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络拔罐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圆华 刘霞 +1 位作者 于媛媛 刘夏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刺络拔罐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血液动力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神经细胞因子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36/40)vs70.00%(28/40)](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麻木、肢体疼痛、下肢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V、LSV、PSV、HCT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F-1、NGF、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2/40)vs 20.00%(8/40)](P<0.05)。结论刺络拔罐法治疗DPN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刺络拔罐法 神经传导速度 血液动力学 神经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