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道式铀丰度在线监测装置研制
1
作者 梁庆雷 张荔生 +3 位作者 汪洋 李井怀 刘国荣 刘明慧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762,共5页
为实时监测离心铀浓缩厂主工艺管道中UF6气体的铀丰度,及时优化和调整工艺参数,研制了一种管道式铀丰度在线监测装置。将部分主工艺管道进行了改造,利用NaI探测器测量185.7 keV特征γ射线的计数率,传感器测量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将上述信... 为实时监测离心铀浓缩厂主工艺管道中UF6气体的铀丰度,及时优化和调整工艺参数,研制了一种管道式铀丰度在线监测装置。将部分主工艺管道进行了改造,利用NaI探测器测量185.7 keV特征γ射线的计数率,传感器测量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将上述信号传输到控制室内计算出气体的铀丰度,实现了远程监测和无人值守的功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测量均值与质谱测量值比较,相对偏差<1%;该装置可用于浓缩厂主工艺管道内气体铀丰度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浓缩厂 气体铀丰度 工艺管道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中子源的乏燃料组件钚含量测量装置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园 李少伟 +5 位作者 何高魁 刘国荣 周冬梅 李井怀 周浩 梁庆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为了满足国际社会上对于乏燃料组件内特种可裂变材料钚的保障监督需求,以持续提供核材料信息,研究乏燃料组件内钚含量测量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主动法,以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作为测量对象,D-D中子作为质询中子源,开展... 为了满足国际社会上对于乏燃料组件内特种可裂变材料钚的保障监督需求,以持续提供核材料信息,研究乏燃料组件内钚含量测量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主动法,以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作为测量对象,D-D中子作为质询中子源,开展了乏燃料组件钚含量测量装置的设计研究。采用MCNPX软件,基于最大化探测器计数率和使各探测器计数率尽量一致的目的,对测量装置中的中子管与探测器组件距离、中子管慢化材料及其厚度、探测器组件与中子管高度差、探测器组件中慢化体厚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此研究为中子质询乏燃料组件钚含量测量技术研究及实验验证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乏燃料 钚含量 中子质询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中主要同位素含量分析计算
3
作者 田园 刘国荣 +4 位作者 何高魁 周冬梅 李井怀 周浩 梁庆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2,共8页
绝大多数的特种可裂变材料钚均存在于商用乏燃料组件中,在核保障领域,对于乏燃料组件中钚含量的核实显得尤为重要。为分析计算乏燃料组件中易裂变核素钚的含量,以31组AFA-2G典型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核燃料在反应堆运行... 绝大多数的特种可裂变材料钚均存在于商用乏燃料组件中,在核保障领域,对于乏燃料组件中钚含量的核实显得尤为重要。为分析计算乏燃料组件中易裂变核素钚的含量,以31组AFA-2G典型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核燃料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的U-Pu循环燃耗链的特点,分析计算了乏燃料组件中主要同位素的含量和固有中子本底,同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了239Pu等效质量的等效系数。本文工作为中子质询乏燃料组件易裂变核素含量非破坏性测量的方法研究及测量装置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乏燃料组件 同位素含量 239Pu等效质量 中子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刘国荣 高素玲 +5 位作者 张江 张文丽 郭静 陈瑞英 李倩 王大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观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发生率高,易损斑块多,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动脉狭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OR=5.924,95%CI:1.176~2.468,P=0.00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LDL-C(OR=2.283,95%CI:1.108~4.276,P=0.009)、纤维蛋白原(OR=1.856,95%CI:1.287~3.095;P=0.01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危险因素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常规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卒中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国荣 王大力 +3 位作者 张文丽 安亚臣 郑德松 姚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分析斑块性质、形态及其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209例,应用CT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122例有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易... 目的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分析斑块性质、形态及其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209例,应用CT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122例有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86例,稳定斑块组36例,分析斑块性质、形态,观察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相关因素,比较2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时间、分布及狭窄的关系,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颈动脉斑块等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209例患者中,颈动脉斑块122例,占58.4%。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年龄更高,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比例更多(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易损斑块与冠心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形态和冠心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卒中 复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干酪中一株产Ⅱa类细菌素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国荣 周康 +2 位作者 李平兰 张金兰 周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5-190,共6页
从内蒙古传统干酪中分离到一株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M-2,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和腐败菌都有抑制作用。排除有机酸、H_2O_2等的干扰后,仍有抑菌活性:进一步硫酸铵沉淀、透析及浓缩处理后,其... 从内蒙古传统干酪中分离到一株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M-2,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和腐败菌都有抑制作用。排除有机酸、H_2O_2等的干扰后,仍有抑菌活性:进一步硫酸铵沉淀、透析及浓缩处理后,其抑菌活性显著增强;用蛋白酶K处理后,其抑菌活性消失,因此确定该抑菌活性物质为蛋白类物质,进而确定乳酸菌M-2为细菌素产生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PCR扩增得到1675bp的16SrRNA序列,并将其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中进行同源性比,同时,通过Bioedit 7.0和Treedrawing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M-2的16S rRNA序列和数据库中的屎肠球菌SF菌株的序列的同源性为99.87%。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M-2菌株归属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这与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结果一致。根据细菌素的分类原则,将该细菌素归类为Ⅱa类细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IIa细菌素 屎肠球菌 16SrRNA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双歧杆菌B04代谢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国荣 张郡莹 +2 位作者 王成涛 李平兰 任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7-152,共6页
以分离自中国广西巴马长寿老人肠道的产细菌素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B04为研究对象,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细菌素抑菌活性测试指示菌,以相对抑菌效价为考察指标,对双歧杆菌菌株B04所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 以分离自中国广西巴马长寿老人肠道的产细菌素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B04为研究对象,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细菌素抑菌活性测试指示菌,以相对抑菌效价为考察指标,对双歧杆菌菌株B04所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考察不同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起始pH值4个因素对细菌素合成的影响,确定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起始pH值3个因素对细菌素的相对抑菌效价影响较为显著,故再选取这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最佳培养条件确定为:接种量1%、起始pH 6.3、培养温度36℃、培养时间29h。在此优化条件下,细菌素相对抑菌效价高达3479.25AU/mL,比优化前(1032.66AU/mL)提高了2.37倍。同时,最优发酵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细菌素 动物双歧杆菌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细菌素Bifidocin 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国荣 郜亚昆 +3 位作者 王欣 刘玉洁 曹季林 王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共7页
Bifidocin A是由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04代谢合成的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细菌素。以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测试敏感菌,分析细菌素Bifidocin A的最低抑菌浓度及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抑菌效果,并从敏感菌细胞形态与结构、细胞膜的... Bifidocin A是由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04代谢合成的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细菌素。以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测试敏感菌,分析细菌素Bifidocin A的最低抑菌浓度及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抑菌效果,并从敏感菌细胞形态与结构、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细胞膜质子移动势的变化4个角度分别探讨该细菌素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素Bifidocin 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 26112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58μg/m L,抑菌活性较强且存在浓度依赖性;并初步推测其抑菌作用机制是通过耗散细胞膜质子移动势,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形成孔洞,进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最终瓦解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双歧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细菌素和超高压联合处理对低温切片火腿的防腐保鲜效果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国荣 孙勇 +3 位作者 王成涛 郑海涛 李平兰 王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6-263,共8页
为了揭示乳酸菌细菌素和超高压联合处理对低温切片火腿的防腐保鲜效果,并探讨乳酸菌细菌素和超高压联合处理在低温肉制品防腐保鲜应用中的可行性,在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的情况下,分别以乳酸菌细菌素(enterocin LM-2)添加量320AU/g、600... 为了揭示乳酸菌细菌素和超高压联合处理对低温切片火腿的防腐保鲜效果,并探讨乳酸菌细菌素和超高压联合处理在低温肉制品防腐保鲜应用中的可行性,在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的情况下,分别以乳酸菌细菌素(enterocin LM-2)添加量320AU/g、600MPa超高压处理5min以及两者联合处理低温切片火腿,考察联合处理对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理化指标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nterocin LM-2和超高压技术的联合使用可明显延长低温切片火腿的货架期,有效减少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及脂肪氧化,并保持产品原有色泽、气味、质构等感官特性。综合微生物和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联合处理组的防腐效果最好,可将低温切片火腿的货架期延长至10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细菌素 超高压 切片火腿 防腐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易损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国荣 高素玲 +6 位作者 张江 张文丽 郭静 陈瑞英 李倩 王大力 姚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经头颅MRI证实的首发或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易损斑块组56例,非易损斑块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发病后根据美国国立...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经头颅MRI证实的首发或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易损斑块组56例,非易损斑块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发病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预后,评估各项危险因素,动态观察其入院后7、14、30d时NIHSS评分、mRS评分、梗死灶体积,观察分析患者的脑血管事件。结果与非易损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7、14、30d NIHSS评分及mRS评分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大面积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密切相关;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易损斑块患者病情重、预后不良,动态观察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病情变化程度能够更充分的预测脑卒中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C反应蛋白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国荣 姚林 王大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8-780,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发生机制是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易损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临床上很多患者存在严重的动脉狭窄而没有发生脑卒中,而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相当比例并未发现严重的动脉狭窄。研究表明...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发生机制是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易损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临床上很多患者存在严重的动脉狭窄而没有发生脑卒中,而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相当比例并未发现严重的动脉狭窄。研究表明,易损斑块即使不引起严重的动脉狭窄,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狭窄 血栓形成 C反应蛋白质 E选择素 血流动力学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细菌素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国荣 宋振芹 +2 位作者 任丽 苏航 王成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0-184,198,共6页
目的:从母乳婴儿粪便筛选获得产广谱细菌素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所产细菌素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课题组从母乳婴儿粪便分离得到的23株乳酸菌为试材,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选取单增李斯... 目的:从母乳婴儿粪便筛选获得产广谱细菌素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所产细菌素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课题组从母乳婴儿粪便分离得到的23株乳酸菌为试材,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选取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指示菌筛选产广谱细菌素的优良菌株。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从耐酸、耐热、蛋白酶敏感性、抑菌谱等角度分析菌株所产细菌素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得到1株产广谱细菌素菌株BL-1,发现该菌株所产细菌素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耐受性,在pH为2、121℃条件下细菌素活性仍然保持稳定,酶敏感性强,胃蛋白酶可将其完全分解,使用安全性较高,且抑菌谱较广,对受试的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ereu)等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阴性菌均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最后该菌株经分类学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结论:从母乳婴儿粪便中分离出一株产广谱细菌素鼠李糖乳杆菌BL-1,该菌所产细菌素具有优良的食品加工特性,有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细菌素 鉴定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模糊PID-P型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36
13
作者 刘国荣 张扬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36-1541,共6页
本文针对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运动模型的模糊开闭环PID-P型非线性离散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给出了PID-P型迭代学习的收敛条件及其证明过程,并采用模糊控制的原理整定PID三个学习增益矩阵的参数.该... 本文针对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运动模型的模糊开闭环PID-P型非线性离散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给出了PID-P型迭代学习的收敛条件及其证明过程,并采用模糊控制的原理整定PID三个学习增益矩阵的参数.该控制方法提高了移动机器人对特定轨迹的重复跟踪能力,具有算法实现简单的特点.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开闭环PID-P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对轨迹跟踪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迭代学习控制 轨迹跟踪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国荣 李井怀 +3 位作者 李静 郭士伦 王林博 李安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9,共7页
在直径25 mm的石墨垫上镀膜或粘贴制作微定位标记,进行SEM-SEM、SIMS-SIMS、SEM-SIMS之间的微粒定位。SEM-SEM之间的微粒定位偏差约为10μm,而SEM-SIMS和SIMS-SIMS之间的微粒定位精度偏差约为15μm。实验表明:粘贴制作微定位标记和矩阵... 在直径25 mm的石墨垫上镀膜或粘贴制作微定位标记,进行SEM-SEM、SIMS-SIMS、SEM-SIMS之间的微粒定位。SEM-SEM之间的微粒定位偏差约为10μm,而SEM-SIMS和SIMS-SIMS之间的微粒定位精度偏差约为15μm。实验表明:粘贴制作微定位标记和矩阵定位算法的组合是一种简便、适应性强、成本低和有效的微粒定位和再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 定位 扫描电镜 二次离子质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细菌素bifidocin A对大肠杆菌细胞总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国荣 李雪 王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85-90,共6页
为从蛋白表达水平探讨细菌素bifidocin A对革兰氏阴性菌(G^-)的抑菌作用机理,利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联合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analytical ionization time... 为从蛋白表达水平探讨细菌素bifidocin A对革兰氏阴性菌(G^-)的抑菌作用机理,利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联合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analytical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分析细菌素bifidocin A处理前后G^-大肠杆菌1.90细胞总蛋白表达差异情况,并在基因本体论注释基础上,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功能分类及富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细菌素bifidocin A处理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GMCC1.90共有1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个蛋白表达上调,10个蛋白表达下调;MALDI-TOF MS共鉴定得到10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细胞膜组成、能量代谢以及应激反应等方面。这些结果揭示细菌素bifidocin A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阻断三羧酸循环、减少能量和三磷酸腺苷提供以及降低细胞对外界胁迫条件的抵抗能力等达到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 细胞总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国荣 任丽 +2 位作者 宋振芹 王成涛 孙宝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86-190,共5页
目的:以从母乳婴儿粪便分离得到的44株双歧杆菌为试材,筛选产细菌素双歧杆菌优良菌株。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初筛,通过排除有机酸、H2O2和菌体细胞干扰,检测所产细菌素蛋白敏感性实验对初筛得到的菌株进行复筛,并鉴定筛选得到的... 目的:以从母乳婴儿粪便分离得到的44株双歧杆菌为试材,筛选产细菌素双歧杆菌优良菌株。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初筛,通过排除有机酸、H2O2和菌体细胞干扰,检测所产细菌素蛋白敏感性实验对初筛得到的菌株进行复筛,并鉴定筛选得到的优良菌株。结果:初筛得到产细菌素双歧杆菌优良菌株BB04和BL-8,排除有机酸、H2O2和菌体细胞干扰后两株菌的发酵上清液仍表现较强抑菌效果,进一步硫酸铵盐析、透析后抑菌活性明显增强,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活性消失,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是细菌素,且其本质是蛋白质。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菌株BB04和BL-8所产细菌素抑菌谱较宽,对受试的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结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最后,通过形态学观察、API 20A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BB04为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BL-8为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结论:从母乳婴儿粪便中分离出2株产广谱细菌素的双歧杆菌优良菌株BB04和BL-8,经鉴定其分别为动物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细菌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细菌素bifidocin A群体感应合成调控行为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国荣 任桂美 +1 位作者 李雪 王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1-166,共6页
bifidocin A是由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04代谢合成的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细菌素。为探讨该细菌素的群体感应合成调控行为,本研究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及细菌素抑菌活性变化规律,分析菌体密度和细菌素合成的相关性;基于低产细... bifidocin A是由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04代谢合成的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细菌素。为探讨该细菌素的群体感应合成调控行为,本研究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及细菌素抑菌活性变化规律,分析菌体密度和细菌素合成的相关性;基于低产细菌素培养模型体系的构建,检测发酵上清液中是否存在群体感应自诱导肽,判断是否存在细菌素合成相关群体感应系统;并通过对发酵上清液中自诱导肽进行提纯和分子质量测定,初步明确其分子特性。结果表明,当菌体细胞达到活菌数为7.31(lg(CFU/m L))时,细菌素才开始合成;发酵过程中,菌体密度与细菌素的合成呈现正相关性;成功构建了低产细菌素培养模型体系,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培养基起始pH 5、培养基浓度1/10改良MRS(Man Rogosa Sharpe)培养基、接种量1%、培养时间24 h;基于此模型体系,确定发酵上清液中确实存在可以诱导细菌素合成的自诱导肽,细菌素bifidocin A的合成是受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通过对发酵上清液进行超滤管筛分、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层析提纯,获得了高纯度自诱导肽样品;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测定其分子质量为3 587.253 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双歧杆菌 群体感应 自诱导肽 合成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细菌素作为天然生物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国荣 李平兰 王成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64-69,共6页
乳酸菌细菌素是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天然抑菌多肽或蛋白质,由于其对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强烈抑菌活性,已成为天然食品生物防腐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对乳酸菌细菌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 乳酸菌细菌素是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天然抑菌多肽或蛋白质,由于其对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强烈抑菌活性,已成为天然食品生物防腐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对乳酸菌细菌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细菌素 天然生物防腐剂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流行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国荣 刘文强 +1 位作者 刘芳芳 刘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7-260,共4页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鸡腺胃综合征,主要以鸡的生长缓慢或阻滞、腺胃肿大充血、腺胃乳头出血、溃疡甚至糜烂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原较复杂,可能主要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冠状病毒、鸡痘病毒...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鸡腺胃综合征,主要以鸡的生长缓慢或阻滞、腺胃肿大充血、腺胃乳头出血、溃疡甚至糜烂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原较复杂,可能主要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冠状病毒、鸡痘病毒及霉菌毒素等构成。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由病毒、霉菌及细菌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由于病因尚无定论,加之该病防制困难,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就鸡传染性腺胃炎几个主要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腺胃炎 病原 病毒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式存储的智能终端数字签名方案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国荣 刘东鑫 +2 位作者 汪来富 沈军 金华敏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共7页
在传统互联网中,USB key+数字证书是最成熟的应用安全保障技术,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智能终端接口等方面的限制,证书难以直接使用。探讨了在智能终端使用智能卡作为数字证书存储介质,支持多个数字证书,通过统一的管理,为多个应用共... 在传统互联网中,USB key+数字证书是最成熟的应用安全保障技术,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智能终端接口等方面的限制,证书难以直接使用。探讨了在智能终端使用智能卡作为数字证书存储介质,支持多个数字证书,通过统一的管理,为多个应用共享使用,降低证书在智能终端上的使用门槛,并分析了方案的安全性,探讨了数字证书与指纹识别技术相结合,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终端 数字证书 认证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