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血清超敏肌钙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罗望胜 刘厂辉 +6 位作者 唐振旺 苏华 占凡 谢楠 彭海燕 旷四兰 葛晨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血清超敏肌钙蛋白(hs-Tn)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40例(CHF组),心功能分级Ⅰ级40例、Ⅱ级40例、Ⅲ级40例、Ⅳ级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血清超敏肌钙蛋白(hs-Tn)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40例(CHF组),心功能分级Ⅰ级40例、Ⅱ级40例、Ⅲ级40例、Ⅳ级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hs-Tn水平;采用Spacelabs90217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BPV相关指标,即白天、夜间和24 h收缩压变异性(d SSD、n SSD、24SSD)及标准差(SBPSD),白天、夜间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d DSD、n DSD、24DSD)及标准差(DBPSD),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及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分析hs-Tn与BPV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CHF组SBPSD、DBPSD、SBPCV、DBPCV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CHF组24SSD、24DSD、n SSD、n DSD、d SSD、d DSD均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P均<0.01)。CHF组血清hs-Tn水平为(0.90±0.17)pg/m L,对照组为(0.70±0.01)pg/m L;两组比较,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血清hs-Tn分别为(0.31±0.02)、(0.67±0.03)、(0.72±0.03)、(0.89±0.02)pg/m L,两两比较,P均<0.05。CHF组血清hs-Tn水平与24SSD、24DSD、n SSD、n DSD、d SSD、d DSD、SBPSD均相关(P均<0.05)。结论CHF患者血清hs-Tn及BPV相关指标水平均升高,且其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血清hs-Tn水平可间接反映心肌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压变异性 超敏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苏华 杜优优 +2 位作者 潘宏伟 刘厂辉 周胜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负荷量治疗对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常规量组入院后30分钟内及术后每晚服阿托伐他汀10mg,负荷量组入院后30分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负荷量治疗对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常规量组入院后30分钟内及术后每晚服阿托伐他汀10mg,负荷量组入院后30分钟内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连续3天服80mg,后改为每晚10mg,共观察14天。两组术前、术后3天、7天、14天分别抽血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第14天时阿托伐他汀负荷量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常规量组,两组分别是hs-CRP(3.37±0.12)mg/Lvs(5.54±0.10)mg/L、IL-6(2.96±0.18)ng/Lvs(5.28±0.24)ng/L和PAI-1(6.57±0.24)ng/Lvs(7.33±0.57)ng/L,均P<0.05。起始3天负荷量较常规量对血脂水平无更大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负荷量较常规量能更显著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IL-6、PAI-1和P选择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炎症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电生理失稳态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军 褚春 +3 位作者 伍卫 周先令 全智华 刘厂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所致心力衰竭(HF)大鼠心室肌电生理失稳态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大鼠HF模型,取左室舒张末压≥15mmHg的存活大鼠入HF组,另设假结扎对照组。术后32周两组大鼠以颈总动脉...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所致心力衰竭(HF)大鼠心室肌电生理失稳态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大鼠HF模型,取左室舒张末压≥15mmHg的存活大鼠入HF组,另设假结扎对照组。术后32周两组大鼠以颈总动脉插管法和心脏B超测定心功能,并检测电生理指标,以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室肌缝隙连接分布的变化。结果 HF大鼠出现明显电生理失稳态和心功能不全,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高而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同时大鼠心室肌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明显下调(0.929±0.095 vs 1.250±0.083,P<0.05)并出现空间重构。结论压力超负荷所致HF大鼠心室肌存在明显缝隙连接重构,这可能是导致HF时心肌电生理重构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肌细胞 心脏 缝隙接合部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电生理重构及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4
作者 杨军 褚春 +3 位作者 伍卫 周先令 全智华 刘厂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重构及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21只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治疗组(治疗组,10只)、心力衰竭对照组(对照组,11只)和另选10只...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重构及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21只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治疗组(治疗组,10只)、心力衰竭对照组(对照组,11只)和另选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术后16周测定3组大鼠心率、QRS时间、QT间期、校正QT间期、心室有效不应期以及心功能。采用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并以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血压、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对照组大鼠校正QT间期、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心室肌细胞Ito密度明显减少;治疗组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电生理失稳态变化,可能与其增加心室肌细胞膜It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肌细胞 心脏 电生理学 膜片钳术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肽预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研究
5
作者 宁国庆 刘厂辉 +1 位作者 谭小进 唐振旺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0期841-843,共3页
目的评价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后的脑钠肽(BN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BNP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6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运动负荷试验后的BNP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对各组间不同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评价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后的脑钠肽(BN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BNP对左主干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6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运动负荷试验后的BNP水平分为4个百分位数组,对各组间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百分率进行χ^2检验,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BNP预测左主干狭窄的临床意义。结果BNP〉P75(BNP〉382.0ng/L)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比率显著高于≤P25(BNP 76.0ng/L)组、P26~P50(BNP76.1~274.0ng/L)组和P51~P75(BNP274.1~382.0ng/L)组(48.8%vs5.0%、15.0%和20.0%),而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比率显著低于上述3组(9.8%vs75.0%、60.0%和40.0%);Gensini积分随着4组的BNP水平升高亦增高,且〉P75组显著高于〈P25组和P26~P50组(43.4±17.2)分和(38.4±13.1)分、(13.8±10.2)分和(27.7±8.6)分(P=0.000)。ROC曲线析示BNP用于判断左主干狭窄有统计学意义(P=0.000),BNP水平感越高则左主干狭窄的可能性越大;BNP水平为320.0ng/L时,其预测左主干狭窄的敏感度82.4%、特异度73.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后的BNP水平越高,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BNP可作为预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主干狭窄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状动脉狭窄 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调控作用
6
作者 曾艳辉 刘厂辉 +1 位作者 阳辉 钟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西兰大白兔MSC,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PPARγ表达载体转入MSC中,G418筛选,成脂诱导剂诱导向脂肪细...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西兰大白兔MSC,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PPARγ表达载体转入MSC中,G418筛选,成脂诱导剂诱导向脂肪细胞分化,分成不诱导组(A组)、空转染诱导组(B组)及转染诱导组(C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脂蛋白脂酶(LPL)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PARγ、LPL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法行脂肪细胞计数和定量。结果A组细胞内没有脂滴出现,C组成脂率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A组PPARγ、LPL mRNA及蛋白均不表达,C组PPARγ、LP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PPARγ基因转染可增强MSC向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能力,缩短分化进程,提高分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脂蛋白脂酶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MGB1的影响
7
作者 邹涛 王婧 刘厂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MGBI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6例uA患者,随机分成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组(n=44)与常规治疗常规组(n=42)。结果:①4w时,两组血浆HMGB1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基线值(...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MGBI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6例uA患者,随机分成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组(n=44)与常规治疗常规组(n=42)。结果:①4w时,两组血浆HMGB1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基线值(P均〈0.05);步长脑心通胶囊试验组血浆HMGB1、hs—CR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常规组(P均〈0.05)。②试验组60d内MACE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能进一步降低UA患者血清HMGBI水平,并有效改善UA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步长脑心通 HMG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hs-CRP水平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易日霞 刘厂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6期39-4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hs-CRP水平,探讨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和正常体检者35例,分别为UAP组、AMI组、SAP组和对照组...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hs-CRP水平,探讨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和正常体检者35例,分别为UAP组、AMI组、SAP组和对照组。常规抽血分离血清检测hs-CRP、尿酸水平。结果①血清尿酸水平:AMI组、UAP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组、UAP组高于SAP组(P均<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②血清hs-CRP水平:AMI组、UAP组、SAP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UAP组、SA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分析示血清尿酸与hs-CRP存在正相关(r=0.553,P<0.05)。结论血清尿酸、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尿酸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娇甜 刘厂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302-304,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的另一类早期前体细胞;其来自基质,也称骨髓基质干细胞。1987年Friedenstein等在分离大鼠骨髓成骨祖细胞时,首次从骨髓基质中鉴定出一种非造血系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的另一类早期前体细胞;其来自基质,也称骨髓基质干细胞。1987年Friedenstein等在分离大鼠骨髓成骨祖细胞时,首次从骨髓基质中鉴定出一种非造血系成体多能干细胞,并实验证实在体外这类细胞能分化成各种间质细胞,包括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等,因而称之为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骨髓基质干细胞 cells 多能干细胞 前体细胞 骨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