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耕地土壤和稻米重金属污染防控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雷鸣 周一敏 +6 位作者 黄大睿 黄雅媛 王薪琪 李冰玉 杜辉辉 刘孝利 铁柏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湖南省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之一。由于矿产经济活动及其他人类活动,大面积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从而一些地方的稻米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本研究对湖南省耕地土壤与稻米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湖南耕地土... 湖南省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之一。由于矿产经济活动及其他人类活动,大面积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从而一些地方的稻米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本研究对湖南省耕地土壤与稻米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湖南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是复合污染为主,污染程度逐年上升,主要分布在湘江流域和工矿区,并逐渐蔓延至养殖区,稻米重金属污染主要以Cd为主,其次是As和Pb。针对湖南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各种防控措施,阐述其工作原理、应用实例和优缺点,然后对湖南省开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措施和研究进行总结与思考,提出应当构建一种基于土壤组成的原味钝化材料耦合易操作农艺措施的经济、绿色、高效的综合性技术方案,以期来修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降低稻米重金属含量,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稻米 重金属 修复技术 钝化剂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安化茶旅融合发展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孝利 费璠 胡松 《福建茶叶》 2024年第7期78-80,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与茶文化融合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安化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将旅游与茶文化进行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以茶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与茶文化融合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安化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将旅游与茶文化进行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以茶旅融合为载体,促进安化旅游业的发展,是安化县发展的重要策略。为此,本文首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进行概述,而后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基于安化茶旅融合发展现状提出安化茶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旨在为推动安化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 安化县 茶旅融合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渌水流域枯水期水生态环境空间特征及其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洪伟 郭婷婷 +2 位作者 郭晓辉 雷鸣 刘孝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8-1755,共8页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工业、生活等用水量逐渐增加,污水排放量的与日俱增及其引发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渌水流域株洲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8个断面与2个代表水库,开展了2022年典型枯水期的生境与水生生物...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工业、生活等用水量逐渐增加,污水排放量的与日俱增及其引发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渌水流域株洲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8个断面与2个代表水库,开展了2022年典型枯水期的生境与水生生物指标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渌水沿程底质以砾石、泥沙为主,但总体砾石上附着泥土特征明显,可能与水土流失造成的水体浑浊有关,其中渌水支流的铁水底质以细沙粒为主,无明显淤泥附着,水质较好。2座水库底质以细沙粒为主,砂砾清晰,生境状况良好。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浮游动物4门,底栖动物3门。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0.649×106cell∙L^(-1),平均生物量为0.996mg∙L^(-1);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47ind∙L^(-1),平均生物量为0.126mg∙L^(-1)。其中中下游人口密集区的三刀石与仙井断面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量与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点位,且生境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可能与河流两岸蔬菜种植、城区初雨汇入等有关。水库生物多样性、生境状况均优于河流断面。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受对微环境的喜好程度的影响而分布,其生物量与多样性无明显的空间规律。采用Shannon-Wienner指数及BMWP指数进行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渌水流域的水生态健康水平、生物多样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水质综合指数CWQI总值与水生生物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单项水质指标中的总磷与水生态指标相关性较高,需要重点关注。研究结果可为渌水流域的水生境、水生态和水资源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渌水流域 生境 水生生物 水生态 空间特征 水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不同草地退耕模式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孝利 李凤民 +1 位作者 曾昭霞 陈求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47-2855,共9页
研究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不同退耕模式下植被恢复的比较,对3种不同人工豆科牧草多年生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 sativa)、多年生沙打旺erect milkvetch(Astragalus adsurgens)、2年生草木樨sweetclover(Melilotus officinalis))和一种... 研究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不同退耕模式下植被恢复的比较,对3种不同人工豆科牧草多年生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 sativa)、多年生沙打旺erect milkvetch(Astragalus adsurgens)、2年生草木樨sweetclover(Melilotus officinalis))和一种自然撂荒(fallow)进行了实地种植比较。通过3a研究发现:紫花苜蓿是耗水最严重的牧草,水分利用效率仅高于撂荒;沙打旺具有最高的地上总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地块中杂草生物量逐年降低,物种数量最低且没有增加。2年生草木樨地物种数和地上生物量逐年增高,草木樨对暴雨的入渗贮存能力最大,显著高于自然撂荒。草木樨结束生活史后第1年地上总生物量(和撂荒一样全为杂草)是撂荒地的两倍,且略高于紫花苜蓿的地上总生物量,同时物种数量也和物种数目最多的撂荒地没有显著差异(p<0.05)。草木樨显著降低了10~40cm土壤剖面的容重,草木樨结束生活史后残留根系有助于深层土壤水分恢复,水分状况恢复良好且优于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可见短期的人工干扰下两年生草木樨的种植有利于促进自然植被的恢复,优于自然撂荒和其他牧草种植的方式,容易推广且实际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地 植被恢复 人工短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非点源污染控制途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孝利 陈求稳 +2 位作者 曾昭霞 颜淼 吴文强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3,共3页
利用SWAT模型,以东北典型黑土区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途径。根据吴家屯小流域地形和生产力的空间异质性规律,采用流域内施肥空间调整、深松机械除草、修建草地缓冲带等措施的情景模拟分析,并将其与农田粗... 利用SWAT模型,以东北典型黑土区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途径。根据吴家屯小流域地形和生产力的空间异质性规律,采用流域内施肥空间调整、深松机械除草、修建草地缓冲带等措施的情景模拟分析,并将其与农田粗放管理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肥空间调整和田间管理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产流、产沙和N、P养分的流失,是控制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施肥调整 田间管理优化 SWAT模型 典型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农艺综合措施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陈喆 铁柏清 +4 位作者 刘孝利 雷鸣 袁啸 大岛卓 叶长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02-1308,共7页
通过田间原位小区试验,以湖南冶炼区周边典型单一Cd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选取晚稻中优978为供试品种,在水稻孕穗末期施加石灰,同时采取后期持续淹水的综合调控措施,分析水稻5个关键生育期内各器官中Cd含量,探索改良-农艺综合措施对水稻... 通过田间原位小区试验,以湖南冶炼区周边典型单一Cd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选取晚稻中优978为供试品种,在水稻孕穗末期施加石灰,同时采取后期持续淹水的综合调控措施,分析水稻5个关键生育期内各器官中Cd含量,探索改良-农艺综合措施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传统农艺管理措施的对照区水稻相比,改良-农艺综合措施管理下的晚稻增产33.24%,糙米中Cd含量降低39.32%。采用该措施有可能使得土壤中Cd元素最终更易富集在水稻的根、茎、叶等不可食用部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穗部的Cd累积量;孕穗末期施加石灰结合后期持续淹水的措施可有效阻控Cd向稻米中迁移,降低稻米中Cd的含量。该措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稻米Cd污染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为镉污染农田的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 石灰 淹水调控 冶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原生林与次生林鲜叶和凋落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9
7
作者 曾昭霞 王克林 +5 位作者 刘孝利 曾馥平 宋同清 彭晚霞 张浩 杜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07-1914,共8页
研究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物新鲜叶片与凋落叶的元素化学计量学性状,对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桂西北喀斯特区分别选取了3个原生林群落与3个次生林群落,研究其建群种植物新鲜叶片和凋落叶的C、N、P元素含量... 研究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物新鲜叶片与凋落叶的元素化学计量学性状,对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桂西北喀斯特区分别选取了3个原生林群落与3个次生林群落,研究其建群种植物新鲜叶片和凋落叶的C、N、P元素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发现,6个群落建群种新鲜叶片C、N、P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404.3、22.5、1.75 mg/g)均大于凋落叶(平均含量分别为376.5、19.0、1.35 mg/g),鲜叶C:N、C:P、N:P比值(均值分别为17.8、244.9、13.8)均小于凋落叶(均值分别为19.3、315.3、16.3)。6种植物新鲜叶片N、P含量大于凋落叶,而N:P比小于凋落叶,表明喀斯特区植物对N的再吸收率大于P。3个原生林群落建群种鲜叶与凋落叶的平均C、N含量均大于次生林,而P含量则略小于次生林;原生林鲜叶与凋落叶的C:N比均小于次生林,C:P、N:P则大于次生林,推测次生林相对于原生林有更快的生长速率。原生林鲜叶N:P比为13—15之间,次生林鲜叶N:P比为11—12之间,次生林鲜叶与凋落叶的N:P比均小于原生林,说明原生林凋落物分解相对较慢,原生林能相对多的保留养分以供植物吸收,更能适应喀斯特石生环境。植物鲜叶和凋落叶的C:N与N:P比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养分元素间具有共变的特性;叶片N、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植物N:P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高等陆生植物C-N-P元素计量的普遍规律,体现了植物群落对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喀斯特 鲜叶 凋落叶 原生林 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蒲-表面流湿地系统净化灌溉水过程中镉的分布和累积 被引量:16
8
作者 喻理 许蒙 +5 位作者 叶长城 陈喆 彭亮 孙健 刘孝利 铁柏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3-1579,共7页
以室外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农田灌溉水净化试验,分析Cd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的分布和累积规律,旨在为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灌溉水中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湿地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1.62 d,湿地对Cd的平均去除率为68.88%。香蒲地下根茎Cd含量较... 以室外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农田灌溉水净化试验,分析Cd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的分布和累积规律,旨在为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灌溉水中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湿地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1.62 d,湿地对Cd的平均去除率为68.88%。香蒲地下根茎Cd含量较高,最高可达127.39 mg·kg^(-1),地上茎叶Cd含量较低,最高为14.65 mg·kg^(-1),其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范围分别为6.58~41.26、0.037~0.107,说明香蒲具有净化灌溉水中Cd的潜力,Cd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Cd在香蒲与底泥中的含量随水流沿程的延长呈递减趋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底泥中各点位Cd形态所占比例平均值大小依次为B2>B1>B3>B4,其潜在有效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镉(CD) 灌溉水 香蒲 分布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原生林与次生林凋落叶降解和养分释放 被引量:18
9
作者 曾昭霞 王克林 +3 位作者 曾馥平 宋同清 刘孝利 宋希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20-2728,共9页
凋落叶降解及养分释放研究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选取桂西北喀斯特区3种原生林与3种次生林进行比较,研究其凋落叶降解与降解过程中的营养元素释放规律以及降解速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原生林... 凋落叶降解及养分释放研究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选取桂西北喀斯特区3种原生林与3种次生林进行比较,研究其凋落叶降解与降解过程中的营养元素释放规律以及降解速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原生林凋落叶的降解速率略大于次生林。C、N、K元素在前180d释放速率较快,随后趋于稳定。次生林凋落叶总P含量在降解初始阶段呈净积累,随后净释放,而原生林的凋落叶在降解360d后仍呈现P素净积累。相关分析表明,凋落叶降解速率与凋落叶初始总N、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N比值呈负相关,与C∶N比呈正相关。综合比较发现,次生林圆叶乌桕(Sapiumrotundifolium Hemsl)凋落叶的降解速率与养分释放速率较快,是喀斯特退化土地及植被恢复过程中潜在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原生林 次生林 凋落叶降解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伤流液与稻米镉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彭鸥 李丹阳 +6 位作者 刘寿涛 罗海艳 魏祥东 叶长城 刘孝利 铁柏清 陈文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立足于我国水稻受镉污染的实际情况,研究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伤流液镉含量与稻米镉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镉污染地区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指导。采用营养液培育试验方法,选择中嘉早17和泰优390两个水稻品种,设置CK(... 立足于我国水稻受镉污染的实际情况,研究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伤流液镉含量与稻米镉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镉污染地区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指导。采用营养液培育试验方法,选择中嘉早17和泰优390两个水稻品种,设置CK(0μg·L^(-1))、Cd10(10μg·L^(-1))、Cd50(50μg·L^(-1))、Cd200(200μg·L^(-1))、Cd500(500μg·L^(-1))和Cd1000(1 000μg·L^(-1)) 6个Cd浓度处理,分析不同浓度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各部位镉含量与糙米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ρ(Cd)≤10μg·L^(-1)处理对水稻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未达显著水平(P>0. 05),当ρ(Cd)>10μg·L^(-1)时有抑制作用,Cd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伤流液中镉含量增加幅度与各部位变化趋于一致。伤流液镉含量与糙米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且在分蘖期伤流液镉含量能较好地用于预测水稻镉毒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营养液培育 伤流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镉关键积累时期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彭鸥 铁柏清 +4 位作者 叶长城 张淼 刘孝利 魏祥东 孙健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72-279,共8页
探明水稻不同生育期镉积累特征对于稻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分阶段添加外源镉,分析水稻不同生育期低浓度镉(50μg·L^(-1))胁迫下水稻每个生育期、主要部位镉含量及其内... 探明水稻不同生育期镉积累特征对于稻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分阶段添加外源镉,分析水稻不同生育期低浓度镉(50μg·L^(-1))胁迫下水稻每个生育期、主要部位镉含量及其内在关联。抽穗期阶段镉胁迫对水稻籽粒镉积累速率影响最为明显,最高达到3.41μg·蔸^(-1)·d^(-1)。孕穗期和抽穗期阶段镉胁迫对稻米镉积累量贡献率较高,中嘉早17号分别为40.51%、31.66%,湘晚籼13号分别为37.97%、35.46%。研究表明,孕穗期、抽穗期是控制镉米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结果可为镉超标稻田的安全生产及阻控米镉积累提供支持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营养液培养 生育期 积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镉细菌的分离及其对土壤中镉的形态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玉玲 铁柏清 +5 位作者 李园星露 魏祥东 彭鸥 叶长城 刘孝利 孙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8,共9页
通过传统的分离方法和室内培养实验,从Cd污染土壤中筛选和分离出一株对Cd2+吸附率高的菌株B9,并分析B9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探究其在Cd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9与食酸代尔福特菌(Delftia acidovorans,... 通过传统的分离方法和室内培养实验,从Cd污染土壤中筛选和分离出一株对Cd2+吸附率高的菌株B9,并分析B9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探究其在Cd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9与食酸代尔福特菌(Delftia acidovorans,登录号NC010002)的16S r RNA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将其鉴定为代尔福特菌。研究结果表明,B9在pH=8、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 h时,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且Cd2+浓度低于10 mg·L^(-1)时,吸附率均在60%以上。接种B9可促进污染土壤中的Cd从弱酸可溶态向可还原态和残渣态转化。添加3 m L(接种量为1.44×1011cfus)和10 m L(接种量为4.8×1011cfus)B9菌悬液处理能使弱酸可溶态Cd含量分别减少22.17%和25.06%,可还原态Cd含量分别增加9.66%和12.17%,对可氧化态Cd含量无明显影响,残渣态Cd2+含量分别增加13.55%和13.61%。研究结果可为Cd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方法及菌株B9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参考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酸戴尔福特菌 吸附率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原生林与次生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特征比较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曾昭霞 刘孝利 +3 位作者 王克林 曾馥平 宋同清 宋希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51,共6页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养分归还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高低。在土层浅薄且土被很不连续的我国喀斯特区域进行凋落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研究对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该区养分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养分归还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高低。在土层浅薄且土被很不连续的我国喀斯特区域进行凋落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研究对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该区养分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分析了桂西北喀斯特区3种原生林与3种次生林的全年凋落物量、组成、月凋落物量动态及养分归还量与动态。结果表明,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 Wu)、大叶蚊母树(Distylium Sieb.et Zucc.)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3种原生林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2342.16,4057.99和1834.36kg·hm-2,而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 Harms)和黄荆(Vitex negundo L.)3种次生林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3192.82,3284.26,2469.90kg·hm-2,除大叶蚊母树外,次生林年凋落物总量大于原生林。凋落物的组成中,叶凋落生物量均占总凋落物量的80%左右,甚至更高,而圆叶乌桕、八角枫和黄荆3种次生林群落的叶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百分比大于圆果化香、大叶蚊母树以及青檀3种原生林。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的月动态与凋落物量的月动态一致,原生林呈"U"形曲线,而次生林则呈"W"形曲线。原生林和次生林凋落物的年养分归还量均为C﹥N﹥K﹥P,且次生林的C、N、P养分的归还量大于原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原生林 次生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收积累As、Cd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燕 铁柏清 +3 位作者 刘孝利 张淼 叶长城 彭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0-505,共6页
近年来稻米As、Cd含量超标的事件屡有发生,稻米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盆栽种植水稻,向As、Cd复合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00%的玉米秸秆粉末(CS)和不同温度(300、400、500℃)下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炭(CB-300、CB-400、CB-50... 近年来稻米As、Cd含量超标的事件屡有发生,稻米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盆栽种植水稻,向As、Cd复合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00%的玉米秸秆粉末(CS)和不同温度(300、400、500℃)下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炭(CB-300、CB-400、CB-500),分析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各部位或器官中As、Cd含量变化,探讨不同处理对复合污染土壤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稻As、Cd含量分布规律为:根部>茎部>叶部>糙米;玉米秸秆粉末和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添加能一定程度上阻碍土壤As、Cd向水稻迁移,与CK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不同时期水稻各部位Cd的含量(P<0.05),CB-500处理在三大关键生育期处理效果最佳;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施加能降低不同时期水稻各部位As的含量,但各处理未达到显著水平;水稻产量方面,与CK相比,生物炭处理和秸秆粉末处理使水稻增产6.93%~55.36%。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对砷镉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与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生物炭 水稻 土壤砷镉污染 不同生育期 吸收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弃耕地不同地形下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景福军 张德罡 +2 位作者 尚占环 曾昭霞 刘孝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不同地形下典型黄土高原弃耕地植物群落发育初期阶段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相似性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下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植物生活型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地面芽植物或一年生植物居多。...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不同地形下典型黄土高原弃耕地植物群落发育初期阶段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相似性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下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植物生活型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地面芽植物或一年生植物居多。植物群落演替初期坡顶和阴坡的群落相似性较大,而阳坡和坡底植物群落相似性较大。不同地形下植物群落多样性有差异,群落均匀度差异较小,各个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地形的群落间的差异显著性不同,综合多个多样性指数值的大小,坡顶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最大,而阳坡植物群落多样性最小。笔者推测,未来几年坡顶植物群落和阴坡植物群落将向多年生植物群落方向演替,而坡底和阳坡将向一年生植物群落方向演替。建议弃耕地植物群落学特性研究应长期进行,以便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弃耕地 地形 植物生活型 群落多样性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系统净化灌溉水中镉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蒙 喻理 +3 位作者 叶长城 周俊驰 刘孝利 铁柏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7,共4页
为去除南方稻田土壤重金属Cd超标的主要输入源之一灌溉水中的Cd,构建了"沉砂池+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组合工艺系统。结果表明,根据GB 5084-1992灌溉水质标准,该区灌溉水超标率高达82.69%,且水中可溶态Cd含量较高,平均为56.... 为去除南方稻田土壤重金属Cd超标的主要输入源之一灌溉水中的Cd,构建了"沉砂池+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组合工艺系统。结果表明,根据GB 5084-1992灌溉水质标准,该区灌溉水超标率高达82.69%,且水中可溶态Cd含量较高,平均为56.34%,潜在危害性大。经处理后水中可溶态Cd平均去除率为94.72%,全量Cd平均去除率为94.78%,贡献率主要集中在植物塘。可溶态Cd和全量Cd的去除2个植物塘的贡献率共占70.92%和70.13%。组合工艺可有效地处理去除灌溉水中Cd,且系统依据地势采用无动力自流设计运行费用低,具有较强的推广潜力,可为Cd超标灌溉水的净化与稻田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塘 人工湿地 吸附池 组合工艺 灌溉水 Cd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微肥在油菜环境下对重金属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喆 铁柏清 +3 位作者 段真玥 杨洋 刘孝利 邓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145,151,共6页
通过室外油菜盆栽试验研究2种微肥(硅肥与硒肥)在不同自然降雨条件下对土壤重金属淋失的影响。从油菜苗期至角果发育成熟期,连续收集了6次自然降雨事件的淋溶液,监测了淋失液中溶解态Pb、Zn、Cu、Cd、As 5种重金属的浓度,并计算其迁移... 通过室外油菜盆栽试验研究2种微肥(硅肥与硒肥)在不同自然降雨条件下对土壤重金属淋失的影响。从油菜苗期至角果发育成熟期,连续收集了6次自然降雨事件的淋溶液,监测了淋失液中溶解态Pb、Zn、Cu、Cd、As 5种重金属的浓度,并计算其迁移总量。结果表明,在油菜常规种植密度下,淋溶水样体积与降雨量成正比;在典型自然酸雨(pH为4.56~4.73)淋洗下,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呈现出不同的淋溶趋势:淋溶液中Zn、Cd的最高浓度出现在第1次降雨,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浓度都呈整体下降趋势;与之相反,淋溶液中Pb的最高浓度出现在最后1次降雨,且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Cu的最高浓度出现在雨强最大的暴雨(110.1mm)期间,其余降雨情况下,Cu的溶出浓度基本趋于稳定;而As的淋失浓度较低,且随降雨次数的增加,有一个缓慢的下降趋势。相比CK和Si处理,基施硒肥的措施能显著降低土壤淋溶液中5种重金属的淋失总量,而基施硅肥能使淋溶液中Cd、As的淋失总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油菜环境下,5种重金属的淋失水溶性大小为Zn>Cd>Cu>As>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硅肥 硒肥 重金属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运河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晓 李国良 +1 位作者 陈求稳 刘孝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8-245,共8页
采集南运河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水、沉积物中铅(Pb)、铬(Cr)、砷(As)、铜(Cu)和镉(Cd)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运河水样中这5种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地... 采集南运河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水、沉积物中铅(Pb)、铬(Cr)、砷(As)、铜(Cu)和镉(Cd)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运河水样中这5种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质标准,虽然运河上游沉积物中As和Cd浓度较高,但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总体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计算显示:As和Cd在部分河段达到重度和中度污染水平,Cu、Cr、Pb均处于无污染水平。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As>Cu>Pb>Cr,与地累积指数法结果相似。南运河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128.85,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沉积物中Cd和As是南运河需要优先控制的重金属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南运河 污染程度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矿区县域耕地重金属污染空间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俊驰 铁柏清 +2 位作者 刘孝利 雷鸣 叶长城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75-79,82,共6页
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借助GIS技术,对研究区耕地土壤Cd、Cr、Pb、As和Hg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和预警。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各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Hg>Cr>Pb;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 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借助GIS技术,对研究区耕地土壤Cd、Cr、Pb、As和Hg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和预警。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各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Hg>Cr>Pb;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各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依次为:Cd>Hg>As>Pb>Cr,其中八团乡和高垅镇的Cd污染风险相对较大;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中等,各个乡镇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垅镇>八团乡>潞水镇>思聪乡>平水镇>严塘镇>秩堂镇>腰陂镇>火田镇>洣江乡>虎踞镇>下东乡;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预警结果显示,巨警区主要集中在高垅镇、八团乡、潞水镇、平水镇、思聪乡以及桃坑乡。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和农业安全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子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重金属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耦合理论的旅游产业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孝利 《福建茶叶》 2022年第6期44-46,共3页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逐步增加,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旅游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提高旅游内涵。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茶产业功能,在功能延伸阶段,主题为“茶”的旅游活动诞生,并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本文主要论述...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逐步增加,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旅游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提高旅游内涵。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茶产业功能,在功能延伸阶段,主题为“茶”的旅游活动诞生,并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产业耦合理论基础上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如何更好地协调发展,政府层面要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出市场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从业人员应根据产业实际发展状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体验,实现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耦合理论 旅游产业 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