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明德
刘娇杨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其高效能、数智化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性等特征为建设高质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能够引领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国际传播力、提升传媒竞争力,并培育传媒...
新质生产力作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其高效能、数智化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性等特征为建设高质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能够引领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国际传播力、提升传媒竞争力,并培育传媒治理能力。文章依据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实现要素创新的内在逻辑,提出在增强新型融合人才牵引力、激发资源要素供给活力、驱动新生产工具支撑力的建设路径中,构建基于“社会协作—人机协同”的数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期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
媒体融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的四维度分析框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明德
刘娇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是在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系统阐释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价值系统、动力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应用系统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研究认为,认知传播...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是在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系统阐释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价值系统、动力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应用系统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研究认为,认知传播需要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方向下明确价值内涵、属性特征和目标指向,在实践动力、学科动力和工具动力的作用机制下形塑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整合与创新多元理论体系、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壮大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学派等方面彰显学术研究、理论建构与问题导向的中国特色,最终在洞察认知规律、剖析认知机制、创新认知工具中推动认知传播研究成果的应用性转化。四维度分析框架阐释了认知传播研究“中国特色”的具体要求,尝试性探索认知传播的在地研究进路,以期使未来的认知传播研究能够在构建原创理论、紧跟本土实践、回应现实问题中逐步确立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
认知科学
中国特色
新文科
跨学科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明德
刘娇杨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2,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智媒时代原有新闻传播专业改革提升与实践探索研究”(2021050081)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加强陕西文物资源国际传播力研究”(2023HZ1531)。
文摘
新质生产力作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其高效能、数智化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性等特征为建设高质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能够引领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国际传播力、提升传媒竞争力,并培育传媒治理能力。文章依据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实现要素创新的内在逻辑,提出在增强新型融合人才牵引力、激发资源要素供给活力、驱动新生产工具支撑力的建设路径中,构建基于“社会协作—人机协同”的数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期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
媒体融合
高质量发展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of all-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media convergenc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的四维度分析框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明德
刘娇杨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050081)。
文摘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是在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系统阐释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价值系统、动力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应用系统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研究认为,认知传播需要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方向下明确价值内涵、属性特征和目标指向,在实践动力、学科动力和工具动力的作用机制下形塑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整合与创新多元理论体系、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壮大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学派等方面彰显学术研究、理论建构与问题导向的中国特色,最终在洞察认知规律、剖析认知机制、创新认知工具中推动认知传播研究成果的应用性转化。四维度分析框架阐释了认知传播研究“中国特色”的具体要求,尝试性探索认知传播的在地研究进路,以期使未来的认知传播研究能够在构建原创理论、紧跟本土实践、回应现实问题中逐步确立学科地位。
关键词
认知传播
认知科学
中国特色
新文科
跨学科研究范式
Keywords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cognitive scienc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w liberal art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aradigm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李明德
刘娇杨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的四维度分析框架
李明德
刘娇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