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培(综述) 杜利平 金学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4-760,共7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好发于20~50岁男性,以浆液性神经视网膜脱离为特征,可分为急性(自限性)与慢性(≥3个月)2种类型。慢性CSC易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导致视力不可逆损伤。CSC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好发于20~50岁男性,以浆液性神经视网膜脱离为特征,可分为急性(自限性)与慢性(≥3个月)2种类型。慢性CSC易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导致视力不可逆损伤。CSC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如CFH、NR3C2基因位点)、皮质类固醇暴露、内分泌紊乱、雄激素水平升高及精神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其病理改变以脉络膜增厚和静脉超载为核心,表现为涡静脉吻合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衰减,进而引发RPE功能障碍。多模影像可显示特征性改变:眼底自发荧光呈重力依赖性颗粒状荧光信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提示椭圆体带损伤及光感受器外段缩短,与视力预后显著相关。在治疗方面,半剂量光动力疗法在解剖复位和视力改善方面具有优势,而微脉冲激光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疗效仍需大样本研究验证。未来需深入探索基因-环境互作机制及靶向治疗策略。本文就CS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易感因素 病理改变 循证医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