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钾肥生产浮选尾盐氯化钠一次精制过程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够生 汪瑾 +2 位作者 罗妍 宋兴福 于建国 《盐业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6,共4页
利用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氯化钾生产过程产生的浮选尾盐进行氯化钠一次精制试验,在对原盐进行充分的成份分析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二段洗涤工艺过程,一次精制后氯化钠干基含量达到98%以上,氯化钾含量从原盐的3.6%下降到0.12%,钙... 利用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氯化钾生产过程产生的浮选尾盐进行氯化钠一次精制试验,在对原盐进行充分的成份分析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二段洗涤工艺过程,一次精制后氯化钠干基含量达到98%以上,氯化钾含量从原盐的3.6%下降到0.12%,钙镁离子含量从原盐的1.62%下降到0.29%,硫酸根从原盐的1.36%下降到0.48%。分别对二段洗涤工艺过程中氯化钠、氯化钾、钙、镁、硫酸根等成份进行了全流程的物料衡算,为工程放大提供数据依据。通过二段洗涤工艺过程,达到了原盐的一次精制质量要求,为后续的二次精制节约了药剂消耗,为青海盐湖集团氯化钾二期工程十万吨离子膜烧碱提供合格的精制氯化钠原料作好了技术和原料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尾盐 一次精制 氯化钠 二段洗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生产浮选尾盐氯化钠赋存状态及相图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够生 罗妍 +2 位作者 宋兴福 李小松 李辉林 《盐业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共4页
有效分离钾肥生产浮选尾盐中的各种杂质如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等,是制备高品质氯化钠的关键,研究浮选尾盐中各种杂质的赋存状态是建立有效的氯化钠一次精制工艺路线的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各种杂质成分在浮选尾盐中... 有效分离钾肥生产浮选尾盐中的各种杂质如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等,是制备高品质氯化钠的关键,研究浮选尾盐中各种杂质的赋存状态是建立有效的氯化钠一次精制工艺路线的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各种杂质成分在浮选尾盐中的分布,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表征各杂质成份在浮选尾盐中的赋存状态,并利用复杂盐水体系的三元相图,对氯化钠的精制过程进行相图分析,这些研究结果将对钾肥生产浮选尾盐氯化钠一次精制过程工艺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尾盐 氯化钠 赋存状态 相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浮选—冷结晶氯化钾生产过程中硫酸钙旋流分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够生 宋积品 +2 位作者 张信龙 宋兴福 于建国 《盐业与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9-12,16,共5页
为了有效地分离粗光卤石矿中的硫酸钙颗粒,在实验室筛分分级法的基础上,利用水力旋流法,对青海盐湖钾肥公司提供的试样进行了实验室分离试验及工业试验研究。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水力旋流器旋流分离粗光卤石矿的CaSO4,在一定的进料... 为了有效地分离粗光卤石矿中的硫酸钙颗粒,在实验室筛分分级法的基础上,利用水力旋流法,对青海盐湖钾肥公司提供的试样进行了实验室分离试验及工业试验研究。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水力旋流器旋流分离粗光卤石矿的CaSO4,在一定的进料浓度范围内,旋流器均有较好的分离性能,运用二级旋流分离,可以使二级旋流分离下出口物料CaSO4降低至0.3%。粒度分布表明,一次旋流分离大颗粒在上出口物料及小颗粒在下出口物料中夹带量不大,且经过二级分离可以提高分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浮选-冷结晶 氯化钾 硫酸钙 旋流分离 水力旋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盐湖10万t氯化钾生产全流程物流的系统标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妍 宋积品 +3 位作者 孙淑英 刘够生 宋兴福 于建国 《盐业与化工》 CAS 2009年第4期8-12,共5页
选取10万t氯化钾生产装置为研究对象,对青海盐湖钾肥10万t生产装置进行现场物料查定,对反浮选-冷结晶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结点进行全成份查定,对全流程光卤石、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钾的浓度分布进行分析和标定,确定了光卤石矿中关键组... 选取10万t氯化钾生产装置为研究对象,对青海盐湖钾肥10万t生产装置进行现场物料查定,对反浮选-冷结晶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结点进行全成份查定,对全流程光卤石、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钾的浓度分布进行分析和标定,确定了光卤石矿中关键组份在不同操作单元中的分布,为研究各种杂质的多相分离过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并为过程中氯化钾的损失和产品中硫酸钙的富集过程提供了有益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盐湖 反浮选-冷结晶 氯化钾 光卤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泔水样培养单细胞蛋白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够生 石磊 +1 位作者 于建国 钱旭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18,共4页
采用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泔水样培养单细胞蛋白的工艺条件 ,得到了一定范围内的菌体干重随总糖浓度、尿素添加量、KH2 PO4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响应面分析图。实验结果表明 ,总糖浓度 4 65 ... 采用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泔水样培养单细胞蛋白的工艺条件 ,得到了一定范围内的菌体干重随总糖浓度、尿素添加量、KH2 PO4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响应面分析图。实验结果表明 ,总糖浓度 4 65 % ,尿素 0 3 % ,KH2 PO4为 0 10 %时 ,得到的菌体干重为一最大值 3 4 2 9g/L ,干基粗蛋白含量为 5 4 71%。将该优化工艺用于对泔水样的处理 ,不仅COD得到了有效地去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ckett—Buman实验设计法 响应面分析方法 泔水 单细胞蛋白 优化 发酵培养基 蛋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原料尾盐的氯化钠一次精制过程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够生 张莉娜 +3 位作者 心纯 于建国 田震 鲁娟昌 《盐业与化工》 CAS 2009年第5期33-37,共5页
采用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三种不同来源的工业尾盐,在对原料盐进行充分的成份分析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二段洗涤流程,对三种不同来源的工业尾盐进行一次精制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钾1盐不适合作为一次精制盐,原盐2与盐田3比较适合,但原... 采用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三种不同来源的工业尾盐,在对原料盐进行充分的成份分析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二段洗涤流程,对三种不同来源的工业尾盐进行一次精制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钾1盐不适合作为一次精制盐,原盐2与盐田3比较适合,但原盐2精制后盐的硫酸钙含量仍然偏高,需要寻求更适合的脱钙工艺,盐田3最适合作为一次精制盐的原料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盐 一次精制 氯化钠 二段洗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中H_2O_2与N_2O反应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够生 宋兴福 +1 位作者 于建国 钱旭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1-495,共5页
采用 RHF/AM1方法研究了 H_2O_2与 N_2O的反应机理 .计算结果表明 ,该反应是多步反应 ,先后通过 2个过渡态( TS1,TS3) ,1个内旋转位垒( TS2) ,2个中间体( IM1,IM2) .其中从反应物 Re到 TS1为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速控步骤的活化能... 采用 RHF/AM1方法研究了 H_2O_2与 N_2O的反应机理 .计算结果表明 ,该反应是多步反应 ,先后通过 2个过渡态( TS1,TS3) ,1个内旋转位垒( TS2) ,2个中间体( IM1,IM2) .其中从反应物 Re到 TS1为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速控步骤的活化能为 323.04 kJ· mol- 1.整个反应为一放热反应 ,放出的热量为 147.67kJ· mo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 一氧化二氮 臭氧层保护 反应机理 量子化学 过氧化氢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尔汗盐湖尾盐氯化钠“二段除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够生 心纯 +3 位作者 张莉娜 于建国 鲁娟昌 田震 《盐业与化工》 CAS 2009年第5期10-13,共4页
采用二段除铵工艺过程,对青海盐湖两种不同来源的尾盐进行了脱铵工艺试验。一段除铵为原有的尾盐一次精制工艺。研究发现,在一次精制的同时,可以除去尾盐中的大部分无机铵及部分总胺,二段除铵采用次氯酸钠液相氧化法,以进一步除去尾盐... 采用二段除铵工艺过程,对青海盐湖两种不同来源的尾盐进行了脱铵工艺试验。一段除铵为原有的尾盐一次精制工艺。研究发现,在一次精制的同时,可以除去尾盐中的大部分无机铵及部分总胺,二段除铵采用次氯酸钠液相氧化法,以进一步除去尾盐中无机铵及总胺。对二段液相氧化的一些工艺条件如氧化剂用量、空气吹脱的气液比等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对青海盐湖两种不同来源的尾盐,经二段除铵工艺后的一次精制盐卤水中,总胺及无机铵均比原尾盐有显著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盐 一次精制 二段除铵 液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菌固态发酵处理餐厨垃圾 被引量:27
9
作者 邬苏焕 宋兴福 +1 位作者 刘够生 于建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8,共6页
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城市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制造富含菌体蛋白的饲料。研究中采用多种酵母菌和霉菌混合发酵,筛选出了(白地霉F-1,米曲霉F—6)为优势菌种组合,并考察了发酵条件,最优化结果为:对发酵培养基高温灭菌20 min,加入(NH_4)_2SO_... 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城市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制造富含菌体蛋白的饲料。研究中采用多种酵母菌和霉菌混合发酵,筛选出了(白地霉F-1,米曲霉F—6)为优势菌种组合,并考察了发酵条件,最优化结果为:对发酵培养基高温灭菌20 min,加入(NH_4)_2SO_4 1%,KH_2PO_4 4%,NaCl3%,初始pH 5.5,含水率60%左右;种子液15%,接种比例为1:1,发酵5d。最终得到的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3.87%,比原料增加了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废物处理 餐厨垃圾 酵母菌 霉菌 混合发酵 蛋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吗啉选择性吸附氯化钠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丽娟 刘够生 +1 位作者 宋兴福 于建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3-969,共7页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氯化钠-光卤石反浮选体系中捕收剂十二烷基吗啉(DMP)选择性吸附氯化钠的机理.用Material Studio 4.0软件和COMPASS分子力场方法建立了DMP在氯化钠和光卤石两种矿物表面的吸附模型,并进行动力学模拟和能量优化,确立...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氯化钠-光卤石反浮选体系中捕收剂十二烷基吗啉(DMP)选择性吸附氯化钠的机理.用Material Studio 4.0软件和COMPASS分子力场方法建立了DMP在氯化钠和光卤石两种矿物表面的吸附模型,并进行动力学模拟和能量优化,确立了DMP在两种矿物表面的最佳吸附构型.结果表明,DMP分子通过其官能团中的O、N原子与氯化钠界面水结构中的H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吸附在氯化钠表面,吸附作用能为-119.49kJ·mol-1,而光卤石界面水结构不能保持稳定排列,致使DMP直接作用在光卤石表面,吸附能为-37.97kJ·mol-1,在两种矿物共存体系中,这种吸附能差异导致了DMP在氯化钠表面的选择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选择性吸附 十二烷基吗啉(DMP) 捕收剂 光卤石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表面吸附烷基伯胺对其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够生 于建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1-207,共7页
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受吸附在其表面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进而影响矿物的浮选行为.本文通过表面接触角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计算,研究了吸附在云母表面的烷基伯胺的链长对其疏水性的影响.... 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受吸附在其表面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进而影响矿物的浮选行为.本文通过表面接触角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计算,研究了吸附在云母表面的烷基伯胺的链长对其疏水性的影响.通过比较氧密度和氢键数量分布,发现每个水分子在碳氢链尾端和水相接触的界面上相对于在体相中形成氢键的能力有所降低,而吸附烷基伯胺的云母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单分子层吸附状态下,吸附十八胺的云母的疏水性比吸附十二胺的云母的疏水性要强,且由于十八胺的临界半胶束浓度(HMC)要远低于十二胺,十八胺更易在云母表面形成多层吸附,证明烷基伯胺的碳链越长,其对云母表面疏水性改善的能力越强.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 吸附 疏水性 原子力显微镜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结构结晶Ⅴ型聚磷酸铵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文彦 心纯 +1 位作者 刘够生 于建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94-2499,共6页
以质量分数为85%的食品级磷酸为原料,以三聚氰胺为缩合剂,合成了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结晶Ⅴ型聚磷酸铵,对其水溶性、XRD、13CNMR、红外光谱及热重等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与结晶Ⅰ型和结晶Ⅱ型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产品具有良... 以质量分数为85%的食品级磷酸为原料,以三聚氰胺为缩合剂,合成了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结晶Ⅴ型聚磷酸铵,对其水溶性、XRD、13CNMR、红外光谱及热重等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与结晶Ⅰ型和结晶Ⅱ型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其XRD图谱与结晶Ⅴ型完全一致.13CNMR及红外图谱表明,该物质是以三嗪环为基本骨架的聚磷酸铵链交联网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在700℃时该产品残重为53.6%,大于结晶Ⅰ型(40.29%)和结晶Ⅱ型(36.16%),初步显示该产品具有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结晶Ⅴ型 耐水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用于中低品位锂云母的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林林 朱灵燕 +1 位作者 跃龙 刘够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阳离子的十二胺DDA和阴离子的油酸钠NaOL为混合捕收剂体系,对中低品位锂云母矿物的浮选进行试验研究和相关测试。通过AFM分析对比云母表面捕收剂吸附形貌结构变化,推测混合捕收剂的协同作用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 以阳离子的十二胺DDA和阴离子的油酸钠NaOL为混合捕收剂体系,对中低品位锂云母矿物的浮选进行试验研究和相关测试。通过AFM分析对比云母表面捕收剂吸附形貌结构变化,推测混合捕收剂的协同作用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吸附,油酸钠"间接"地通过头基间的静电吸引或是碳链之间的疏水作用,从而增加表面碳链密度和高度并使得吸附层更加稳定。浮选结果表明,矿物的粒径在50~74μm时浮选效果最好,过粗则锂云母与脉石不能有效分离,而过细则会造成脉石夹带严重;而药剂比例浓度也影响浮选效果,DDA与NaOL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浮选产品的泡沫高度、稳定性试验以及含水量的测试也显示,NaOL有效地减少了浮选泡沫的含水量而降低对脉石的夹带,且使泡沫稳定性有所变弱,半衰期更短,消泡更加容易。另外对比不同的捕收剂添加顺序发现,先加入DDA后加入NaOL的情况下浮选效果最好,也从侧面印证NaOL可能是通过DDA的桥接而起到强化吸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锂云母 浮选 混合捕收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1研究甲酰和苯甲酰叠氮的热分解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文媛 刘够生 +1 位作者 彭以元 洪三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669-672,共4页
AM1 SCF calcul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rmolyses of formacyl andbenzoyl azi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thermolyses have several reaction routes yielding different products.
关键词 酰基叠氮 热分解 AM1方法 甲酰叠氮 苯甲酰叠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捕收剂在锂云母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林林 朱灵燕 +1 位作者 跃龙 刘够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采用Materials Studio中Forcite模块,对十二胺和油酸钠两种捕收剂分子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析了水分子在吸附前后相应的排布变化。吸附形貌的结果表明,十二胺与油酸钠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通过对捕... 采用Materials Studio中Forcite模块,对十二胺和油酸钠两种捕收剂分子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析了水分子在吸附前后相应的排布变化。吸附形貌的结果表明,十二胺与油酸钠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通过对捕收剂头基以及碳原子分布函数的分析,其协同作用的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吸附,油酸钠"间接"地通过头基间的静电吸引或是碳链之间的疏水作用,从而增加表面碳链密度和高度并使得吸附层更加稳定。表面水分子自扩散系数的分析也显示,吸附了单层DDA和混合捕收剂的自扩散系数相较纯云母表面的值分别下降了20%和25%左右,表明混合捕收剂的吸附使得锂云母表面更加疏水,从而有利于浮选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浮选 混合捕收剂 吸附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矿物浮选过程的理论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跃龙 徐尧 刘够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6,共5页
由于硅酸盐矿物在各类矿物加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的矿物加工过程都涉及有用矿物与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分离过程,开展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尤其是复杂矿物体系硅酸盐浮选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本课题团队对烷... 由于硅酸盐矿物在各类矿物加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的矿物加工过程都涉及有用矿物与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分离过程,开展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尤其是复杂矿物体系硅酸盐浮选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本课题团队对烷基胺类浮选药剂在云母类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重点阐述了计算模拟研究方法、理论与力场等,通过研究捕收剂/水/矿物体系的动力学过程,了解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形态、疏水性和疏水链等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矿物 浮选 烷基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吗啉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兴福 聂增来 +3 位作者 代红伟 刘够生 张里扬 于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0,共3页
针对现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了十二烷基吗啉合成新工艺。对相的反转、碱性添加物、反应机理、溶剂配比、加料方式等工艺的研究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十二烷基吗啉 合成 工艺优化 反应机理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余废水综合处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磊 刘够生 +1 位作者 宋兴福 于建国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75-77,共3页
采用复合菌种对厨余废水进行预处理 ,考察了发酵时间、接种量、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前处理阶段废水 COD去除率可达 90 % ,并可得到 2 5 g/L的 SCP;第二阶段研究了采用 UASB+SBR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 ,考察了对 COD、BOD、TSS、NH3 - N... 采用复合菌种对厨余废水进行预处理 ,考察了发酵时间、接种量、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前处理阶段废水 COD去除率可达 90 % ,并可得到 2 5 g/L的 SCP;第二阶段研究了采用 UASB+SBR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 ,考察了对 COD、BOD、TSS、NH3 - N等指标的处理效果 ,其去除率均可达到 80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厨余废水经复合菌发酵并 UASB+ SBR联合处理 ,可以有效的降低排放废水的 COD值 ,同时也有相当产量的菌体蛋白产生 ,为此类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厨余废水 预处理 UASB SBR 菌体蛋白 资源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废弃物培养菌体蛋白的菌种筛选与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磊 刘够生 +1 位作者 宋兴福 于建国 《化学世界》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共3页
研究了多组霉菌和酵母菌之间的复配及其对泔水样培养单细胞蛋白 SCP菌体干重的影响 ,利用正交实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选用黑曲霉 As3.462 7和白地霉 As2 .498,接种时间间隔 2 4 h,接种量为 1 0 % ,初始 p H值为 5 ,培养... 研究了多组霉菌和酵母菌之间的复配及其对泔水样培养单细胞蛋白 SCP菌体干重的影响 ,利用正交实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选用黑曲霉 As3.462 7和白地霉 As2 .498,接种时间间隔 2 4 h,接种量为 1 0 % ,初始 p H值为 5 ,培养时间为 72 h,可获得最佳的菌体干重 2 9.33g/L,菌体粗蛋白含量达 5 4 .71 %。根据优化条件对细胞的生长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泔水 单细胞蛋白 菌种筛选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水氯化镁热分解进程中的理论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兴福 刘够生 于建国 《海湖盐与化工》 2001年第2期3-6,共4页
采用PM 3方法研究了一水氯化镁在加热过程中的脱水及水解机理 ,研究发现 ,一水氯化镁脱水生成无水氯化镁和水解生成碱式氯化镁是两条竞争的反应路线 ,而一水氯化镁水解生成氧化镁及碱式氯化镁水解生成无水氧化镁则需较高的活化能 ,只能... 采用PM 3方法研究了一水氯化镁在加热过程中的脱水及水解机理 ,研究发现 ,一水氯化镁脱水生成无水氯化镁和水解生成碱式氯化镁是两条竞争的反应路线 ,而一水氯化镁水解生成氧化镁及碱式氯化镁水解生成无水氧化镁则需较高的活化能 ,只能在较高温度下才能实现 ;另一方面 ,无水氧化镁在氯化氢气氛下很容易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及一水氯化镁。研究结论对无水氯化镁及无水氧化镁的工业生产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镁 热分解 脱水 水解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