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向度与实践方略 |
刘和海
谭闵
高幸
王贝贝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2
|
我国高质量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创新与路径研究——来自美国“#GoOpen”计划的启示 |
刘和海
屈昊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3
|
知识如何通达素养--基于“胡塞尔-皮亚杰”认识论思想的解释 |
白倩
刘和海
李艺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4
|
“互联网+”时代知识观的转变:从共建共享到众传共推 |
刘和海
李少鹏
王琪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7
|
|
5
|
基于Edutools评价体系的中文MOOC平台现状与优化策略 |
刘和海
李起斌
张舒予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0
|
|
6
|
我国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反思 |
刘和海
饶红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6
|
|
7
|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芜湖县为例 |
刘和海
孙宗凌
承孝敏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8
|
绩效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反思 |
刘和海
孙宗凌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9
|
“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学习实践路径:从“因材施教”走向“可因材施教” |
刘和海
戴濛濛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5
|
|
10
|
“以学习者为中心”:赋权理论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实践逻辑 |
刘和海
潘阳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2
|
|
11
|
自主学习何以可能:“学习强国”启示下的平台学习之策 |
刘和海
程程
戴濛濛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6
|
|
12
|
农村远程教育亟待知识管理 |
刘和海
张红岩
张新明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3
|
论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人文、实践与创新关怀 |
刘和海
万舒
张新明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
2007 |
1
|
|
14
|
关于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几个问题 |
刘和海
|
《政法论丛》
CSSCI
|
1998 |
5
|
|
15
|
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
刘和海
王清
|
《教育与现代化》
|
2006 |
53
|
|
16
|
论雅斯贝尔斯教育观对MOOCs发展的启示 |
刘和海
李子梦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7
|
关于我国人权立法的几个问题 |
刘和海
|
《政法论丛》
CSSCI
|
1999 |
2
|
|
18
|
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刍议 |
刘和海
|
《政法论丛》
|
2005 |
1
|
|
19
|
中国台湾地区“行动磨课师计划”及其对大陆慕课建设启示 |
刘和海
王琪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20
|
增强宪法观念 推进依法治国 |
刘和海
|
《政法论丛》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