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北部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碳酸盐岩微孔隙特征及其成因
1
作者 周春宇 和源 +6 位作者 李宗泽 周刚 杨岱林 孙奕婷 张亚 文华国 刘四兵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22,共12页
直径小于10μm的微孔隙是目前深埋藏致密储层研究的热点。四川盆地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沧浪铺组一段(沧一段)白云岩中发育的大量微孔隙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因此明确微孔隙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是寻找有利勘... 直径小于10μm的微孔隙是目前深埋藏致密储层研究的热点。四川盆地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沧浪铺组一段(沧一段)白云岩中发育的大量微孔隙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因此明确微孔隙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是寻找有利勘探区的关键。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岩心CT扫描,开展了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沧一段白云岩微孔隙表征,并结合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探讨了微孔隙的成因机制。研究区沧一段鲕粒白云岩样品平均孔隙度为3.44%,最大孔隙度达9.44%,铸体薄片鉴定显示孔隙发育差,但扫描电镜分析、CT扫描等结果均显示存在大量微孔隙,表明研究区沧一段鲕粒白云岩储层孔隙度主要由微孔隙贡献。研究区沧一段储集空间以颗粒内广泛发育的晶间微孔隙为主,形态呈三角形、多边形,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3~9μm,呈点状或团状分布,宏观上呈现为鲕粒的轮廓,指示微孔隙主要分布在颗粒内部。研究区沧一段白云岩微孔隙的形成与沉积早期海平面变化导致的鲕粒滩被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密切相关,埋藏期的白云石化作用更是微孔隙形成的关键,而宏孔的消失则主要受压实、压溶作用及下伏地层油气充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鲕粒 微孔隙 成因机制 沧浪铺组一段 下寒武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地质意义
2
作者 周刚 杨岱林 +5 位作者 孙奕婷 严威 张亚 文华国 和源 刘四兵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4,共10页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分析、测录井及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寒武系沧一段的沉积构造格局整体表现为“一隆、四洼、两高带”,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分析、测录井及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寒武系沧一段的沉积构造格局整体表现为“一隆、四洼、两高带”,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沧二段地层厚度差异性较小,区域地貌趋于均一,岩性以碎屑岩为主。(2)研究区寒武系沧一段沉积时期,平面上具有东西分异的沉积特征,主要受德阳—安岳古裂陷槽隔挡作用影响。裂陷槽西侧靠近物源区,主要发育混积潮坪沉积,裂陷槽东侧则广泛发育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沧二段沉积时期,因裂陷槽隔挡作用减弱,全盆陆源碎屑沉积大幅增加,整体上以碎屑岩浅水陆棚沉积为主。(3)研究区寒武系沧一段优质白云岩储层以残余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粉晶云岩为主,宏观上颗粒滩的分布主要受到水下低隆和台洼边缘相对高部位控制,微观上储集空间主要受白云石化作用及溶蚀改造作用控制,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晶间孔等孔隙类型,紧邻下伏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具有近源充注成藏的天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白云岩 古裂陷槽 混积潮坪 浅水陆棚 水下低隆 台洼边缘 近源成藏 沧浪铺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盆地新近系生物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四兵 沈忠民 +1 位作者 罗小平 陈义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8-201,共4页
通过对云南保山盆地气源岩有机碳含量、源岩可溶有机质、族组分特征、镜质组反射率、岩石热解参数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源岩样品已达生油岩标准,该盆地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通过气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有机质沉积时期主要... 通过对云南保山盆地气源岩有机碳含量、源岩可溶有机质、族组分特征、镜质组反射率、岩石热解参数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源岩样品已达生油岩标准,该盆地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通过气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有机质沉积时期主要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有机质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通过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碳同位素研究,认为保参1井有机质母源以高等植物为主,沉积环境主要为沼泽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气源岩 饱和烃 碳同位素 未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超临界及氯仿抽提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四兵 朱建辉 +1 位作者 沈忠民 杨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6,100,共6页
通过三元、超临界及氯仿抽提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部的4个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抽提量、族组分及色谱特征等分析和对比。抽提量对比研究表明:超临界抽提萃取能力较弱;三元抽提则具有相对较强的萃取能力,特别是在成熟度... 通过三元、超临界及氯仿抽提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部的4个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抽提量、族组分及色谱特征等分析和对比。抽提量对比研究表明:超临界抽提萃取能力较弱;三元抽提则具有相对较强的萃取能力,特别是在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评价中,可能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族组分及色谱特征对比表明:三元抽提对中高碳数正构烷烃及杂原子化合物的萃取能力较强,其色谱特征与氯仿抽提物有较大区别;而超临界抽提对低分子量烃类萃取能力较强,其色谱特征与氯仿抽提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抽提 超临界抽提 氯仿抽提 有机地球化学 烃源岩评价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高成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异常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四兵 沈忠民 +3 位作者 朱宏权 吕正祥 田军 李洁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及下侏罗统高成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具有明显的"逆转"特征。其演化模式表现为"两段式"的特点,上部层位(J1z和T3x5)和下部层位(T3x3和T3t)烃源岩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具有明显差异,同时部分...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及下侏罗统高成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具有明显的"逆转"特征。其演化模式表现为"两段式"的特点,上部层位(J1z和T3x5)和下部层位(T3x3和T3t)烃源岩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具有明显差异,同时部分参数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逆转"现象。上部层位(J1z和T3x5)和下部层位(T3x3和T3t)沉积环境(如盐度、pH值、Eh值等的变化)的差异应是其分子成熟度参数出现"两段式"演化特征的重要因素;差向异构体热稳定性差异是造成部分分子成熟度参数"逆转"的主要原因;煤系地层自身特点可能也是导致其"逆转"的原因之一。不同的分子成熟度参数具有不同的热反应过程,且其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一,因此导致不同参数具有不同的演化趋势。这一结论表明,在利用分子成熟度参数进行油源对比及成熟度评价时,沉积环境及源岩自身的热演化程度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对煤系地层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分子成熟度参数 演化模式 逆转 沉积环境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特征--以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六段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岳亮 孟庆强 +5 位作者 刘自亮 杨威 金惠 沈芳 张军建 刘四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7-609,共13页
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岩地层为典型的非常规致密砂岩储集层,迄今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达万亿立方米,其中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六段(须六段)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以须六段气藏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 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岩地层为典型的非常规致密砂岩储集层,迄今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达万亿立方米,其中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六段(须六段)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以须六段气藏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薄片、物性和压汞等测试,结合分形理论研究,系统分析了其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须六段砂岩储集层可明显划为3类。Ⅰ类储层(平均孔隙度12.27%,平均渗透系数6.0376×10^(-3)μm^(2))以大孔或中孔为主,分形维数范围为2.42~2.59;Ⅱ类储层(平均孔隙度9.26%,平均渗透系数1.1523×10^(-3)μm^(2))以中孔为主,小孔为次,大孔发育差,分形维数范围为2.47~2.56;Ⅲ类储层(平均孔隙度5.20%,平均渗透系数0.3517×10^(-3)μm^(2))以小孔或中孔为主,大孔发育差或不发育,分形维数范围为2.45~2.81。孔隙类型的差异分布导致各类储层非均质性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Ⅲ类储层非均质性强于Ⅰ类储层。相关性分析表明物性条件耦合于储层非均质性,且存在关键临界值,分形维数范围在2.45~2.60时,孔隙度与分形维数为正相关关系,渗透系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无明显规律;而分形维数大于2.60时,孔隙度与分形维数为负相关关系,渗透系数与分形维数为斜率接近0的线性关系。基于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条件与分形特征的定量研究,探讨非常规天然气优质储层的评价标准,对指导中国非常规储层的勘探与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物性条件 储集层 须家河组 广安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5
7
作者 沈忠民 姜敏 +2 位作者 刘四兵 朱宏权 宫亚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0-565,共6页
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轻烃指纹、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天然气碳同位素δ13C1—δ13C2关系的分区和分层对比研究显示天然气受母质类型、成熟度及运移等多种因素影响。轻烃指纹表明川西坳陷天然气以腐殖型来源为主,... 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轻烃指纹、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天然气碳同位素δ13C1—δ13C2关系的分区和分层对比研究显示天然气受母质类型、成熟度及运移等多种因素影响。轻烃指纹表明川西坳陷天然气以腐殖型来源为主,川中、川南及川东地区天然气既有腐殖型也有腐泥型来源,天然气明显具有油型气特征。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天然气碳同位素δ13C1较高,而部分碳同位素δ13C2位于-28‰以下显示了其油型气和高成熟度特征,研究区其它样品分布区间相对集中,均表现为典型的煤型气特征。四川盆地海、陆相天然气可以利用δ13C2—δD1很好区分,氢同位素δD1=-140‰和碳同位素δ13C2=-28‰可将四川盆地海相和陆相天然气进行区分。稀有气体同位素表明天然气基本上为壳源成因,无幔源稀有气体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稀有气体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16
8
作者 文华国 梁金同 +5 位作者 周刚 邱玉超 刘四兵 李堃宇 和源 陈浩如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F0003,共17页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剖面、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开展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洗象池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剖面、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开展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洗象池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相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可将洗象池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②局限台地相是四川盆地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台坪、台内滩、半局限瀉湖3个沉积亚相;台内滩亚相早期呈点状分布,后期随着滩体规模增大,表现为连片分布的特征。③洗象池组发育台内滩颗粒白云岩和台内晶粒白云岩储集体,整体物性呈“低—特低孔渗”的特征;优质储层发育同时受滩相沉积、溶蚀改造和裂缝作用的控制。洗象池组储层虽然单层厚度普遍较薄,但垂向累计厚度可达5~40 m;储层平面展布连续性较差,集中分布在蜀南、川东和川东北部地区。④四川盆地洗象池组发育5个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分别位于川中古隆起、威远古隆起、川东—川东南地区以及川东北地区,勘探面积超过2×10^(4) km^(2),为四川盆地潜在的后备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台地 台内滩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天然气勘探 洗象池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鹏 沈忠民 +3 位作者 刘四兵 王君泽 冯杰瑞 黄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3,21,共7页
为了深入认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利用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组分、碳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气、源轻烃配对参数对天然气来源进行追踪.稀有气体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为壳源有... 为了深入认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利用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组分、碳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气、源轻烃配对参数对天然气来源进行追踪.稀有气体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为壳源有机成因气.组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腐殖型干酪根裂解成因煤型气,须二段部分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成因油型气.碳同位素与轻烃分析均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须二段存在少量油型气.组分、碳同位素与轻烃三方面分析结果充分肯定了须二段油型气的存在.因此,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并不是典型的煤型气,而是以煤型气为主,同时有少量油裂解成因油型气存在.天然气轻烃气源追踪结果表明,须四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须四段与须五段烃源岩,须二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二段烃源岩,须二段中的油型气来自须一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天然气成因 气源 稀有气体 碳同位素 轻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文凯 吕正祥 +1 位作者 沈忠民 刘四兵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确定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储层特征,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岩石热解、X线衍射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营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杂基体积分数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 为确定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储层特征,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岩石热解、X线衍射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营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杂基体积分数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成岩阶段为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沉积、成岩初期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以及中晚期自生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充填是破坏储层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成岩中后期的长石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决定研究区储层原生孔隙数量,成岩作用控制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程度及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研究结果为辽东凸起东营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为辽东湾其他构造区块同类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凸起 东营组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雪峰山南缘石炭系寺门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自亮 张明何 +4 位作者 刘四兵 王均杰 郝景宇 陈义才 周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2-916,共15页
广西雪峰山南缘石炭系寺门组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背景条件,查明寺门组储层的形成发育机制及其控制因素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岩心资料,结合运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包裹体和孔-渗分析等手段,明确了广西雪峰... 广西雪峰山南缘石炭系寺门组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背景条件,查明寺门组储层的形成发育机制及其控制因素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岩心资料,结合运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包裹体和孔-渗分析等手段,明确了广西雪峰山南缘石炭系寺门组储层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及优质储层形成模式和有利区分布。研究表明,寺门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石英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储集空间包括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和裂缝;储层类型属于孔隙-裂缝型和孔隙型,整体呈低孔、低渗特征。储层质量主要受沉积、成岩及构造作用的共同控制:沿岸砂坝、砂泥质滨岸和混合坪微相控制了寺门组储层砂体的分布;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最主要原因,造成的孔隙损失率约85.2%;溶蚀作用使储层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增孔量约2.3%);构造裂缝极大地促进了储层的输导能力,使局部地区仍具备优质储层发育的物性条件。最后,建立了储层发育模式,预测研究区存在德胜和洛埠2个有利储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发育模式 储层有利区分布 致密砂岩 寺门组 石炭系 雪峰山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忠民 罗小平 刘四兵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6,165,共5页
通过对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有机碳含量、源岩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源岩样品已达生油岩标准;通过气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岩石热解参数的研究,认为该盆地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通过气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认... 通过对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有机碳含量、源岩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源岩样品已达生油岩标准;通过气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岩石热解参数的研究,认为该盆地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通过气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有机质沉积时期主要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有机质以陆源输入为主的混合型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生物气 沉积环境 保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乐闻 刘四兵 +1 位作者 王鹏 张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研究对比沾化凹陷区各个层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有机质丰度来看,沾化凹陷以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岩样有机质丰度高,东营组和沙四段次之,馆陶组最差;其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混合型次之,以腐殖型最少;其源岩母质输入以低等水... 研究对比沾化凹陷区各个层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有机质丰度来看,沾化凹陷以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岩样有机质丰度高,东营组和沙四段次之,馆陶组最差;其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混合型次之,以腐殖型最少;其源岩母质输入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从有机质成熟度来看,沾化凹陷沙三段、沙四段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干酪根的缩聚程度较高。综合以上因素,认为沾化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最好,沙一段、沙四段和东营组则相对较好,次为沙二段,馆陶组则为非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有机质 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 沙河街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富集规律 被引量:53
14
作者 刘忠群 徐士林 +5 位作者 刘君龙 马立元 刘四兵 范鑫 金武军 李王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0,共10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有效井比例低、储量动用率低、天然气规模有效开发难度大。为了弄清该气藏的成藏过程和富集规律、明确天然气高产的主控因素,以该盆地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有效井比例低、储量动用率低、天然气规模有效开发难度大。为了弄清该气藏的成藏过程和富集规律、明确天然气高产的主控因素,以该盆地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恢复、古构造恢复、孔隙度演化历史分析等方法,厘定油气成藏关键要素的时间序列,结合构造演化分析,建立气藏的成藏模式,剖析了该区天然气的富集规律;然后基于对单井产能与断裂、裂缝、岩石相等地质参数关系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气井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进而提出了高效勘探开发该类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圈闭形成关键期早于气藏主要成藏期、主要成藏期早于储层致密化关键期;(2)须二段气藏具有“先成藏、后致密、晚期调整”的成藏模式和“早期定型、中间致密、晚期控产”的富集规律;(3)气井初期产气量主要受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气井稳产期产量主要受有利岩石相厚度的控制,高角度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气藏是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论认为,古今构造均为隆起的部位及南北向断裂发育区是该构造带寻找天然气高产区的首选对象;南北向构造裂缝欠发育或不发育的Ⅲ型储层,需要通过储层改造提高单井产能才有可能实现天然气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 储集层致密化 天然气成藏模式 富集规律 有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中三叠统雷四段微相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天骏 陈安清 +6 位作者 钟怡江 刘四兵 王琼仙 许国明 隆珂 高志东 孟海龙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川西坳陷中段彭州气田的发现实现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重大突破。在沉积相标志识别的基础上,结合上扬子中三叠世的构造与沉积背景,分析了川西坳陷雷四段的沉积微相分布及白云岩台地的特征。
关键词 潮坪岛 陆表海台地 碳酸盐岩 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璐萍 梁金同 +4 位作者 刘四兵 郭艳波 李堃宇 和源 金九翔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8,共10页
四川盆地中部寒武系洗象池组是盆地内油气勘探重要的接替领域。通过对川中地区及邻区典型钻井岩心和薄片进行详细观察,结合物性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区洗象池组白云岩的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进一步探讨了储层孔隙演化模式与成岩作用之间的... 四川盆地中部寒武系洗象池组是盆地内油气勘探重要的接替领域。通过对川中地区及邻区典型钻井岩心和薄片进行详细观察,结合物性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区洗象池组白云岩的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进一步探讨了储层孔隙演化模式与成岩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有利储集岩性主要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其次为粗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包括粒间溶孔、晶间溶孔以及溶洞等类型,主要发育裂缝-孔隙型储层。(2)洗象池组碳酸盐岩成岩演化经历了海水、大气淡水和埋藏等成岩作用,包括同生—准同生阶段、早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晚成岩阶段。(3)成岩作用控制了洗象池组储层的孔隙演化,其中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尤其表生溶蚀(岩溶)和埋藏溶蚀作用促进了孔隙的发育,而多期胶结充填作用充填了部分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白云岩 裂缝-孔隙型储层 表生溶蚀 埋藏溶蚀 孔隙演化 洗象池组 寒武系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