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明德 刘娇杨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其高效能、数智化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性等特征为建设高质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能够引领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国际传播力、提升传媒竞争力,并培育传媒... 新质生产力作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其高效能、数智化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性等特征为建设高质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能够引领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国际传播力、提升传媒竞争力,并培育传媒治理能力。文章依据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实现要素创新的内在逻辑,提出在增强新型融合人才牵引力、激发资源要素供给活力、驱动新生产工具支撑力的建设路径中,构建基于“社会协作—人机协同”的数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期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 媒体融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的四维度分析框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明德 刘娇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是在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系统阐释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价值系统、动力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应用系统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研究认为,认知传播...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是在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系统阐释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价值系统、动力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应用系统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研究认为,认知传播需要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方向下明确价值内涵、属性特征和目标指向,在实践动力、学科动力和工具动力的作用机制下形塑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整合与创新多元理论体系、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壮大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学派等方面彰显学术研究、理论建构与问题导向的中国特色,最终在洞察认知规律、剖析认知机制、创新认知工具中推动认知传播研究成果的应用性转化。四维度分析框架阐释了认知传播研究“中国特色”的具体要求,尝试性探索认知传播的在地研究进路,以期使未来的认知传播研究能够在构建原创理论、紧跟本土实践、回应现实问题中逐步确立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 认知科学 中国特色 新文科 跨学科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