ADR系列的扩链剂用于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P(3HB-co-4HB))纺丝成型,分析了ADR的扩链机制,考察了P(3HB-co-4HB)和P(3HB-co-4HB)/ADR共混体系的流动性、热稳定性、结晶性和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以ADR作为扩链剂可有效提高熔体强度,改善纤维的热稳定性,在温度为155℃,ADR的添加量为0.5%时,熔体具有最大的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和最佳的耐热性。ADR对P(3HB-co-4HB)的结晶结构影响不大,但会导致结晶速度降低和最大结晶温度提高,加入ADR后P(3HB-co-4HB)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 流变性 热性质 结晶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生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孟竹 张红娟 +1 位作者 王彦芳 裴宏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62,共7页
明析生态脆弱区生境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区域内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切实意义。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动态度、转移矩阵等指标并结合InVEST模型分析了研究区退耕还... 明析生态脆弱区生境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区域内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切实意义。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动态度、转移矩阵等指标并结合InVEST模型分析了研究区退耕还林还草以来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其视角下的生境质量变化。结果表明:(1) 2000—2018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耕地、林地为主,面积合计逾43万km^(2),占比超过90%;区内林地、建设用地显著扩张,草地与耕地有明显减少趋势。(2)"高"与"较高"等级的生境质量区域占据研究区48%,"较低"和"较高"等级的生境质量区域面积最大,多年来两者占比均保持在32%~35%。(3) 2000—2018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生境质量进化区域面积超过7 000 km^(2),退化区域未超过1 200 km^(2)。近20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整体生境质量偏高,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促使该区生境质量转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北方农牧交错带 InVEST模型 退耕还林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背景下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孟竹 张红娟 +1 位作者 任贺宇 裴宏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178,共7页
为明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对下一轮的政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该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土壤、降雨及DEM等数据,通过InVEST模型评估了该区近20年来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 为明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对下一轮的政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该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土壤、降雨及DEM等数据,通过InVEST模型评估了该区近20年来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变化,并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该区土壤保持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0—2018年,该区土壤保持量由214.76亿t增长至214.93亿t,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增长为0.356 t/hm^(2)。(2)土壤保持量在林、草地类型中占比较高,地形上随坡度梯级升高而显著上升,空间上东南部多而西北少;(3)"退耕还林"区土壤保持量增长占总增量的近60%(1014.50 t)。综合来看,"退耕还林"政策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保持功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壤保持 InVEST模型 退耕还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城市草坪蒸散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北张家口市某早熟禾草坪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裴宏伟 张红娟 +3 位作者 李雅丽 刘孟竹 肖雨霄 王飞枭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共6页
中国北方城市不合理的草坪灌溉以及草坪扩张导致的地表水分大量蒸散,不仅加剧了北方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也严重制约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节水城市的建设。以中国北方干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典型早熟禾草坪为研究对象,通过蒸渗仪实测和基... 中国北方城市不合理的草坪灌溉以及草坪扩张导致的地表水分大量蒸散,不仅加剧了北方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也严重制约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节水城市的建设。以中国北方干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典型早熟禾草坪为研究对象,通过蒸渗仪实测和基于气象和土壤水分要素构建的主成分回归模型,明确了月、日、时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草坪蒸散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草坪蒸散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特征,最高/最低出现在6/2月份,平均值为5.27/0.29 mm/d;(2)典型日逐小时草坪蒸散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变化,蒸散变化受日照时长和气温影响最大;(3)10 cm和2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消耗动态与草坪蒸散变化高度同步;(4)蒸散与影响因子建立主成分回归模型拟合程度较好,R^(2)=0.70(p<0.01),与蒸散相关性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气温>10 cm土壤含水率>空气湿度>风速>20 cm土壤含水率>30 cm土壤含水率。研究结果解析了城市草坪蒸散耗水规律,对城市节水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草坪 蒸散量 节水灌溉 主成分回归 张家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再生水灌溉对草坪根区主要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肖雨霄 邓凌云 +5 位作者 裴宏伟 李雅丽 吕圣薇 刘孟竹 胡锦娟 肖捷颖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4,70,共6页
生活再生水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类城市绿地灌溉的良好水源,对于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为探讨生活再生水灌溉对常见冷季型草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类型灌溉水质(分别为清水、再生水和50%清水... 生活再生水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类城市绿地灌溉的良好水源,对于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为探讨生活再生水灌溉对常见冷季型草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类型灌溉水质(分别为清水、再生水和50%清水配50%再生水混合水)对早熟禾草坪草进行了为期1年的灌溉实验。结果表明:①不同水质灌溉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②T0、T1、T2处理下,土壤中有机质和NO_(3)^(-)的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在0~10 cm土层处,有机质含量均远高于实验期前(7.8 mg/kg),分别为12.7、13.4、13.5 g/kg;其中,再生水处理0~10 cm土层处NO_(3)^(-)含量达到27 mg/kg,远高于混合水和清水的7 mg/kg。③再生水灌溉下土壤体积含水率最低,且在90 cm土层处土壤体积含水率波动范围最小(0.218~0.268 cm^(3)/cm^(3))。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中的营养物质可被植物根系吸收,促进草坪草生长;但若长期使用再生水灌溉或不控制再生水浓度,水中大量化学物质会影响土壤孔隙度,对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水质 混合水 生活再生水 中水 城市绿地 草坪灌溉 根区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松花江流域主要作物分布提取 被引量:1
7
作者 冯颖 郭英 +2 位作者 陈晓璐 刘孟竹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2-1612,共11页
准确地掌握并监测区域内的作物分布及时空变化信息对科学指导流域内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S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增强型指数(EVI)及地表水分指数(L... 准确地掌握并监测区域内的作物分布及时空变化信息对科学指导流域内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MODIS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增强型指数(EVI)及地表水分指数(LSWI)指标,结合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物候期构建决策树模型,对2000年和2020年研究区内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区进行了提取;提取结果通过实地考察、Google Earth选点和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了验证。水稻、玉米和大豆提取精度分别为0.9090、0.9026和0.8200,Kappa系数为0.79,总体精度为0.84。松花江流域种植农作物类型以玉米为主,水稻、大豆为辅,流域内形成“北大豆,南玉米,河流附近皆水稻”的生产格局,是我国重要的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基地。2000—2020年流域种植规模处于持续扩张状态,作物种植结构显著改变,总种植面积由95556.26 km^(2)增加到173070.00 km^(2),增幅为81.12%,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4911.36 km^(2)、54432.07 km^(2)、20719.77 km^(2),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比例分别增加8.56%、16.86%和0.39%。从空间变化来看,水稻种植面积在松花江流域范围内大部分区域明显增加,尤其是在河流附近水资源丰富的区域;玉米种植面积在流域内大部分区域显著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在流域北部偏东区域增加明显。松花江流域各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种植结构,绝大部分地区由双作物主导型转变为玉米主导型;2020年流域内新增水稻主导型市,玉米-水稻主导型市和大豆-水稻主导型市消失,玉米-水稻主导型市和玉米-大豆主导型市均转变为玉米主导型市,作物种植类型逐渐趋于集中。本文提取的作物分布结果与松花江流域内实际情况一致,可为松花江流域的种植结构调整及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作物提取 MODIS 粮食安全 植被指数 水稻 玉米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首饰材料与形式的变革
8
作者 刘孟竹 《艺术科技》 2015年第12期297-297,共1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审美有了更高的追求。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艺术产品,现代首饰也实现了一系列的变革。传统的首饰材料主要以金银、珠宝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首饰艺术产品发展至今,拥有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审美有了更高的追求。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艺术产品,现代首饰也实现了一系列的变革。传统的首饰材料主要以金银、珠宝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首饰艺术产品发展至今,拥有了更多新的形式与材料。本文将着重对现代首饰材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形式的变革进行研究,发掘现代首饰中彰显的时代内涵与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首饰 材料 纤维 木材 形式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美尔文明中的神性探索
9
作者 刘孟竹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5期264-264,共1页
苏美尔文明中国、埃及和古希腊、罗马文明,并称古代世界四大文明,苏美尔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其文明在形成过程中,与文字的发明、原始图腾文化、宗教活动以及神话艺术等都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原始图腾文化、塔庙的建造以及神话文化方面... 苏美尔文明中国、埃及和古希腊、罗马文明,并称古代世界四大文明,苏美尔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其文明在形成过程中,与文字的发明、原始图腾文化、宗教活动以及神话艺术等都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原始图腾文化、塔庙的建造以及神话文化方面尝试阐释苏美尔文明中神性,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对人类自己的认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美尔文明 神性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干河流域典型粮果农田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
10
作者 李雅丽 张红娟 +3 位作者 刘孟竹 徐利 沈彦军 裴宏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7,共7页
桑干河流域是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主要流域,针对目前流域内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探究不同农田系统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对于区域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和调控水盐肥具有重要意义。以桑干河流域3种典型的农田利... 桑干河流域是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主要流域,针对目前流域内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探究不同农田系统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对于区域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和调控水盐肥具有重要意义。以桑干河流域3种典型的农田利用方式(杏园、雨养玉米和灌溉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与试验分析对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水、盐和硝态氮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明晰土壤盐氮潜在淋溶风险。结果表明:①不同农田类型中灌溉玉米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均值最高,杏园含水率最低,而电导率接近于雨养玉米。②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Na^(+)和SO_(4)^(2-)为主,K^(+)、Mg^(2+)和Cl^(-)相对较少,灌溉玉米中Na^(+)、K^(+)和Mg^(2+)均显著高于杏园。③土壤水盐分布因农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且分布复杂,杏园土壤电导率与盐分离子垂直分布呈橄榄形,雨养玉米SO_(4)^(2-)和电导率表现为中上多、底部少,灌溉玉米Na^(+)呈S形波动。④灌溉玉米NO_(3)^(-)-N平均累积含量明显高于雨养玉米和杏园,剖面分布为上下多、中间少的特点,且深层土壤NO_(3)^(-)-N均值达14.6 mg/kg,具有潜在的硝态氮淋溶风险。⑤不同利用方式土壤Mg^(2+)和SO_(4)^(2-)分别与含水率和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是控制区域水盐变化的重要因子。综上,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影响差异明显,灌溉玉米土壤水盐氮含量明显最高,需采取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减缓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干河流域 农田利用方式 水盐特征 硝态氮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