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水平井钻井液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侯雨庭 许朝阳 +4 位作者 刘双全 张小平 贾俊 陈磊 梁海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1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8#深层煤岩气储层分布面积广、资源量大,是我国天然气增储增产的重要接替层位。但深层煤岩层理/节理及微裂缝发育、煤矸分布广泛、非均质性强,井壁坍塌和卡钻事故成为制约深层煤岩气井安全高效钻进的主要技术难题。文...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8#深层煤岩气储层分布面积广、资源量大,是我国天然气增储增产的重要接替层位。但深层煤岩层理/节理及微裂缝发育、煤矸分布广泛、非均质性强,井壁坍塌和卡钻事故成为制约深层煤岩气井安全高效钻进的主要技术难题。文章基于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矿物组分、理化性能、微观结构分析等明确了煤层气水平井坍塌主控因素,针对性地研发出一种适用于深层煤岩气水平井的高效封堵防塌钻井液技术,其API滤失量≤2 mL、HTHP滤失量≤8 mL,综合封堵性能较常规钻井液提升30%以上。笔者通过在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区域40余口深层煤岩气水平井的应用,系统性地分析了深层煤岩气水平井钻井液技术存在密度过高、成本高、钻遇煤矸夹层井壁坍塌频发以及完井困难等技术难题,对煤岩/煤矸交界面扩展与滑脱规律基础理论研究、钻井液性能优化升级、降低复杂时效及降本增效等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的钻井液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鄂尔多斯盆地 煤矸 井壁坍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
2
作者 胡传峰 邱文兴 +5 位作者 刘煊 王世哲 乔宇 涂子仪 曹锋 刘双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26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采用蒸、水煮、油炸、空气炸、微波加热、烤制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熟制,并通过对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 为探究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采用蒸、水煮、油炸、空气炸、微波加热、烤制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熟制,并通过对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感官评分、电子舌、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指标评价克氏原螯虾滋味变化。结果表明,6种熟制后的克氏原螯虾中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醇类5种、醛类16种、酮类7种、酯类4种、杂环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烃类1种且不同加工方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微波加热、蒸制与油炸能产生更丰富的气味,其中油炸处理后虾肉中检测出了最多的香味物质如2-甲基丁酸甲酯、(E)-2-庚烯醛,能使油炸后克氏原螯虾产生特殊的脂肪香味,感官品质最高;水煮能促进虾肉生成更多鲜味氨基酸、鲜味核苷酸和更少的苦味氨基酸,使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最大为23.6 g MSG/100 g;烤制所得游离氨基酸总量最大,但其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感官品质也相对较低。因此,油炸与水煮熟制克氏原螯虾风味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熟制方式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滋味化合物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井筒携液临界流速和流量的动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刘双全 吴晓东 +2 位作者 吴革生 王效明 王选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6,共3页
随着有水气田的开发,产水气井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准确预测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和流速对于气井配产及积液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寻找适合本气田的预测模型外,还要考虑最大携液临界流量在井筒中出现的位置。为此,通过对携液临界流量和携... 随着有水气田的开发,产水气井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准确预测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和流速对于气井配产及积液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寻找适合本气田的预测模型外,还要考虑最大携液临界流量在井筒中出现的位置。为此,通过对携液临界流量和携液临界流速沿井筒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携液临界流量与沿井筒分布气井的产液量有关,其变化直接改变了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产液量较小时,井筒的温度损失较大,压力损失较小,温度变化对携液临界流量的分布起主导因素,而随着产液量的增加,温度损失逐渐减小,而压力损失逐渐增加,压力变化逐渐成为影响携液临界流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携液临界流量沿井筒分布曲线出现的拐点,就是压力变化起主导因素到温度变化起主导因素的转折点;产液量较大时,最大携液临界流量往往出现在井底。研究表明,在计算气井携液临界流量时要算出沿井筒每个位置的携液临界流量值,并以较大值作为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筒流动 流量 临界速度 温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喷射器和压缩机组合增压新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双全 汪雄雄 +2 位作者 樊莲莲 韩强辉 叶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99,共4页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靖边气田目前采用的压缩机增压工艺存在着高压气井能量利用率低、压缩机长期处于低载荷运行等突出问题。为此,在对靖边气田现有压缩机站运行现状及喷射器应用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喷射器和压缩机进行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靖边气田目前采用的压缩机增压工艺存在着高压气井能量利用率低、压缩机长期处于低载荷运行等突出问题。为此,在对靖边气田现有压缩机站运行现状及喷射器应用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喷射器和压缩机进行组合来增压的新模式。喷射增压可以充分利用高压气源的能量,实现低压气井增压,再与压缩机组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增压站的能量利用效率。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喷射器和压缩机组合应用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组合应用模式可以实现3个方面的应用效果:①对高压气井节流浪费的部分能量进行利用,可提升能量利用效率;②进一步降低被引射的低压井井口压力,可提高低压气井的最终采收率;③可减少压缩机低载荷运行时间,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降低压缩机维护成本。结论认为,该工艺在气田增压稳产的中后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增压工艺 喷射增压 二级增压 稳产 压缩机 节能增压 喷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的水火电力系统发电调度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双全 邹立峰 +1 位作者 张海龙 王金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3-156,共4页
在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引入最差粒子和自适应惯性权重,使粒子随进化进度自适应调整飞行方向和速度,向其自身和种群最优位置收敛的同时背离二者的最差位置,且避免了算法过早收敛和限于局部最优。将改进后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求解水火... 在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引入最差粒子和自适应惯性权重,使粒子随进化进度自适应调整飞行方向和速度,向其自身和种群最优位置收敛的同时背离二者的最差位置,且避免了算法过早收敛和限于局部最优。将改进后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求解水火电力系统发电调度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 粒子群优化算法 水火电力系统 发电调度 PSO 自适应调整 最优位置 过早收敛 局部最优 惯性权重 仿真结果 调度问题 种群 速度 求解 进化 进度 飞行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天然气井高效开采喷射引流技术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双全 吴革生 +2 位作者 陈德见 种道彤 王选茹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30,共2页
针对国内外喷射技术的研究现状,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工业试验,建立了高效喷射装置结构设计方法。现场试验表明,喷射装置设计方法可靠,装置运行效率高,实现了利用10~13MPa高压气引射1.1~5.0MPa低压气,达到5.2MPa增压生产的目标,... 针对国内外喷射技术的研究现状,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工业试验,建立了高效喷射装置结构设计方法。现场试验表明,喷射装置设计方法可靠,装置运行效率高,实现了利用10~13MPa高压气引射1.1~5.0MPa低压气,达到5.2MPa增压生产的目标,为低压气井增压开采探索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井 喷射引流 数值模拟 增压开采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发电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双全 王金文 +3 位作者 袁晓辉 李彩林 安学利 刘力 《水电能源科学》 2007年第2期25-28,共4页
介绍了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发电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目标、模式及开发原则,提出了结构合理、设计先进、功能齐全、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强的功能结构,成功地解决了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发电调度问题,为沅水梯级电站发电优化调度提供了决策... 介绍了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发电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目标、模式及开发原则,提出了结构合理、设计先进、功能齐全、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强的功能结构,成功地解决了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发电调度问题,为沅水梯级电站发电优化调度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梯级电站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气站放空气喷射回收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双全 陈德见 +2 位作者 汪雄雄 樊莲莲 王选茹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5,共2页
喷射技术主要用于原油挥发气的回收、气体压缩等方面,目前引射技术在天然气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喷射技术利用喷射装置形成的低压区,通过待放空管线与低压区相连,实现待放空管线压力的下降,从而回收放空天然气。天然气生产过程中... 喷射技术主要用于原油挥发气的回收、气体压缩等方面,目前引射技术在天然气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喷射技术利用喷射装置形成的低压区,通过待放空管线与低压区相连,实现待放空管线压力的下降,从而回收放空天然气。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由于站内检修、管线水合物堵塞和更换设备等原因需要放空管线中的天然气,通过放空火炬进行点燃。试验表明,在较短时间内(60 min),放空管线压力从5.3 MPa降低到1.2 MPa,放空天然气回收率达到了77%。该技术不需要借助外来能源,充分利用站内高压气井压力,减少了天然气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 引流 回收 节能 天然气 放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环境下组网雷达目标检测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双全 李修和 贺平 《舰船电子工程》 2008年第12期85-88,共4页
针对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的趋势,分析干扰环境下组网雷达系统的马尔可夫模型,研究干扰环境对组网雷达系统发现概率的影响,重点分析表决融合检测方法并与其它融合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干扰环境下表决融合检测方法的... 针对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的趋势,分析干扰环境下组网雷达系统的马尔可夫模型,研究干扰环境对组网雷达系统发现概率的影响,重点分析表决融合检测方法并与其它融合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干扰环境下表决融合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环境 组网雷达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交联最佳反应条件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双全 王天赤 王遂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年第6期93-93,共1页
食品工业用淀粉经常用变性淀粉以达到提高其功能特性的目的,而交联变性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淀粉改性技术。本文确定了淀粉交联反应的最佳三氯氧磷用量,最佳反应温度,最佳PH值,最佳反应时间。旨在为交联淀粉的制备提供最佳反应条件。
关键词 玉米淀粉 交联反应 最佳条件 测定 食品原料 三氯氧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滤波算法分析及其性能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双全 李修和 陈明建 《舰船电子对抗》 2009年第1期56-59,114,共5页
针对目标跟踪实际应用中量测方程非线性对滤波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模型线性化的滤波算法、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和粒子滤波算法(PF)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适应的条件。仿真试验比较了扩展卡尔曼、无迹卡尔曼和粒子滤波的跟踪效... 针对目标跟踪实际应用中量测方程非线性对滤波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模型线性化的滤波算法、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和粒子滤波算法(PF)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适应的条件。仿真试验比较了扩展卡尔曼、无迹卡尔曼和粒子滤波的跟踪效果,结果表明非线性条件下粒子滤波算法优于其它两种滤波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滤波 扩展卡尔曼滤波 无迹卡尔曼滤波 粒子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引流技术在排除井筒积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双全 汪雄雄 +1 位作者 樊莲莲 韩东 《天然气技术》 2010年第3期51-52,共2页
井筒积液是导致天然气井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集气站内气井特点,经过理论研究、流程设计和现场试验,将喷射引流技术应用于长庆气田低压气井,探索了一条快速降低低压气井井口压力,提高瞬时气量,从而排除井筒积液的途径。试验表明... 井筒积液是导致天然气井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集气站内气井特点,经过理论研究、流程设计和现场试验,将喷射引流技术应用于长庆气田低压气井,探索了一条快速降低低压气井井口压力,提高瞬时气量,从而排除井筒积液的途径。试验表明,应用喷射引流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低压气井油压、套压差,成功排除积液。该技术通过集气站内的流程切换实现井筒积液的快速排除,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积液 喷射引流 低压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山县大豆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双全 《大豆科技》 2009年第5期38-39,共2页
本试验针对克山县大豆盲目施肥严重的现象,研究不同施肥量配比对大豆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克山县黑土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习惯施肥相比较,配方施肥(OPT)增产14.1%;不施氮肥减产14.2%;不施磷肥减产8.... 本试验针对克山县大豆盲目施肥严重的现象,研究不同施肥量配比对大豆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克山县黑土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习惯施肥相比较,配方施肥(OPT)增产14.1%;不施氮肥减产14.2%;不施磷肥减产8.8%;不施肥(CK0)减产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配方施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在东北春玉米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徐新朋 魏丹 +5 位作者 李玉影 谢佳贵 刘双全 侯云鹏 周卫 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58-1467,共10页
【目的】针对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肥料不合理施用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以及我国小农户经营、测土施肥实现困难等问题,建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玉米推荐施肥方法,玉米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for Hybrid Maize,NE),研究... 【目的】针对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肥料不合理施用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以及我国小农户经营、测土施肥实现困难等问题,建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玉米推荐施肥方法,玉米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for Hybrid Maize,NE),研究其在东北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0~2014年共布置了193个田间试验,从产量、经济和环境方面在东北春玉米种植区对玉米养分专家系统进行校正和改进,包括肥料用量,产量,经济效益,氮(N)、磷(P)和钾(K)肥利用率和氮素损失等方面。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FP),玉米养分专家系统的推荐施肥(NE),以及基于NE处理的减氮、减磷和减钾处理。【结果】NE平衡了肥料用量,显著降低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与FP相比分别降低了43.5(P<0.001)和23.6kg/hm^2(P<0.001),降幅分别达到了21.0%和27.0%,但增加了钾肥用量(8.3 kg/hm^2,P=0.001)。全部试验NE处理产量显著高于FP处理0.6 t/hm^2,增产率为5.2%(P<0.001)。5年平均经济效益(GRF)NE处理比FP处理增加1466 yuan/hm^2,增幅为7.2%(P<0.001),其中1192 yuan/hm^2是通过产量增加带来的,占总增加量的81.3%。NE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AEN)、氮素吸收利用率(REN)和氮素偏生产力(PFPN)比FP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5.8 kg/kg、11.0个百分点和16.8 kg/kg,增幅分别达到了53.8%、47.8%和29.6%;磷素农学效率(AEP)、磷素吸收利用率(R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平均分别增加了12.3 kg/kg、13.5个百分点和44.0 kg/kg,增幅分别达到了125.9%、87.5%和29.6%;钾素农学效率(AEK)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平均分别增加了4.0 kg/kg和13.8个百分点,增幅分别达到了30.2%和36.1%,但钾素偏生产力(PFPK)降低了22.4 kg/kg。三年定位试验氮肥施用量NE处理比FP处理共减少102.8 kg/hm^2,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却增加了38.7 kg/hm^2,氮素表观损失降低了78.5 kg/hm^2,收获期土壤氮素残留降低了63.0 kg/hm^2,但NE处理的三年平均产量达到了12.3 t/hm^2,比FP处理平均高0.9 t/hm^2。【结论】近5年,共193个田间试验结果证明,采用基于玉米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不仅增加了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而且降低了氮素损失,在实践上可以用于我国东北春玉米的施肥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 产量反应 农学效率 养分利用率 氮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对春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李玉影 金继运 +1 位作者 刘双全 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9-455,共7页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钾对春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设5个处理,于三叶期和拔节期采植株倒二叶,于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采植株旗叶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适量的钾肥能提高小...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钾对春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设5个处理,于三叶期和拔节期采植株倒二叶,于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采植株旗叶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适量的钾肥能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延缓叶片衰老.田间试验在黑龙江省小麦主产区黑土和白浆土上进行.试验设5个处理,于收获期测产,并取子粒样品进行品质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春小麦钾的适宜用量为(K2O) 37.5 ~ 52.5 kg/hm2,施钾平均增产9.9%; 适量的钾肥能提高小麦品质,尤其是对加工品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生理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南地下储气库注采井完井管柱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汪雄雄 樊莲莲 +1 位作者 刘双全 韩强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6,共5页
地下储气库注采井与常规气田开发井运行工况存在着很大差异,要求具有采气和注气双重功能,能够实时监测井下动态,在长期(30~50a)频繁剧烈的注采气和压差变化下能够确保井筒的密封性和安全性。为此,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地下储... 地下储气库注采井与常规气田开发井运行工况存在着很大差异,要求具有采气和注气双重功能,能够实时监测井下动态,在长期(30~50a)频繁剧烈的注采气和压差变化下能够确保井筒的密封性和安全性。为此,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地下储气库注采井气量大、周期性强注强采的特点以及高安全性能、长使用寿命等的特殊要求,应用节点分析方法对天然气的流入、流出注采过程、不同尺寸油管注呆能力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冲蚀流量和临界携液流量等的计算结果,最终确定了I类注采井(小于等于200×10^4m^3/d)采用p139.7mm油管,Ⅱ类注采井(小于等于80×10^4m^3/d)采用乃114.3mm油管。通过管柱结构优化设计,注采井采用井下悬挂压力计测压完井管柱,从上至下完井工具包括“上流动短节+井下液控安全阀+下流动短节+循环滑套+永久式封隔器+磨铣延伸筒+堵塞坐落短节+带孔管+悬挂坐落短节”等。现场2个注采周期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完井管柱能够满足地下储气库生产运行要求,其设计方法可供同类储气库注采井完井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榆林南地下储气库 完井管柱 节点分析 敏感性 冲蚀流量 完井工具 井下安全阀 强注强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春玉米籽粒产量与氮素吸收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7
作者 佟玉欣 李玉影 +3 位作者 刘双全 姬景红 王伟 郑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4-1102,共9页
【目的】在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对氮素需求的过量评估,导致了氮素的过量施用和环境污染。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仅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的13.8%。在黑龙江省玉米面积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在全省范围内收... 【目的】在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对氮素需求的过量评估,导致了氮素的过量施用和环境污染。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仅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的13.8%。在黑龙江省玉米面积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在全省范围内收集整理施肥试验数据,分析品种、缓释氮肥试验数据,对揭示氮素需求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量化黑龙江省籽粒产量和氮素需求之间的关系;评估产量增加时每吨籽粒吸氮量的变化;研究不同熟期品种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分析缓释尿素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2003~2012年黑龙江省不同地点的56个春玉米田间施肥试验中439个试验产量和成熟期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运用幂指数模型对成熟期产量和地上部总氮素吸收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不同施肥方法对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尿素100%基施、缓释尿素100%基施、尿素40%基施60%追施、尿素40%缓释尿素60%基施5个处理,测产并分析计算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结果】黑龙江玉米收获指数逐年提高,从2000年代的0.43增加到2010年代的0.48。56个试验的玉米平均产量为9.5 t/hm2,这一产量高于全国的平均产量5.3 t/hm2和世界平均产量4.5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为16.7 kg。将玉米产量分为6个范围:【7、7~8、8~9、9~10、10~11、】11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8.3、18.3、16.8、17.0、16.4和15.3 kg。早熟品种每吨籽粒吸氮量高于晚熟品种。田间试验中尿素40%基施60%追施处理和40%尿素60%缓释尿素基施处理的每吨籽粒吸氮量显著高于尿素100%基施。【结论】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从2000年代的8.5 t/hm2增长到2010年代的9.7 t/hm2,收获指数的提高是主要原因之一,收获指数的增加和籽粒中氮浓度的稀释是每吨籽粒吸氮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籽粒产量下,早熟品种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素浓度高于中、晚熟品种。追施氮肥处理和缓释氮肥与尿素基施处理的玉米籽粒和秸秆中的氮浓度更高。黑龙江省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产量的提高伴随着收获指数的提高和籽粒氮浓度的下降,而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春玉米 氮素吸收 最佳氮素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选茹 程林松 +3 位作者 刘双全 唐华 关宇 贺永利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7,96,共5页
针对双水平井及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两种常用布井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及Surfer 制图软件制作出重力过程中泄油初期、高峰期及泄油后期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截面的温度场、压力场、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场图,更直观、形... 针对双水平井及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两种常用布井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及Surfer 制图软件制作出重力过程中泄油初期、高峰期及泄油后期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截面的温度场、压力场、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场图,更直观、形象的描述了SAGD的蒸汽腔形成及扩展过程以及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形状及泄油机理,并对两种布井方式的重力泄油效果进行了比较,为SAGD技术的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渗流机理 重力泄油 布井方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对油藏及流体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选茹 程林松 +2 位作者 刘双全 关宇 贺永利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60,共4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对油藏及流体的适应性及范围进行了研究,给出了 SAGD对原油粘度、油层水平渗透率、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油层埋藏深度的适应性界限,制作了累积油汽比及平均日产油量随上述因素变化...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对油藏及流体的适应性及范围进行了研究,给出了 SAGD对原油粘度、油层水平渗透率、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油层埋藏深度的适应性界限,制作了累积油汽比及平均日产油量随上述因素变化的关系图版,并得出上述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式,进而得到三维关系曲面。利用这些图版和关系式可以对类似油藏SAGD的开发效果及适应性进行分析预测,为同类油藏开展SAGD技术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适应性 数值模拟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反应的东北一季稻推荐施肥方法的可行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新朋 王寅 +6 位作者 刘双全 胡仁 侯云鹏 雷秋良 仇少君 赵士诚 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18-1826,共9页
【目的】推荐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基于产量反应的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for Rice,NE)易于操作,便于推广。通过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在东北一季稻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2018年在东北水稻主产... 【目的】推荐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基于产量反应的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for Rice,NE)易于操作,便于推广。通过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在东北一季稻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2018年在东北水稻主产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开展了115个田间试验,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1)基于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NE);2)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处理(FP);3)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或当地农技部门推荐施肥的处理(ST);4)~6)分别为基于NE的不施氮(N)、不施磷(P)和不施钾(K)处理,用于计算养分利用率。水稻收获期调查产量,依据肥料成本,计算净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结果】NE、FP和ST处理间的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P=0.185),但以NE处理的产量较高,平均为9068 kg/hm^2,与FP和ST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344和196 kg/hm^2,其产量差随着NE系统不断优化趋于稳定。虽然NE处理的肥料成本(TFC)最高,但其净效益(GRF)比FP和ST处理分别高1043和537元/hm^2,这部分效益都来自于产量的增量。养分回收率(RE)均以NE处理最高,与FP和ST处理相比,氮素回收率分别提高了3.3和2.3个百分点,磷素回收率分别提高了3.5和3.6个百分点,钾素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3和4.6个百分点。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的氮和磷的农学效率(AE)分别显著提高2.7 kg/kg(P=0.022)和4.1 kg/kg(P=0.030),3个处理的钾素农学效率无显著差异。肥料偏生产力(PFP)的大小与施肥量呈显著负相关,NE和ST处理N的偏生产力显著高于FP处理(P=0.004),ST处理磷素偏生产力显著高于NE和FP处理(P=0.001),但FP处理钾素偏生产力高于NE和ST处理,并与NE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28)。【结论】与以常规测土施肥为基础的推荐施肥相比,基于产量反应的养分专家系统(NE系统)的推荐施肥量和比例更符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在吉林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大田试验中均获得了相同或更高的水稻产量。由于NE系统无论是否进行土壤测试都可用来进行推荐施肥,因而是更加方便和可行的一季稻施肥推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专家系统 产量反应 推荐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