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红菌乙素光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艳平 刘卫敏 +2 位作者 郑秀丽 吴加胜 汪鹏飞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竹红菌乙素(HB)在特定波长照射下可有效杀伤多种癌细胞,但其光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探索竹红菌乙素(HB)光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死亡的机制,本研究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MTT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及蛋白质印迹(W... 竹红菌乙素(HB)在特定波长照射下可有效杀伤多种癌细胞,但其光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探索竹红菌乙素(HB)光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死亡的机制,本研究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MTT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等技术,针对HB在A549中细胞摄取、亚细胞定位、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细胞毒性以及细胞死亡机制,进行了详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HB能够选择性地定位在线粒体,对A549细胞具有较低的暗毒性和较高的光毒性。HB能够光诱导线粒体损伤、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和半胱天冬酶的激活,最终引发A549细胞凋亡。由此可见,天然产物HB作为一种靶向线粒体的潜在光敏剂,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内源途径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通过该研究,为HB光动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乙素 A549细胞 光动力治疗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松干蚧(同翅目:松干蚧科)发育过程中形态、习性及天敌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卫敏 谢映平 +8 位作者 薛皎亮 张艳峰 田芬 杨钤 吴俊 唐喜军 耿以龙 张英伟 赵常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83,共15页
【目的】研究日本松干蚧各龄期在我国3个气候区的发生时间、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天敌昆虫,为有效监测日本松干蚧发育和种群动态、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日本松干蚧在我国的分布现状,选择辽宁省抚顺市(LNFS)、山东... 【目的】研究日本松干蚧各龄期在我国3个气候区的发生时间、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天敌昆虫,为有效监测日本松干蚧发育和种群动态、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日本松干蚧在我国的分布现状,选择辽宁省抚顺市(LNFS)、山东省青岛市(SDQD)和浙江省金华市(ZJJH)作为3个气候区的代表,于2011—2013年,在日本松干蚧危害的林区布点,采用野外连续调查和室内显微镜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日本松干蚧在3个气候区1年都发生2代,以1龄寄生若虫越冬,但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明显不同,ZJJH种群3月上旬开始出蛰,SDQD和LNFS种群4月下旬—5月上旬才出蛰,LNFS种群在10月份进入越冬期,而ZJJH种群在12月才开始越冬。2)日本松干蚧雌雄两性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泌蜡特点,初孵化的1龄若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和足,虫体表面未分泌蜡质;1龄若虫固定寄生后,开始分泌白色蜡丝,隐蔽于树皮缝隙下;2龄若虫的触角、眼和足均消失,虫体表面具有薄的蜡质层,称"珠形期";春季2龄若虫大量取食后,虫体膨大部分暴露,可见虫体表面蜡质,为"显露期";雄性3龄若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和足,初期爬行灵活,寻找化蛹场所,随后虫体表面的蜡腺分泌白色蜡丝,形成蜡茧;在蜡茧内经历预蛹和蛹期2个阶段;雄成虫头部具有1对长的触角和1对复眼,胸部具1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的第7腹节背面有成簇的柱状管腺分泌白色的长蜡丝,腹部末端具交配器;雌成虫与3龄雄若虫形态相似,但胸部和腹部肥大;雌成虫初期体表泌蜡不明显,交尾后,分泌蜡丝形成卵囊。3)日本松干蚧的天敌昆虫已记录14科59种,其中半翅目的花蝽科、脉翅目的草蛉科和鞘翅目的瓢虫科是主要类群。【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描述了日本松干蚧各龄期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特征变化,特别是2龄若虫珠形期和显露期的特点,3龄雄若虫分泌蜡丝、结茧和化蛹过程,雄成虫的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雌成虫的分泌卵囊和产卵行为;日本松干蚧各虫态在3个气候区发育历期不同,出蛰和越冬时间不同,是由当地气温变化决定的;春季2龄若虫显露期到雄性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活动期是防治的关键期;天敌活动春季以瓢虫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花蝽和草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松干蚧 生物学特性 形态学和发育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啶(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卫敏 邹小毛 +3 位作者 汪义丰 胡方中 朱有全 杨华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90-1194,共5页
以2,4-二氯嘧啶为起始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4-芳(硫)氧基-2-氯嘧啶和4-芳氧基-2-二甲氨基嘧啶化合物。利用2,4-二氯嘧啶2个氯原子的活性差异,酚取代嘧啶环上4位氯原子,然后二甲氨基取代2位的氯原子。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了1H NMR和元... 以2,4-二氯嘧啶为起始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4-芳(硫)氧基-2-氯嘧啶和4-芳氧基-2-二甲氨基嘧啶化合物。利用2,4-二氯嘧啶2个氯原子的活性差异,酚取代嘧啶环上4位氯原子,然后二甲氨基取代2位的氯原子。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了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为了确证酚首先在嘧啶环的4位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用X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3d的单晶结构。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7c、7j、7k和7m在1.0×10-4g/mL质量浓度下对油菜的抑制率达到了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醚 二甲氨基 合成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香豆素为基用以识别氟离子的新型比色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6
4
作者 郭航鸣 刘卫敏 +3 位作者 盛瑞隆 王芳 汪鹏飞 吴世康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68-473,共6页
以香豆素作为发色团,胺基为氢键供体,以—C=N键桥连设计合成了可裸眼识别氟离子的化学传感器1,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乙腈中它可以高选择性识别氟离子,光谱红移70 nm,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蓝紫色,而其它离子如Cl^-、Br^-、I^-、H_2PO_4^-、NO... 以香豆素作为发色团,胺基为氢键供体,以—C=N键桥连设计合成了可裸眼识别氟离子的化学传感器1,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乙腈中它可以高选择性识别氟离子,光谱红移70 nm,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蓝紫色,而其它离子如Cl^-、Br^-、I^-、H_2PO_4^-、NO_3^-、HSO_4^-、AcO^-等均不影响其对氟离子的识别.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考察其识别机制,表明传感分子通过与F^-间的质子转移反应,使整个体系电子离域,分子内电荷转移更加显著,从而导致吸收光谱大幅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氟离子 比色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用于荧光成像介导的原位膀胱癌靶向光动力/光热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南福春 杨阳 +5 位作者 赵晓智 葛介超 刘卫敏 任昊慧 郭宏骞 汪鹏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8-619,共12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化疗与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不能有效治愈该肿瘤,并且上述两种治疗方式会产生副作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光疗则为膀胱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本工作中,以靶向膀胱癌细胞的小肽PLZ4修饰...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化疗与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不能有效治愈该肿瘤,并且上述两种治疗方式会产生副作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光疗则为膀胱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本工作中,以靶向膀胱癌细胞的小肽PLZ4修饰多功能碳点,得到了兼具靶向膀胱癌细胞及光动力/光热治疗功能的PLZ-4碳点(PCDs)。细胞实验表明该PCDs能够用于膀胱癌细胞靶向成像,并且在635 nm激光照射下,能高效杀灭膀胱癌细胞。活体实验表明经过尾静脉注射后,PCDs能够有效地聚集在原位膀胱癌处,在635 nm激光照射下,原位膀胱癌能够被完全清除,表明该PCDs在荧光成像介导的光动力/光热治疗原位膀胱癌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光疗 原位膀胱癌 肿瘤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的巯基荧光比色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琳 汤响林 +1 位作者 吴加胜 刘卫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4-281,共8页
设计并合成了以香豆素为荧光发色团的多氰基分子化合物TCC。分子内强烈的电荷转移效应使得其本身荧光较弱。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Cys)、高半胱氨酸(Hcy)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加入能与TCC中的三氰基乙烯基进行加成反应从而破坏分子... 设计并合成了以香豆素为荧光发色团的多氰基分子化合物TCC。分子内强烈的电荷转移效应使得其本身荧光较弱。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Cys)、高半胱氨酸(Hcy)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加入能与TCC中的三氰基乙烯基进行加成反应从而破坏分子内电荷转移,使分子内电荷转移吸收峰消失,颜色由紫色变成黄绿色,最大吸收波长由560 nm移至380 nm。并且化合物的荧光也随着巯基化合物的加入逐渐增强,荧光的强度与巯基化合物的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以达到10^(-5)mol/L。其它离子与不含巯基的氨基酸则不会与化合物TCC发生上述反应,也就不会对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光谱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而实现高效、专一的识别巯基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氰基 巯基化合物 荧光比色化学传感器 分子内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苯并香豆素醛的设计合成及光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炳江 代青 刘卫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设计合成了具有较长发射波长的苯并香豆素醛——8-二乙氨基-2-氧-2H-苯并[h]香豆素醛(BCA),通过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BCA具有明显的溶致变色效应和宽的颜色变化范围。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其荧光发... 设计合成了具有较长发射波长的苯并香豆素醛——8-二乙氨基-2-氧-2H-苯并[h]香豆素醛(BCA),通过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BCA具有明显的溶致变色效应和宽的颜色变化范围。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其荧光发射可从蓝绿光变到红光,而荧光量子效率则从0.98减小到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醛 光物理性质 溶致变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本竞争对云杉更新苗叶片生物量和形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卫敏 南宏伟 +3 位作者 扬帆 孟嘉欣 储泽毅 朱丙轩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5,共7页
以关帝山晚期演替树种云杉更新幼苗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本竞争对云杉幼苗叶片特性的影响;利用冗余分析探究草本和环境因子对云杉更新幼苗叶片特性间的竞争强度,进一步探究草本竞争及其环境因子与更新幼苗叶片特性间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结... 以关帝山晚期演替树种云杉更新幼苗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本竞争对云杉幼苗叶片特性的影响;利用冗余分析探究草本和环境因子对云杉更新幼苗叶片特性间的竞争强度,进一步探究草本竞争及其环境因子与更新幼苗叶片特性间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结果表明:在不同草本株数竞争下,高、中、低3种草本株数竞争对更新苗叶片特征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草本株数竞争对云杉更新幼苗当年生叶片的表面积、生物量、比叶面积具有极显著影响,对往年生、草上叶片和草下叶片的表面积、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草本竞争和环境因子对更新苗叶片特性影响的顺序为冠幅>苗龄>草本株数>草本种类,除了更新苗自身的特性,草本竞争对叶片特性的影响占重要地位。苗龄与由草本株数、草本种类和草本盖度构建的潜变量F1对云杉更新苗叶片表面积具有正向直接影响;F1、冠幅、苗龄与碱解氮对更新苗叶片比叶面积和生物量产生正向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更新苗 草本竞争 叶片特性 森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香方式和温度对黄茶香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毛静雨 张丽霞 +1 位作者 刘卫敏 向勤锃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探究不同提香方式和温度对黄茶香型的影响,本文采用提香机和烘焙笼2种设备对黄茶初制品烘焙2 h,并分别设置60℃、80℃两个处理,得到"清香"(提香机,60℃)、"嫩玉米香"(提香机,80℃)、"熟玉米香"(烘焙笼... 为探究不同提香方式和温度对黄茶香型的影响,本文采用提香机和烘焙笼2种设备对黄茶初制品烘焙2 h,并分别设置60℃、80℃两个处理,得到"清香"(提香机,60℃)、"嫩玉米香"(提香机,80℃)、"熟玉米香"(烘焙笼,60℃)、"锅巴香"(烘焙笼,80℃)4种香型的黄茶样品。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4个茶样总共检测出115种香气物质,主要包含烃类49种、酮类和醛类各13种、醇类12种、酯类10种、酸类6种。"清香"型黄茶中醛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均高于其它香型,在其它3种香型中,醛类含量高低依次为"嫩玉米香""熟玉米香"和"锅巴香",且"熟玉米香""锅巴香"中清香组分如壬醛、庚醛、辛醛、己醛、2-己烯醛等大幅下降;酮类含量高低则依次为"嫩玉米香""锅巴香""熟玉米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香型 提香设备 提香温度 HS-SPME/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 time detection of antibody-antigen interaction using 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imaging-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ystem 被引量:4
10
作者 Zhang Hong-Yan Yang Li-Quan +5 位作者 Meng Lan Nie Jia-Cai Ning Ting-Yin Liu Wei-Min Sun Jia-Yu Wang Peng-Fei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imaging-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CI-SPR) instrument integrated with a wavelength-dependent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sensor and 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 is ... 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imaging-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CI-SPR) instrument integrated with a wavelength-dependent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sensor and 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 is built to detect the bonding process of human IgG and fluorescent-labeled affinity purified antibodies in real time. The shifts of resonant wavelength at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stages are obtained by SPR, corresponding well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collected by using LSCM. The instrument shows the merits of the combina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of the SPR and LSCM, with such advantages as quantificational analysis,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real time monitor, which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biosensor and life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imaging-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COMBINATION COMPLEMENTATION real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甘露聚糖肽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迪 蔡钦岭 +3 位作者 马瑞 于旻睆 刘卫敏 魏玉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42-3653,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甘露聚糖肽(MTY)对致病性大肠杆菌(PEC)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MTY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甘露聚糖肽(MTY)对致病性大肠杆菌(PEC)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MTY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灌服抗生素阿莫西林,MTY组灌服酵母甘露聚糖肽。4周后,对模型组、阳性药物组、MTY组昆明小鼠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PEC)攻毒试验,通过对攻毒试验前小鼠肠道微生物分析以及PEC感染后小鼠死亡率、脏器指数、肠道组织以及各器官切片组织病理分析,同时观察体内试验过程小鼠体质变化,综合评价MTY对PEC感染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MTY对PEC有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MTY组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有益菌丰度增加,菌群多样性增加;与模型组相比,MTY处理能有效降低小鼠感染PEC后的死亡率;MTY显著提高了小鼠胸腺指数(P<0.05),降低脾指数(P>0.05),并极显著降低肝指数(P<0.01);MTY抑制了小鼠空肠杯状细胞的减少(P>0.05);MTY抑制了小鼠肠道中MUC2及ZO-1表达下调(P<0.05);MTY对感染PEC后的小鼠肠道、肝、脾和肺等器官均起显著的保护作用。由此可见,灌服酵母甘露聚糖肽能减轻PEC对机体的损害,进而对小鼠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壁酵母 甘露聚糖肽 肠道菌群分析 致病性大肠杆菌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