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雾环境与交变荷载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苏林王 蔡健 +3 位作者 刘培鸽 陈庆军 魏沐杨 容亮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为实现对海洋盐雾环境与疲劳交变荷载共同作用的模拟,研制了全国首台海洋环境与动荷载耦合试验设备,该设备包括环境箱和加载装置两部分;运用该设备对9个试件进行9种工况下的耦合试验,主要测定参数包括加载频率及梁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 为实现对海洋盐雾环境与疲劳交变荷载共同作用的模拟,研制了全国首台海洋环境与动荷载耦合试验设备,该设备包括环境箱和加载装置两部分;运用该设备对9个试件进行9种工况下的耦合试验,主要测定参数包括加载频率及梁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在加载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应力水平越大,同深度下的氯离子含量越大;在应力水平为0.30及0.50的情况下,加载频率越大,扩散系数越大;受拉区的氯离子传输速度较受压区明显.由试验数据拟合与由静载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D值的对比表明,加载频率对构件的氯离子传输存在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梁 交变荷载 盐雾环境 共同作用 应力水平 氯离子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速度法的在役基桩完整性检测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冉 苏林王 +2 位作者 刘培鸽 应宗权 林美鸿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158,共6页
双速度法是为解决带上部结构基桩完整性检测而产生的。介绍双速度测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室内制作的带承台模型桩进行双速度测试研究;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形成了成套的双速度测试技术:包括敲击模式选择,敲击点与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 双速度法是为解决带上部结构基桩完整性检测而产生的。介绍双速度测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室内制作的带承台模型桩进行双速度测试研究;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形成了成套的双速度测试技术:包括敲击模式选择,敲击点与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传感器之间、承台-桩界面与敲击点之间的合理布置等;通过实际现场检测,验证了该成套的双速度测试技术完全可以用于现场带承台基桩的无损完整性检测,方向滤波后的上行波清晰,可以准确判断缺陷位置及大小、桩底位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役基桩 完整性检测 双速度法 室内试验 工程实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与CT技术对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损伤的检测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林王 赵冉 +1 位作者 赵永贵 刘培鸽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0-144,共5页
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检测时由于结构形式复杂、需水上作业等因素,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损伤检测。本研究在自主研发相关仪器设备的基础上,综合采用VSP基桩测试设备与混凝土结构内部损伤CT扫描设备,对船舶撞击后的某油田钻井平台码... 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检测时由于结构形式复杂、需水上作业等因素,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损伤检测。本研究在自主研发相关仪器设备的基础上,综合采用VSP基桩测试设备与混凝土结构内部损伤CT扫描设备,对船舶撞击后的某油田钻井平台码头进行检测与评判。检测结果发现,采用VSP与CT联合检测技术,能对在役高桩码头上部结构及基桩的损伤进行准确检测,并可根据检测结果对码头上部结构与基桩的损伤程度做出科学的评价,较好地解决了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损伤全面检测的技术难题,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在役码头检测手段进行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技术 CT技术 在役钻井平台码头 结构损伤检测 结构损伤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工混凝土结构荷载水平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林王 应宗权 +1 位作者 刘培鸽 李平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
为了获得典型构件在实际服役环境中的荷载水平范围,选取在役的3个码头梁构件设计实例,以横梁、纵梁、轨道梁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出构件在“永久荷载”或“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水平;另在华南地区选取某高桩码头,进行现场应... 为了获得典型构件在实际服役环境中的荷载水平范围,选取在役的3个码头梁构件设计实例,以横梁、纵梁、轨道梁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出构件在“永久荷载”或“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水平;另在华南地区选取某高桩码头,进行现场应力测试与分析,得到实际服役环境下的构件荷载水平。通过现场应力测试及典型实例理论分析,确定了码头正常使用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荷载水平范围为0.1~0.47,为开展在役海工结构实际服役状态的荷载模拟试验提供依据,为码头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工混凝土结构 荷载水平 理论分析 现场应力测试 荷载水平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